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北京市大力扶持積體電路產業 相關企業從中獲益

千龍網北京1月8日訊 近十年, 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發展迅速, 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16.1%, 2016年企業總營收(包括海外並購企業收入)更是達到750億元, 占全國的六分之一。 為把積體電路產業打造成重要支柱產業, 2017年12月, 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積體電路產業的指導意見》, 明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1月5日, 記者採訪了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電子資訊處負責人和行業相關企業代表, 對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狀況和政策扶持情況作了進一步瞭解。

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全國領先

據悉, 自2000年國務院18號文頒佈以來, 北京市積體電路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從2000年到2016年, 北京積體電路產業銷售收入從不足5億元增長到570億元, 排名全國第三, 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2%。 其中積體電路設計產業銷售收入從不足2億元增長到325.61億, 設計企業數量從2000年的23家增加到100多家。 按照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十個高精尖產業的指導意見》確定的目標, 到2020年, 北京將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積體電路產業技術創新基地, 突破我國積體電路產業發展面臨的戰略性瓶頸問題, 初步改變我國技術升級依賴引進、受制於人的局面。

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電子資訊處處長顧瑾栩表示, 北京市不但要履行首都職責、探索超大城市優化發展新模式、引領全國轉型發展,

未來還將立足世界科技前沿, 承接國家重大戰略專案和具有國際水準的前沿科學技術。 對於積體電路產業, 北京將在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保障方面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推動產業整體提升, 把北京積體電路產業打造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資金投入和人才引進至關重要

2014年《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出臺, 2015年國家大基金設立, 促進了一批企業的成長, 中芯北方便是其中之一。 中芯北方成立於2013年7月, 是中芯國際與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資設立的12寸先進制程積體電路製造廠。 據該公司總經理張昕介紹, 中芯北方在政策引導和資金幫扶下成功把握先機, 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率先在國內代工行業建立起了自身優勢。 未來, 公司將堅持“兩條腿走路”, 即一方面堅持對國際領先企業的技術跟隨, 保證不掉隊;另一方面要快速擴展特色工藝, 建設新的技術平臺, 把上下游產業鏈聯繫起來。

北方華創科技集團是國內積體電路工藝設備產品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平臺。 該集團總裁趙晉榮表示, 積體電路生產難度大, 有幾百步的工序, 驗證週期長, 和國外相比, 國內在技術上的差距較大。 但按照目前的政策扶持和投資力度, 相信未來五年, 中國有機會能夠迎頭趕上。 他認為, 中國要想發展好積體電路產業, 政府對積體電路產業的投資及對人才的政策必須要有持續性。

北京市在積體電路產業發展上也還需要更多的人才, 只有推出更好的優惠政策吸引人才, 才能保持住在積體電路產業上的競爭力。

創新環境激發企業活力

北京市在創新資源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 據悉, 全國積體電路領域引進的“千人計畫”學者中約1/3集中在北京, 中科院與此相關的研究所約有50%設立在北京, 產業規模和技術水準在全國舉足輕重。 “十二五”以來, 北京積體電路企業及高校院所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約30%重大任務。 其中, 承擔01專項中的晶片專案17項, 專案總預算約11億元;02專項44項, 專案總預算約186億元, 並取得專利15000多項, 其中國際專利超過2000多項。

以集創北方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正是在這樣的創新環境下發展起來的。

該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平面顯示技術的晶片設計公司, 產品涵蓋電源管理晶片、LED驅動晶片、觸控晶片等各類面板驅動及觸控晶片, 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 集創北方副總裁徐東表示, 在北京市政策扶持及鼓勵創新的環境下, 積體電路產業成為發展的重點, 這也是集創北方發展起來的根本原因。 2016年集創北方與亦莊國投共同出資以約1.5億美元並購美國IC設計廠商Exar旗下電源管理IC設計公司iML, 並擁有了該公司一批專利。 2017年, 集創北方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共申請了222項專利, 還獲得了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可以說, 北京有著非常好的創新環境, 企業也有著更多的發展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