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這家博物館為啥能在外國人的朋友圈刷屏?看了藏品我心服口服!

編者按:當藝術和創意遇見社交媒體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如何讓“王謝堂前燕”一般的高雅藝術, 進入“尋常百姓家”?在社交媒體全面融入生活的今天, 如何讓展覽與遊客更好地互動, 如何運用社交媒體為展覽造勢, 如何用最新潮的方式促進“高冷藝術”的普及等問題在本文都將有所討論。

2016年, 霜淇淋博物館在紐約開館, 街對面就是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當時與其說霜淇淋博物館要和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爭奇鬥豔, 還不如說它只不過是人們好奇心驅動下的產物。 霜淇淋博物館的牆被刷成柔和的粉紅色,

有個屋子裡的霜淇淋像吊燈一樣掛著。 館內還有個霜淇淋三明治秋千和噴水池。 就連博物館創始人瑪麗莉絲·波恩(Maryellis Bunn)和馬尼什·沃拉(Manish Vora)也經常穿著粉色泡泡糖形狀的服裝在館內活動, 仿佛他們自己也是展品。

波恩認為Instagram對自己開設和運營這個博物館並沒有很重大的影響,

她說:“我不覺得社交媒體驅動著我們做事。 ”但是我們很難跳過Instagram, 我們還是要承認一連串在Instagram的分享是博物館大受歡迎的部分原因

在三藩市站, 博物館內有一個房間裡佈滿了巨大的櫻桃和棉花糖雲朵;在洛杉磯站, 有個房間的天花板上掛滿了一串串粉紅色和黃色的香蕉。 博物館建議遊客花90分鐘參觀博物館, 幾乎所有遊客一路都在忙著拍照。

波恩今年25歲, 深知Instagram風格照片的吸引力。 她的個人空間主頁上有很多照片:在夏威夷浮潛;睡在馬爾地夫青綠色水面上的一個吊床上;還有在博物館內的許多照片, 比如在一個小屋子裡轉呼啦圈, 坐在白色獨角獸上舔霜淇淋等。 所以說,

雖然霜淇淋博物館的確有雄心壯志, 絕不僅限於在Instagram上傳播, 但不可否認, 社交媒體對霜淇淋博物館的大獲成功幫助甚大。 而館內其它裝置, 比如提供恰到好處的光線、背景和將創意轉化成現實的裝置, 都是為了讓門票物有所值。

Instagram時代下的藝術

有人說“為instagram而生”的展覽反映了現在以自拍為主導的文化現象, 然而這種現象並非起源於像霜淇淋博物館這樣的地方, 它發端於互聯網, 然後傳播到其他領域——大自然, 飯店, 甚至是當代藝術世界。

2015年, 史密森藝術中心的倫威克畫廊(Renwick Gallery)開設了名為“奇跡”的展覽, 展覽以浸入式體驗的方式展出了九位元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有個房間的展品是一個由60英里長的毛線編織而成的彩虹棱鏡;另一個房間的壁紙上貼滿了昆蟲死屍;還有一個房間放了10個由索引卡堆疊粘貼而成的小塔,

就像10個火山岩一樣在遊客眼前若隱若現。 看過展覽的人會覺得這些作品怪異而又美麗, 同時還帶有一絲神秘和不解。 這就是Instagram風格。

“奇跡”展覽在社交媒體上火了, 來倫威克畫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展出的6周內, 遊客數量比過去一年到藝術中心參觀的人數還多。 畫廊順勢而為, 貼出告示鼓勵人們在Instagram上分享照片。 策展人尼古拉斯·貝爾(Nicholas Bell)當時對華盛頓郵報說:“坦率地說, 我們都大吃一驚, 我們也很想知道他們在Instagram上說了什麼。 說‘我來這了準備發照片到Instagram’嗎?我對這種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很感興趣。 ”

三年之前, “雨屋”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展出。

那是一個神奇的小屋, 當遊客從屋頂下走過時, 前方的一簾雨幕就會戛然而止, 遊客仿佛可以控制天氣。 這件小屋隨後還到過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還有世界其他地方的博物館, 但是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卻是Instagram, 上面有數千張與之相關的照片。

紐約猶太博物館數字總監費佳佳(Jia Jia Fei), 去年在TED Talk(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 即技術、娛樂、設計,是美國的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 誕生於1984年。 該機構以它組織的TED大會著稱, 這個會議的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 每年3月, TED大會在北美召集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 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 譯者注)上做了一個題為“Instagram時代下的藝術”的演講, 她說:“最近幾年,通過互聯網傳播的視覺展覽數量與日俱增。回望過去五年在Instagram上的展覽以及Instagram存在的方式,你會看到草間彌生和她的無限境屋,紐約現代藝術館的雨屋,還有像James Turrell此類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確實很有影響力,但是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賦予了這些作品新的意義。”

雨屋不是為社交媒體而設計的,但是它在互網上的成功說明了人們對這類展品的渴望。 在一些城市裡,人們不惜排隊八個小時就為了體驗一回,然後拍照留念。 對另一些人來說,這裡蘊含著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

數位媒體品牌Refinery29的執行創意總監兼聯合創始人比羅·加拉蒂(Piera Gelardi)說:“我注意到像草間彌生的“水上螢火蟲”展覽突然間吸粉無數。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借機讓人們接觸到新的藝術作品和概念,同時也為大眾創造一個成為明星的空間。”

今年是紐約Refinery 29的彈出式安裝空間29Rooms推出的第三個年頭。(展覽將於今年冬天抵達洛杉磯;門票價格從19美元到85美元不等,門票已售罄。)展覽主打人類的冰雪地球和由藍色泡沫塊鋪成的“雲池”,29個主題房屋均有分佈。

和波恩一樣,加拉蒂談及展覽中的各種裝置時說到:“它們並不是只為instagram而設計。有些屋子探索的是深層次的主題,比如身體意象和性別,而不是單純地為遊客提供拍照的機會。但是我也知道,人們來29Rooms的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拍照,這也是他們參觀體驗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加拉蒂說:“我們首先考慮的是遊客的參觀體驗,遊客在每個房間和作品的互動感。然後我們還會考慮:遊客如果拍照效果怎麼樣?如何以讓遊客拍照滿意的方式佈景?如何讓遊客有種當明星的感覺?”

距離霜淇淋博物館半英里的地方有一個彩色工廠,這個12000平方英尺大的空間裡有15個互動色彩體驗實驗室。在其中一個房間裡,一個乳酪泡芙,一條金魚和各種量器,就構成了一個橙色的舞臺畫面。在另外一間屋子裡,一個明亮的黃色球坑正吸引著遊客跳進去玩耍。也許最具代表性的要屬五彩紙屑室,彩色紙做成的小方格像剛剛飄落的雪一樣覆蓋著房間。

彩色工廠的創始人喬丹·費內(Jordan Ferney)靠互聯網發家致富。他開了一個關於潮流生活方式的博客,叫做“快樂的一天”。在社交媒體上,他的博客以其異想天開、色彩繽紛的DIY創作而備受青睞——所以,費內的博物館看起來或多或少像他自己的Instagram照片集合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說,‘哦,好吧,把一群藝術家和創客集合在一起,大家一起來一場顏色實驗會不會很有趣呢?’”費內說, “我想(彩色工廠)做的東西一定是你平時無法體驗到的,不管是從天而降的100磅五彩紙屑,還是穿過滿是絲帶的房間。在設計彩色工廠時,費內要求每個房間都必須像照片一樣好看,要讓參觀也變得趣味橫生。如果你不喜歡那裡的照片,那你還來參觀什麼呢?我們必須做出一些調整,比如在照明上,也許溫暖的燈光會讓人感覺更舒服,但是白光會讓照片放到Instagram上之後顯得更好看。”

費內說:“人們通過自拍感受一個地方的渴望不僅僅局限在我和其他同事創造的空間。我去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時候,發現每個人都在拍照,然後上傳到Instagram。現在藝術已經發展成這種形式了嗎?人們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向世界傳達自己的感知了嗎?”

在21世紀,人們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看展,同時也為了記錄和複製展品。費佳佳在TED演講中說到:“在前數位攝影時代,資訊就是:我正在看到的和我已經看到的;而現在,資訊則是:我到過,我見過,我自拍過。”

這算藝術嗎?

那麼何處是藝術和Instagram照片的分界線呢?雷恩哈特(Ad Reinhardt)等先鋒派運動畫家的單色畫與費內的彩色工廠裡的藍色屋子有什麼區別?對於不太瞭解藝術史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問:為什麼國家建築博物館的那個名叫“海灘”的展品——在100萬個白色塑膠球中立著的以桌椅和雨傘為特色的1000平方英尺的設備——和顏色工廠內的黃色球坑不是同一類藝術形式?

費內說:“我們有一個疑問:這也算藝術嗎?我可不覺得這是藝術,我只不過是召集了一批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在一起共事罷了。”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是相對清晰的。洛杉磯時報的藝術評論員克裡斯多夫·奈特(Christopher Knight)說:“這些(指彩色工廠中的作品)娛樂產品不是什麼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展品,充其量就相當於查克芝士家的乳酪拱廊或者樂高樂園內的星光大道。”

費佳佳說:“像洛威特(Sol LeWitt)這樣的藝術家在他們的創作中也會用到絢麗多彩的牆壁。假如沒有特定的情景,人們可能會認為他的作品是為了Instagram而創作的。但是藝術家的創作(與彩色工廠的實踐)有一些細微差別。藝術家表達的是極簡主義和創作這個作品的時間。如果那只是用來當背景的一片橘黃色牆壁,那麼在那裡增加一個空間就沒有任何意義或價值。“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這些空間出現的目目的是不同的。藝術家和展出他們作品的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引發思考,提出問題,探索顏色、空間材料和情緒。而霜淇淋博物館這類裝置的目的則更為商業化。霜淇淋博物館在紐約巡展的時候得到了30家贊助商的支援,其中包括德芙(德芙是世界最大寵物食品和休閒食品製造商美國跨國食品公司瑪氏(Mars)公司推出的系列產品之一)和福克斯廣播公司(福克斯娛樂集團是世界娛樂行業的巨鱷之一,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福克斯廣播公司,以及其下屬的29家電視臺組成的電視網路;福克斯電影娛樂公司,及其下屬的20世紀福克斯影業。);在Tinder贊助的“Tinderland”房間裡,遊客可以坐在霜淇淋勺蹺蹺板或者霜淇淋三明治秋千上。人們只需下載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就能找到和他們“匹配的味道”。29間房屋中有7間是由品牌贊助的,其中包括由Aldo贊助的跑道,遊客可以在用鞋子裝飾的拱門下玩撐杆模型。這些品牌對遊客體驗影響因地而異,但品牌贊助的存在完全改變了這些空間的意義和它們存在的原因。

也許問題不在於這些空間是否包含藝術,甚至也與社交媒體無關,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從這些空間中獲得什麼?它們是否讓我們思考、反思,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亦或者你在這些博物館裡的體驗就等同於你在網上曬的那幾張照片?

在霜淇淋博物館,至少你通過流覽Instagram上面的照片你就知道人們獲得了什麼。大部分人還是很喜歡這個別致的博物館的——博物館在三藩市的巡迴展在Yelp(Yelp是美國著名商戶點評網站,創立於2004年,囊括各地餐館、購物中心、酒店、旅遊等領域的商戶,用戶可以在Yelp網站中給商戶打分,提交評論,交流購物體驗等,譯者注)上得了3顆星呢(滿分5顆星)。但也有人評論,建議不要對博物館報太大期望,博物館只適合來拍視頻和照片,然後發到Instagram和朋友互動。就個人而言,博物館的展覽維度單一,也不夠夢幻,有人說: “炒作的成分多於內容,我不會花錢買票去看的,只會在網上看看朋友發的照片。”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她說:“最近幾年,通過互聯網傳播的視覺展覽數量與日俱增。回望過去五年在Instagram上的展覽以及Instagram存在的方式,你會看到草間彌生和她的無限境屋,紐約現代藝術館的雨屋,還有像James Turrell此類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確實很有影響力,但是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賦予了這些作品新的意義。”

雨屋不是為社交媒體而設計的,但是它在互網上的成功說明了人們對這類展品的渴望。 在一些城市裡,人們不惜排隊八個小時就為了體驗一回,然後拍照留念。 對另一些人來說,這裡蘊含著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

數位媒體品牌Refinery29的執行創意總監兼聯合創始人比羅·加拉蒂(Piera Gelardi)說:“我注意到像草間彌生的“水上螢火蟲”展覽突然間吸粉無數。我認為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借機讓人們接觸到新的藝術作品和概念,同時也為大眾創造一個成為明星的空間。”

今年是紐約Refinery 29的彈出式安裝空間29Rooms推出的第三個年頭。(展覽將於今年冬天抵達洛杉磯;門票價格從19美元到85美元不等,門票已售罄。)展覽主打人類的冰雪地球和由藍色泡沫塊鋪成的“雲池”,29個主題房屋均有分佈。

和波恩一樣,加拉蒂談及展覽中的各種裝置時說到:“它們並不是只為instagram而設計。有些屋子探索的是深層次的主題,比如身體意象和性別,而不是單純地為遊客提供拍照的機會。但是我也知道,人們來29Rooms的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拍照,這也是他們參觀體驗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加拉蒂說:“我們首先考慮的是遊客的參觀體驗,遊客在每個房間和作品的互動感。然後我們還會考慮:遊客如果拍照效果怎麼樣?如何以讓遊客拍照滿意的方式佈景?如何讓遊客有種當明星的感覺?”

距離霜淇淋博物館半英里的地方有一個彩色工廠,這個12000平方英尺大的空間裡有15個互動色彩體驗實驗室。在其中一個房間裡,一個乳酪泡芙,一條金魚和各種量器,就構成了一個橙色的舞臺畫面。在另外一間屋子裡,一個明亮的黃色球坑正吸引著遊客跳進去玩耍。也許最具代表性的要屬五彩紙屑室,彩色紙做成的小方格像剛剛飄落的雪一樣覆蓋著房間。

彩色工廠的創始人喬丹·費內(Jordan Ferney)靠互聯網發家致富。他開了一個關於潮流生活方式的博客,叫做“快樂的一天”。在社交媒體上,他的博客以其異想天開、色彩繽紛的DIY創作而備受青睞——所以,費內的博物館看起來或多或少像他自己的Instagram照片集合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說,‘哦,好吧,把一群藝術家和創客集合在一起,大家一起來一場顏色實驗會不會很有趣呢?’”費內說, “我想(彩色工廠)做的東西一定是你平時無法體驗到的,不管是從天而降的100磅五彩紙屑,還是穿過滿是絲帶的房間。在設計彩色工廠時,費內要求每個房間都必須像照片一樣好看,要讓參觀也變得趣味橫生。如果你不喜歡那裡的照片,那你還來參觀什麼呢?我們必須做出一些調整,比如在照明上,也許溫暖的燈光會讓人感覺更舒服,但是白光會讓照片放到Instagram上之後顯得更好看。”

費內說:“人們通過自拍感受一個地方的渴望不僅僅局限在我和其他同事創造的空間。我去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時候,發現每個人都在拍照,然後上傳到Instagram。現在藝術已經發展成這種形式了嗎?人們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向世界傳達自己的感知了嗎?”

在21世紀,人們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為了看展,同時也為了記錄和複製展品。費佳佳在TED演講中說到:“在前數位攝影時代,資訊就是:我正在看到的和我已經看到的;而現在,資訊則是:我到過,我見過,我自拍過。”

這算藝術嗎?

那麼何處是藝術和Instagram照片的分界線呢?雷恩哈特(Ad Reinhardt)等先鋒派運動畫家的單色畫與費內的彩色工廠裡的藍色屋子有什麼區別?對於不太瞭解藝術史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問:為什麼國家建築博物館的那個名叫“海灘”的展品——在100萬個白色塑膠球中立著的以桌椅和雨傘為特色的1000平方英尺的設備——和顏色工廠內的黃色球坑不是同一類藝術形式?

費內說:“我們有一個疑問:這也算藝術嗎?我可不覺得這是藝術,我只不過是召集了一批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在一起共事罷了。”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兩者之間的界限是相對清晰的。洛杉磯時報的藝術評論員克裡斯多夫·奈特(Christopher Knight)說:“這些(指彩色工廠中的作品)娛樂產品不是什麼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展品,充其量就相當於查克芝士家的乳酪拱廊或者樂高樂園內的星光大道。”

費佳佳說:“像洛威特(Sol LeWitt)這樣的藝術家在他們的創作中也會用到絢麗多彩的牆壁。假如沒有特定的情景,人們可能會認為他的作品是為了Instagram而創作的。但是藝術家的創作(與彩色工廠的實踐)有一些細微差別。藝術家表達的是極簡主義和創作這個作品的時間。如果那只是用來當背景的一片橘黃色牆壁,那麼在那裡增加一個空間就沒有任何意義或價值。“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這些空間出現的目目的是不同的。藝術家和展出他們作品的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引發思考,提出問題,探索顏色、空間材料和情緒。而霜淇淋博物館這類裝置的目的則更為商業化。霜淇淋博物館在紐約巡展的時候得到了30家贊助商的支援,其中包括德芙(德芙是世界最大寵物食品和休閒食品製造商美國跨國食品公司瑪氏(Mars)公司推出的系列產品之一)和福克斯廣播公司(福克斯娛樂集團是世界娛樂行業的巨鱷之一,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福克斯廣播公司,以及其下屬的29家電視臺組成的電視網路;福克斯電影娛樂公司,及其下屬的20世紀福克斯影業。);在Tinder贊助的“Tinderland”房間裡,遊客可以坐在霜淇淋勺蹺蹺板或者霜淇淋三明治秋千上。人們只需下載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就能找到和他們“匹配的味道”。29間房屋中有7間是由品牌贊助的,其中包括由Aldo贊助的跑道,遊客可以在用鞋子裝飾的拱門下玩撐杆模型。這些品牌對遊客體驗影響因地而異,但品牌贊助的存在完全改變了這些空間的意義和它們存在的原因。

也許問題不在於這些空間是否包含藝術,甚至也與社交媒體無關,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從這些空間中獲得什麼?它們是否讓我們思考、反思,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亦或者你在這些博物館裡的體驗就等同於你在網上曬的那幾張照片?

在霜淇淋博物館,至少你通過流覽Instagram上面的照片你就知道人們獲得了什麼。大部分人還是很喜歡這個別致的博物館的——博物館在三藩市的巡迴展在Yelp(Yelp是美國著名商戶點評網站,創立於2004年,囊括各地餐館、購物中心、酒店、旅遊等領域的商戶,用戶可以在Yelp網站中給商戶打分,提交評論,交流購物體驗等,譯者注)上得了3顆星呢(滿分5顆星)。但也有人評論,建議不要對博物館報太大期望,博物館只適合來拍視頻和照片,然後發到Instagram和朋友互動。就個人而言,博物館的展覽維度單一,也不夠夢幻,有人說: “炒作的成分多於內容,我不會花錢買票去看的,只會在網上看看朋友發的照片。”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