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2017“地產+”創業公司艱辛一面:誕生137家 僅13家拿到融資

歷經2015年的創投狂潮和2016年的資本寒冬後, 鯨准研究院把2017年的中國創投總結為2個字:回歸。

這兩個字在房產領域也尤為明顯。

這一年, 整個房地產行業的上游房企呈現出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 政策頻出, 也加劇了集中的速度。 億翰智庫指出, 隨著政策長期化和市場週期的拉長, 2018年企業集中度會大幅提高, 預計未來2-3年, 前三名企業銷售業績合計將達2萬億元, 前30強房企將賣掉全國70%的房子, 達到“70%+30%”的行業格局。

另wind資料顯示, 滬深兩市前三季度淨利潤總額超10億元的上市房企有13家, 淨利潤總計為504億元, 占73家房企淨利潤總額的81%,

形成了80/20格局。

這就意味著, 以房企為代表的採購方數量大幅降低, 但放棄了高周轉與大躍進式發展, 房企也更關注房子本身和為業主帶來的附加值。

“地產行業因為資本密集, 傳統上不是一個能創業的行業。 ” 高和翰同基金創始人王倩認為, 地產創業企業會主要集中在對各種資產類型的運營提升。 “尤其是輕奢、精品、個性化的運營商和新零售服務商, 以及結合資料分析和精准資訊匹配的交易平臺, 或是有效提升費效比或經營效率的商業模式。 ”

雖然資本寒冬已過, 但資本的集中化也是今年創投市場最典型的特徵之一, 表現為:平均融資額上升、資本向後期輪次聚集及行業與項目的集中, 對於新的企業來說,

進入的門檻越來越高。

鯨准提供的資料顯示, 2017年共誕生了137家房產家居方向的創業公司(後附詳細名單), 但只有13家獲得了融資。 其中, 專注于智慧電視研發的TCL集團子公司雷鳥科技就獲得了騰訊4.5億元的戰略投資;而為成長型企業提供辦公室租賃解決方案的屋媚娘種子輪融資僅獲得了100萬元。

業內人士對36氪表示, 很多細分行業發展太快, 基本兩年左右就完成了百花齊放到集中整合的過程。 比起初創公司, 資本更傾向業務發展更為成熟, 商業模式得到驗證, 收入和利潤增長性更好的成長期企業的投資, 比如投資B輪的公司。

創始人本身的資源也在投資人的考量之中, 且門檻之於往年有了更大的提升。 10年, 是投資人考察創始人工作經驗的門檻, 必須是中層以上, 且房產、物業、科技和AI裡面至少要占一樣。

此外, 企二代也成為了投資人的重要選擇。 “房地產行業的水都比較深, 比如裝修、傢俱等, 房企、工廠二代或者是家族裡就是做相關生意的人, 對於行業和供應鏈都能擁有足夠的瞭解,

且家裡面的資源也能為他所用。 ”有投資人表示, 目前的一個新趨勢, 就是南方的一些工廠二代, 他們父輩都是很傳統的在做事情, 而他們自己在創業的環境下成長, 接受了互聯網的洗禮, 用新的想法和視角去改變產業。

對於房地產相關的創業公司來說, 專心深耕細分領域, 就是創新者和後來者的機會。 比如, 高和翰同基金就主要佈局能為存量物業創造價值的優秀運營商和地產後服務市場, 如:辦公園區運營商, 精品民宿運營商, 智慧家居系統集成商和物業公司。 風雲資本則重點關注傳統房產服務+, 與房產服務相關的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