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滴滴2017年終總結:完成74.3億訂單,AI畫出3000萬個虛擬車站!

車東西1月8日消息, 在網約車大戰有重啟之勢時, 滴滴今日發佈了其2017年出行大資料, 去年滴滴在國內佈局城市超過400個, 用戶達到4.5億, 總共完成了74.3億訂單。

(北京早晚高峰通勤流量圖)

滴滴的資料中反映了共用出行在2017年的快速發展——2017全年總共10.5億人次使用了滴滴順風車/快車拼車服務。 另外滴滴平臺上的計程車訂單也達到11億單。

(北京首都機場出行圖)

為了應對巨量訂單, 滴滴在全國設置了3000萬個小綠點——就是我們平時打車時常見的推薦上車點, 來幫助乘客與司機快速定位彼此, 據稱為司機、乘客節省了超過20億次通話需求。 這背後是滴滴的人工智慧技術, 通過應用線上機器學習對資料的學習、分析, 3000萬個小綠點的資料會即時更新,

保證落在最優停車處。

通過在海量資料上建立起來的大資料、AI能力, 到去年年底, 滴滴對15分鐘後的出行需求預測準確率超過85%。

滴滴同樣把大資料和AI的能力用在了智慧城市中——滴滴去年與濟南、武漢、廣州等城市開展合作, 通過智慧信號燈、誘導屏和潮汐車道等方式來緩解擁堵。

在上述城市中, 滴滴通過提供出行資料, 説明優化了超過1200個信號燈, 讓當地的擁堵指數緩解了10%-20%不等。

(全國交通熱度圖)

在交通安全上, 滴滴同樣運用人工智慧, 推出了防疲勞駕駛以及“滴滴護航”安全駕駛監測系統, 使平臺去年的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了21%。

此外滴滴對車主進行篩查、驗證, 每天拒絕4萬個不合格的註冊申請;還有一點有趣的是, 每次使用滴滴打車都會聽到的“系好後排安全帶”語音提示, 將後座乘客系安全帶的比例從2.5%提升到了10%以上。

步入成立的第五個年頭, 滴滴已經成長為估值超過5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 2017年出行資料背後, 則是滴滴的定位從曾經的網約車平臺, 向進軍自動駕駛、汽車分時租賃、共用單車等業務的綜合出行服務商轉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