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拆遷將至,您,準備好了嗎?

導讀:俗話說,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無論是住宅戶還是大小型企業, 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複雜的問題, 如拆遷補償安置不合理, 不簽協議就要強拆等等, 那麼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啟動法律程式。 在拆遷來臨之際, 被拆遷人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防拆準備

一、瞭解拆遷專案的性質、實際用途

重點瞭解拆遷專案的性質, 拆遷性質是屬於集體土地上的拆遷, 還是國有土地上的拆遷?拆遷的主體是誰, 專案的規劃內容是什麼?拆遷的期限, 拆遷的規模、是否和公共利益相關聯?拆遷的補償總額是多少?(這對企業客戶確定心理價位很重要)項目是否得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是否履行了相關徵收補償條例的法律檔?是否在徵收開始的時候徵詢了相關公眾的意見、是否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和補償條例》規定的法律程式進行?

最容易讓拆遷方鑽“法律 空子”的地方就是上面幾點, 拆遷方往往會混淆主體, 模糊事實, 以達到最快速度、最低補償的目的, 這也是被拆戶維權爭法點, 被拆戶在拆遷開始前要足夠熟悉與瞭解這些法規。

二、吃透各項拆遷安置補償的政策

雖然拆遷方所制定的各項補償政策的標準都普遍偏低, 在我們確定補償要求的時候僅有參考價值, 但是還是要對具體的政策進行細細的研讀, 因為只有在充分瞭解的情況下, 才能質疑其中政策的不合理、不合法之處。

在拆遷過程中, 經常遇到補償專案補償缺漏項的情況, 比如明對公攤面積的缺省遺漏, 對院落面積的忽略等, 這些都直接損害被拆遷戶、被徵收方的合法利益。

被拆遷戶、被徵收方也只有在充分瞭解政策的前提下, 才能明確該如何讓自己的相關利益都能納入補償中。

三、查看各種證件, 保證手續齊全

拆遷徵收房屋一般會涉及到各種有關證件, 一旦有遺缺或者手續不全的證件, 會很快被定義為“違建”, 補償自然而然落空, 這也是政府慣常的伎倆。 所以, 在拆遷徵收前, 一定要保證自己房屋證件齊全, 手續完備。

在國有土地上:按照我國土地及房產管理法律、法規規定, 土地使用權證、土地規劃證、城市建築規劃許可證三證齊全, 可以辦理房屋產權證, 成為完全合法的建築。 這是拆遷戶在拆遷前必須要解決的證件、手續問題。

在集體土地上:我國2008年1月1日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 在自家宅基地上建房子,

也要經過政府部門的審批並按照規劃建造, 方屬於合法建築。 這裡面因各地方的政策不同, 審批程式也有一定差異。 所以, 看看你的房子是否達到合法程度, 這是對拆遷風險防控的必要措施。

四、擴寬資訊管道, 多方面瞭解資訊

在拆遷中, 要有意識地建立資訊管道, 做到隨時能夠瞭解拆遷進展的相關資訊, 包括拆遷方的資訊和其他被拆遷方的資訊。 有了準確的情報才能進行決策, 知己知彼才能勝券在握。 所以聽到要拆遷開始的資訊後, 就要考慮怎麼建立資訊來源管道, 切勿因為資訊不對稱導致自己錯失獲得有利補償的良機。 且要通過多方位的資訊管道表達自己的合理需求, 充分發揮自己的知情權、參與權。

五、房屋評估, 報告不符實際要求重評

評估測量是判斷房屋價值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此在評估公司人員上門時, 被拆遷人要讓他們出示相應評估公司的資質及上崗證件, 在評估報告中與房屋實際面積, 裝修情況, 層高不符的地方, 要提出質疑, 要讓評估人員詳細記載, 必要時要他們重新評估。

對於已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被拆遷戶, 一定要注意向拆遷公司索要協議原件。 有些拆遷人會先讓簽字, 所有補償金額、面積、樓號都是空白, 與口頭不一致, 最後被拆戶看著自己已經簽字的檔也無可奈何。

在各項準備工作都做好後, 我們最後要做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保留證據。 對自己的房屋狀況, 物品進行拍照錄影,因為徵收程式走到這裡,如果雙方還沒有達成補償安置協議,那就很可能要面臨強拆。在我們做足準備工作後即使對方強拆也不要慌亂,一定要及時撥打110並進行錄音,然後找合適的位置和角度將強拆過程拍攝下來,保存強有力的證據,這樣在以後的維權方面才能佔據主動優勢。

物品進行拍照錄影,因為徵收程式走到這裡,如果雙方還沒有達成補償安置協議,那就很可能要面臨強拆。在我們做足準備工作後即使對方強拆也不要慌亂,一定要及時撥打110並進行錄音,然後找合適的位置和角度將強拆過程拍攝下來,保存強有力的證據,這樣在以後的維權方面才能佔據主動優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