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監會:歲末年初 購買“開門紅”小心“坑”

有銷售人員誇大宣傳, 把歷史較高收益率說成保底收益

2017年最後一個工作日, 保監會發佈《關於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的通知》, 銷售亂象、管道亂象、產品亂象和非法經營成整治重點。

專項行動將重點整治這幾類問題:保險公司、保險仲介機構和保險銷售從業人員將保險產品混同為銀行存款或理財產品進行銷售、“存單變保單”;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通過短信、微信、朋友圈等製造傳播虛假資訊進行銷售誤導, 通過歪曲監管政策、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保險仲介機構特別是銀郵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誤導保險消費者,

以及在客戶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消極處理、拖延推諉等問題。

“為獲公司高額獎勵, 有的銷售人員利用活動期間的產品銷售政策誇大宣傳, 把該公司歷史較高的收益率, 說成保單的保底收益。 ”該負責人提醒, 分紅險未來紅利水準是不確定的;投資連結保險紅利不僅不確定, 還有可能虧本;萬能保險最低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也是不確定的。

此外, 萬能險、分紅險在理賠時不像其他險種直接理賠保險金, 而是按帳戶現金價值或直接返還所繳保費來賠付。 “總之, 一定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款, 不落在合同上的承諾, 都不算數。 ”這位負責人說。

強化消費者資訊安全管理,

不能保單到期就撒手不管

各公司對開門紅的重視程度, 業內人士用“打雞血”形容。 某壽險公司產品和銷售舉措宣導幻燈片有70多頁, 對代理人進行集中高強度培訓。

朱銘來認為, 開門紅產品大多承諾較高收益, 保險公司投資面臨較大壓力, “新年伊始快速搶佔市場, 這並不利於保險公司穩健發展。 如今, 保險業宣導保險姓保、回歸保障, 還是要把目光鎖定在發展長期期繳業務上, 穩健經營, 更不能故意指示或縱容基層網點和代理人誤導消費者。 ”

比如, 近日福建保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就顯示:民生人壽福建分公司存在欺騙投保人, 介紹年金保險產品時混淆保險與銀行存款概念, 虛假宣稱限人、限時、限額;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等等。

“我有一款新華人壽長期壽險剛到期, 就有代理人來電, 說是要補償給我一大筆紅利, 但需要轉成其他類險種。 說得太玄乎, 沒敢投。 ”有消費者反映, 開門紅期間, 有代理人遊說客戶“轉投”。

“這是明顯的騙局。 ”保監會消保局有關負責人提醒:非正常退保會讓消費者直接蒙受資金損失, 而所謂的理財產品涉嫌非法集資, 投資風險巨大。 如遇可疑邀約, 消費者可通過保險公司官網、客服電話等正式管道查人員身份、查產品真偽;一旦遭遇退保理財騙局, 注意留存相關證據, 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不過, 這些騙局頻頻發生, 說明投保者的個人資訊被保險機構洩露出去了。 ”朱銘來建議,

保險機構要強化消費者資訊安全管理, 不能保單到期了就撒手不管;監管部門要細化規定、嚴罰重罰, 強化保險機構對消費者資訊安全的保護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