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企改制私企,跨國醫藥巨頭“眼中釘”,抗癌藥研發一哥恒瑞醫藥

最新的胡潤中國百富榜, 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鐘慧娟夫婦以590億的身家名列總榜單27位, 傲居醫藥行業第1, 成為2017年中國醫藥界首富。

更令人稱奇的是, 孫飄揚、鐘慧娟還是藥界最佳黃金檔, 在抗腫瘤藥同一領域“各立山頭”, 並且同為跨國藥企巨頭的“眼中釘”、“肉中刺”, 堪稱中國醫藥業一大傳奇。

臨危受命, 孫飄揚財富“蝶變”中場戰事

孫飄揚, 是蘇北人, 祖居淮安金湖閔橋鎮揚平村, 生於1958年。 1982年, 孫飄揚從中國藥科大學化學製藥專業畢業。 中國藥科大學, 素有“藥界黃埔”之譽, 出了眾多醫藥企業家。 2015年, 孫飄揚與母校互動頻繁, 2015年, 他受聘為中國藥科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值得一提的是, 孫飄揚的夫人鐘慧娟, 也是這所大學的校友, 而恒瑞副總張連山, 還與孫飄揚同是78級校友。

畢業後, 孫飄揚被分配到恒瑞前身——連雲港製藥廠, 當一名技術員。 連雲港這個地方, 依山傍水、環境很好, 是國內明星藥企的成長地之一, 比如恒瑞、豪森、康緣和正大天晴, 都從這裡崛起。

連雲港製藥廠創立於1970年, 草創之初也就“幾口大缸、大鍋”, 改革開放後規模雖有擴大, 可技術和產品始終是原始落後。

1990年時, 連雲港製藥廠職工也有300多人,

但經營步履維艱、陷入困境。 時年32歲的副廠長孫飄揚臨危受命, 挑起了廠長的重擔。 搞技術出身的孫飄揚, 很快把脈癥結、對症下藥, 決定把開發“新、特”藥作為突破口。 當然了, 當年廠裡內部也有不少反對聲, 主要是沒有把握。

1991年, 在孫飄揚主導下, 藥廠從中國醫科院藥研所拿到了新開發的抗癌藥異環磷醯胺專利權, 引進這個國家級新藥, 共斥資120萬元。 要知道, 這筆鉅款差不多是連雲港製藥廠一年的總收入, 當時當時引起了全廠轟動;可孫飄揚卻堅定地認為, “你沒有技術, 你的命運就在別人手裡。 我們要把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在那個抗癌藥物極為匱乏時期, 這款新藥一上市頓成“爆品”, 2016年, 藥廠營收破億元大關, 完成利稅也首次突破千萬元。

自此, 連雲港製藥廠及改制後恒瑞醫藥的抗癌藥品類, 一舉在同業市場中佔有足夠的分量。 話到這裡尚只是前場故事, 或許您會說孫飄揚不過是“能人廠長”, 沒關係, 接下來的孫飄揚財富“蝶變”中場戰事更精彩!

(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

上世紀九十年代, 是中國企業史, 也是中國家族企業歷史一個分水嶺, 其標誌就是浙江、江蘇等地率先在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先鄉鎮企業, 後國營企業紛紛改制, 並由此誕生了許許多多優秀家族企業和優秀企業家。

在那個國企及集體企業改革“激情燃燒的歲月”, 共有二輪高潮:第一輪是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至九十年代初, 《公司法》的頒佈後, 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公司化改制成為改革重心, 其突出的特點就是“國退進非(非公)”, 市場化、私有化也就成了改制的“主旋律”。

而發生在九十年代末的第二輪變革, 是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而進行, 很多國企被重組或者被收購兼併, 並紛紛實現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資, 市場競爭也更趨激烈。不過,此輪改革積極成果頗多,但也爭議不斷。比如,引起了巨大關注的“郎顧之爭”, 過去整整十三年後,依然引發最高法“再審”,足見當年“國進民退”過程之複雜程度有多大。

恒瑞醫藥是在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上市之前,連雲港製藥廠獲省政府批准,於1997年完成改制,並變更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彼時,董事長孫飄揚才42歲。此後三年內,恒瑞醫藥投入鉅資(近兩億元)分別在連雲港當地和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並由董事長孫飄揚兼任主任,此間,恒瑞研製成功了抗腫瘤藥奧沙利鉑。自主創新的同時,孫飄揚也極為重視向社會借腦借力。比如,他與母校、中國醫學院藥研所、南京大學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在國內及業內率先開展產學研聯合。

恒瑞醫藥上市時,孫飄揚的身份尚未“蝶變”,儘管身兼董事長、總經理,但只是一位國企當家人,因為控股股東“連雲港恒瑞集團”是國企性質,另外4大股東分別是中國醫藥工業公司、恒瑞集團工會、連雲港醫藥採購供應站、康緣製藥等。據上市公告,彼時孫飄揚個人並未持股,就沒有出現在股東名單。

自上市以來,恒瑞一直享受市場高估值“待遇”,股價一直很貴,且比同行業的平均市盈率高出很多,這說明市場一直看好恒瑞,也從側面表明它的一家優秀的企業。作為國內醫藥龍頭公司,也是A股醫藥“第一股”,恒瑞是一朵絢麗的“奇葩”,截止去年11月,抱著中國創新藥第一股光環的恒瑞醫藥,股價達到巔峰,市場一舉突破2000億,10年翻了一百倍。

若要把恒瑞與孫飄揚家族企業掛上鉤,那得回溯到2003年恒瑞醫藥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股改為期三年,直到2006年才完成。發生於2005-2007年間A股那場浩浩蕩蕩股權分置改革,目的是理清歷史上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矛盾,讓中國股市進入“全流通時代”。(另一個意外的“收穫”是,以上證綜指為代表,數年間指數從1664點漲到了6000多點,啟動了一波至今無法超越的大行情!)

通過MBO方式,在股改完成時(據2006年年報),孫飄揚已成為上市恒瑞醫藥實際控制人。此間,最為明顯的是國家股“化整為零”,實現民營控股,經過一番股權轉讓後,恒瑞集團將占恒瑞醫藥總股本27.15%轉讓給天宇醫藥,另19%、10%國有股股權則分別轉讓給中泰信託、恒創醫藥科技;至此,民營控股的天宇醫藥成為恒瑞醫藥控股股東。(此後,變更為天宇投資、恒瑞醫藥集團,在上市公司“恒瑞醫藥”占股一直在24.3%%左右,系第一大股東。)

此後10多年間,孫飄揚在天宇醫藥持股比例達89.22%,剩餘股權則由無錫宏大投資持有,事實上是孫飄揚妻子鐘慧娟在掌控。

(截止於2017年三季報的恒瑞醫藥十大股東圖)

目前,儘管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恒瑞醫藥的腫瘤藥品依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另外,手術麻醉、造影劑等領域市場份額也在行業內名列前茅。就企業自身而言,家族化後的恒瑞成長更為優秀,難怪有句流行話:“中國家族企業賺錢能力和成長速度遠超國企”。

改制十多年來,上市公司恒瑞醫藥十大股東中,尚有惟一的國家股股東,即連雲港金控集團(原“金海投資”),屬於地方政府,也是2003年那次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殘餘”,持有3.48%股權,或許,這也是一種“扶上馬、送一程”代際交替方式吧!

恒瑞家族企業的超強“她力量”

(豪森醫藥董事長兼總裁鐘慧娟)

去年10月26日發佈的“2017胡潤女企業家榜”中,56歲的鐘慧娟以200億的財富值首次上榜,並且一躍成為醫藥類女首富。胡潤研究院有一句評論稱;“厚積薄發的豪森醫藥在鐘慧娟的領導下大有趕超恒瑞醫藥之勢,正在謀劃的豪森香港上市,或將使鐘慧娟的個人財富井噴。”

夫妻攜手同登行業首富寶座,的確神奇!

豪森醫藥是一家合資企業,創立於1995年,其中,外方股東是香港商人陳俊達。孫飄揚的妻子鐘慧娟是羿年進入這家企業的,歷任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直至做到總裁。而辭職下海之前,鐘慧娟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任課化學。

胡潤的評語字數不多,卻意味深長,似乎拿孫飄揚、鐘慧娟夫妻倆各自領導的企業“恒瑞”與“豪森”作一番PK。畢竟 ,兩家公司除了BOSS之間關係密切之外,業務結構也極其高度“耦合”, 業務線的重合度相當高,尤其是在抗腫瘤藥領域上。

對門開的“夫妻檔”, 產品同質化非常明顯,難怪被外界質疑是穿著“同一條褲子”,擔憂會產生利益輸送。最近今年發展勢頭飛快的豪森,一旦在港上市,則有可能產生與恒瑞一樣的藥企霸主。

我們不妨聯想一下,將來若有一天,“恒瑞”與“豪森”兩家合併在一起,中國萬億市值的公司極有可能在孫飄揚家族誕生。假如真的實現的話,不妨借用連雲港當地媒體相關報導的字眼:“好風憑藉力,送她上青雲,創業何懼難,女兒當自強。”呵呵!沒錯,把莎士比亞的“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一詠歎永遠拋在身後吧!

在國家大的政策背景下,創新將是持續“主旋律”,尤其是醫藥領域,屢受進口藥、仿藥夾制。恒瑞醫藥不光是“市值老大”,而且是“研發一哥”,而由鐘慧娟掌舵的豪森醫藥,創造了令同行稱奇的“豪森速度”,成了中國藥企的一匹黑馬,之所以能獨樹一幟,也一直與恒瑞的成長基因相似有關。若能把創新之路堅持下去,加上政策環境助力,市值將極可能一再飆升。

當然了,市場研究者一直擔憂“恒瑞”與“豪森”掌門人之間關聯關係上,我想也不必過度解讀。畢竟市場是檢驗企業產品及企業家的試金石,孫飄揚家族夫妻並肩作戰,如果一方沒有幹練務實、精於管理,即便有再多的利益輸送,“不分彼此”,也成不了什麼氣候,不妨以尊重、欣賞的眼光欣賞一下中國醫藥界的最佳夫妻“二人轉”吧!

很多民營家族企業創立之初,都是與“枕邊人”共同奮鬥,再發展、壯大起來,上市公司“夫妻檔”,也是相當多。夫妻創業,其實也是一種最常見且最特殊的家族企業成長方式。奉獻精神強,是家族式企業“夫妻檔”、“ 兄弟幫”、“ 姐妹店” 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目前,恒瑞“藥二代”,也就是孫飄揚女兒孫遠,極少出現在媒體視野,尚無法對其代際交替做出太多評價。

假如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機的建立一個強健的、與現代企業管理相契合的經營系統,並使之和諧、順暢地持續運作,家族企業女性成員的“她力量”一定能不斷書寫新榮光!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15)

市場競爭也更趨激烈。不過,此輪改革積極成果頗多,但也爭議不斷。比如,引起了巨大關注的“郎顧之爭”, 過去整整十三年後,依然引發最高法“再審”,足見當年“國進民退”過程之複雜程度有多大。

恒瑞醫藥是在2000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上市之前,連雲港製藥廠獲省政府批准,於1997年完成改制,並變更為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彼時,董事長孫飄揚才42歲。此後三年內,恒瑞醫藥投入鉅資(近兩億元)分別在連雲港當地和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並由董事長孫飄揚兼任主任,此間,恒瑞研製成功了抗腫瘤藥奧沙利鉑。自主創新的同時,孫飄揚也極為重視向社會借腦借力。比如,他與母校、中國醫學院藥研所、南京大學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在國內及業內率先開展產學研聯合。

恒瑞醫藥上市時,孫飄揚的身份尚未“蝶變”,儘管身兼董事長、總經理,但只是一位國企當家人,因為控股股東“連雲港恒瑞集團”是國企性質,另外4大股東分別是中國醫藥工業公司、恒瑞集團工會、連雲港醫藥採購供應站、康緣製藥等。據上市公告,彼時孫飄揚個人並未持股,就沒有出現在股東名單。

自上市以來,恒瑞一直享受市場高估值“待遇”,股價一直很貴,且比同行業的平均市盈率高出很多,這說明市場一直看好恒瑞,也從側面表明它的一家優秀的企業。作為國內醫藥龍頭公司,也是A股醫藥“第一股”,恒瑞是一朵絢麗的“奇葩”,截止去年11月,抱著中國創新藥第一股光環的恒瑞醫藥,股價達到巔峰,市場一舉突破2000億,10年翻了一百倍。

若要把恒瑞與孫飄揚家族企業掛上鉤,那得回溯到2003年恒瑞醫藥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股改為期三年,直到2006年才完成。發生於2005-2007年間A股那場浩浩蕩蕩股權分置改革,目的是理清歷史上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矛盾,讓中國股市進入“全流通時代”。(另一個意外的“收穫”是,以上證綜指為代表,數年間指數從1664點漲到了6000多點,啟動了一波至今無法超越的大行情!)

通過MBO方式,在股改完成時(據2006年年報),孫飄揚已成為上市恒瑞醫藥實際控制人。此間,最為明顯的是國家股“化整為零”,實現民營控股,經過一番股權轉讓後,恒瑞集團將占恒瑞醫藥總股本27.15%轉讓給天宇醫藥,另19%、10%國有股股權則分別轉讓給中泰信託、恒創醫藥科技;至此,民營控股的天宇醫藥成為恒瑞醫藥控股股東。(此後,變更為天宇投資、恒瑞醫藥集團,在上市公司“恒瑞醫藥”占股一直在24.3%%左右,系第一大股東。)

此後10多年間,孫飄揚在天宇醫藥持股比例達89.22%,剩餘股權則由無錫宏大投資持有,事實上是孫飄揚妻子鐘慧娟在掌控。

(截止於2017年三季報的恒瑞醫藥十大股東圖)

目前,儘管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恒瑞醫藥的腫瘤藥品依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另外,手術麻醉、造影劑等領域市場份額也在行業內名列前茅。就企業自身而言,家族化後的恒瑞成長更為優秀,難怪有句流行話:“中國家族企業賺錢能力和成長速度遠超國企”。

改制十多年來,上市公司恒瑞醫藥十大股東中,尚有惟一的國家股股東,即連雲港金控集團(原“金海投資”),屬於地方政府,也是2003年那次股權分置改革後的“殘餘”,持有3.48%股權,或許,這也是一種“扶上馬、送一程”代際交替方式吧!

恒瑞家族企業的超強“她力量”

(豪森醫藥董事長兼總裁鐘慧娟)

去年10月26日發佈的“2017胡潤女企業家榜”中,56歲的鐘慧娟以200億的財富值首次上榜,並且一躍成為醫藥類女首富。胡潤研究院有一句評論稱;“厚積薄發的豪森醫藥在鐘慧娟的領導下大有趕超恒瑞醫藥之勢,正在謀劃的豪森香港上市,或將使鐘慧娟的個人財富井噴。”

夫妻攜手同登行業首富寶座,的確神奇!

豪森醫藥是一家合資企業,創立於1995年,其中,外方股東是香港商人陳俊達。孫飄揚的妻子鐘慧娟是羿年進入這家企業的,歷任執行副總經理、總經理,直至做到總裁。而辭職下海之前,鐘慧娟在連雲港市延安中學任課化學。

胡潤的評語字數不多,卻意味深長,似乎拿孫飄揚、鐘慧娟夫妻倆各自領導的企業“恒瑞”與“豪森”作一番PK。畢竟 ,兩家公司除了BOSS之間關係密切之外,業務結構也極其高度“耦合”, 業務線的重合度相當高,尤其是在抗腫瘤藥領域上。

對門開的“夫妻檔”, 產品同質化非常明顯,難怪被外界質疑是穿著“同一條褲子”,擔憂會產生利益輸送。最近今年發展勢頭飛快的豪森,一旦在港上市,則有可能產生與恒瑞一樣的藥企霸主。

我們不妨聯想一下,將來若有一天,“恒瑞”與“豪森”兩家合併在一起,中國萬億市值的公司極有可能在孫飄揚家族誕生。假如真的實現的話,不妨借用連雲港當地媒體相關報導的字眼:“好風憑藉力,送她上青雲,創業何懼難,女兒當自強。”呵呵!沒錯,把莎士比亞的“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這一詠歎永遠拋在身後吧!

在國家大的政策背景下,創新將是持續“主旋律”,尤其是醫藥領域,屢受進口藥、仿藥夾制。恒瑞醫藥不光是“市值老大”,而且是“研發一哥”,而由鐘慧娟掌舵的豪森醫藥,創造了令同行稱奇的“豪森速度”,成了中國藥企的一匹黑馬,之所以能獨樹一幟,也一直與恒瑞的成長基因相似有關。若能把創新之路堅持下去,加上政策環境助力,市值將極可能一再飆升。

當然了,市場研究者一直擔憂“恒瑞”與“豪森”掌門人之間關聯關係上,我想也不必過度解讀。畢竟市場是檢驗企業產品及企業家的試金石,孫飄揚家族夫妻並肩作戰,如果一方沒有幹練務實、精於管理,即便有再多的利益輸送,“不分彼此”,也成不了什麼氣候,不妨以尊重、欣賞的眼光欣賞一下中國醫藥界的最佳夫妻“二人轉”吧!

很多民營家族企業創立之初,都是與“枕邊人”共同奮鬥,再發展、壯大起來,上市公司“夫妻檔”,也是相當多。夫妻創業,其實也是一種最常見且最特殊的家族企業成長方式。奉獻精神強,是家族式企業“夫妻檔”、“ 兄弟幫”、“ 姐妹店” 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目前,恒瑞“藥二代”,也就是孫飄揚女兒孫遠,極少出現在媒體視野,尚無法對其代際交替做出太多評價。

假如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機的建立一個強健的、與現代企業管理相契合的經營系統,並使之和諧、順暢地持續運作,家族企業女性成員的“她力量”一定能不斷書寫新榮光!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1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