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捆綁孩子暴打5小時致死;你還在信奉棍棒教育嗎?

9歲兒子弄丟手機, 被媽媽失手打死!很多人看到這條消息後, 絕大部分都說媽媽也痛苦, 難過, 自責。 有一點很肯定, 親媽本意不是要打死孩子,

這會兒她也比任何人都傷心欲絕。

“失手”可直接把一個九歲的孩子給打死, 其力度可想而知有多殘忍, 媽媽情緒有的多憤怒。

今早在泰州日報微信公眾號裡看到這件事情的文章, 太痛心:

這是親媽嗎?把孩子綁住, 不讓他反抗, 用木棍抽, 從傍晚六點到晚上十一點, 打累了就歇息, 歇了又接著打, 整整五個小時, 期間就喂了幾口水。

深夜氣解了才把孩子抱到床上去, 孩子說了一句不想見到媽媽, 她就回自己房間, 太累就睡著了。 直到第二天鬧鐘響了, 媽媽去到兒子房間, 看到的是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孩子。

孩子走了, 帶著一身的傷和痛, 或者還有愛和恨, 還有很多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這個親媽打孩子的畫面想想都後背發涼, 慘不忍睹, 不是說好“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嗎?”不是說“母愛偉大嗎?”不是說“再苦再累都要好好愛孩子嗎?”

為什麼這位媽媽連最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 哪怕是一隻小貓小狗, 也不應該被這般虐待吧?

這還是自己親生的孩子, 懷胎十月, 養育九年, 經歷了多少淚和汗, 肯定也有幸福和歡樂, 母子連心, 孩子都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 怎麼能如此狠心, 殘忍至極。

可以想像孩子有多無助, 絕望, 他疼, 他痛, 他心在滴血, 他肯定求過媽媽停手, 喊過痛, 但他的求助只是更激怒了媽媽的情緒,

變本加厲, 直到釀成悲劇。

原來手機被雪埋了, 三天前, 也就是8號, 雪化了, 手機也找到了, 它就那樣孤單的絕望的, 安靜的躺在地上。

一部手機引發的悲劇, 很多人都覺得很不值得, 也同情這位“假性單親媽媽”, 明明有丈夫, 卻丟下了母子倆不管不顧,

也不給錢, 媽媽一人掙錢帶娃, 其中心酸可想而知, 能沒有怨恨嗎?

這個悲劇表面看似是一部丟失手機惹的禍, 其實從媽媽長期施暴來看, 手機不過是壓死孩子最後的一根稻草而已。

天堂沒有痛苦, 願孩子一路走好!

打孩子致死確實是特例, 但打孩子的父母卻非常多, 在中國,最少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打過孩子。

這跟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有很大關係,從家庭到學校,老師可以打戒尺,家長更是信奉棒棍教育,認為不打不成才。

尤其是我們七零後,基本都是在棍棒中長大的,還好,隨著時代的進步,到我們做了父母後,都能意識到打孩子是錯誤的,是無能的表現,孩子是用來愛的,包括包容和接納他的一切優點和缺點。

那是不是現在所有父母都不會打孩子了呢?肯定不是,還是很多人會對孩子動手,在他們看來,父母打孩子也是愛的一種,不愛才不會去管,更不會去打呢?

上個月,深圳某社區電梯監控顯示,一位元父親帶著女兒進入電梯後,先是抬高手臂作勢要打孩子巴掌,最後又各種“花式踢腿”,孩子有過躲閃,由於電梯空間電梯狹小無處可躲,孩子只能忍受著。

視頻曝光後,管理處找過這位父親,沒有家暴傾向,那天只是因為孩子不吃核桃而“一時情急”,才對孩子動了手。

每次網上曝出打孩子的新聞,評論最多的就是“孩子不能好好教嗎?憑什麼動手?這是最無能的父母?”

捫心自問,誰又沒有動過想打孩子的心思呢?

晚上該做作業時要看電視,該洗澡時又作業還沒有做完,磨磨唧唧的;

該睡覺時又興奮得跟吃了海洛因一樣,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一會又鬧著還要聽故事;

早上該起床上學時又哭哭鬧鬧的,作業沒有收拾好,水杯又忘記帶;

出去玩時,下車就嫌累不想走,太陽大不想出去,下雨天不想出去,總之,好心情都被磨沒了;

這時候,是不是想結結實實來一頓揍呢?

讀那麼多書,接受了那麼多的良好教育,我們都知道“孩子不能打”是教育的底線,可讓孩子這種生物太折磨人了呢,不抓狂不行啊。

十年前,我也打過孩子,那時候脾氣很臭,又沒有耐心,再加上從小就是挨打長大的,不覺得打孩子有什麼不對,認為對幼小的孩子簡單粗暴的武力更有效果,孩子怕了自然就乖了。

記憶最深的一次,大兒子在讀中班,那也是他剛從老家來我們身邊不久,有一天早上要出門時,他跑去了陽臺,結果就把花盆給摔碎了。

當時我以為他頑皮,又要急著去上班,就罵了他幾句,還打了他“不安分”的手掌心。

在去幼稚園的路上,他一言不發,到了幼稚園門口,走進去又回頭跟我說:“媽媽,我早上看電視上有颱風的標誌,你上班路上小心點。”

聽完後,我愣住了:“兒子,那你去搬花盆也是害怕有颱風對嗎?”

“嗯!可是我打碎花盆了。”

我頓時感覺喉嚨哽咽,緊緊的抱住了一下孩子說了對不起,他馬上笑了,飛快地朝著幼稚園跑去。

看著小小的身子一路跌跌撞撞地跑著,還時不時回頭跟我揮手,我眼眶發熱,自責:我平時挺溫和的一個人啊?為什麼面對孩子,總是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那麼小的孩子,他明明在做一件很正確的事情,只因為不小心砸壞花盆而已,我就莫名地滋生出壞情緒,讓幼小的他承受著親媽狂風驟雨的咆哮。

沒錯,我是因為頭一天晚上和先生拌過嘴,心裡有火,可這火不應該是對著先生咆哮嗎?幹嘛要對無辜的孩子發洩呢?

事實面前我開始承認,明明是自己沒有耐心,不夠溫柔和細膩,不懂包容和理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把怨氣撒到了孩子身上,打到他怕,他服。

我這真的是愛他嗎?

不對孩子發脾氣,不把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真的有那麼難嗎?

打孩子是典型的弱者欺負更弱者,最極端的憤怒,也是最無能的體現。

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就對孩子吼和打,這是一種病,得治!

說起自己的修行和改變,真的要感謝孩子,我是跟著孩子一路成長,越來越好的。

改變真的沒有那麼難,關鍵是學會換位思考,包容和理解,孩子是用來愛的,是帶給我無限快樂和幸福的天使。

沒有他們,我或許沒有那麼累,但一樣會老,會變醜。

有了他們,在這個蒼茫陌生的世界裡,我願意更柔和溫暖,好好的愛自己,然後更好的愛我所愛。

從大兒子上小學到今年高一,小兒子也九歲讀三年級了,我再也沒有動手打過他們,先生也沒有,實在是控制不住時,我會走開,拼命幹家務,轉移注意力。

等心情平復後,再回頭,就會覺得多大點事,至於大動干戈嗎?至於跟孩子較勁動手嗎?

都說養孩子太累,心神都疲憊,尤其是攤上一個不聽話的熊孩子,真的很倒楣,很抓狂。

可暴力真的只會掩蓋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人父母又沒有交學費,總得承受點辛苦,付出點耐心吧。

打孩子,根本不是為了更好的教育,而是做父母的修煉不夠。

打孩子既不是本能,也不是本事,從不對孩子動手,還能教孩子成人成才,才是大能耐大本事。

-END-

以上內容來自於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寶寶學藝指南,如果您有寶寶學習上的困惑,可以關注我們的寶寶學藝指南的微信公眾號,我們的後臺小編會問您解答~

在中國,最少我們身邊,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打過孩子。

這跟我們從小接受的傳統教育有很大關係,從家庭到學校,老師可以打戒尺,家長更是信奉棒棍教育,認為不打不成才。

尤其是我們七零後,基本都是在棍棒中長大的,還好,隨著時代的進步,到我們做了父母後,都能意識到打孩子是錯誤的,是無能的表現,孩子是用來愛的,包括包容和接納他的一切優點和缺點。

那是不是現在所有父母都不會打孩子了呢?肯定不是,還是很多人會對孩子動手,在他們看來,父母打孩子也是愛的一種,不愛才不會去管,更不會去打呢?

上個月,深圳某社區電梯監控顯示,一位元父親帶著女兒進入電梯後,先是抬高手臂作勢要打孩子巴掌,最後又各種“花式踢腿”,孩子有過躲閃,由於電梯空間電梯狹小無處可躲,孩子只能忍受著。

視頻曝光後,管理處找過這位父親,沒有家暴傾向,那天只是因為孩子不吃核桃而“一時情急”,才對孩子動了手。

每次網上曝出打孩子的新聞,評論最多的就是“孩子不能好好教嗎?憑什麼動手?這是最無能的父母?”

捫心自問,誰又沒有動過想打孩子的心思呢?

晚上該做作業時要看電視,該洗澡時又作業還沒有做完,磨磨唧唧的;

該睡覺時又興奮得跟吃了海洛因一樣,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一會又鬧著還要聽故事;

早上該起床上學時又哭哭鬧鬧的,作業沒有收拾好,水杯又忘記帶;

出去玩時,下車就嫌累不想走,太陽大不想出去,下雨天不想出去,總之,好心情都被磨沒了;

這時候,是不是想結結實實來一頓揍呢?

讀那麼多書,接受了那麼多的良好教育,我們都知道“孩子不能打”是教育的底線,可讓孩子這種生物太折磨人了呢,不抓狂不行啊。

十年前,我也打過孩子,那時候脾氣很臭,又沒有耐心,再加上從小就是挨打長大的,不覺得打孩子有什麼不對,認為對幼小的孩子簡單粗暴的武力更有效果,孩子怕了自然就乖了。

記憶最深的一次,大兒子在讀中班,那也是他剛從老家來我們身邊不久,有一天早上要出門時,他跑去了陽臺,結果就把花盆給摔碎了。

當時我以為他頑皮,又要急著去上班,就罵了他幾句,還打了他“不安分”的手掌心。

在去幼稚園的路上,他一言不發,到了幼稚園門口,走進去又回頭跟我說:“媽媽,我早上看電視上有颱風的標誌,你上班路上小心點。”

聽完後,我愣住了:“兒子,那你去搬花盆也是害怕有颱風對嗎?”

“嗯!可是我打碎花盆了。”

我頓時感覺喉嚨哽咽,緊緊的抱住了一下孩子說了對不起,他馬上笑了,飛快地朝著幼稚園跑去。

看著小小的身子一路跌跌撞撞地跑著,還時不時回頭跟我揮手,我眼眶發熱,自責:我平時挺溫和的一個人啊?為什麼面對孩子,總是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那麼小的孩子,他明明在做一件很正確的事情,只因為不小心砸壞花盆而已,我就莫名地滋生出壞情緒,讓幼小的他承受著親媽狂風驟雨的咆哮。

沒錯,我是因為頭一天晚上和先生拌過嘴,心裡有火,可這火不應該是對著先生咆哮嗎?幹嘛要對無辜的孩子發洩呢?

事實面前我開始承認,明明是自己沒有耐心,不夠溫柔和細膩,不懂包容和理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把怨氣撒到了孩子身上,打到他怕,他服。

我這真的是愛他嗎?

不對孩子發脾氣,不把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真的有那麼難嗎?

打孩子是典型的弱者欺負更弱者,最極端的憤怒,也是最無能的體現。

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就對孩子吼和打,這是一種病,得治!

說起自己的修行和改變,真的要感謝孩子,我是跟著孩子一路成長,越來越好的。

改變真的沒有那麼難,關鍵是學會換位思考,包容和理解,孩子是用來愛的,是帶給我無限快樂和幸福的天使。

沒有他們,我或許沒有那麼累,但一樣會老,會變醜。

有了他們,在這個蒼茫陌生的世界裡,我願意更柔和溫暖,好好的愛自己,然後更好的愛我所愛。

從大兒子上小學到今年高一,小兒子也九歲讀三年級了,我再也沒有動手打過他們,先生也沒有,實在是控制不住時,我會走開,拼命幹家務,轉移注意力。

等心情平復後,再回頭,就會覺得多大點事,至於大動干戈嗎?至於跟孩子較勁動手嗎?

都說養孩子太累,心神都疲憊,尤其是攤上一個不聽話的熊孩子,真的很倒楣,很抓狂。

可暴力真的只會掩蓋問題,並不能解決問題,為人父母又沒有交學費,總得承受點辛苦,付出點耐心吧。

打孩子,根本不是為了更好的教育,而是做父母的修煉不夠。

打孩子既不是本能,也不是本事,從不對孩子動手,還能教孩子成人成才,才是大能耐大本事。

-END-

以上內容來自於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寶寶學藝指南,如果您有寶寶學習上的困惑,可以關注我們的寶寶學藝指南的微信公眾號,我們的後臺小編會問您解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