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5.9票房沖20億?《前任3》憑啥成為2018第一部現象級爆款?

這部票房已經達到13億的電影, 將極有可能成為2018年第一部20億+的爆款。 重點不在於電影本身有多動人, 而是它激發出了無數觀眾的前任情懷。 說到底, 還是有前任的人太多了, 當90後忙著出家, 00後卻在電影院裡深情緬懷自己的前任, 這或許才是《前任3》為中國電影貢獻的獨家記憶。

沒人能想得到, 2018年第一部票房黑馬居然來得這麼快。 更不可能有人想到, 一部國產浪漫愛情喜劇, 或者說——准性喜劇, 會在上映一周多以後, 單日票房達到《星戰8》的近4倍。

是的, 韓庚戴著緊箍咒致敬《大話西遊3》的《前任3》。

這部電影在2018年第一個周日的單日票房達到了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1.98億, 超過電影的首映票房5860萬三倍多, 沒有人懷疑, 這部已經達到13億的電影, 將極有可能成為2018年第一部20億+的超級爆款。

問題是, 它是怎麼做到的?

在豆瓣上, 影片的評分是5.9, 僅好於19%的愛情片和21%的喜劇片, 但這一切都毫不影響該片在市場上的勢不可擋, 同檔期豆瓣7.3分的科幻大片《星戰8》則顯然成為《前任3》票房狂飆下的最大受害者, 這部科幻史上的最大IP、2017年全球票房冠軍, 卻在《前任3》的票房衝擊下, 在中國市場遭遇了首周票房不及《星戰7》首日票房的尷尬。

有人說這是現實題材的勝利, 但同樣是現實題材的口碑佳作《嘉年華》可沒賣這麼好。 有人說是愛情喜劇的春天, 但在此之前的2017年除了周冬雨的《喜歡你》幾乎所有愛情喜劇都沒有激起多大浪花, 這個春天來得似乎太快了一點。

只有一種解釋是靠譜的, 《前任3》是現實題材, 也是浪漫愛情喜劇, 但真正讓無數女孩在電影院裡哭到泣不成聲的, 是前任片。

不被人看好的票房逆襲:前兩部的4億票房, 第三部一個週末就賺到了

之前沒有人看好《前任3》, 因為它的確沒有給任何人看好它的理由, 貓眼最初的票房預測是5億, 而現在已經調整為20億了。

愛情片本來就在各大片種裡算“小眾”, 再加上以“前任”這種單一題材, 以及前兩部衰退的口碑, 最初影片在《妖鈴鈴》、《二代妖精》和《解憂雜貨鋪》的夾擊下, 也毫不顯眼。

除此之外, 影片的不利因素還有這些:

說是IP片勉勉強強——雖然拍到了第三部, 但前兩部前任系列的總票房加起來都不夠4億,嚴格說起來沒什麼熱度,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本片的導演和編劇之一田羽生也沒有猜到影片能夠賣到現在這個程度。

製作表演馬馬虎虎——影片多數場景在夜店、酒吧,男女主在正反打鏡頭下說著臺詞,可以說全片充滿著網大質感。

口碑評分將將就就——影片豆瓣評分只有不到6分,不僅低於《星戰8》,在同類型影片中也不算突出。

但影片上映之後,幾乎所有票房分析機構都驚呼:這部電影打破了我們所有的認知。

僅僅在上映第一天票房位列《妖鈴鈴》之後,從第二天開始,《前任3》就將單日票房冠軍一直保持到了現在,而更令人吃驚的是,票房還出現了持續逆襲。

在上映的第一天,《前任3》的排片占為18.6%,位列當日的第三名,與第四名《解憂雜貨店》16%的排片占比也沒有多少優勢;上座率為26.7%,低於《妖鈴鈴》28.7%,但是與其他兩部同日影片比也沒有太多差距;最終首日票房6213萬,為當日第二名。

而到了上映後的第二個週末,《前任3》以超過30%的排片占比,拿到了超過5億的票房。

更令人吃驚的是影片在第二周的總體表現,從票房規律看,倘若其第二周週末票房高過上映首週末的票房,基本可以確定影片就能成為一個長線爆款,這也正是此前《芳華》、《尋夢環遊記》的逆襲曲線。

而《前任3》不僅第二個週末的票房兩天4億的票房超過首週末2天2億票房一倍,甚至其工作日過億的票房都能超過上映的第一個週六。

票房奇跡還不僅於此,那就是《前任3》無論是比較冷清的下午場或是深夜場,上座率都非常高,這甚至令網上出現了詳盡的“票房注水扒皮貼”。

對此,出品方之一的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媒體的回應瞬間又令所有人服氣了——“沒什麼可能性,我們預算那麼低,怎麼注水?”

比起華誼方義正言辭的否認,這個理由更加令質疑者無言以對,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在看《前任3》,誰創造了這個票房奇跡?

誰製造了《前任3》的票房神話?小鎮青年、女性觀眾還是為了前任而哭的00後

從各種統計資料看,《前任3》同樣在顛覆我們對於爆款受眾的既定認知。

它的觀眾首先是創造了三低:年齡低、學歷低、一線城市觀眾占比低。

而相對的三高則是:三四線觀眾占比高、女性占比高、00後占比高。

統計資料現實:本片具有本科學歷的觀眾為58.1%,為競爭影片中最低;白領及一般職員占比不足50%,也是競爭影片中最低;專科及以下學歷為38.8%,為競爭影片中最高;工人/服務人員占比21.4%,為競爭影片中最高;與此同時影片在三四線城市觀眾占比達到了47.3%,同樣是競爭影片中最高的,而且其一線觀眾占比只有12%,遠遠低於國內影片的均數。

簡單來說,小鎮青年在時隔多日、甚至一度被業界懷疑是個偽概念之後,再次成就了影片的現象級票房。

另一個並不出人意料的觀眾群體是女性觀眾。貓眼大資料顯示,該片在二線城市最受歡迎,上座率為19.2%,女性觀眾達到了60.8%,即使影片中不乏物化女性的情節,打情感牌的影片照樣受到女性的喜歡。

但接下來的這個受眾群體就比較出人意表了。

淘票票資料顯示,《前任3》的20-24歲觀眾占比達到49%,90後成為票房主力非常正常。但19歲以下觀眾占比居然達到22.1%,成為《前任3》的第二大觀影群體。

許多影院都在傳說著同樣的故事:一個看上去正在上初中的少年在影片結束後,面對影院清潔阿姨的怒視爬倒在座位上痛哭不止。

當90後忙著出家,00後卻在電影院裡深情緬懷自己的前任,這或許才是《前任3》為中國電影貢獻的獨家記憶。

《前任3》的票房成功為什麼和口碑無關?

這令《前任3》變成了一部“懂我”的電影。

那些有前任或者有過深刻情感記憶的觀眾紛紛成為了影片的自來水,但和過去所有自來水影片不同的是:在《大聖歸來》中觀眾安利的是影片本身,而《前任3》的自來水安利的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情感記憶,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的故事,卻和影片本身沒什麼關係。

從電影本身來看,無論是影片的故事編排、段子般的臺詞,還是正反打式的鏡頭呈現和重複出現的夜店場景,抑或是韓庚鄭愷難言多麼精彩的演出,都只能用平庸來形容。

但導演田羽生無論是在愛情主題表達、笑點把控,還是對影片故事情節接地氣的探索上,顯然都勝過系列前兩部。這令影片雖然沒有成為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但卻是一部豆瓣5.96、貓眼9.2分的觀眾看得下去的電影。

更重要的是,比起第一部的荒誕青春與第二部的狗血童話,《前任3》的前任故事與普通觀眾的愛情經歷顯然更接近,才能引發觀眾為自己的經歷刻骨銘心。

許多看過這片且有過前任的觀眾由此開始成為影片的自來水,在視頻網站上大量傳播病毒視頻,微信上也有不少類似帶著前任看電影、看完電影與前任和好、與現任分手甚至偷偷給前任打電話被現任逼跳河的段子、視頻,使得“前任”話題在朋友圈熱度爆表。

到了這個時候,影片的口碑其實已經不重要的了,觀眾看的本來就已經不是鄭愷韓庚演出的夜店愛情故事,不是幾對作男作女沒完沒了的互相折磨與小題大做,當然也不是韓庚飾演的角色向《大話西遊3》的深情致敬,而是他們自己的故事。

就像導演自己說的:每部愛情片都要自己的點,我們的點就是前任。

《前任3》顯然押對寶了。

一部豆瓣5.9的“爛片”,如何成為2018年第一個現象級票房奇跡?

為什麼一部豆瓣5.9分,已經跌破及格線的“爛片”,能夠創造2018年第一個票房現象級?

其實《前任3》不過再次證明了那個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屢試不爽的票房定律:共鳴。

愛情片本就是最容易成為爆款的電影類型,或者說最容易引發共鳴的類型。2011 年,《失戀 33 天》獲得超過 3.2 億元票房,是在當年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 8 名。2013 年年度票房第九位是《北京遇上西雅圖》。2018年則是《前任3》。

這再次證明了接地氣對於國產電影票房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星戰8》則成為不接地氣的代表,那些令北美觀眾趨之若鶩的龐大的世界觀架構和複雜的角色前史,反倒構成了對中國普通觀眾的觀影門檻。

而“前任”卻可以成為《前任3》觀眾共同的通關密碼。

到底是什麼力量讓《前任3》的票房如此勢不可擋?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它所探究的不是中國愛情喜劇或者性喜劇的票房深度,而是中國“前任”觀眾的票房深度。

歷史仿佛是個輪回,《戰狼2》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尋夢環遊記》擊中觀眾的親情,《芳華》引發了集體懷舊,而《前任3》讓青年男女集體想起了自己的前任。

說到底,所有的票房爆款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影片內容永遠只是一個導火線,能否引爆觀眾情緒,激發這個時代最大的心動與眼淚,那根植在集體情緒下的情感火山,才是影片成為爆款的關鍵。

《前任3》的成功,在於根植於真實的世界,如果論電影的品質和情感的精微,它顯然夠不上如此的票房成功,但這部電影借兩對男女分分合合切中的當代都市青年的情感世界與戀愛觀,卻讓這部本質上俗套的電影有了超越品質的強悍票房生命力。

無論這部三觀崩壞的電影是否真的能代表新時代年輕人的愛情,它都的確牢牢抓住觀眾的共鳴點,戳中了觀眾的情感經驗,至於許多影評人的觀點和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對於即將衝刺20億票房的這部2018年國產電影現象級黑馬來說,並不重要。

對於電影來說,你們這些在電影生命中出現又離去的前任,都不過是為了讓電影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前任3》能夠票房碾壓《星戰8》,並且配得上20億票房——它充滿自信地去講了一對男女作生作死的分手故事,卻讓青年男女們難得地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前任故事。

一部品質普通、賣相平平的通俗喜劇,卻成為2017年中國電影最大的驚喜,原因不在於電影本身有多動人,而是它激發出了無數觀眾的前任情懷。

說到底,還是有前任的人太多了,而《前任》系列終於為他們拍了一部電影。而世間哪有什麼原力,能夠打得贏你對前任的懷念?

但前兩部前任系列的總票房加起來都不夠4億,嚴格說起來沒什麼熱度,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本片的導演和編劇之一田羽生也沒有猜到影片能夠賣到現在這個程度。

製作表演馬馬虎虎——影片多數場景在夜店、酒吧,男女主在正反打鏡頭下說著臺詞,可以說全片充滿著網大質感。

口碑評分將將就就——影片豆瓣評分只有不到6分,不僅低於《星戰8》,在同類型影片中也不算突出。

但影片上映之後,幾乎所有票房分析機構都驚呼:這部電影打破了我們所有的認知。

僅僅在上映第一天票房位列《妖鈴鈴》之後,從第二天開始,《前任3》就將單日票房冠軍一直保持到了現在,而更令人吃驚的是,票房還出現了持續逆襲。

在上映的第一天,《前任3》的排片占為18.6%,位列當日的第三名,與第四名《解憂雜貨店》16%的排片占比也沒有多少優勢;上座率為26.7%,低於《妖鈴鈴》28.7%,但是與其他兩部同日影片比也沒有太多差距;最終首日票房6213萬,為當日第二名。

而到了上映後的第二個週末,《前任3》以超過30%的排片占比,拿到了超過5億的票房。

更令人吃驚的是影片在第二周的總體表現,從票房規律看,倘若其第二周週末票房高過上映首週末的票房,基本可以確定影片就能成為一個長線爆款,這也正是此前《芳華》、《尋夢環遊記》的逆襲曲線。

而《前任3》不僅第二個週末的票房兩天4億的票房超過首週末2天2億票房一倍,甚至其工作日過億的票房都能超過上映的第一個週六。

票房奇跡還不僅於此,那就是《前任3》無論是比較冷清的下午場或是深夜場,上座率都非常高,這甚至令網上出現了詳盡的“票房注水扒皮貼”。

對此,出品方之一的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媒體的回應瞬間又令所有人服氣了——“沒什麼可能性,我們預算那麼低,怎麼注水?”

比起華誼方義正言辭的否認,這個理由更加令質疑者無言以對,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在看《前任3》,誰創造了這個票房奇跡?

誰製造了《前任3》的票房神話?小鎮青年、女性觀眾還是為了前任而哭的00後

從各種統計資料看,《前任3》同樣在顛覆我們對於爆款受眾的既定認知。

它的觀眾首先是創造了三低:年齡低、學歷低、一線城市觀眾占比低。

而相對的三高則是:三四線觀眾占比高、女性占比高、00後占比高。

統計資料現實:本片具有本科學歷的觀眾為58.1%,為競爭影片中最低;白領及一般職員占比不足50%,也是競爭影片中最低;專科及以下學歷為38.8%,為競爭影片中最高;工人/服務人員占比21.4%,為競爭影片中最高;與此同時影片在三四線城市觀眾占比達到了47.3%,同樣是競爭影片中最高的,而且其一線觀眾占比只有12%,遠遠低於國內影片的均數。

簡單來說,小鎮青年在時隔多日、甚至一度被業界懷疑是個偽概念之後,再次成就了影片的現象級票房。

另一個並不出人意料的觀眾群體是女性觀眾。貓眼大資料顯示,該片在二線城市最受歡迎,上座率為19.2%,女性觀眾達到了60.8%,即使影片中不乏物化女性的情節,打情感牌的影片照樣受到女性的喜歡。

但接下來的這個受眾群體就比較出人意表了。

淘票票資料顯示,《前任3》的20-24歲觀眾占比達到49%,90後成為票房主力非常正常。但19歲以下觀眾占比居然達到22.1%,成為《前任3》的第二大觀影群體。

許多影院都在傳說著同樣的故事:一個看上去正在上初中的少年在影片結束後,面對影院清潔阿姨的怒視爬倒在座位上痛哭不止。

當90後忙著出家,00後卻在電影院裡深情緬懷自己的前任,這或許才是《前任3》為中國電影貢獻的獨家記憶。

《前任3》的票房成功為什麼和口碑無關?

這令《前任3》變成了一部“懂我”的電影。

那些有前任或者有過深刻情感記憶的觀眾紛紛成為了影片的自來水,但和過去所有自來水影片不同的是:在《大聖歸來》中觀眾安利的是影片本身,而《前任3》的自來水安利的其實是一種普遍的情感記憶,每個人都在說自己的故事,卻和影片本身沒什麼關係。

從電影本身來看,無論是影片的故事編排、段子般的臺詞,還是正反打式的鏡頭呈現和重複出現的夜店場景,抑或是韓庚鄭愷難言多麼精彩的演出,都只能用平庸來形容。

但導演田羽生無論是在愛情主題表達、笑點把控,還是對影片故事情節接地氣的探索上,顯然都勝過系列前兩部。這令影片雖然沒有成為一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但卻是一部豆瓣5.96、貓眼9.2分的觀眾看得下去的電影。

更重要的是,比起第一部的荒誕青春與第二部的狗血童話,《前任3》的前任故事與普通觀眾的愛情經歷顯然更接近,才能引發觀眾為自己的經歷刻骨銘心。

許多看過這片且有過前任的觀眾由此開始成為影片的自來水,在視頻網站上大量傳播病毒視頻,微信上也有不少類似帶著前任看電影、看完電影與前任和好、與現任分手甚至偷偷給前任打電話被現任逼跳河的段子、視頻,使得“前任”話題在朋友圈熱度爆表。

到了這個時候,影片的口碑其實已經不重要的了,觀眾看的本來就已經不是鄭愷韓庚演出的夜店愛情故事,不是幾對作男作女沒完沒了的互相折磨與小題大做,當然也不是韓庚飾演的角色向《大話西遊3》的深情致敬,而是他們自己的故事。

就像導演自己說的:每部愛情片都要自己的點,我們的點就是前任。

《前任3》顯然押對寶了。

一部豆瓣5.9的“爛片”,如何成為2018年第一個現象級票房奇跡?

為什麼一部豆瓣5.9分,已經跌破及格線的“爛片”,能夠創造2018年第一個票房現象級?

其實《前任3》不過再次證明了那個已經在中國電影市場屢試不爽的票房定律:共鳴。

愛情片本就是最容易成為爆款的電影類型,或者說最容易引發共鳴的類型。2011 年,《失戀 33 天》獲得超過 3.2 億元票房,是在當年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 8 名。2013 年年度票房第九位是《北京遇上西雅圖》。2018年則是《前任3》。

這再次證明了接地氣對於國產電影票房的重要性。相比之下,《星戰8》則成為不接地氣的代表,那些令北美觀眾趨之若鶩的龐大的世界觀架構和複雜的角色前史,反倒構成了對中國普通觀眾的觀影門檻。

而“前任”卻可以成為《前任3》觀眾共同的通關密碼。

到底是什麼力量讓《前任3》的票房如此勢不可擋?用最通俗的話來解釋就是,它所探究的不是中國愛情喜劇或者性喜劇的票房深度,而是中國“前任”觀眾的票房深度。

歷史仿佛是個輪回,《戰狼2》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尋夢環遊記》擊中觀眾的親情,《芳華》引發了集體懷舊,而《前任3》讓青年男女集體想起了自己的前任。

說到底,所有的票房爆款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影片內容永遠只是一個導火線,能否引爆觀眾情緒,激發這個時代最大的心動與眼淚,那根植在集體情緒下的情感火山,才是影片成為爆款的關鍵。

《前任3》的成功,在於根植於真實的世界,如果論電影的品質和情感的精微,它顯然夠不上如此的票房成功,但這部電影借兩對男女分分合合切中的當代都市青年的情感世界與戀愛觀,卻讓這部本質上俗套的電影有了超越品質的強悍票房生命力。

無論這部三觀崩壞的電影是否真的能代表新時代年輕人的愛情,它都的確牢牢抓住觀眾的共鳴點,戳中了觀眾的情感經驗,至於許多影評人的觀點和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對於即將衝刺20億票房的這部2018年國產電影現象級黑馬來說,並不重要。

對於電影來說,你們這些在電影生命中出現又離去的前任,都不過是為了讓電影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前任3》能夠票房碾壓《星戰8》,並且配得上20億票房——它充滿自信地去講了一對男女作生作死的分手故事,卻讓青年男女們難得地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前任故事。

一部品質普通、賣相平平的通俗喜劇,卻成為2017年中國電影最大的驚喜,原因不在於電影本身有多動人,而是它激發出了無數觀眾的前任情懷。

說到底,還是有前任的人太多了,而《前任》系列終於為他們拍了一部電影。而世間哪有什麼原力,能夠打得贏你對前任的懷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