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與水晶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 圖文作者 陳旭輝

● 編 輯 吳力斌

▼ 正文共:4553 字 16 圖, 預計閱讀時間:12 分鐘

2016年11月2日,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館長、劉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長羅雄來東海開展追尋劉少奇足跡活動,

在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霍衛群, 縣作家協會主席王文岩陪同下, 考察了江蘇省水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專程參觀了我們恒達珠寶有限公司主辦的水晶詩詞書畫展覽, 參觀之後, 羅館長盛讚東海水晶甲天下, 充分肯定了詩詞書畫與水晶結合的獨特魅力, 而我也得知自己的家鄉東海縣與劉少奇主席竟然頗有歷史淵源, 深感榮幸。 1942年夏秋之交, 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書記, 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 奉命從鹽城回延安, 在東海縣石樑河鎮西朱範村停留了四個月, 與八路軍115師和山東分局, 山東省委負責人一道, 開創了山東地區抗日戰爭新局面, 為爭取全國抗戰勝利譜寫了輝煌篇章, 這一段紅色歷史,
永遠值得後人銘記。

★ 恒達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旭輝 ★

2016年12月25日, 當羅雄館長邀請我參加正在進行的《追尋劉少奇足跡》叢書編輯會議, 我非常珍惜這一次別樣的學習機會。

會後, 我有幸受邀前往長沙拜訪劉少奇同志故居和紀念館,

感慨萬千, 受益良多, 創作劉少奇水晶雕刻作品的靈感應運而生。

當我第一次, 來到劉少奇故里, 從劉少奇故里門樓拾級而上, 沿著蒼松翠柏掩蔭下的百級臺階, 拾級而上, 走近綠樹環繞, 花團錦簇的劉少奇雕像廣場, 紅色火種仿佛燃燒了我全身的血液, 油然而生對領袖的熱愛與崇敬。 銅像座西北朝東南, 面部神情似微笑, 似沉思, 更多的是堅定與自信, 滿懷滄桑地遙望遠方, 讓高山仰止, 令江河動容;拿著煙頭的手是那麼的平凡, 披著風衣的肩是那麼的偉岸;此時此刻, 主席的博大胸懷與崇高精神凝固成永恆, 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了一生, 他與中華民族一道站立在世界之巔。

當我得知劉少奇同志紀念館于1988年建成開放,

不由我想到了1988年在家鄉的莊稼地裡刨出人生第一塊水晶後來換得了全家安身立命的四間瓦房的自己;那年, 我正好12歲, 多麼神奇的巧合啊!我與水晶第一次結緣的時間, 竟然是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建成的時間, 很多人說, 擁有水晶的人才有緣分, 我堅信, 這就是我的水晶緣, 就是與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緣。

羅雄館長陪同我在劉少奇同志紅色景區參觀, 劉少奇故居、劉少奇生平陳列館、劉少奇文物館、懷念亭、花明園、花明樓、萬德鼎、修養亭·········一路的人文景觀讓我目不暇接, 整個心靈都被眼前的文化景觀洗滌一番, 我暗自下定決心, 一定, 要用自己的能力, 為劉少奇家鄉做點有意義的事, 來綻放自己的青春年華。 我滿懷期待、小心翼翼地向羅雄館長提出,

希望有機會盡自己最大努力, 創作出一尊劉少奇主席的水晶像作品, 來表達自己對劉少奇主席的無限熱愛與深切緬懷之情。

館長欣然, 同意了我的想法, 並表示全力支持。

不論是莊嚴寶相的觀音大佛, 還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 又或是形態萬千的花鳥魚蟲,每一件優秀的水晶工藝品最初都是一塊原石;但是天然石頭現在卻是不多見了,水晶雕刻大師們經常苦於沒有原料施展手藝的窘狀。

我自12歲與水晶第一次結緣之後,堅信每一塊流經我手的水晶都是一份緣分。而對著複雜的靈魂與滄桑,我要盡己所能,回報社會,不枉費這難得的水晶。

我輕鬆而坦蕩地打開倉庫,找到一塊早些年間東海出土的水晶原料;因為一直沒有適合的題材,靜靜躺在庫房一角落。伸出雙手,鄭重的捧起它,放在胸口,心手相連地緊緊抓住這份緣,用真誠和責任去點亮世人的眼眸!

在工作室裡,我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躺在自己眼前這塊分量不輕的原料,仔細觀摩了無數遍,將這塊天然水晶任何細節逐一刻在腦海。無數個不眠之夜,我在構思,如何把在劉少奇銅像廣場的感受傳達給世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腦海裡,有關劉少奇主席的記憶資訊,一條條地被檢索出來,進行分類整合,再合成在水晶原料上重塑成主席的形象。我多次在睡夢中醒來,情不自禁地用手中畫筆,在原料上不厭其煩地勾勒,淩亂的線條逐漸順其自然,錯落有序地拼合成棱角分明的雕刻初稿。

★陳旭輝作品--四季福(四季豆)★

日復一日地反復描繪,待到眼前的“劉少奇主席”與腦海裡形象相重合,思緒的閘門大開,眼睛豁然開朗。我看到的已不再是水晶原石,而是在群山萬壑之間,聳立起一位頂天立地的時代巨人,巨人的腳下是高山,巍峨雄壯;是江河驚濤拍岸;是大地春色滿園;是蒼穹清風正氣。此時此刻,我看到了松、竹、梅迎風搖曳在巨人的背後,星夜靜謐;此時此刻,我看到了,天地之間,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回想在天地之間;敬愛的劉少奇主席,矗立在高山之巔,面對深愛著的祖國和人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面對主席雕像,闔眼輕啟,我點頭對自己說,知道該怎麼做了。

★陳旭輝作品--大業有成 1★

坐上工作臺,拿起雕刻針,在50多種針頭裡挑選最合適的,打開機器,在原料上一點一滴的雕琢;沒錯,這是一種沒有一絲捷徑可走的雕琢,半天才能磨下一層皮。那個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民間故事猶在耳邊迴響,成為水晶雕刻工作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的力量。幸運的是,現在採用先進的機器雕刻,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與保證。

水晶雕刻是考驗藝術工作者是否耐得住寂寞的工作關鍵,雕刻和作畫,都是文化藝術,都是一筆一畫地將有生命的元素進行藝術在現;但水晶與作畫不同的是,畫家落錯了筆,可以再來,而水晶落錯了刀,則是前功盡棄,毀於一旦。

就這樣,我雕琢了將近半年,終於接近完工。期間腦海裡的那幅畫幾乎沒有太多變動,只是做了一些細節上的修改,比如將原來穿著的大衣改成用手挽起,在山石之間刻下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藏在山石之下的大河,藏在主席身後的紅星······一一精彩呈現。

★陳旭輝作品--大業有成 2★

在創造過程中,羅雄館長多次詢問工作進度,向我表達親切慰問和熱情鼓勵。他多次向我講解這些年來學習劉少奇主席精神的心得與感悟,讓我對主席豐功偉績與精神風範有了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識;對於作品的立意與構圖,羅雄館長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讓作品變得更有思想深度;他的支持與關懷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多了一份力量與篤定。

當劉少奇主席像的雕刻工作完成了一小半時,整件作品的背景以及主席全身輪廓基本成功,只剩下臉部,這是整件作品最難雕刻的部位。

雕刻人物面部工序行內稱之為開臉,通常到最後進行,因為是整個創作的重中之重。

若是業內常見的佛祖、觀音、關雲長等題材的臉部已經臉譜化了,都可以依葫蘆畫瓢,卻是?輕車熟路、有樣可循、有巧可倚;但是劉少奇主席像的雕刻難度不小,一是主席為近代人物,沒有現成的範本可供參考;二是主席本人形象較為消瘦,難以拿捏;三是水晶創造的獨特性,不容修改,只有一次機會。

★陳旭輝作品--節節高升★

為了避免開臉失敗,唯有一遍遍的練習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我選了一堆半年都用不完的小料子,以保證每天重複前一天的開臉工作,每一塊肖像的完工都只意味著下一塊的開始。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雕刻著同一張臉,每一次的重來都有新的發現,腦海裡主席的面容逐漸與手中原料相重疊,他的眼睛愈發明亮傳神,他的面容愈發和藹可親。久練久熟,我的手指比我的頭腦先獲得自信,不知不覺雕刻了一堆主席肖像牌;當一切準備充分,便胸有成竹地動手“開臉”。

當我握上雕刻針的那一刻,突然有種警衛員駐守崗位的使命感,主席的身邊只有我,就讓我當一回警衛員,護衛主席的安全。

此時此刻的水晶,經過半年多的打磨,劉少奇主席身著中山裝,立于高山之上,大風吹起手裡的外套,他面帶微笑,正視前方,仿佛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凝望著他深愛著的這片土地,他面對人民群眾笑容可掬,綠竹青松梅花,象徵著主席堅韌不拔的高尚品質。主席身邊刻有飄揚的五星紅旗。整件作品異常通透,一目了然,讓人心曠神怡,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拋光技術,使得山石與人物形象非常立體飽滿,景物造型飽滿流暢,面部表情細緻到位,仿佛主席就在眼前,與人談笑風生。

我滿懷著信心地將劉少奇水晶雕像送往湖南長沙,接受劉少奇紀念館羅雄館長和多位專家的評審。等待結果的那幾日,總是一顆忐忑的心,我總是在反省和回顧,腦海裡不斷重現作品的創作過程,自我評價沒有任何失誤,作品最終的效果也達到我的預想,作品的選材與立意,背景的選擇與搭配,人物的外形與神態,面部的細節與眼神,整體的外觀與構圖······我一條一條核對著,每一條都沒有問題,整體也很完美,我時刻在自信地寬慰自己。只是有時還在擔心,水晶雕刻不比其他藝術,若是這次不成功,就難再也找不到這般合適的原料來創作了。

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終於我迎來了那道曙光,羅雄館長聯繫我,和往常一樣的給我親切慰問與熱情鼓勵。他提起作品的事,我全程安靜只為見證這一刻的評價結果,羅雄館長真誠地說:作品仍有不足,我的心沉了;隨後他又說:作品比較成功,但一些細節之處可以稍作微調;我聽了這話又燃起希望;他綜合現場評委的意見說:大家對這件作品持肯定態度,。

作品最終是成功的,沒有辜負領導厚望,沒有辜負團隊的努力,沒有辜負我與水晶的緣分,沒有辜負內心對主席的敬仰之情。

★陳旭輝作品--快活魚★

我很感謝劉少奇紀念館的羅雄館長給了我一次向劉少奇主席表達敬意的機會,得以了卻一樁心願。這份榮譽,雖然凝聚了我的心血,但它屬於恒達團隊,是大家的驕傲和自豪。

水晶工藝品歸屬於工藝美術,工藝美術為一切藝術之母。我堅定,自己做的不是水晶加工,而是水晶工藝品,是藝術!我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是:雅俗共賞,凝神駐足。我希望這件作品除了表達我對劉少奇主席的崇敬之外,也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中國共產主義輝煌歷史的認知,可以讓人看過之後,銘記劉少奇主席的卓越,相信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陳旭輝作品--馬入華山★

2017年8月29日,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崇慧帶領我們一行人前往劉少奇紀念館進行參觀與交流,共同欣賞評價了水晶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這件水晶雕塑作品,將劉少奇同志的光輝形象雕刻的栩栩如生,通過松、竹、梅等輔助元素,襯托出劉少奇的精氣神。

朱崇慧部長談及劉少奇主席與東海縣的緣分:1942年4月至7月間,擔任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奉命返回延安途中,受中央委託解決山東問題。劉少奇同志及其隨行人員,紮營在東海縣石樑河鎮西朱範村八路軍115師達四個月之久,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軍參戰的積極性,開創了抗日戰爭新局面,在東海留下了一段記載史冊紅色記憶。她表示:想在東海建立劉少奇與八路軍115師紀念館,希望能夠得到湖南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幫助和支援,兩地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7年11月24日,我應邀參加在長沙劉少奇故里舉行的大型文獻史詩電視連續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電視文獻紀錄片《劉少奇的故事》開機儀式,我在會上將水晶雕刻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捐贈給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永久收藏展示,同時,該作品在花明樓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中獲得特別獎,此時此刻,我在欣喜之餘感慨萬千,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我作為東海人士,熱切期盼劉少奇與八路軍115師紀念館早日在東海建成,打造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身為水晶從業者,能用雙手雕刻一尊劉少奇水晶像是我莫大的榮耀;身為東海人,能以自己所長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更是我的自豪。

最後,以我創作的水晶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向紀念劉少奇主席誕辰120周年獻禮。

又或是形態萬千的花鳥魚蟲,每一件優秀的水晶工藝品最初都是一塊原石;但是天然石頭現在卻是不多見了,水晶雕刻大師們經常苦於沒有原料施展手藝的窘狀。

我自12歲與水晶第一次結緣之後,堅信每一塊流經我手的水晶都是一份緣分。而對著複雜的靈魂與滄桑,我要盡己所能,回報社會,不枉費這難得的水晶。

我輕鬆而坦蕩地打開倉庫,找到一塊早些年間東海出土的水晶原料;因為一直沒有適合的題材,靜靜躺在庫房一角落。伸出雙手,鄭重的捧起它,放在胸口,心手相連地緊緊抓住這份緣,用真誠和責任去點亮世人的眼眸!

在工作室裡,我全神貫注地凝視著躺在自己眼前這塊分量不輕的原料,仔細觀摩了無數遍,將這塊天然水晶任何細節逐一刻在腦海。無數個不眠之夜,我在構思,如何把在劉少奇銅像廣場的感受傳達給世人,產生心靈的震撼。腦海裡,有關劉少奇主席的記憶資訊,一條條地被檢索出來,進行分類整合,再合成在水晶原料上重塑成主席的形象。我多次在睡夢中醒來,情不自禁地用手中畫筆,在原料上不厭其煩地勾勒,淩亂的線條逐漸順其自然,錯落有序地拼合成棱角分明的雕刻初稿。

★陳旭輝作品--四季福(四季豆)★

日復一日地反復描繪,待到眼前的“劉少奇主席”與腦海裡形象相重合,思緒的閘門大開,眼睛豁然開朗。我看到的已不再是水晶原石,而是在群山萬壑之間,聳立起一位頂天立地的時代巨人,巨人的腳下是高山,巍峨雄壯;是江河驚濤拍岸;是大地春色滿園;是蒼穹清風正氣。此時此刻,我看到了松、竹、梅迎風搖曳在巨人的背後,星夜靜謐;此時此刻,我看到了,天地之間,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回想在天地之間;敬愛的劉少奇主席,矗立在高山之巔,面對深愛著的祖國和人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面對主席雕像,闔眼輕啟,我點頭對自己說,知道該怎麼做了。

★陳旭輝作品--大業有成 1★

坐上工作臺,拿起雕刻針,在50多種針頭裡挑選最合適的,打開機器,在原料上一點一滴的雕琢;沒錯,這是一種沒有一絲捷徑可走的雕琢,半天才能磨下一層皮。那個鐵杵磨成繡花針的民間故事猶在耳邊迴響,成為水晶雕刻工作日復一日的重複勞動的力量。幸運的是,現在採用先進的機器雕刻,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與保證。

水晶雕刻是考驗藝術工作者是否耐得住寂寞的工作關鍵,雕刻和作畫,都是文化藝術,都是一筆一畫地將有生命的元素進行藝術在現;但水晶與作畫不同的是,畫家落錯了筆,可以再來,而水晶落錯了刀,則是前功盡棄,毀於一旦。

就這樣,我雕琢了將近半年,終於接近完工。期間腦海裡的那幅畫幾乎沒有太多變動,只是做了一些細節上的修改,比如將原來穿著的大衣改成用手挽起,在山石之間刻下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藏在山石之下的大河,藏在主席身後的紅星······一一精彩呈現。

★陳旭輝作品--大業有成 2★

在創造過程中,羅雄館長多次詢問工作進度,向我表達親切慰問和熱情鼓勵。他多次向我講解這些年來學習劉少奇主席精神的心得與感悟,讓我對主席豐功偉績與精神風範有了更加全面與深刻的認識;對於作品的立意與構圖,羅雄館長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讓作品變得更有思想深度;他的支持與關懷讓我在創作的過程中多了一份力量與篤定。

當劉少奇主席像的雕刻工作完成了一小半時,整件作品的背景以及主席全身輪廓基本成功,只剩下臉部,這是整件作品最難雕刻的部位。

雕刻人物面部工序行內稱之為開臉,通常到最後進行,因為是整個創作的重中之重。

若是業內常見的佛祖、觀音、關雲長等題材的臉部已經臉譜化了,都可以依葫蘆畫瓢,卻是?輕車熟路、有樣可循、有巧可倚;但是劉少奇主席像的雕刻難度不小,一是主席為近代人物,沒有現成的範本可供參考;二是主席本人形象較為消瘦,難以拿捏;三是水晶創造的獨特性,不容修改,只有一次機會。

★陳旭輝作品--節節高升★

為了避免開臉失敗,唯有一遍遍的練習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我選了一堆半年都用不完的小料子,以保證每天重複前一天的開臉工作,每一塊肖像的完工都只意味著下一塊的開始。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雕刻著同一張臉,每一次的重來都有新的發現,腦海裡主席的面容逐漸與手中原料相重疊,他的眼睛愈發明亮傳神,他的面容愈發和藹可親。久練久熟,我的手指比我的頭腦先獲得自信,不知不覺雕刻了一堆主席肖像牌;當一切準備充分,便胸有成竹地動手“開臉”。

當我握上雕刻針的那一刻,突然有種警衛員駐守崗位的使命感,主席的身邊只有我,就讓我當一回警衛員,護衛主席的安全。

此時此刻的水晶,經過半年多的打磨,劉少奇主席身著中山裝,立于高山之上,大風吹起手裡的外套,他面帶微笑,正視前方,仿佛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凝望著他深愛著的這片土地,他面對人民群眾笑容可掬,綠竹青松梅花,象徵著主席堅韌不拔的高尚品質。主席身邊刻有飄揚的五星紅旗。整件作品異常通透,一目了然,讓人心曠神怡,通過靈活運用多種拋光技術,使得山石與人物形象非常立體飽滿,景物造型飽滿流暢,面部表情細緻到位,仿佛主席就在眼前,與人談笑風生。

我滿懷著信心地將劉少奇水晶雕像送往湖南長沙,接受劉少奇紀念館羅雄館長和多位專家的評審。等待結果的那幾日,總是一顆忐忑的心,我總是在反省和回顧,腦海裡不斷重現作品的創作過程,自我評價沒有任何失誤,作品最終的效果也達到我的預想,作品的選材與立意,背景的選擇與搭配,人物的外形與神態,面部的細節與眼神,整體的外觀與構圖······我一條一條核對著,每一條都沒有問題,整體也很完美,我時刻在自信地寬慰自己。只是有時還在擔心,水晶雕刻不比其他藝術,若是這次不成功,就難再也找不到這般合適的原料來創作了。

黎明前的黑暗最難熬,終於我迎來了那道曙光,羅雄館長聯繫我,和往常一樣的給我親切慰問與熱情鼓勵。他提起作品的事,我全程安靜只為見證這一刻的評價結果,羅雄館長真誠地說:作品仍有不足,我的心沉了;隨後他又說:作品比較成功,但一些細節之處可以稍作微調;我聽了這話又燃起希望;他綜合現場評委的意見說:大家對這件作品持肯定態度,。

作品最終是成功的,沒有辜負領導厚望,沒有辜負團隊的努力,沒有辜負我與水晶的緣分,沒有辜負內心對主席的敬仰之情。

★陳旭輝作品--快活魚★

我很感謝劉少奇紀念館的羅雄館長給了我一次向劉少奇主席表達敬意的機會,得以了卻一樁心願。這份榮譽,雖然凝聚了我的心血,但它屬於恒達團隊,是大家的驕傲和自豪。

水晶工藝品歸屬於工藝美術,工藝美術為一切藝術之母。我堅定,自己做的不是水晶加工,而是水晶工藝品,是藝術!我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是:雅俗共賞,凝神駐足。我希望這件作品除了表達我對劉少奇主席的崇敬之外,也可以幫助人們加深對中國共產主義輝煌歷史的認知,可以讓人看過之後,銘記劉少奇主席的卓越,相信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陳旭輝作品--馬入華山★

2017年8月29日,東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崇慧帶領我們一行人前往劉少奇紀念館進行參觀與交流,共同欣賞評價了水晶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這件水晶雕塑作品,將劉少奇同志的光輝形象雕刻的栩栩如生,通過松、竹、梅等輔助元素,襯托出劉少奇的精氣神。

朱崇慧部長談及劉少奇主席與東海縣的緣分:1942年4月至7月間,擔任華中局書記兼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奉命返回延安途中,受中央委託解決山東問題。劉少奇同志及其隨行人員,紮營在東海縣石樑河鎮西朱範村八路軍115師達四個月之久,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軍參戰的積極性,開創了抗日戰爭新局面,在東海留下了一段記載史冊紅色記憶。她表示:想在東海建立劉少奇與八路軍115師紀念館,希望能夠得到湖南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的幫助和支援,兩地攜手合作共同打造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17年11月24日,我應邀參加在長沙劉少奇故里舉行的大型文獻史詩電視連續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電視文獻紀錄片《劉少奇的故事》開機儀式,我在會上將水晶雕刻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捐贈給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永久收藏展示,同時,該作品在花明樓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中獲得特別獎,此時此刻,我在欣喜之餘感慨萬千,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我作為東海人士,熱切期盼劉少奇與八路軍115師紀念館早日在東海建成,打造紅色旅遊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身為水晶從業者,能用雙手雕刻一尊劉少奇水晶像是我莫大的榮耀;身為東海人,能以自己所長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更是我的自豪。

最後,以我創作的水晶作品《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向紀念劉少奇主席誕辰120周年獻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