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央行:人民幣中間價報價行根據多因素決定是否調整逆週期係數

今天, 中國人民銀行答覆有關人民幣逆週期係數調整的問題稱, 人民幣中間價報價行根據多因素決定是否調整逆週期係數。

據新浪財經今天報導, 中國央行於近期通知部分人民幣中間價報價行, 對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的逆週期因數參數進行調整, 調整後相當於不進行逆週期調節。

知情人士稱, 參數調節後, 各報價行不再對上交易日的日盤波幅進行逆週期過濾, 該調整已於近日生效。 其中兩位知情人士表示, 形成機制其他參數未進行調整, 央行未在通知中說明此次調整原因。

今天午後,

離岸、在岸人民幣雙雙大跌。 截至發稿,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52關口, 最低報6.5266元;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也逼近6.52關口。 今天,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136點, 報6.4968元。

藍鯨財經注意到,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17年以大漲收官。 2017年12月29日,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大漲228基點報6.5120元, 且盤中一度升破6.51關口, 刷新3個多月以來新高。 至此, 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以全年大漲6.36%收官, 年內升值幅度高達4420基點, 創2008年以來最大漲幅。

中金公司在其最新研報中上調了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預計2018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28元, 此前預計為6.48元。 基於對中國增長“有韌性、有後勁”以及中國企業投資回報率仍將繼續上升的判斷, 預計2018年將繼續錄得溫和的外匯流入, 人民幣匯率也有望繼續溫和升值。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5月26日, 貨幣當局表示將在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引入逆週期因數, 觸發了人民幣匯率在年內的第二波升值。 新公式下,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將變為“前一交易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數”的形成機制。

這次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一時間引發了市場爭議, 有觀點認為央行明顯有意維穩人民幣匯率, 強化中間價的政策意圖與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背道而馳。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 引入逆週期因數可以解決原有機制內嵌的“非對稱貶值”問題, 可被視為中間價形成機制的完善。 雖然透明度有所缺失, 但是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的繼續推進, 中間價形成機制還會不斷調整,

將有助於匯率調節成為貨幣政策更加有機的組成部分。

不過, 海外市場很快就領會了新的政策意圖, 外資投行紛紛上調了2017年底人民幣匯率預期, 外匯交易策略也有所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