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客家三支五期說

1933年, 羅香林先生出版了《客家研究導論》, 奠定了客家學研究的基礎。 其中, 關於客家源流問題, 《客家研究導論》提出了“三支五期說”。 三支即永嘉之亂後, 漢人南遷, 形成三大支派, 播遷於洞庭湖流域, 鄱陽湖流域及贛江而至今日贛南及閩邊諸地, 以及今日浙江及福建的北部等地。

五期即東晉至隋唐為第一期。 唐末黃巢之亂促成第二期。 元軍入侵, 宋室南渡, 閩贛粵交界的客民流入粵東、粵北為第三期。 清初粵贛客家隨“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入川, 惠、韶、嘉及贛州諸屬之客民向粵廣肇諸屬遷移, 嘉應各屬客家向臺灣遷移, 為第四期。 咸豐六年至同治六年之土客之爭, 客家人遷移高、雷、欽、廉諸州, 海南島崖縣、定安等地, 為第五期。

1950年, 羅香林先生在《香港崇正總會三十周年紀念刊》發表《客家源流考》的長篇論文, 將客家民系置於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進行考察。 在這篇論文中, 羅香林先生就“客家”的概念進行界定:“鄙意欲定客家界說, 自時間言之, 當以趙宋一代為起點。

客家居地, 雖至今尚無普遍調查, 然依其遷移所屆, 大體言之, 其操同一客語而與其鄰居不能相混者, 則以福建西南部, 江西東南部, 廣東東北部為基本住地, 而更及於所再遷之各地, 此就空間言之者也。 鄙意凡屬客家之基本住地, 自趙宋以來之文物或活動, 除極少數不能並計外, 大體皆可認為客家之文物和活動。

吾人研究客家問題, 固當上溯源流, 下瞻演變, 然其基本物件, 當不能離此地域此時間一般操客語之人群及其所活動之跡象。

耕作人/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