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大咖一日行》老樹開新花有秘訣,類型創新堅守初心見證品質東南

納蘭驚夢/文

作為國內最為老牌的訪談節目, 《魯豫有約》自2016年創新模式升級成為全新真人秀式訪談節目《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後,

收穫的收視成績和口碑表現都相當靚眼。 繼第一季在豆瓣上取得8.0的高分之後, 這檔走出演播廳走進名人大咖們身邊的訪談真人秀再接再礪乘勝追擊, 目前每週三晚東南衛視播出的已然是第三季。

不忘訪談初心以“真”關照社會人文

在第三季節目中,

《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大咖”名單依舊星光熠熠, 既有商界大佬李開複、俞敏洪, 也有享譽海內外的藝術家郎朗, 備受粉絲們熱烈追捧的娛樂圈藝人王力宏、張靚穎、朴樹、蔣欣等。 受益于節目模式的創新, 這些受訪者不再受限於演播室的空間和形式的束縛, 而在自己熟悉的安全領域更加自如的表達真實內心。 像王力宏毫不諱言曾受性取向傳聞的影響, 張靚穎也直面丈夫馮珂和母親的關係, 這些尖銳又極具話題的內容, 也只有在受訪者徹底敞開心胸的狀態下, 才有可能得到真實的呈現。 作為主持人, 魯豫在其中更像是個情緒的引導者, 幫助受訪者以舒服自在的狀態放飛真實的自我, 這也正是《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魅力所在。

與其他同類節目存在顯著不同的是, 《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並不甘於只停留在揭示幕後故事的層面, 更渴望將這些聚光燈前的公眾人物還原到他真實的工作和生活中, 挖掘她們為了夢想而努力執著的正能量, 反映個體在時代變遷之中的精神追求和思想領域。

像在創新工廠採訪李開複時, 這位創業導師便談及到自己在罹患癌症之後, 人生價值觀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也更加注重尋找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點, 反映的正是越來越多現代都市人對於生活和工作之間的關聯。 諸如此類的思辨在《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還有很多, 節目往往從某個縮影入手, 以小見大戳中社會痛點, 由此引發對於社會人文的現實關照。

節目類型創新探索指路衛視競爭前景

作為電視節目的類型常青樹, 訪談節目在眾語喧嘩的中國電視時代中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他通過主持人與受訪者(主要是各領域重要人物)的溝通交流, 揭示事物表像背後的故事, 反映出不同人的思潮湧動與時代變遷。 近幾年, 雖然隨著各大真人秀節目的強勢崛起, 各大一線衛視大打軍備競爭, 競相上馬以娛樂明星為主打的各類真人秀節目, 雖然滿足了觀眾對於娛樂消費的需求。 但從客觀上而言, 對多元化節目類型的生存空間造成了事實上擠壓, 致使部分具有思想深度和厚度的節目缺位元,確實是當前電視圈不得不面臨的棘手現實。

對於《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這樣已然成為獨特電視文化景觀的老牌節目而言,通過在保留訪談節目對話的基本內核基礎之上,融入真人秀元素進傳統的訪談形式之中,徹底突破了原先演播廳訪談的空間和形式局限,由此碰撞出的火花更加貼合當下年輕觀眾的收視習慣。無論是節目中爆出的徐靜蕾“帶薪休假兩年”、李安“我不是天才只是人才”等螢屏金句成為引發全民熱議的話題,還是連續三季節目在圈內外都收穫的好口碑,都足以證明老歌新編也能唱出動人旋律。

平臺聚力價值傳播見證品質東南

如果說《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自身團隊銳意創新不斷探索,另一方面則與平臺方東南衛視堅持的品牌聚合和價值引領密不可分。這家發端于中國東南之隅的衛視平臺,在近些年激烈的衛視競爭中精准自我定位,始終秉持初心,實現電視優質文化傳播價值的回歸。實際上,《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只是東南衛視堅守節目品質,實現“從輸出娛樂到傳播文化”佈局中的一環。2017年,以“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為定位的政論節目《中國正在說》,著眼於中華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的《天籟之聲》多檔節目,構成了東南衛視品質衛視的節目矩陣。

當網紅經濟、速食文化席捲全媒體江湖,當全力追求娛樂觀眾成為眾多媒體第一要務,2018年的東南衛視依舊保持著清醒的態度和國家媒體的自覺自律,以締造“優質品牌聚合平臺”為目標,審時度勢制定了“做有品質有思想的衛視”的戰略規劃。

從不久前東南衛視資源推廣會的資訊來看,2018年的東南衛視將乘“海絲風”, 傳“海峽情”,鑄“中國夢”,圍繞海峽系列、中國系列、新娛樂系列和美食生活系列4套IP打造具有“力量中國”標籤的節目帶。豐富的節目類型深度覆蓋各收視群體,其中既有堅持傳承傳播“文化之心”推出的《中國情書》、《古畫裡的中國》等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節目,還有深耕美食垂直領域的美食文化真人秀節目《味之謎》,以行走的疆域展示見識廣度的《侶行——地球極境》等垂直類型節目,以及具有天然資源優勢的臺灣資訊節目《海峽新幹線》、《海峽午報》、《臺灣新聞臉》、《東南軍情》,全面構築起“凝聚能量、力量中國、共贏東南”的立體格局。

致使部分具有思想深度和厚度的節目缺位元,確實是當前電視圈不得不面臨的棘手現實。

對於《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這樣已然成為獨特電視文化景觀的老牌節目而言,通過在保留訪談節目對話的基本內核基礎之上,融入真人秀元素進傳統的訪談形式之中,徹底突破了原先演播廳訪談的空間和形式局限,由此碰撞出的火花更加貼合當下年輕觀眾的收視習慣。無論是節目中爆出的徐靜蕾“帶薪休假兩年”、李安“我不是天才只是人才”等螢屏金句成為引發全民熱議的話題,還是連續三季節目在圈內外都收穫的好口碑,都足以證明老歌新編也能唱出動人旋律。

平臺聚力價值傳播見證品質東南

如果說《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自身團隊銳意創新不斷探索,另一方面則與平臺方東南衛視堅持的品牌聚合和價值引領密不可分。這家發端于中國東南之隅的衛視平臺,在近些年激烈的衛視競爭中精准自我定位,始終秉持初心,實現電視優質文化傳播價值的回歸。實際上,《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只是東南衛視堅守節目品質,實現“從輸出娛樂到傳播文化”佈局中的一環。2017年,以“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為定位的政論節目《中國正在說》,著眼於中華民族音樂的繼承與發展的《天籟之聲》多檔節目,構成了東南衛視品質衛視的節目矩陣。

當網紅經濟、速食文化席捲全媒體江湖,當全力追求娛樂觀眾成為眾多媒體第一要務,2018年的東南衛視依舊保持著清醒的態度和國家媒體的自覺自律,以締造“優質品牌聚合平臺”為目標,審時度勢制定了“做有品質有思想的衛視”的戰略規劃。

從不久前東南衛視資源推廣會的資訊來看,2018年的東南衛視將乘“海絲風”, 傳“海峽情”,鑄“中國夢”,圍繞海峽系列、中國系列、新娛樂系列和美食生活系列4套IP打造具有“力量中國”標籤的節目帶。豐富的節目類型深度覆蓋各收視群體,其中既有堅持傳承傳播“文化之心”推出的《中國情書》、《古畫裡的中國》等蘊含深厚文化內涵的節目,還有深耕美食垂直領域的美食文化真人秀節目《味之謎》,以行走的疆域展示見識廣度的《侶行——地球極境》等垂直類型節目,以及具有天然資源優勢的臺灣資訊節目《海峽新幹線》、《海峽午報》、《臺灣新聞臉》、《東南軍情》,全面構築起“凝聚能量、力量中國、共贏東南”的立體格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