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遼代玉器的分佈、形制、玉料及製作工藝

契丹國土遼闊, 但是主要的經濟政治中心還是在契丹五京

背景瞭解:遼國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權, 傳九帝, 國祚210年。 據考證, 契丹族就是建立北魏的鮮卑族一支-東胡鮮卑,

而蒙古是柔然鮮卑。 契丹八部之一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機, 於西元916年在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稱帝。 遼曾經多次修改國號, 在遼和契丹之間換過多次, 反應在文物上, 若有文字(但遼、金、元玉器一般不帶銘文), 也應該有相應變化, 出現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要當心一些, 這是基本的常識。

遼改國號的情況:916年,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 國號契丹;

大同元年(947年), 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 攻佔開封滅後晉, 耶律德光在開封登基改汗

稱帝, 並改國號為大遼;

統和元年(983年), 遼聖宗耶律隆緒又改稱大契丹;

鹹雍二年(1066年), 遼道宗耶律洪基複國號大遼。

遼代建的應縣木塔

契丹雖然號稱:總五京, 府六, 州、軍、城百五十六, 縣二百有九, 部族五十有二, 屬國六十。 但是直接統治的地區, 也就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還是五京, 即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即北平)。

其他地區像東邊的女真族, 北邊的蒙古族居住地, 統治比較鬆散。 經濟也不甚發達, 契丹族文物出土的也不多, 精品更少。

遼上京遺址

遼代玉器分佈:

現在出土的遼代玉器多出自墓葬、佛塔、窖藏、舊城遺址。

契丹人有歸葬的習俗,

遼河流域是契丹人的祖居之地, 很多契丹人在死後, 會運回遼河流域安葬。 因此很多玉器都集中出自遼河流域的赤峰、通遼、朝陽, 阜新。 而在烏蘭察布、大同、北京(五京)等地零星有所發現。

契丹人多信奉佛教(也有道教, 如昨天我們討論的陳國公主墓葬銀冠上就是原始天尊), 因此佛塔的天宮或地宮中也會藏有大量玉器(遼代的佛塔通常都是實心的, 不能從內部登梯而上, 有的佛塔內有天宮藏寶不會被人發現。 如遼寧朝陽北塔天宮和地宮), 數量不等, 多則上千件, 少則僅有一件, 品質也參差不齊。

窖藏和舊城遺址文物多集中在五京地區。

東京遼陽府契丹人

遼代玉器的形制:

一、玉帶:在陳國公主墓中有兩條玉帶, 一條是玉銙銀帶,

一條是絲鞓蹀躞帶。

一般都是在一條皮帶或絲帶, 頭上有金屬或玉石製成的帶鉤或帶扣, 帶身上裝飾帶銙(玉質帶板, 也有金、銀銙, 瑪瑙銙, 這裡我們主要討論玉器)。

金帶銙

帶銙有的無“古眼”的普通玉帶, 有帶銙上帶“古眼”的蹀躞帶, 古眼就是帶銙上的長方孔, 以便穿短帶。早期的古眼只是長方孔,後期出現一種在長方上凸形古眼。玉銙兩邊有對穿孔(多是對穿)可以用金銀絲穿過,縫在皮帶外側裝飾。無“古眼”帶銙形狀不受限制,形狀有方形、拱形、橢圓形、桃形等,有帶圖案和不帶圖案兩種。

唐代帶古眼玉銙

帶尾有圭形的鉈尾,用來保護皮(絲)帶和便於穿系。

銀鞓蹀躞帶

二、碗、杯、盒、瓶、罐、魁。

契丹對於玉石的使用管理非常嚴格 ,嚴禁下層官員和平民使用玉器,碗、杯、盒、瓶、罐、魁,這些生活用具,瓷器倒是常見,但是,玉器就是貴重之物了,只有皇帝和貴族才能使用。

陳國公主瑪瑙碗

遼代玉碗發現的不多,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敞口、弧腹、斜圈足。口有不撇口,有撇口,撇口的程度也不大。這一時期的此類瓷碗很常見,不同於宋朝的瓷碗形制,風格更粗狂敦實。還有一種是曲碗,有四曲,六曲,十六曲瑪瑙碗。

宋代斗笠碗

杯的形制,和碗的形制差不多,就是小一些,有敞口、曲口,還有一種筒形杯,敞口、桶腹、平底。有水晶的、瑪瑙的。

陳國公主筒形杯

四曲水晶杯

盒,合也,必是上下兩部分,合而成器皿。並可開啟。大小不一,用途多樣,形制也不同,很少有重複的。多數盒子可以系鏈子,以便於隨身攜帶,這跟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不像漢族定居,有那麼多陳設器。

遼代玉盒

玉瓶罐這樣的器具與遊牧民族的生活不太相關(遊牧民族盛水都用皮囊),出土的玉瓶、罐一般是宗教用品。例如朝陽北塔發現的紅褐色瑪瑙罐,就是用來盛放佛舍利的。

朝陽北塔出土瑪瑙舍利罐

玉魁,就是一個帶把的碗,也是吃飯用的平底碗。

南京大學所藏遼代玉魁


三、組佩

主要就是我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妝具形佩、生肖玉佩、雙魚佩、摩羯魚鳳組佩。這裡就不贅述了。

四、肖生玉

不是生肖玉哦,就是雕刻包括人物,動物等活物的玉。種類多,很少有重複(跟玉料難得,多是隨形而作有關,不浪費,你發現有一塊肖生玉跟博物館的一樣,多是假的了),以圓雕為主。人物、鵝、鴛鴦、馬、鳥、鼠、獅子、魚、熊、龍、鳳、龜都有。

陳國公主玉交頸鵝

五、佛教題材玉器

有飛天、摩羯、金剛杵、斧錘形器,海螺、舍利塔、佛塔等,多是在佛塔之內所藏。

玉飛天多是片雕,男相雙手胸前捧物,下有祥雲。

解放營子玉飛天

摩羯,有片雕、圓雕,龍首魚身鳥翼,做飛翔狀。

水泉玉摩羯,片雕的我們之前介紹過了

金剛杵,與現在我們見到的銅制金剛杵差不多,質地有玉、瑪瑙、水晶等。

斧錘,一邊為錘,一邊為斧,有水晶、瑪瑙質地的。

水晶金剛杵和斧錘

海螺,為佛家八寶,圓雕。

薊縣獨樂寺出土水晶海螺

舍利塔,用來盛放佛舍利的小罐子,不大,順義淨光舍利塔出土的水晶舍利塔高7.6cm。

六、飾品

瓔珞、胸飾、臂飾、發簪、戒指、耳墜、扣子、玉逍遙,小零碎。

瓔珞也是源於佛教,有玉,琥珀,水晶,瑪瑙,金銀等材料製成,上面除了有珠子,還有瑪瑙管,水晶球,吊錘,等零碎組合在一起。

遼代瓔珞

胸飾和胸飾其實就是瓔珞的一種,都是由珠子、管、金絲球連綴而成。

發簪、戒指、耳墜、扣子,大家看圖吧。

玉逍遙要介紹一下,就是玉質的花片,遼金時期老年的貴族婦女會用玉花片連綴在帽子上裝飾。叫做玉逍遙。

(遼代玉逍遙圖片暫缺)

七、馬具、臂鞲、骨朵、器柄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銀鞓蹀躞帶和鞧帶上就用玉馬裝飾。

臂鞲因為是實用器,它的變化不大,材質有銀、銅、玉、瑪瑙等。

陳國公主玉臂鞲

骨朵,就是一個圓錘,原來是裝上柄用來打人的。周以後的朝代不見,唯有遼代有出土,有瑪瑙、水晶,玉,呈多面體的形狀。

遼代玉骨朵

器柄,就像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刺鵝錐的柄就是永和田青玉做的,還有刀柄。

陳國公主青玉柄刺鵝錐

八、文房和娛樂用具

有硯臺、水盂、圍棋子、嘎拉哈

玉硯臺和玉水盂我們之前介紹過了。陳國公主那兩件是孤品。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白玉和墨玉圍棋子186顆是完整的一套。

嘎拉哈,就是羊拐,是北方少數民族使用的一種玩具,遼代的古墓中出土過用玉雕刻的嘎拉哈。

真嘎拉哈

九、喪葬用品

玉握和玉琀,漢族的玉握一般是玉豬,玉琀是玉蟬。遼代的墓中有少量出土,有竹節形玉握,玉琀有用玉珠的,還用用瑪瑙管的。

玉交頸鵝的玉質很好

玉料:我們從遼國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宋遼時期,遼的地理位置對於獲得和田玉要更有利一些,天贊三年開始,遼就對西域國家可以進行控制,這些國家也對大遼年年進貢,和田玉就能源源不斷地進入遼國,玉料方面是很方便的。因此遼的玉器玉料是比較好的。

契丹人尚白,因此將和田白玉列為上等玉料,工藝複雜的圓雕玉器,也會選用上等的白玉、青白玉製作,但是遼代玉器的形制不大,多在2-8釐米之間。

清河門瑪瑙多曲碗

遼國的控制地區有豐富的瑪瑙蘊藏,像是黑龍江、嫩江流域、遼河流域的淩源,阜新都有瑪瑙出產。西域高昌、于闐等國也有瑪瑙進貢,所以遼代有很多瑪瑙器,選料多以紅褐色或者無色透明為主。瑪瑙器多以自然紋理取勝,沒有見到有在瑪瑙器上雕刻花紋的。瑪瑙的硬度是6.5-7比和田玉要硬,現在出土的瑪瑙器做工都不是很精美。

水晶,遼代的水晶器多做佩飾,到中晚期,佛教用品開始增多,因為水晶是佛家七珍之一。水晶的硬度是摩氏7度,也很硬,水晶器的製作工藝水準也不高。

遼代水晶龜

製作工藝:

契丹玉器製作工藝是從有到無,逐漸學習而來,到遼中期達到最高水準。

主要的工藝有圓雕和片雕。

圓雕多用於肖生玉器,選用優質的和田籽玉製作,有白玉、青白玉兩種。因為優質和田籽玉比較珍貴,這些圓雕肖生玉器不是按照既定的人物或生物的形狀來雕刻,而是根據玉料本身的形狀來設計動物的形態,形態各異,幾乎沒有重複的。

而且由於籽料的形狀大體上可見三角形態,這些圓雕玉器也呈三角形態。而且,出於雕件整體穩固的考慮,一般會選用籽玉最大的面作為玉器的底部,動物的花紋使用淺浮雕、或陰刻線,這樣玉料消耗少。

由於草原民族接觸動物的機會多一些,所做圓雕以動態見長,常常做盤轉、昂揚之態,十分生動。

片雕,多以人物、禽鳥花草、動物為題材,也是用和田玉,但是多以青白玉為主,玉質也次於圓雕玉器。

圖案的風格多承襲唐朝玉雕工藝,唐朝流行的玉飛天,在遼代玉器中也多有發現。大量使用陰刻線,雕刻風格比較寫實。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以便穿短帶。早期的古眼只是長方孔,後期出現一種在長方上凸形古眼。玉銙兩邊有對穿孔(多是對穿)可以用金銀絲穿過,縫在皮帶外側裝飾。無“古眼”帶銙形狀不受限制,形狀有方形、拱形、橢圓形、桃形等,有帶圖案和不帶圖案兩種。

唐代帶古眼玉銙

帶尾有圭形的鉈尾,用來保護皮(絲)帶和便於穿系。

銀鞓蹀躞帶

二、碗、杯、盒、瓶、罐、魁。

契丹對於玉石的使用管理非常嚴格 ,嚴禁下層官員和平民使用玉器,碗、杯、盒、瓶、罐、魁,這些生活用具,瓷器倒是常見,但是,玉器就是貴重之物了,只有皇帝和貴族才能使用。

陳國公主瑪瑙碗

遼代玉碗發現的不多,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是敞口、弧腹、斜圈足。口有不撇口,有撇口,撇口的程度也不大。這一時期的此類瓷碗很常見,不同於宋朝的瓷碗形制,風格更粗狂敦實。還有一種是曲碗,有四曲,六曲,十六曲瑪瑙碗。

宋代斗笠碗

杯的形制,和碗的形制差不多,就是小一些,有敞口、曲口,還有一種筒形杯,敞口、桶腹、平底。有水晶的、瑪瑙的。

陳國公主筒形杯

四曲水晶杯

盒,合也,必是上下兩部分,合而成器皿。並可開啟。大小不一,用途多樣,形制也不同,很少有重複的。多數盒子可以系鏈子,以便於隨身攜帶,這跟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不像漢族定居,有那麼多陳設器。

遼代玉盒

玉瓶罐這樣的器具與遊牧民族的生活不太相關(遊牧民族盛水都用皮囊),出土的玉瓶、罐一般是宗教用品。例如朝陽北塔發現的紅褐色瑪瑙罐,就是用來盛放佛舍利的。

朝陽北塔出土瑪瑙舍利罐

玉魁,就是一個帶把的碗,也是吃飯用的平底碗。

南京大學所藏遼代玉魁


三、組佩

主要就是我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陳國公主墓出土的妝具形佩、生肖玉佩、雙魚佩、摩羯魚鳳組佩。這裡就不贅述了。

四、肖生玉

不是生肖玉哦,就是雕刻包括人物,動物等活物的玉。種類多,很少有重複(跟玉料難得,多是隨形而作有關,不浪費,你發現有一塊肖生玉跟博物館的一樣,多是假的了),以圓雕為主。人物、鵝、鴛鴦、馬、鳥、鼠、獅子、魚、熊、龍、鳳、龜都有。

陳國公主玉交頸鵝

五、佛教題材玉器

有飛天、摩羯、金剛杵、斧錘形器,海螺、舍利塔、佛塔等,多是在佛塔之內所藏。

玉飛天多是片雕,男相雙手胸前捧物,下有祥雲。

解放營子玉飛天

摩羯,有片雕、圓雕,龍首魚身鳥翼,做飛翔狀。

水泉玉摩羯,片雕的我們之前介紹過了

金剛杵,與現在我們見到的銅制金剛杵差不多,質地有玉、瑪瑙、水晶等。

斧錘,一邊為錘,一邊為斧,有水晶、瑪瑙質地的。

水晶金剛杵和斧錘

海螺,為佛家八寶,圓雕。

薊縣獨樂寺出土水晶海螺

舍利塔,用來盛放佛舍利的小罐子,不大,順義淨光舍利塔出土的水晶舍利塔高7.6cm。

六、飾品

瓔珞、胸飾、臂飾、發簪、戒指、耳墜、扣子、玉逍遙,小零碎。

瓔珞也是源於佛教,有玉,琥珀,水晶,瑪瑙,金銀等材料製成,上面除了有珠子,還有瑪瑙管,水晶球,吊錘,等零碎組合在一起。

遼代瓔珞

胸飾和胸飾其實就是瓔珞的一種,都是由珠子、管、金絲球連綴而成。

發簪、戒指、耳墜、扣子,大家看圖吧。

玉逍遙要介紹一下,就是玉質的花片,遼金時期老年的貴族婦女會用玉花片連綴在帽子上裝飾。叫做玉逍遙。

(遼代玉逍遙圖片暫缺)

七、馬具、臂鞲、骨朵、器柄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的銀鞓蹀躞帶和鞧帶上就用玉馬裝飾。

臂鞲因為是實用器,它的變化不大,材質有銀、銅、玉、瑪瑙等。

陳國公主玉臂鞲

骨朵,就是一個圓錘,原來是裝上柄用來打人的。周以後的朝代不見,唯有遼代有出土,有瑪瑙、水晶,玉,呈多面體的形狀。

遼代玉骨朵

器柄,就像之前我們介紹過的刺鵝錐的柄就是永和田青玉做的,還有刀柄。

陳國公主青玉柄刺鵝錐

八、文房和娛樂用具

有硯臺、水盂、圍棋子、嘎拉哈

玉硯臺和玉水盂我們之前介紹過了。陳國公主那兩件是孤品。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白玉和墨玉圍棋子186顆是完整的一套。

嘎拉哈,就是羊拐,是北方少數民族使用的一種玩具,遼代的古墓中出土過用玉雕刻的嘎拉哈。

真嘎拉哈

九、喪葬用品

玉握和玉琀,漢族的玉握一般是玉豬,玉琀是玉蟬。遼代的墓中有少量出土,有竹節形玉握,玉琀有用玉珠的,還用用瑪瑙管的。

玉交頸鵝的玉質很好

玉料:我們從遼國的地圖上可以看到,宋遼時期,遼的地理位置對於獲得和田玉要更有利一些,天贊三年開始,遼就對西域國家可以進行控制,這些國家也對大遼年年進貢,和田玉就能源源不斷地進入遼國,玉料方面是很方便的。因此遼的玉器玉料是比較好的。

契丹人尚白,因此將和田白玉列為上等玉料,工藝複雜的圓雕玉器,也會選用上等的白玉、青白玉製作,但是遼代玉器的形制不大,多在2-8釐米之間。

清河門瑪瑙多曲碗

遼國的控制地區有豐富的瑪瑙蘊藏,像是黑龍江、嫩江流域、遼河流域的淩源,阜新都有瑪瑙出產。西域高昌、于闐等國也有瑪瑙進貢,所以遼代有很多瑪瑙器,選料多以紅褐色或者無色透明為主。瑪瑙器多以自然紋理取勝,沒有見到有在瑪瑙器上雕刻花紋的。瑪瑙的硬度是6.5-7比和田玉要硬,現在出土的瑪瑙器做工都不是很精美。

水晶,遼代的水晶器多做佩飾,到中晚期,佛教用品開始增多,因為水晶是佛家七珍之一。水晶的硬度是摩氏7度,也很硬,水晶器的製作工藝水準也不高。

遼代水晶龜

製作工藝:

契丹玉器製作工藝是從有到無,逐漸學習而來,到遼中期達到最高水準。

主要的工藝有圓雕和片雕。

圓雕多用於肖生玉器,選用優質的和田籽玉製作,有白玉、青白玉兩種。因為優質和田籽玉比較珍貴,這些圓雕肖生玉器不是按照既定的人物或生物的形狀來雕刻,而是根據玉料本身的形狀來設計動物的形態,形態各異,幾乎沒有重複的。

而且由於籽料的形狀大體上可見三角形態,這些圓雕玉器也呈三角形態。而且,出於雕件整體穩固的考慮,一般會選用籽玉最大的面作為玉器的底部,動物的花紋使用淺浮雕、或陰刻線,這樣玉料消耗少。

由於草原民族接觸動物的機會多一些,所做圓雕以動態見長,常常做盤轉、昂揚之態,十分生動。

片雕,多以人物、禽鳥花草、動物為題材,也是用和田玉,但是多以青白玉為主,玉質也次於圓雕玉器。

圖案的風格多承襲唐朝玉雕工藝,唐朝流行的玉飛天,在遼代玉器中也多有發現。大量使用陰刻線,雕刻風格比較寫實。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