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解憂雜貨店》一定讓黃磊大松了口氣

在《星球大戰8》舉著鐳射劍殺來之前, 我們抓緊時間吐槽一下上週五上映的電影。

用桃姐的話說, 就是四部加起來五星▼▼▼

其中, 《前任3》的票房我最看不懂,

應該說這個系列的每一部我都看不懂。

隔壁《妖貓傳》, 這班底, 這製作, 這劉昊然, 上映14天才艱難爬上五億啊!

不過,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有董子健、秦昊、李鴻其、郝蕾的演技壓陣的《解憂雜貨店》, 票房墊底就算了, 豆瓣分數竟然比《前任3》還要低。

及格線都沒夠到▼▼▼

說實話, 這電影沒什麼特別大的槽點。

但問題也就在這裡——看完讓人連吐槽的欲望都沒有, 全片, 我說的是全片, 毫無波瀾。

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在中國影響力非常大, 不管你看沒看過書, 總是聽說過有這麼個IP。

日本這一類的概念已經玩得非常好了。

解憂雜貨鋪、深夜食堂, 甚至《銀魂》裡的萬事屋, 說到底都是一樣的(銀他媽:違心了)。 先把樹洞具象化, 再把樹洞裡形形色色的故事講一講, 就能集兩個字於大成——

治 愈

對, 雖然說說能解憂、能解決萬事, 但終究人家只是個樹洞罷了。

治癒的過程在於你說肯出口, 他肯靜下來聽。

《解憂雜貨店》也在預告片裡就點了題:

每個帶著煩惱來找我的人, 他們心裡都有答案。 諮詢信的答案, 只是在鼓勵一顆已有決定的心而已。

那麼, 在這種設定之下, 來解什麼憂, 這個故事就格外重要了對不對?

但是我們在內地翻拍版中, 看到了以下三則發生在1993年的故事(深度劇透):

北漂的小城歌手始終唱不出什麼成績, 父親又突然重病, 他便猶豫不決:是堅持做音樂, 還是回去接班。

選擇留下來堅持之後, 幾年過去, 他在一個孤兒院唱歌, 當晚孤兒院著火, 他救出了一個小女孩, 自己卻掛了。

十多年之後, 小女孩當上了歌手, 把他生前的一首原創歌曲唱火了。

小城最有錢的老闆家有個小孩,酷愛邁克爾·傑克遜,天天買碟買磁帶。

但他不知道家裡其實欠了高利貸。父親對他態度不好,他也覺得這家沒什麼love&peace,根本沒人懂他。

最後父親決定舉家逃跑,臨走前把他所有的碟給賣了。他一頭霧水也不知道這是去哪,一氣之下便在加油站跑了。

落腳在孤兒院,多年後變成成!功!畫!家!

回到幼時經常買碟的音像店才知道——原來他媽在找他的路上被追債的撞死,爸緊跟著自殺。

小城裡還有個歌舞廳,裡面的舞女靠唱歌喝酒賺錢。

有個舞女感覺最近一個香港大款對她特別好,體貼溫油,還答應給她開一家店,就想要不就這麼從了當小三吧。

這時解憂雜貨店罵她,你不要臉!

她說我不是的,我賺錢是為了養孤兒院,你看我私下穿得多良家婦女▼▼▼

這時解憂雜貨店再罵她,你當心被騙!

於是她真發現這大款是個騙子,員警還適時出現把大款給抓了。舞女懷疑人生啊:我想不到我還能怎麼賺錢了。

這時解憂雜貨店提醒她:未來20年互聯網會高速發展(大概是找了篇論文抄了一段),所以你現在趕快學投資!

於是舞女投了一支科技股變成有錢人,買房買包當上CEO,20年後重建孤兒院。

不是…說好的不插手呢?

我看最後一個故事就差告訴舞女,你趕緊去北京三環裡買三套房了。

總之,雖然影片穿插著1993年和現在的奇幻穿越梗,以及人物間一些細枝末節的關聯,稍微營造了點懸疑的氣氛。

但整體上還是故事本身拖了後腿。

家庭、夢想、勵志、溫情一鍋亂燉,最後熬出的感動就像整部電影的佈景一樣假,你還沒入戲,戲中人就已經大徹大悟肩並肩走向未來了。

*大徹大悟地在綠幕前走向未來了▼▼▼

這些元素無一不讓人想到去年撲得轟轟烈烈的《深夜食堂》▼▼▼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半年過去,翻拍劇真的沒有什麼改變。

黃磊老師!終於能送一口氣了!不是我的鍋~~

這回《解憂雜貨店》倒灶,自然也怪不到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身上。

不少人看到他倆和董子健占了絕對C位,就以為他們仨要扛大樑,就開始感歎——

小董你幹嘛摻和到這種陣容裡?

但事實上,影片中三人組的戲份非常少,他們只起了三個故事的連接作用。

若要說演技,所有演員在這部電影裡都沒什麼發揮的空間——平均出場十分鐘,商演都比這個累一點。

如果硬要讓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背點鍋,那還是造型師出來吧……又不是2057年,你搞這麼最終幻想幹什麼▼▼▼

那麼,《解憂雜貨店》的問題在哪呢?

其實稍微翻一翻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的整個製作班底都很奇怪。

我們順著製作的過程說。

2015年,香港英皇拿到了《解憂雜貨店》的拍攝版權。

2016年,英皇找到萬達,兩家攜手宣佈開啟中國版同名電影。

同時,萬達找到了導演韓傑。

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因為他之前一直作為助手和副導演跟隨著賈樟柯▼▼▼

十多年來,自己只拍了兩部長片,都是獨立電影。

其中一部,就是令王寶強蛻變的《Hello!樹先生》▼▼▼

王寶強飾演的樹,是村裡的一個修車工人,一個光棍,一個游離在生存邊緣的小人物。

從被人看不起到精神失常後成為半仙▼▼▼

《Hello!樹先生》在豆瓣有7.3分,韓傑借此拿到第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和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評委會大獎。

許多人說,這是王寶強演技最好的作品▼▼▼

那麼,萬達為什麼會找這麼一位獨立電影的導演呢?

投資方給的答案是,2011年的這部《Hello!樹先生》給了大家信心。

其實不如這麼說:

2011年的《Hello!樹先生》給了品質上的信心,而2017年大眾對文藝、獨立電影的態度給了票房上的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的演員都想演文藝片——又容易拿獎,市場環境也沒那麼冷了。

而《解憂雜貨店》說起來終歸是個文藝故事,把握得好,就是獨立;把握得不好,便是造作。

儘管韓傑還沒有大商業片問世,但他對大製作拍攝的探索或者說對資本化的嚮往從來也不是秘密。

去年,他就曾去印度給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幫過忙▼▼▼

韓傑看了《解憂雜貨店》小說後,達成合作。

這在當時是win win(請用阿拉伯王子語氣讀出)的局面。

然後萬達大概不放心,找到了“上海亭東影業”,形成三角鐵▼▼▼

亭東的背後是誰?

韓寒

這不意外,萬達和亭東的關係很好,韓寒和思聰的關係也很好▼▼▼

韓寒可以說是深度參與了《解憂雜貨店》的,他的首碼是【藝術指導】,從劇本階段到後期的剪輯方案都有出力。

畢竟,韓傑作為導演的號召力確實不如韓寒。

要說把文藝拍得不那麼造作又能盈利的,韓寒也是極好的選擇。《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的懷舊小城畫風也和《解憂雜貨店》的設定不謀而合▼▼▼

哦,還有這樣的雞湯臺詞▼▼▼

英皇呢,則找來了香港金牌監製董韻詩。

回顧一下她曾經監製的作品——

我是誰(1998)

新員警故事 (2004)

男才女貌(2007)

讓子彈飛(2010)

十二生肖(2012)

董韻詩和成龍的關係尤為密切,有至少20年的合作交情。

從成龍的成名作《紅番區》到去年春節檔的《功夫瑜伽》,全出自她手。

所以,《解憂雜貨店》真正的靈魂主演找到了成龍▼▼▼

不僅幕後資方的組合奇怪,順著成龍,你會發現演員陣容也很奇怪。

有走流量的小鮮肉和小花:王俊凱、迪麗熱巴、陳都靈。

有走實力的90後男演員:董子健、李鴻其。這兩位還同時入圍過2015年的金馬獎影帝,新一代裡非常強了。

有不缺演技就缺好戲的中年實力演員:秦昊、郝蕾。

還有大哥裡的大哥,成龍。

可以說口碑流量地位一把抓啊,和資方一樣——

面面俱到

這樣看來,電影的參與者涵蓋了內地、香港、臺灣、日本,堪稱一個完美的——

撈錢陣容

《解憂雜貨店》這個項目通稿是很好寫的,每個人名字報一報就好了。

但深究下去,進到製作層面,你就會發現無處不張示著【功利性】。

最直觀的就是,極短的拍攝時長。

《解憂雜貨店》2017年8月底開機,4個月後就順利上映與大家見面了,相當迅速。

不過人家是群戲嘛,演員的拍攝工作量比普通電影短,正常。

但你們瞅瞅網上爆出的拍攝天數,董子健待得最久了,12天才殺青▼▼▼

甚至,成龍自曝一天就拍完了▼▼▼

與拍攝期相反,《解憂雜貨店》的宣傳期倒是極長的。

甚至,一路的宣發歷程和行銷手段簡直可以當作教科書。

在2017年8月正式官宣演員陣容前,就溜了很久的鹿晗、關曉彤、鄧超等等等▼▼▼

開拍後,宣傳重點放在了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身上,炒倆人合作。

還凱迪夫婦……這粉絲數我都不好意思掛……▼▼▼

傳統的路演當然也有。

11月開始,先是為《解憂雜貨店》書迷路演,後又進行全國的電影路演▼▼▼

積極路演的結果是,《解憂雜貨店》的【想看日增】在上映前較長一段時間內都高於同檔期新片▼▼▼

上映前一周,片方與喜馬拉雅FM聯合推出了“解憂電臺”,宣傳電影的治癒和暖▼▼▼

與網易嚴選發起線上解憂雜貨店▼▼▼

與新世相聯合在“48小時CP”中發起了“尋找解憂人”活動,五小時內總共有9900人轉化購票。

也設計了線上的解憂雜貨店——寫下自己的人生問題,再分門別類,讓其他人來回答。

在這個雜貨店中,收集了3萬多個問題,1萬3千多個回答▼▼▼

#我怎麼有種替他們做結案PPT的感覺#

既然有了韓寒,那宣傳曲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韓寒去年和陳綺貞合作的《喜歡你》宣傳曲《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效果非常好,這次,他貢獻了兩首歌詞——

容祖兒演唱的《重生》,李健、王俊凱演唱的《霧中列車》▼▼▼

你說既然歌詞都寫兩首了,不如把劇本也寫了麼好了……

《解憂雜貨店》最大的敗筆在於,他們請了極弱的編劇。

首先,這本書本身就難改編。

它不是推理小說,沒有可以拿來就用的案件和精彩的推理過程,比《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難度更大。

其實今年9月,日版的《解憂雜貨店》就在日本上映了,最終票房過10億日元,口碑也不如預期,麻麻。

#這個月日版也會在國內上映,想看的可以去試試#

#這點倒跟深夜食堂也蠻像的#

日本雅虎上3.86(5分制)▼▼▼

豆瓣上▼▼▼

我們把這個故事搬到中國來,不僅要克服說膩了的【本土化】,還要對付非常難搞的IP方——

日本對改編是盯得非常嚴的,《解憂雜貨店》在向東野圭吾和角川出版社申請改編的階段,就花了2年時間。

從概念、故事大綱到分成大綱的寫作,每一步都要考慮到【東野圭吾先生可不可以接受】。

雖然董韻詩是很驕傲地說他們劇本一稿就過了,但我反而覺得這種創作也太缺乏生命力了吧,完全就是傀儡嘛。

畢竟,願意當傀儡的編劇並不多。

《解憂雜貨店》最後找了三位編劇,分別是:宋嘯、朱思溢、孫思雨。

後二人基本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宋嘯是那個像公益廣告一樣的電影《一切都好》的編劇▼▼▼

還導演過一部陳赫和宋智孝的《超級快遞》▼▼▼

這就是改編劇的閉環。

有名、有能力的編劇不願意委屈自己,願意委屈自己的往往根本hold不住原著。

拿《解憂雜貨店》主打的奇幻梗來說,因為人物關係太多太散,時空隧道的實際作用根本沒能體現出來。

好的例子是《重返20歲》,打時間差不能只為了提醒別人買股票投機啊▼▼▼

你看啊,這該使勁的地方不使勁,不用使勁的地方嚇使勁,這樣淺顯的功利性,導致流量粉絲再怎麼給力▼▼▼

萬達再怎麼提供排片補給▼▼▼

出品方萬達在四部新片同日上映的情況下,開出了近30%的排片,遠遠高出市場綜合排片率。

都扭轉不了《解憂雜貨店》票房口碑墊底的局面。

但這樣的結果,目前看來,還是不能為近兩年熱衷改編日本IP的國內影視圈敲響警鐘▼▼▼

不可否認,日本大IP的性價比很高。

英皇和萬達看重《解憂雜貨鋪》,是因為東野圭吾本身就是一個超強IP,而《解憂雜貨店》在國內更是賣瘋了。

亞馬遜前不久發佈的年度閱讀盛典榜單中,《解憂雜貨店》是“2017紙質書暢銷榜”第一名,而且已經連續四年排名前十▼▼▼

同時呢,它的版權又很便宜。

比如,在國內知名影視版權交易平臺雲萊塢上,東野圭吾IP的意向價格大約是300萬左右,一直沒有太大起伏。

而在雲萊塢小說人氣排行榜中,天下霸唱的《摸金玦之鬼門天師》意向價是2000萬,嚴歌苓的《倒淌河:愛情有多遠》意向價是1000萬。

IP便宜,知名度高,品質又好。

換你,你會把錢砸到哪裡?

自然是湊出一個面上的黃金陣容,然後瘋狂砸宣傳啦。

諷刺的是,越是這樣的操作,之前累計的【想看日增】越容易一夜坍塌。

若要深究《解憂雜貨店》票房的撲街起點,應該是12月24日,他們的大規模點映。

講道理,一般電影的點映是為了口碑發酵,好給首日的排片量搶佔比。

但這一動作恰恰給《解憂雜貨店》形成了相反的效果。

#其實姜文那年的《一步之遙》也有部分毀在了點映上#

還是前面那張圖,仔細看,上映前4天,紅線明顯滑落,並被其他三部新片超越▼▼▼

這時候再仔細搜一下《解憂雜貨店》所謂的黃金陣容,你會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黃金嘛▼▼▼

佛系一點的說法,那就是一切都是一場空啊!

< p="">最後呢,其他的都算了。

作為書粉,被遛的心情算了;買電影票花的錢,也算了。

只是韓傑導演以這樣的答卷,擁抱資本擁抱流量,讓我覺得可惜,且悲涼。

小城最有錢的老闆家有個小孩,酷愛邁克爾·傑克遜,天天買碟買磁帶。

但他不知道家裡其實欠了高利貸。父親對他態度不好,他也覺得這家沒什麼love&peace,根本沒人懂他。

最後父親決定舉家逃跑,臨走前把他所有的碟給賣了。他一頭霧水也不知道這是去哪,一氣之下便在加油站跑了。

落腳在孤兒院,多年後變成成!功!畫!家!

回到幼時經常買碟的音像店才知道——原來他媽在找他的路上被追債的撞死,爸緊跟著自殺。

小城裡還有個歌舞廳,裡面的舞女靠唱歌喝酒賺錢。

有個舞女感覺最近一個香港大款對她特別好,體貼溫油,還答應給她開一家店,就想要不就這麼從了當小三吧。

這時解憂雜貨店罵她,你不要臉!

她說我不是的,我賺錢是為了養孤兒院,你看我私下穿得多良家婦女▼▼▼

這時解憂雜貨店再罵她,你當心被騙!

於是她真發現這大款是個騙子,員警還適時出現把大款給抓了。舞女懷疑人生啊:我想不到我還能怎麼賺錢了。

這時解憂雜貨店提醒她:未來20年互聯網會高速發展(大概是找了篇論文抄了一段),所以你現在趕快學投資!

於是舞女投了一支科技股變成有錢人,買房買包當上CEO,20年後重建孤兒院。

不是…說好的不插手呢?

我看最後一個故事就差告訴舞女,你趕緊去北京三環裡買三套房了。

總之,雖然影片穿插著1993年和現在的奇幻穿越梗,以及人物間一些細枝末節的關聯,稍微營造了點懸疑的氣氛。

但整體上還是故事本身拖了後腿。

家庭、夢想、勵志、溫情一鍋亂燉,最後熬出的感動就像整部電影的佈景一樣假,你還沒入戲,戲中人就已經大徹大悟肩並肩走向未來了。

*大徹大悟地在綠幕前走向未來了▼▼▼

這些元素無一不讓人想到去年撲得轟轟烈烈的《深夜食堂》▼▼▼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半年過去,翻拍劇真的沒有什麼改變。

黃磊老師!終於能送一口氣了!不是我的鍋~~

這回《解憂雜貨店》倒灶,自然也怪不到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身上。

不少人看到他倆和董子健占了絕對C位,就以為他們仨要扛大樑,就開始感歎——

小董你幹嘛摻和到這種陣容裡?

但事實上,影片中三人組的戲份非常少,他們只起了三個故事的連接作用。

若要說演技,所有演員在這部電影裡都沒什麼發揮的空間——平均出場十分鐘,商演都比這個累一點。

如果硬要讓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背點鍋,那還是造型師出來吧……又不是2057年,你搞這麼最終幻想幹什麼▼▼▼

那麼,《解憂雜貨店》的問題在哪呢?

其實稍微翻一翻就會發現,這部電影的整個製作班底都很奇怪。

我們順著製作的過程說。

2015年,香港英皇拿到了《解憂雜貨店》的拍攝版權。

2016年,英皇找到萬達,兩家攜手宣佈開啟中國版同名電影。

同時,萬達找到了導演韓傑。

你可能沒聽過他的名字,因為他之前一直作為助手和副導演跟隨著賈樟柯▼▼▼

十多年來,自己只拍了兩部長片,都是獨立電影。

其中一部,就是令王寶強蛻變的《Hello!樹先生》▼▼▼

王寶強飾演的樹,是村裡的一個修車工人,一個光棍,一個游離在生存邊緣的小人物。

從被人看不起到精神失常後成為半仙▼▼▼

《Hello!樹先生》在豆瓣有7.3分,韓傑借此拿到第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和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評委會大獎。

許多人說,這是王寶強演技最好的作品▼▼▼

那麼,萬達為什麼會找這麼一位獨立電影的導演呢?

投資方給的答案是,2011年的這部《Hello!樹先生》給了大家信心。

其實不如這麼說:

2011年的《Hello!樹先生》給了品質上的信心,而2017年大眾對文藝、獨立電影的態度給了票房上的信心。

這也是為什麼最近的演員都想演文藝片——又容易拿獎,市場環境也沒那麼冷了。

而《解憂雜貨店》說起來終歸是個文藝故事,把握得好,就是獨立;把握得不好,便是造作。

儘管韓傑還沒有大商業片問世,但他對大製作拍攝的探索或者說對資本化的嚮往從來也不是秘密。

去年,他就曾去印度給王寶強執導的《大鬧天竺》幫過忙▼▼▼

韓傑看了《解憂雜貨店》小說後,達成合作。

這在當時是win win(請用阿拉伯王子語氣讀出)的局面。

然後萬達大概不放心,找到了“上海亭東影業”,形成三角鐵▼▼▼

亭東的背後是誰?

韓寒

這不意外,萬達和亭東的關係很好,韓寒和思聰的關係也很好▼▼▼

韓寒可以說是深度參與了《解憂雜貨店》的,他的首碼是【藝術指導】,從劇本階段到後期的剪輯方案都有出力。

畢竟,韓傑作為導演的號召力確實不如韓寒。

要說把文藝拍得不那麼造作又能盈利的,韓寒也是極好的選擇。《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的懷舊小城畫風也和《解憂雜貨店》的設定不謀而合▼▼▼

哦,還有這樣的雞湯臺詞▼▼▼

英皇呢,則找來了香港金牌監製董韻詩。

回顧一下她曾經監製的作品——

我是誰(1998)

新員警故事 (2004)

男才女貌(2007)

讓子彈飛(2010)

十二生肖(2012)

董韻詩和成龍的關係尤為密切,有至少20年的合作交情。

從成龍的成名作《紅番區》到去年春節檔的《功夫瑜伽》,全出自她手。

所以,《解憂雜貨店》真正的靈魂主演找到了成龍▼▼▼

不僅幕後資方的組合奇怪,順著成龍,你會發現演員陣容也很奇怪。

有走流量的小鮮肉和小花:王俊凱、迪麗熱巴、陳都靈。

有走實力的90後男演員:董子健、李鴻其。這兩位還同時入圍過2015年的金馬獎影帝,新一代裡非常強了。

有不缺演技就缺好戲的中年實力演員:秦昊、郝蕾。

還有大哥裡的大哥,成龍。

可以說口碑流量地位一把抓啊,和資方一樣——

面面俱到

這樣看來,電影的參與者涵蓋了內地、香港、臺灣、日本,堪稱一個完美的——

撈錢陣容

《解憂雜貨店》這個項目通稿是很好寫的,每個人名字報一報就好了。

但深究下去,進到製作層面,你就會發現無處不張示著【功利性】。

最直觀的就是,極短的拍攝時長。

《解憂雜貨店》2017年8月底開機,4個月後就順利上映與大家見面了,相當迅速。

不過人家是群戲嘛,演員的拍攝工作量比普通電影短,正常。

但你們瞅瞅網上爆出的拍攝天數,董子健待得最久了,12天才殺青▼▼▼

甚至,成龍自曝一天就拍完了▼▼▼

與拍攝期相反,《解憂雜貨店》的宣傳期倒是極長的。

甚至,一路的宣發歷程和行銷手段簡直可以當作教科書。

在2017年8月正式官宣演員陣容前,就溜了很久的鹿晗、關曉彤、鄧超等等等▼▼▼

開拍後,宣傳重點放在了王俊凱和迪麗熱巴身上,炒倆人合作。

還凱迪夫婦……這粉絲數我都不好意思掛……▼▼▼

傳統的路演當然也有。

11月開始,先是為《解憂雜貨店》書迷路演,後又進行全國的電影路演▼▼▼

積極路演的結果是,《解憂雜貨店》的【想看日增】在上映前較長一段時間內都高於同檔期新片▼▼▼

上映前一周,片方與喜馬拉雅FM聯合推出了“解憂電臺”,宣傳電影的治癒和暖▼▼▼

與網易嚴選發起線上解憂雜貨店▼▼▼

與新世相聯合在“48小時CP”中發起了“尋找解憂人”活動,五小時內總共有9900人轉化購票。

也設計了線上的解憂雜貨店——寫下自己的人生問題,再分門別類,讓其他人來回答。

在這個雜貨店中,收集了3萬多個問題,1萬3千多個回答▼▼▼

#我怎麼有種替他們做結案PPT的感覺#

既然有了韓寒,那宣傳曲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韓寒去年和陳綺貞合作的《喜歡你》宣傳曲《我喜歡上你時的內心活動》效果非常好,這次,他貢獻了兩首歌詞——

容祖兒演唱的《重生》,李健、王俊凱演唱的《霧中列車》▼▼▼

你說既然歌詞都寫兩首了,不如把劇本也寫了麼好了……

《解憂雜貨店》最大的敗筆在於,他們請了極弱的編劇。

首先,這本書本身就難改編。

它不是推理小說,沒有可以拿來就用的案件和精彩的推理過程,比《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改編難度更大。

其實今年9月,日版的《解憂雜貨店》就在日本上映了,最終票房過10億日元,口碑也不如預期,麻麻。

#這個月日版也會在國內上映,想看的可以去試試#

#這點倒跟深夜食堂也蠻像的#

日本雅虎上3.86(5分制)▼▼▼

豆瓣上▼▼▼

我們把這個故事搬到中國來,不僅要克服說膩了的【本土化】,還要對付非常難搞的IP方——

日本對改編是盯得非常嚴的,《解憂雜貨店》在向東野圭吾和角川出版社申請改編的階段,就花了2年時間。

從概念、故事大綱到分成大綱的寫作,每一步都要考慮到【東野圭吾先生可不可以接受】。

雖然董韻詩是很驕傲地說他們劇本一稿就過了,但我反而覺得這種創作也太缺乏生命力了吧,完全就是傀儡嘛。

畢竟,願意當傀儡的編劇並不多。

《解憂雜貨店》最後找了三位編劇,分別是:宋嘯、朱思溢、孫思雨。

後二人基本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

宋嘯是那個像公益廣告一樣的電影《一切都好》的編劇▼▼▼

還導演過一部陳赫和宋智孝的《超級快遞》▼▼▼

這就是改編劇的閉環。

有名、有能力的編劇不願意委屈自己,願意委屈自己的往往根本hold不住原著。

拿《解憂雜貨店》主打的奇幻梗來說,因為人物關係太多太散,時空隧道的實際作用根本沒能體現出來。

好的例子是《重返20歲》,打時間差不能只為了提醒別人買股票投機啊▼▼▼

你看啊,這該使勁的地方不使勁,不用使勁的地方嚇使勁,這樣淺顯的功利性,導致流量粉絲再怎麼給力▼▼▼

萬達再怎麼提供排片補給▼▼▼

出品方萬達在四部新片同日上映的情況下,開出了近30%的排片,遠遠高出市場綜合排片率。

都扭轉不了《解憂雜貨店》票房口碑墊底的局面。

但這樣的結果,目前看來,還是不能為近兩年熱衷改編日本IP的國內影視圈敲響警鐘▼▼▼

不可否認,日本大IP的性價比很高。

英皇和萬達看重《解憂雜貨鋪》,是因為東野圭吾本身就是一個超強IP,而《解憂雜貨店》在國內更是賣瘋了。

亞馬遜前不久發佈的年度閱讀盛典榜單中,《解憂雜貨店》是“2017紙質書暢銷榜”第一名,而且已經連續四年排名前十▼▼▼

同時呢,它的版權又很便宜。

比如,在國內知名影視版權交易平臺雲萊塢上,東野圭吾IP的意向價格大約是300萬左右,一直沒有太大起伏。

而在雲萊塢小說人氣排行榜中,天下霸唱的《摸金玦之鬼門天師》意向價是2000萬,嚴歌苓的《倒淌河:愛情有多遠》意向價是1000萬。

IP便宜,知名度高,品質又好。

換你,你會把錢砸到哪裡?

自然是湊出一個面上的黃金陣容,然後瘋狂砸宣傳啦。

諷刺的是,越是這樣的操作,之前累計的【想看日增】越容易一夜坍塌。

若要深究《解憂雜貨店》票房的撲街起點,應該是12月24日,他們的大規模點映。

講道理,一般電影的點映是為了口碑發酵,好給首日的排片量搶佔比。

但這一動作恰恰給《解憂雜貨店》形成了相反的效果。

#其實姜文那年的《一步之遙》也有部分毀在了點映上#

還是前面那張圖,仔細看,上映前4天,紅線明顯滑落,並被其他三部新片超越▼▼▼

這時候再仔細搜一下《解憂雜貨店》所謂的黃金陣容,你會發現,其實也沒那麼黃金嘛▼▼▼

佛系一點的說法,那就是一切都是一場空啊!

< p="">最後呢,其他的都算了。

作為書粉,被遛的心情算了;買電影票花的錢,也算了。

只是韓傑導演以這樣的答卷,擁抱資本擁抱流量,讓我覺得可惜,且悲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