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就是鑄造法國院士寶劍的男人 專訪Goudji 藝術宗師的金石人生

哈羅, 大家好, 我蠶寶寶MQ又來啦。 繼續我們的法蘭西藝術大師專訪系列哦。 這次向大家引見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法蘭西藝術大師專訪的超級大活寶,金銀打造大師Goudji:

何為Matre d’art法蘭西藝術大師呢, 就是法蘭西共和國文化部頒給本國各個藝術手工行業最頂尖的製作大師的一種殊榮稱號。 獲得此稱號的必然是此行業舉世公認的頂尖藝術高手, 並同時面對國家負有培養接班人, 不能讓此項工藝失傳的重大責任。 全法共有107位大師, 今天只有78位還在職, 其餘都已過世或退休, 因此剩下來的都可以算是法國乃至全世界藝術界的大活寶哈 !

今天向大家引薦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法蘭西藝術大師專訪的超級大活寶, 金銀打造大師Goudji。 Goudji大師1941年出生于前蘇聯管轄下格魯吉亞, 33歲移民法國開始其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 並於1998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大師稱號,

實乃當今世界金銀器皿打造特別是西方宗教金銀神器設計鍛造的泰山北斗。

懷著對藝術大師的景仰和對其人生經歷的好奇, 這次我們走進了Goudji大師在巴黎的金銀作坊裡一探究竟。

Goudji大師著實牛掰的很, 羅馬教皇的私人使用聖器都是點名叫他設計製作的, 法蘭西院士裡有14位院士的院士劍都是哀求Goudji給設計鍛造的, 等等等等, 這些隨著帖子的展開都會一一給各位看官展示。 不過作為蠶寶寶MQ時尚探訪的主編, 我倒是頗為對Goudji如何走上這條藝術人生之路最為好奇, 因為我知道他在33歲移民到法國來之前並未從事過金銀打造業, 甚至可以說連師傅也沒有。 獨成一家後他也帶過一個大弟子, 結果帶了22年後大弟子一命嗚呼,

讓現年快78歲的Goudji深陷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的獨孤求敗慘烈狀態中:

大師的工作間被暗黃的燈光充斥, 帶著十分的歲月感。 Goudji大師囑咐說不要隨便洩露地址, 因為怕被人打劫, 我說我懂, 有數~~~

Goudji大師給我們挪來了椅子, 泡了茶招呼我們坐下。 大師特別盯著我看了一眼, 想了一下, 然後又去找了包餅乾放到碗裡遞給我(難道我一看就是個很貪吃的人嘛哈哈), 然後他自己坐下, 開始跟我們回憶他的人生:

作坊裡放著Goudji大師父母的照片。 Goudji他爹52歲那年才生下了Goudji, 經歷過俄國末期和蘇聯統治前期, 是個已經擁有相當豐富人生經驗的老屁眼, 並教會了少年Goudji不少乖。 Goudji從小就從他爹那裡明白, 作為一個熱愛藝術的文青, 憑一己之力抵抗當時的高壓統治, 那是傻蛋蛋碰石頭的節奏哇:

來,我們放張Goudji的娘Nina的藝術照。Goudji大師強調他的藝術天分來自他的母親。Goudji娘Nina是個自然科學教授,但極善繪畫,且能歌善舞,還會自己作曲,動手能力也強,喜歡手工做小東西,是個非常有文化有品味心靈手巧的優雅女性,從照片上看上去的確挺浪的哈:

這是Goudji大師1960年就讀於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時的青蔥照。他當時在該院校學繪畫,這也是Goudji大師唯一接受過的正規藝術培訓。但這也是他日後從事自學成才的金銀打造藝術創作的根本。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在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教Goudji畫畫的是著名畫家Choukhaev. 這倒楣鬼上世紀20-30年代一直混跡於巴黎,對當時西方尤其是法國巴黎的蒙巴那斯時代超自然主義畫風是了然於心的。由於不懂政治,Choukhaev聽了蘇聯當時的對外宣傳,響應號召1938年回了莫斯科,結果直接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一直到1957年。流放結束無處可去,輾轉到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教畫畫,邂逅了風華正茂的Goudji,從此法蘭西便像思春的種子一樣種進了Goudji青春騷動的心房。當然他老師Choukhaev就沒有Goudji那麼幸運了,到了格魯吉亞10年後就一命歸西了。

訪談中的Goudji大師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畢業後,他當時其實並不能做什麼。因為當時蘇聯的政策是取締小手工業者,認為這是人民的敵對階層,是在自己家裡幹活的腐朽小資階級。Goudji大師當時只能接點政府的指令做做列寧頭像什麼的,或者給粗糙的玩具做點模坯,用Goudji的話來說,這一切除了維持生活,毫無意義:

 當時蘇聯統治下的藝術家想要生存好像只有兩條路:要麼獻媚領導,要麼獨醉不醒。不過Goudji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條別具一格的藝術尋夢之路:當外娶。於是Goudji大師藝術人生的關鍵人物閃亮登場:來自法國的小妞Catherine Barsacq。Catherine是法國知名戲劇家André Barsacq的閨女,當時正在法國駐莫斯科領事館瞎晃蕩。欲圖外娶這事兒在當時的蘇聯不能幹得太張揚,於是Goudji就給Catherine寫小紙條,說要不你嫁給我唄。Catherine說憑啥涅?Goudji說就憑我有一雙金子的手。兩人於1969年在莫斯科共結連理:

 一提起妻子Catherine,Goudji大師的表情開始變得生動起來。初婚的頭五年,Catherine作為法國人當然可以來去自由,可Goudji卻並不能因此而馬上離開蘇聯。於是新婚夫婦搬進了蘇聯為青年藝術家提供的簡易筒子樓。就是很多家共用廚房洗澡間廁所的那種集體宿舍。當時蘇聯物資非常緊缺,筒子樓裡有人常偷看鄰家婦女洗澡,被抓包後解釋其實不是為了看那女人洗澡,只是擔心她抹了他留在那裡的肥皂。。。。。。還有一位大叔每天要數他留在共用廚房裡的火柴,怕別人偷用,結果Goudji大師惡作劇滴每天多給他放幾根火柴進去,搞得大叔每天都百思不得其解。。。。。。

生活上物質緊缺或許還能苦中作樂,畢竟新婚夫婦有情飲水飽。但對於藝術創作就是滅頂之災啦。當時在蘇聯連鉛筆畫布都買不到,即使買到本土產品品質也極差。計劃經濟下金屬也是緊缺的,因此Goudji即使有創作的欲望,但也只能向現實低頭:

不過在五年的堅持努力下,Catherine的法國搬運工角色終於得到順利發揮,Goudji終於在他33歲那年移民到了法國。Catherine帶著Goudji先遊遍了巴黎和全法各個角落。Goudji終於見識了真正的法國,那個在他父母,恩師口中描述,他心裡想像了無數遍的法蘭西。一腳踏入一個消費型的國度給Goudji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他發現巴黎的一條小街上居然可以同時有3家肉店,4家魚店,即使在冬天還可以有好幾個鮮花鋪子時。要知道那個時代的蘇聯為了在冷戰時期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不至於示弱於西方,莫斯科的商店櫥窗裡也有火雞香腸啥的,但那都是蠟做的。所以Goudji一開始甚至不相信這些在法國都是真的,他甚至親手去摸了法國鋪子裡的雞以驗明正身。至於冬日裡的鮮花,他也認為必定是紙做的,他也摸了,搞得鮮花店的老闆好生不高興,哈。但Goudji的人生,從此開始變成彩色了。。。

緊接著Goudji面臨著現實問題,那就是他在法國能幹點什麼?他一度覺得既然巴黎這麼多新鮮肉店,如果他給這些店輪流磨刀的話,生意應該還不錯。一代大師後來當然沒有去磨刀,那還得謝謝他最親愛的法國老婆Catherine。他老婆說要不你自己設計首飾打首飾吧。

天才就是天才,第一批做出來的首飾就讓人過目不忘,甚至引起了Hubert de Givenchy紀梵希的注意。紀梵希當時約見Goudji說,要不你為我們紀梵希品牌設計製作首飾吧。這樣的提議要是放到別的珠寶工匠那裡簡直是天降鴻運。可才設計打了沒幾件首飾,基本生計還挺成問題的愣頭青Goudji直接說:為啥我設計做出來的東西要寫你紀梵希的牌子?我的作品就是我自己的牌子,而且別人一眼看到就知道只有我才能做出這樣的作品!紀梵希當然也不是凡品,聽了此話說OK, 不過你選擇了一條最為艱辛的藝術之路, 但希望我能幫到你。於是紀梵希幫Goudji聯繫了巴黎最權威的藝術沙龍陳列其作品,Goudji就這樣走上了金銀器設計製作的人生路:

讓Goudji大師後來名震四方的是他在為宗教方面的各種金銀大製作。這尊銀像高2點7米,現掛於法國Le Man大教堂裡。其實後來羅馬梵蒂岡的各種宗教金銀製品都是點名叫Goudji大師設計製作的。教皇Jean-Paul II和Benot XVI的貼身十字架和很多聖器也都是出於Goudji大師之手:

Goudji大師想為宗教奉獻自己的藝術才思的渴望源自童年,而今日他的名字已經被梵蒂岡刻入歷史。而看著他的作品被梵蒂岡以及世界各大教堂奉上神壇,Goudji大師認為沒有比這種更光榮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上帝的熱愛和虔誠:

西方宗教方面的金銀神器雖然集Goudji大師藝術大成,但對我們中國讀者來講可能相對費解。那我們就介紹點相對容易理解的吧。Goudji大師是金銀器製作大家, 他自然也擅於設計製作刀劍柄頭。而法國有這麼一個風俗,凡是入選法蘭西院士的,每人都會有一把院士劍,這是作為院士的無上榮光,是可以傳家的至寶。那這把劍尤其是劍柄怎麼個設計法,讓誰來設計製作,更是重中之重。而先後共計有14位法蘭西院士,都鄭重把自己院士劍的製作任務,託付給了Goudji大師, 其中就有華裔畫家趙無極院士,讓我們來欣賞一下Goudji大師給趙院士做的院士劍吧:

Goudji大師給其他院士設計製作的院士劍也漂亮的緊, 再挑幾把來給大家瞅瞅:

我其實最喜歡看大師做的動物:

因為我覺得倘若大師沒有一顆赤子之心,斷然做不出如此的質樸靈動:

放個大師做的獨角獸吧。此西方神獸地位堪比我東方貔貅,出場率奇高:

這是何方神獸涅,還戴著個小皇冠,吐著紅信子,我喜歡。。。。。。

既然是金銀打造大師,打金器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不過大師偏愛打銀,這裡成本固然是個問題,還有就是金子太軟,不太好展現力度。我問大師你給人做東西咋算錢涅?大師說這的確是個困擾了他很久的問題,如果根據原材料那是個定額,可製作時間這可咋算涅?大師是靈光閃現,想出什麼做什麼,一邊想一邊做,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放手讓他慢慢設計,慢慢一邊敲打一邊修改,最後完全成功了再算錢,可這個製作時間就太難確定了,你總不能不給客人確切報價老拖著,時間一拖客人心裡就發毛。而一旦定價,製作時間就差不多定下來了,這對於大師慢雕細琢的藝術天賦的完全施展還是有了限制。看來藝術和商業總是有衝突的地方:

做個小人表情也豐富得很:

 做個把玉石匕首更是舉手拈來。大師的作品的特點就是古樸大氣:

其實金屬鍛制和礦石的結合,是大師藝術製作的一絕啦:

大師作品每次到各種博物館展覽都會引來各種磚家圍觀,不看介紹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啥時候哪個年代的文物。但也的確慶倖Goudji大師後來可以在法國開始他的藝術人生,因為只有這裡,才彙集了真正懂得藝術,欣賞藝術,支持藝術的諸多個人和機構。1998年,原籍格魯吉亞自學成才獨樹一幟的Goudji大師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大師稱號:

今天的Goudji大師已經快74歲了,看點東西都要戴個老花鏡:

Goudji大師的工作間裡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各種錘子榔頭,有三百多件。由於Goudji大師技藝獨成一家,無師可循,所以他用來敲打作品的工具也只好按照他自己的奇思異想自己製作,這滿屋子的工具其實也是大師的傑作呀。這裡還有一段很有趣的往事,大師曾到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學校講學,卻被海關攔下,被人認為是格魯吉亞的特務,要徹查其隨身攜帶的工具的來源和出處。這個自然是查無可查了,因為工具都是大師自己敲出來的,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呵呵:

Goudji大師給我們看他的原材料,一片片的大銀板子:

 到了大師手裡,銀板子就可以化身傳奇:

給大師的工作臺來張特寫:

銀板子就是用大錘子在這個上面敲打的:

 當然還有專門的工作臺:

以及其他各種輔助工具:

金屬的鍛造自然離不開火和煤氣:

採訪時大師正在打造一個銀盆,周邊鑲嵌上各類彩色礦物石是Goudji大師手藝一絕:

這個銀盆子足有臉盆那麼大,啥叫大氣之美,就是如此:

 啥叫金石同盟,也就是如此:

Goudji大師的作坊裡隨處可見其他各種半成品,動物永遠是大師創作的一個生動的主題:

又看見一個半成品的銀罐子:

這是一支還未完成的主教權杖,上面的Goudji裝飾古樸獨特:

這玩意跟東方的禪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主教拿主教權杖,東方和尚住持拿禪杖,比如唐僧:

我還看見一隻銀靴子:

拿手比劃一下您就知道銀靴子有多大了。Goudji大師的作品真是非常恢弘大氣:

工作間裡到處都是銀子的落屑。Goudji大師長年的必要工作就是把這些落屑搜集回爐煆成銀錠,然後重新運用到創作中:

我問大師有做出過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嘛?最後是怎麼處理的呢?大師想了想,說不多,但有那麼四五次,最後他全把這些作品砸了,回爐熔化。因為他不能容忍一件不符合自己想像,不讓自己滿意歡愉的作品留在人間:

大師帶我們到了他另外一個工作間:

這個工作間跟剛才古樸的工具間明顯不同:

這裡有各種儀器,畢竟敲打過的金屬要成為璀璨的藝術品,是要經過處理的:

大師又陷入了沉思中,以緩緩的語調跟我們說,其實他從事的行業是危險而對身體很有害的:

正如大師所提,工作環境不能說是乾淨的:

 大師比劃著要給我們示範如何給金屬物件拋光:

為了讓金屬藝術品表面光彩奪目,拋光是個必經的程式:

如果你從事這個行業就知道,如果你不帶好口罩,對肺部是有很大損傷的。如果你穿白色的衣服,不消一天衣服就變成全灰黑了:

但任何美麗的東西,都是要經過千錘百煉才可以發出奪人的光芒的:

由於Goudji大師創作的物件大小不一,所以拋光刷也有各種尺寸,掛滿了工作間:

給刷子也來張特寫吧,任何美麗的背後,也總有默默奉獻的人:

 金屬作品拋光過後還要經過電解液浸泡的程式,這是電解液缸。此液含氰,劇毒無比,稍有不慎,可奪人命:

我仔細盯著Goudji大師的手看了一眼。這是一雙長年與金屬粉末和劇毒共舞的手。Goudji大師曾經有一個大弟子,大師帶了他22年,將自身技藝傾囊相授,而大弟子卻由於長年在有毒的環境下鑽研創作,42歲就英年早逝。Goudji大師對其視如己出,痛不欲生,從此不再傳人技藝。自成一家的Goudji大師,也只能是空前絕後的一代宗師了。能在其有生之年得見真容,也的確是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的無上光榮。可惜我們此時條件有限,只能以照片的形式捕捉一代宗師的片刻神姿:

 臨了,Goudji大師正兒八經地找出他的精裝作品集,要送給我們,以感謝我們的來訪:

當然還要寫點送給親愛的啥啥啥的,以表示互相的親熱:

可是當我看見Goudji大師包含藝術人生創作的滄桑的手,他的以法語出版的作品精裝集,和他的題字的時候,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到底是藝術大師造就了法蘭西, 還是法蘭西造就了藝術大師? Goudji大師也常說:“我在33歲的時候,出生於巴黎。” 採訪當日,除了我和旭兩個中國人,原籍俄羅斯莫斯科的攝影師Elena, 還有就是原籍格魯吉亞的Goudji大師和他那在其藝術創作生涯裡相濡以沫的法國妻子Catherine總共五人。 我們分屬三個年齡段,來自五湖四海,各自使用不同的母語,卻齊齊聚到了世界花都法國巴黎,運用法語彼此交流,共同協作出了這個採訪帖。

行文至此, 我只想說:人類文明萬歲,法蘭西萬歲。

蠶寶寶時尚探訪還將陸續推出各名家佳作系列靚貼哦,今天只是其中一個,歡迎追蹤閱讀,歡迎訂閱。

最後就以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為Goudji大師拍的人頭特寫像作為本帖落款吧。感謝大家在2017年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讓我們在2018年繼續攜手共進。謝謝看貼!

 (本期製作文章:蠶寶寶MQ 攝影:Elena Alexandrova)

來,我們放張Goudji的娘Nina的藝術照。Goudji大師強調他的藝術天分來自他的母親。Goudji娘Nina是個自然科學教授,但極善繪畫,且能歌善舞,還會自己作曲,動手能力也強,喜歡手工做小東西,是個非常有文化有品味心靈手巧的優雅女性,從照片上看上去的確挺浪的哈:

這是Goudji大師1960年就讀於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時的青蔥照。他當時在該院校學繪畫,這也是Goudji大師唯一接受過的正規藝術培訓。但這也是他日後從事自學成才的金銀打造藝術創作的根本。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在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教Goudji畫畫的是著名畫家Choukhaev. 這倒楣鬼上世紀20-30年代一直混跡於巴黎,對當時西方尤其是法國巴黎的蒙巴那斯時代超自然主義畫風是了然於心的。由於不懂政治,Choukhaev聽了蘇聯當時的對外宣傳,響應號召1938年回了莫斯科,結果直接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一直到1957年。流放結束無處可去,輾轉到格魯吉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教畫畫,邂逅了風華正茂的Goudji,從此法蘭西便像思春的種子一樣種進了Goudji青春騷動的心房。當然他老師Choukhaev就沒有Goudji那麼幸運了,到了格魯吉亞10年後就一命歸西了。

訪談中的Goudji大師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從第比利斯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畢業後,他當時其實並不能做什麼。因為當時蘇聯的政策是取締小手工業者,認為這是人民的敵對階層,是在自己家裡幹活的腐朽小資階級。Goudji大師當時只能接點政府的指令做做列寧頭像什麼的,或者給粗糙的玩具做點模坯,用Goudji的話來說,這一切除了維持生活,毫無意義:

 當時蘇聯統治下的藝術家想要生存好像只有兩條路:要麼獻媚領導,要麼獨醉不醒。不過Goudji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條別具一格的藝術尋夢之路:當外娶。於是Goudji大師藝術人生的關鍵人物閃亮登場:來自法國的小妞Catherine Barsacq。Catherine是法國知名戲劇家André Barsacq的閨女,當時正在法國駐莫斯科領事館瞎晃蕩。欲圖外娶這事兒在當時的蘇聯不能幹得太張揚,於是Goudji就給Catherine寫小紙條,說要不你嫁給我唄。Catherine說憑啥涅?Goudji說就憑我有一雙金子的手。兩人於1969年在莫斯科共結連理:

 一提起妻子Catherine,Goudji大師的表情開始變得生動起來。初婚的頭五年,Catherine作為法國人當然可以來去自由,可Goudji卻並不能因此而馬上離開蘇聯。於是新婚夫婦搬進了蘇聯為青年藝術家提供的簡易筒子樓。就是很多家共用廚房洗澡間廁所的那種集體宿舍。當時蘇聯物資非常緊缺,筒子樓裡有人常偷看鄰家婦女洗澡,被抓包後解釋其實不是為了看那女人洗澡,只是擔心她抹了他留在那裡的肥皂。。。。。。還有一位大叔每天要數他留在共用廚房裡的火柴,怕別人偷用,結果Goudji大師惡作劇滴每天多給他放幾根火柴進去,搞得大叔每天都百思不得其解。。。。。。

生活上物質緊缺或許還能苦中作樂,畢竟新婚夫婦有情飲水飽。但對於藝術創作就是滅頂之災啦。當時在蘇聯連鉛筆畫布都買不到,即使買到本土產品品質也極差。計劃經濟下金屬也是緊缺的,因此Goudji即使有創作的欲望,但也只能向現實低頭:

不過在五年的堅持努力下,Catherine的法國搬運工角色終於得到順利發揮,Goudji終於在他33歲那年移民到了法國。Catherine帶著Goudji先遊遍了巴黎和全法各個角落。Goudji終於見識了真正的法國,那個在他父母,恩師口中描述,他心裡想像了無數遍的法蘭西。一腳踏入一個消費型的國度給Goudji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尤其是當他發現巴黎的一條小街上居然可以同時有3家肉店,4家魚店,即使在冬天還可以有好幾個鮮花鋪子時。要知道那個時代的蘇聯為了在冷戰時期在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不至於示弱於西方,莫斯科的商店櫥窗裡也有火雞香腸啥的,但那都是蠟做的。所以Goudji一開始甚至不相信這些在法國都是真的,他甚至親手去摸了法國鋪子裡的雞以驗明正身。至於冬日裡的鮮花,他也認為必定是紙做的,他也摸了,搞得鮮花店的老闆好生不高興,哈。但Goudji的人生,從此開始變成彩色了。。。

緊接著Goudji面臨著現實問題,那就是他在法國能幹點什麼?他一度覺得既然巴黎這麼多新鮮肉店,如果他給這些店輪流磨刀的話,生意應該還不錯。一代大師後來當然沒有去磨刀,那還得謝謝他最親愛的法國老婆Catherine。他老婆說要不你自己設計首飾打首飾吧。

天才就是天才,第一批做出來的首飾就讓人過目不忘,甚至引起了Hubert de Givenchy紀梵希的注意。紀梵希當時約見Goudji說,要不你為我們紀梵希品牌設計製作首飾吧。這樣的提議要是放到別的珠寶工匠那裡簡直是天降鴻運。可才設計打了沒幾件首飾,基本生計還挺成問題的愣頭青Goudji直接說:為啥我設計做出來的東西要寫你紀梵希的牌子?我的作品就是我自己的牌子,而且別人一眼看到就知道只有我才能做出這樣的作品!紀梵希當然也不是凡品,聽了此話說OK, 不過你選擇了一條最為艱辛的藝術之路, 但希望我能幫到你。於是紀梵希幫Goudji聯繫了巴黎最權威的藝術沙龍陳列其作品,Goudji就這樣走上了金銀器設計製作的人生路:

讓Goudji大師後來名震四方的是他在為宗教方面的各種金銀大製作。這尊銀像高2點7米,現掛於法國Le Man大教堂裡。其實後來羅馬梵蒂岡的各種宗教金銀製品都是點名叫Goudji大師設計製作的。教皇Jean-Paul II和Benot XVI的貼身十字架和很多聖器也都是出於Goudji大師之手:

Goudji大師想為宗教奉獻自己的藝術才思的渴望源自童年,而今日他的名字已經被梵蒂岡刻入歷史。而看著他的作品被梵蒂岡以及世界各大教堂奉上神壇,Goudji大師認為沒有比這種更光榮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上帝的熱愛和虔誠:

西方宗教方面的金銀神器雖然集Goudji大師藝術大成,但對我們中國讀者來講可能相對費解。那我們就介紹點相對容易理解的吧。Goudji大師是金銀器製作大家, 他自然也擅於設計製作刀劍柄頭。而法國有這麼一個風俗,凡是入選法蘭西院士的,每人都會有一把院士劍,這是作為院士的無上榮光,是可以傳家的至寶。那這把劍尤其是劍柄怎麼個設計法,讓誰來設計製作,更是重中之重。而先後共計有14位法蘭西院士,都鄭重把自己院士劍的製作任務,託付給了Goudji大師, 其中就有華裔畫家趙無極院士,讓我們來欣賞一下Goudji大師給趙院士做的院士劍吧:

Goudji大師給其他院士設計製作的院士劍也漂亮的緊, 再挑幾把來給大家瞅瞅:

我其實最喜歡看大師做的動物:

因為我覺得倘若大師沒有一顆赤子之心,斷然做不出如此的質樸靈動:

放個大師做的獨角獸吧。此西方神獸地位堪比我東方貔貅,出場率奇高:

這是何方神獸涅,還戴著個小皇冠,吐著紅信子,我喜歡。。。。。。

既然是金銀打造大師,打金器自然也是不在話下。不過大師偏愛打銀,這裡成本固然是個問題,還有就是金子太軟,不太好展現力度。我問大師你給人做東西咋算錢涅?大師說這的確是個困擾了他很久的問題,如果根據原材料那是個定額,可製作時間這可咋算涅?大師是靈光閃現,想出什麼做什麼,一邊想一邊做,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放手讓他慢慢設計,慢慢一邊敲打一邊修改,最後完全成功了再算錢,可這個製作時間就太難確定了,你總不能不給客人確切報價老拖著,時間一拖客人心裡就發毛。而一旦定價,製作時間就差不多定下來了,這對於大師慢雕細琢的藝術天賦的完全施展還是有了限制。看來藝術和商業總是有衝突的地方:

做個小人表情也豐富得很:

 做個把玉石匕首更是舉手拈來。大師的作品的特點就是古樸大氣:

其實金屬鍛制和礦石的結合,是大師藝術製作的一絕啦:

大師作品每次到各種博物館展覽都會引來各種磚家圍觀,不看介紹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啥時候哪個年代的文物。但也的確慶倖Goudji大師後來可以在法國開始他的藝術人生,因為只有這裡,才彙集了真正懂得藝術,欣賞藝術,支持藝術的諸多個人和機構。1998年,原籍格魯吉亞自學成才獨樹一幟的Goudji大師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大師稱號:

今天的Goudji大師已經快74歲了,看點東西都要戴個老花鏡:

Goudji大師的工作間裡到處都是琳琅滿目的各種錘子榔頭,有三百多件。由於Goudji大師技藝獨成一家,無師可循,所以他用來敲打作品的工具也只好按照他自己的奇思異想自己製作,這滿屋子的工具其實也是大師的傑作呀。這裡還有一段很有趣的往事,大師曾到加拿大蒙特利爾藝術學校講學,卻被海關攔下,被人認為是格魯吉亞的特務,要徹查其隨身攜帶的工具的來源和出處。這個自然是查無可查了,因為工具都是大師自己敲出來的,最後只能不了了之,呵呵:

Goudji大師給我們看他的原材料,一片片的大銀板子:

 到了大師手裡,銀板子就可以化身傳奇:

給大師的工作臺來張特寫:

銀板子就是用大錘子在這個上面敲打的:

 當然還有專門的工作臺:

以及其他各種輔助工具:

金屬的鍛造自然離不開火和煤氣:

採訪時大師正在打造一個銀盆,周邊鑲嵌上各類彩色礦物石是Goudji大師手藝一絕:

這個銀盆子足有臉盆那麼大,啥叫大氣之美,就是如此:

 啥叫金石同盟,也就是如此:

Goudji大師的作坊裡隨處可見其他各種半成品,動物永遠是大師創作的一個生動的主題:

又看見一個半成品的銀罐子:

這是一支還未完成的主教權杖,上面的Goudji裝飾古樸獨特:

這玩意跟東方的禪杖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主教拿主教權杖,東方和尚住持拿禪杖,比如唐僧:

我還看見一隻銀靴子:

拿手比劃一下您就知道銀靴子有多大了。Goudji大師的作品真是非常恢弘大氣:

工作間裡到處都是銀子的落屑。Goudji大師長年的必要工作就是把這些落屑搜集回爐煆成銀錠,然後重新運用到創作中:

我問大師有做出過自己不滿意的作品嘛?最後是怎麼處理的呢?大師想了想,說不多,但有那麼四五次,最後他全把這些作品砸了,回爐熔化。因為他不能容忍一件不符合自己想像,不讓自己滿意歡愉的作品留在人間:

大師帶我們到了他另外一個工作間:

這個工作間跟剛才古樸的工具間明顯不同:

這裡有各種儀器,畢竟敲打過的金屬要成為璀璨的藝術品,是要經過處理的:

大師又陷入了沉思中,以緩緩的語調跟我們說,其實他從事的行業是危險而對身體很有害的:

正如大師所提,工作環境不能說是乾淨的:

 大師比劃著要給我們示範如何給金屬物件拋光:

為了讓金屬藝術品表面光彩奪目,拋光是個必經的程式:

如果你從事這個行業就知道,如果你不帶好口罩,對肺部是有很大損傷的。如果你穿白色的衣服,不消一天衣服就變成全灰黑了:

但任何美麗的東西,都是要經過千錘百煉才可以發出奪人的光芒的:

由於Goudji大師創作的物件大小不一,所以拋光刷也有各種尺寸,掛滿了工作間:

給刷子也來張特寫吧,任何美麗的背後,也總有默默奉獻的人:

 金屬作品拋光過後還要經過電解液浸泡的程式,這是電解液缸。此液含氰,劇毒無比,稍有不慎,可奪人命:

我仔細盯著Goudji大師的手看了一眼。這是一雙長年與金屬粉末和劇毒共舞的手。Goudji大師曾經有一個大弟子,大師帶了他22年,將自身技藝傾囊相授,而大弟子卻由於長年在有毒的環境下鑽研創作,42歲就英年早逝。Goudji大師對其視如己出,痛不欲生,從此不再傳人技藝。自成一家的Goudji大師,也只能是空前絕後的一代宗師了。能在其有生之年得見真容,也的確是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的無上光榮。可惜我們此時條件有限,只能以照片的形式捕捉一代宗師的片刻神姿:

 臨了,Goudji大師正兒八經地找出他的精裝作品集,要送給我們,以感謝我們的來訪:

當然還要寫點送給親愛的啥啥啥的,以表示互相的親熱:

可是當我看見Goudji大師包含藝術人生創作的滄桑的手,他的以法語出版的作品精裝集,和他的題字的時候,突然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油然而生。到底是藝術大師造就了法蘭西, 還是法蘭西造就了藝術大師? Goudji大師也常說:“我在33歲的時候,出生於巴黎。” 採訪當日,除了我和旭兩個中國人,原籍俄羅斯莫斯科的攝影師Elena, 還有就是原籍格魯吉亞的Goudji大師和他那在其藝術創作生涯裡相濡以沫的法國妻子Catherine總共五人。 我們分屬三個年齡段,來自五湖四海,各自使用不同的母語,卻齊齊聚到了世界花都法國巴黎,運用法語彼此交流,共同協作出了這個採訪帖。

行文至此, 我只想說:人類文明萬歲,法蘭西萬歲。

蠶寶寶時尚探訪還將陸續推出各名家佳作系列靚貼哦,今天只是其中一個,歡迎追蹤閱讀,歡迎訂閱。

最後就以我們蠶寶寶MQ時尚探訪為Goudji大師拍的人頭特寫像作為本帖落款吧。感謝大家在2017年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 讓我們在2018年繼續攜手共進。謝謝看貼!

 (本期製作文章:蠶寶寶MQ 攝影:Elena Alexandrov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