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史上的今天——1月8日

蘇軾誕生

蘇軾, 字子瞻, 一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人。 其詩, 詞, 賦, 散文, 均成就極高, 且善書法和繪畫, 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全才。 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家世:宋代著名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和其父蘇洵, 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仕途: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 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 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 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 嘉佑二年進士, 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 禮部尚書。 神宗時蘇軾任祠部員外郎, 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 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豐二年, 四十三歲時, 發生了著名的李定“烏台詩案”, 他因此事入獄, 幾死, 其弟蘇轍自請貶職以輕其罪才得以保全, 翌年被貶至黃州。

哲宗時任翰林學士, 曾出知杭州、潁州等, 官至禮部尚書。 後又被章?貶謫至惠州、儋州。 北還後第二年病死常州, 終年六十六歲。 南宋時追諡文忠。 在政治上屬於舊黨, 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 為民興利除弊, 政績頗多, 口碑甚佳, 杭州西湖的蘇堤就是實證。

軼聞: 宋哲宗元釣四年七月三日, 到杭州任知州。 元釣五年五、六月間, 浙西一帶大雨不止, 太湖氾濫, 莊稼大片被淹。 組織民工疏浚西湖, 築堤建橋, 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是為蘇堤。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 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 於是到過年的時候, 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軾收到後, 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 燒得紅酥酥的,

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 大家吃後無不稱奇, 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文風: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暢達, 《答謝民師書》中曾自謂:“大略如行雲流水, 初無定質, 但行於所當行, 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其詩清新豪健, 善用誇張比喻。 黃州詞, 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 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詩風:現存約四千首, 其詩內容廣闊, 風格多樣, 而以豪放為主。 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 表現出宋詩重理趣, 好議論的特徵。 《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豔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

詞風:現存三百四十多首, 衝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

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 在中國詞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 擴大到詞的領域, 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 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詞派, 對後代很有影響, 擴大了詞的題材, 豐富了詞的意境, 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 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 取法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 而能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 有天真爛漫之趣。 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畫風:能畫竹, 學文同, 也喜作枯木怪石。 論畫主張“神似”, 認為“論畫以形似, 見與兒童鄰”。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 存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

畫跡有《枯木怪石圖》、《竹石圖》等。 另, 今傳《蘇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礎上, 增益蘇軾的醫藥雜說而成

關天培誕生

關天培(1781年1月8日—1841年2月26日), 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 字仲因, 號滋圃。 江蘇山陽(今淮安)人。 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 歷任把總、千總、守備、遊擊、參將、副將、總兵、江南提督、廣東水師提督等軍職。

1839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關天培成為林則徐的得力助手。1841年2月26日,英軍向虎門大舉進攻。關天培率領將士,揮刀上陣,頑強堅守。不幸中彈犧牲。守衛炮臺的4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嚴複誕生

嚴複(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體幹,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複,字幾道,晚號愈野老人,福建侯官(後併入閩縣,稱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

嚴複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嚴複的翻譯考究、嚴謹,每個譯稱都經深思熟慮,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周恩來逝世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党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出席了中共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鬥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党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份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份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宣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在“文化大革命”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儘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中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因膀胱癌於北京市逝世,從1974年6月第一次手術到1976年1月去世為止,一共做了13次手術。他的死訊成為“四五運動”的導火線。“四五運動”為打倒四人幫和結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

(資訊、圖片來自網路)

1839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關天培成為林則徐的得力助手。1841年2月26日,英軍向虎門大舉進攻。關天培率領將士,揮刀上陣,頑強堅守。不幸中彈犧牲。守衛炮臺的4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嚴複誕生

嚴複(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體幹,初名傳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後名複,字幾道,晚號愈野老人,福建侯官(後併入閩縣,稱為閩侯,今福州市)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

嚴複系統地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他翻譯了《天演論》、《原富》、《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著作。他的譯著在當時影響巨大,是中國20世紀最重要啟蒙譯著。嚴複的翻譯考究、嚴謹,每個譯稱都經深思熟慮,他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深遠影響。

周恩來逝世

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飛飛、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13年進天津南開中學學習。1917年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在天津參加“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1924年先後去法國和德國勤工儉學,在旅歐的中國學生和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由張申府等人介紹),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並參加中共旅歐總支部的領導工作,對早期的建黨、建團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從巴黎回國,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中共兩廣區委委員長、常委兼軍事部部長,主持建立党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葉挺獨立團。1925年2月、10月,領導進行了第一、二次東征,為鞏固和發展廣東革命根據地和進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貢獻。1926年曾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軍事課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兼中共江浙區委軍委書記。1927年3月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獲得勝利;8月領導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為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起義中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同月在中共“八七”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出席了中共六大,在會上作了關於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的報告。後在上海堅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曾發表《堅決肅清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意識》和《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後,任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總政委兼第一方面軍政委,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1935年1月在遵義會議上,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義會議後,仍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並任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權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蔣介石進行談判,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書記,並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長期駐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武漢、重慶進行黨的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5年8月和毛澤東去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鬥爭,《雙十協定》簽訂後,率中共代表團留在重慶和南京。1946年11月從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時轉戰在陝北,同年8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軍委總參謀長。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同年11月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創建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府總理,外交部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屆主席。是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六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六、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八至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屆、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在擔負處理黨和國家日常事務的同時,和毛澤東一起制定了党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都是他親自主持制訂和組織實施的。1960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順利地得到恢復和發展。還提出了中國知識份子絕大多數已經是勞動人民的知識份子,科學技術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等觀點,對社會主義建設都有重大意義。在國際事務中,參與制定並親自執行了重大的外交決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體的方針和政策,創造性地貫徹執行了黨的革命外交路線。1954年,宣導了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4月,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一次亞非會議,使會議通過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會議十項原則。在“文化大革命”中,顧全大局,任勞任怨,為繼續進行黨和國家的的正常工作,儘量減少損失,為保護大批黨內外幹部,費盡心血,並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陰謀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使中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宏偉規劃。1972年患病以後,一直堅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因膀胱癌於北京市逝世,從1974年6月第一次手術到1976年1月去世為止,一共做了13次手術。他的死訊成為“四五運動”的導火線。“四五運動”為打倒四人幫和結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眾基礎。

(資訊、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