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部戰鬥種族拍出來的太空探險片我是服氣的

《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終於上映了, 《無問西東》檔期改來改去也終於在本周上映了, 就連你想不到能公映的《大世界》都改了個名字在本周開畫。

不過, 我們今天要推薦的是另一部影片。 這部電影在同檔期上映的新片中, 豆瓣評分是最高的。

它就是《太空救援》。

沒錯, 這是一部俄羅斯人拍的太空電影。 內地這兩年引進的俄羅斯電影不算多, 基本是一年一部的頻率, 《他是龍》、《維京:王者之戰》、《守護者:世紀戰元》在類型上都主打怪力亂神, 少見現實題材的作品。

而《太空救援》則是一部脫胎於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美蘇冷戰時期的1985年, 當時的蘇聯地面控制台與禮炮7號空間站失聯, 隨後兩名宇航員Vladimir Dzhanibekov與Viktor Savinikh被派往太空修復空間站。

他們最終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讓空間站“起死回生”的壯舉。 影片則以虛實結合的方式再現了蘇聯宇航員拯救蘇聯的禮炮7號空間站的緊張過程。

按照故事套路來看, 《太空救援》可以稱得上俄羅斯版《地心引力》+《阿波羅13號》。 但這裡不得不提的一點是, 《太空救援》的製作經費預算約為1400萬美元(約為9000萬人民幣), 而《地心引力》的公開預算則超過了1億美元。

《地心引力》劇照

《太空救援》劇照

拿出這樣資料參數, 再去說《太空救援》是俄羅斯版《地心引力》, 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啻為一種讚譽。 《太空救援》劇組在拍攝片場搭建出巨型攝影棚, 影片中還有四十分鐘的零重力鏡頭是通過特效配合掛鉤、絞盤等器械完成的。 俄羅斯太空總署也為拍攝提供了幫助, 其中一些曾在太空中服役過的設備也成了實拍素材。 片方甚至表示, 片中有20分鐘內容是在太空中拍攝的。

以上種種, 都讓《太空救援》這部電影在細節上真實可信, 值得推敲。

跟所有的太空類型片一樣,《太空救援》的核心內容是英雄主義。只不過,跟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比起來,蘇聯故事背景下的英雄主義又多了幾分與制度、權力對抗的反叛色彩。

《太空救援》雖然取材於真實歷史,但影片並不是對那段歷史的完全還原。就連兩位故事主人公的都只是借用了人物原型的名,而並未使用他們的姓——這顯然是在提醒觀眾,本片存在虛構內容。

影片的故事主線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弗拉季米爾·弗多維琴科夫 飾)與工程師維克托(巴維爾·捷列連科 飾)飛向太空,拯救禮炮7號的全過程,而這個任務在當時看來基本就是有去無回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太空救援》劇照

《太空救援》的主角人物原型Vladimir Dzhanibekov(左)與Viktor Savini

為了強化這種英雄主義的悲情,影片自然要用筆墨去表現他們的兒女情長。弗拉基米爾的妻子不能理解他為什麼答應執行這次任務,他的小女兒則不斷問他,為什麼要離開;維克托的妻子即將臨盆,分別前她強烈要求維克托帶上兩頂毛線帽——事實證明,這兩頂毛線帽真的不可或缺。

這同樣也是英雄主義電影的經典套路。每一個英雄首先都是一個普通人。他們有各自的喜怒哀樂、恐懼、弱點,但這些並不會讓他們英雄主義的行為失色。他們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做了別人無法做到的偉大事情。他們的“軟肋”反而令他們的“超脫”更顯真實與偉大。

弗拉基米爾與維克托順利抵達禮炮7號空間站之後,首先需要處理掉太空艙內的水分。這個段落不僅拍得張弛有度,還順便秀了一下俄羅斯的特效水準。單沖這段,去影院看《太空救援》都值回票價了。上一部敢在太空裡這麼“戲水”的還是詹妮弗·勞倫斯跟克裡斯·帕拉特主演的《太空旅客》。

《太空旅客》劇照

《太空救援》劇照

《太空救援》的戲水橋段裡,還有一個細節相當值得玩味。因為清除空間站內水分的工作量太大,弗拉基米爾跟維克托讓地面控制台給他們來點背景音樂,好讓他們工作起來更有勁頭。地面控制台先給他們放了一段歌劇,兩位宇航員的第一反應是:能換一首嗎?地面控制台負責人早就料到他們的反應,回應“跟你們開玩笑呢”,然後直接換成了節奏明快的流行音樂。

影片中這種表現俄羅斯人幽默的地方還有很多。我非常喜歡影片的開頭部分,弗拉基米爾與另一位女性宇航員Svetlana(名字來自第一位進行了太空中行走的女性宇航員Svetlana Savitskaya)邊執行任務,邊聊天。他們輕鬆地探討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還提到了“在太空中做愛”這種細節問題。他們不動聲色地開黃腔,一改人們對於宇航員,特別是蘇聯宇航員全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太空救援》對於80年代時期的蘇聯現實生活表現的並不算多,但影片的故事顯然也無法脫離那個時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背景就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

片中,雖然蘇聯的地面中心失去了對禮炮7號的控制,但他們原本仍舊有三個月的時間準備再次派遣宇航員進行修復工作。只是因為美國的挑戰者號即將升空,蘇聯政府與軍隊中的高層等不了那麼久,於是原本的三個月準備時間就驟然縮短為二十多天。

《太空救援》中的政府高層機械式的反應與其他普通工作人員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然,拯救禮炮7號的行動最後還是成功了。但是蘇聯當時的高層在策劃整個行動時,並沒有把宇航員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甚至於,在任務幾乎要失敗的時候,高層直接放棄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只求事情不要造成國際影響。《太空救援》中掌權者的這種選擇與好萊塢類型片中“生命永遠第一”的價值取向是截然不同的。《火星救援》裡,拯救馬特·達蒙甚至成了推動美國宇航事業前進的動力。

《火星救援》劇照

換句話說,《太空救援》的緊張感與危機感不僅來自於不可預測的宇宙,也來自於不可預測的蘇聯官僚階層。

有了這種對比與呈現,《太空救援》就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太空歷險電影,它對於不受限的權力與不合理的制度的批判不言而喻,這也是它令人欽佩的地方。

然而,即便蘇聯高層的官僚有他們的考量,但是弗拉基米爾、維克托以及他們的同事們並未有放棄自救甚至拯救禮炮7號。也因此,當弗拉基米爾與維克托成功完成任務之後,觀眾才會如此感動並且振奮。人性在冰冷的制度與未知的危險面前表現出的溫暖與偉大令人動容。

影片中有一個完全虛構的畫面,剛剛成功修復禮炮7號的兩位宇航員看到了升空不久的挑戰者號,並揮手示意。這個鏡頭其實也是在向所有為航空探險付出過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的人們致敬,不管他們來自什麼國家又或者是什麼文化背景。

期待看到內地電影人拍出這種主旋律電影的那一天,就是不知何時才能等到。

跟所有的太空類型片一樣,《太空救援》的核心內容是英雄主義。只不過,跟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比起來,蘇聯故事背景下的英雄主義又多了幾分與制度、權力對抗的反叛色彩。

《太空救援》雖然取材於真實歷史,但影片並不是對那段歷史的完全還原。就連兩位故事主人公的都只是借用了人物原型的名,而並未使用他們的姓——這顯然是在提醒觀眾,本片存在虛構內容。

影片的故事主線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弗拉季米爾·弗多維琴科夫 飾)與工程師維克托(巴維爾·捷列連科 飾)飛向太空,拯救禮炮7號的全過程,而這個任務在當時看來基本就是有去無回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太空救援》劇照

《太空救援》的主角人物原型Vladimir Dzhanibekov(左)與Viktor Savini

為了強化這種英雄主義的悲情,影片自然要用筆墨去表現他們的兒女情長。弗拉基米爾的妻子不能理解他為什麼答應執行這次任務,他的小女兒則不斷問他,為什麼要離開;維克托的妻子即將臨盆,分別前她強烈要求維克托帶上兩頂毛線帽——事實證明,這兩頂毛線帽真的不可或缺。

這同樣也是英雄主義電影的經典套路。每一個英雄首先都是一個普通人。他們有各自的喜怒哀樂、恐懼、弱點,但這些並不會讓他們英雄主義的行為失色。他們之所以被稱為英雄,是因為他們做了別人無法做到的偉大事情。他們的“軟肋”反而令他們的“超脫”更顯真實與偉大。

弗拉基米爾與維克托順利抵達禮炮7號空間站之後,首先需要處理掉太空艙內的水分。這個段落不僅拍得張弛有度,還順便秀了一下俄羅斯的特效水準。單沖這段,去影院看《太空救援》都值回票價了。上一部敢在太空裡這麼“戲水”的還是詹妮弗·勞倫斯跟克裡斯·帕拉特主演的《太空旅客》。

《太空旅客》劇照

《太空救援》劇照

《太空救援》的戲水橋段裡,還有一個細節相當值得玩味。因為清除空間站內水分的工作量太大,弗拉基米爾跟維克托讓地面控制台給他們來點背景音樂,好讓他們工作起來更有勁頭。地面控制台先給他們放了一段歌劇,兩位宇航員的第一反應是:能換一首嗎?地面控制台負責人早就料到他們的反應,回應“跟你們開玩笑呢”,然後直接換成了節奏明快的流行音樂。

影片中這種表現俄羅斯人幽默的地方還有很多。我非常喜歡影片的開頭部分,弗拉基米爾與另一位女性宇航員Svetlana(名字來自第一位進行了太空中行走的女性宇航員Svetlana Savitskaya)邊執行任務,邊聊天。他們輕鬆地探討人類在浩瀚無垠的太空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還提到了“在太空中做愛”這種細節問題。他們不動聲色地開黃腔,一改人們對於宇航員,特別是蘇聯宇航員全都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刻板印象。

《太空救援》對於80年代時期的蘇聯現實生活表現的並不算多,但影片的故事顯然也無法脫離那個時代,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背景就是蘇聯與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

片中,雖然蘇聯的地面中心失去了對禮炮7號的控制,但他們原本仍舊有三個月的時間準備再次派遣宇航員進行修復工作。只是因為美國的挑戰者號即將升空,蘇聯政府與軍隊中的高層等不了那麼久,於是原本的三個月準備時間就驟然縮短為二十多天。

《太空救援》中的政府高層機械式的反應與其他普通工作人員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然,拯救禮炮7號的行動最後還是成功了。但是蘇聯當時的高層在策劃整個行動時,並沒有把宇航員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甚至於,在任務幾乎要失敗的時候,高層直接放棄保證宇航員的安全,只求事情不要造成國際影響。《太空救援》中掌權者的這種選擇與好萊塢類型片中“生命永遠第一”的價值取向是截然不同的。《火星救援》裡,拯救馬特·達蒙甚至成了推動美國宇航事業前進的動力。

《火星救援》劇照

換句話說,《太空救援》的緊張感與危機感不僅來自於不可預測的宇宙,也來自於不可預測的蘇聯官僚階層。

有了這種對比與呈現,《太空救援》就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太空歷險電影,它對於不受限的權力與不合理的制度的批判不言而喻,這也是它令人欽佩的地方。

然而,即便蘇聯高層的官僚有他們的考量,但是弗拉基米爾、維克托以及他們的同事們並未有放棄自救甚至拯救禮炮7號。也因此,當弗拉基米爾與維克托成功完成任務之後,觀眾才會如此感動並且振奮。人性在冰冷的制度與未知的危險面前表現出的溫暖與偉大令人動容。

影片中有一個完全虛構的畫面,剛剛成功修復禮炮7號的兩位宇航員看到了升空不久的挑戰者號,並揮手示意。這個鏡頭其實也是在向所有為航空探險付出過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的人們致敬,不管他們來自什麼國家又或者是什麼文化背景。

期待看到內地電影人拍出這種主旋律電影的那一天,就是不知何時才能等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