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佛山陶藝家作品《戲曲人物》獲獎

“山花”盛放 !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揭曉

中共中央委員、中國文聯主席鐵凝,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會見范安琪等山花獎獲獎者代表。

范安琪的陶瓷作品《戲曲人物》

范安琪的陶瓷作品《戲曲人物》

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盛典現場。

珠江時報訊一朵芬芳美麗山花, 在四季花開不謝的嶺南璀璨綻放。 1月13日晚, 恰是山花爛漫時·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在越秀山下的中山紀念堂隆重揭曉。 佛山陶藝家范安琪的作品《戲曲人物》, 榮獲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 也是廣東唯一獲此殊榮的作品。

中共中央委員、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 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出席頒獎盛典。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是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國家級文藝大獎, 是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 每兩年一屆。 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共評出20件獲獎作品, 其中優秀民間藝術表演獎5個, 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8件, 優秀民間文學作品3件, 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4件。

陶瓷作品《戲曲人物》, 運用石灣瓦脊公仔的精髓及雕塑語言, 融入泥塑手法。 作品中的細節手工, 都展現泥塑的特有精神語言。 京戲之唱、念、做、打, 泥塑之捏、貼、雕、塑, 異曲同工之妙。 一顰一笑, 一招一式, 一揉一搓, 一捺一印, 皆是風骨和功夫。 一形一狀, 線如切, 曲如刻, 弧如雕, 圓如搓。 一襲霓裳, 婉轉流連, 千種風情。 兩袖清幽,

頓挫分明, 萬般風雅。 春色幾分入曲中, 繁華之處見真淳。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 有意把中華千年的手工藝裡手工性、泥性、民間性, 盡最大不被束縛的展現在泥塑這種特殊的材料, 在與"手、心"交流的過程中留下了作者對作品的理解和當下思想的昇華和對生活經驗體會的轉化。 作品把中國的國粹、中華的民間手藝、石灣窯變釉的精彩和當代的審美情趣有機相結合, 成就新公仔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讓這種精神在傳承的血脈中創新, 彰顯本土文化的自信。

《戲曲人物》的作者范安琪, 系佛山市大唐陶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 早在2008前, 其作品《天籟系列》就曾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和諧獎”金獎。 從甯德山村來到石灣學習陶藝,

20多年來, 她始終保持執著進取的精神、充滿銳意的藝術靈性, 堅韌不拔, 孜孜不倦, 修煉成為既有藝術個性又為人民群眾鍾愛的陶藝家。

“能夠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得益于眾多石灣陶藝前輩的指導和培養, 得益于有深厚底蘊的嶺南文化和石灣陶藝的滋養, 得益於全球化語境中敢為天下先的佛山精神。 ”范安琪動情地說。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范安琪認為, 藝術來源於生活, 源於身邊的人、事、物, 也回歸到生活中, 這給予藝術家們無止境的創作靈感。 “藝術要有真善美, 要有當代性與個性, 還要有傳承。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