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委託貸款新規來襲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張燕|北京報導

責編:周琦

》, 對於銀行多年來繞道信貸規模管制,

形成的龐大表外資產, 監管的態度十分明確:資管必須回到行業本源, 降低金融風險。

新規出臺後非標投資將基本消亡

此次《辦法》對委託貸款的資金來源和資金用途做了嚴格限制。

從資金來源看, 《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對委託資金來源合法性進行必要的審查, 且明確了不得用於發放委託貸款的資金類型。 商業銀行不得接受委託人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和經營貸款業務機構的委託貸款業務申請。 此外, 受託管理的他人資金、銀行的授信資金、具有特定用途的各類專項基金以及其他違反監管規定的用途。

在業內看來, 《辦法》對資金投向的限制會對房地產企業及地方融資平臺產生一定影響。 2017年9月的中金固收報告顯示,

當月新增的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共近3200億元, 其投向主要就是房地產行業。 此外, 《辦法》也要求委託貸款不得投資從事債券、資產管理產品、股本權益性投資或增資擴股等。 這也約束了金融業資金通過委託貸款“假股真債加杠杆”的行為。

縮表降杠杆是金融監管關鍵字

受信貸規模控制等約束的影響, 委託貸款多年來一直快速攀升, 一度在2014年1月同比增加190%。 隨著銀監會在銀行業掀起“強監管”風暴, 在去杠杆、去通道的要求下, 監管部門對過去資金嵌套、空轉較多的資管、同業、理財等領域持續進行規範, 委託貸款猛增勢頭大幅放緩。

央行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1月, 委託貸款餘額達13.91萬億元, 同比增長8.7%, 占整個社會融資規模的8%。

銀監會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 委託貸款同比少增8961億元。

多年來, 委託貸款的風險一直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

2014年9月, 時任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出席 “中國銀行業協會會員大會”時強調, 要加強對委託貸款等業務資金來源合規性把關, “嚴格區分委託業務和自營業務,確保責任分擔清晰”。 時隔不久的2015年初, 銀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公開徵求意見。

2017年, 銀監會啟動的轟轟烈烈的“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收官, 查出問題5.97萬個, 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其中, 銀行表內外資金是否直接或繞道同業理財等業務投向房地產等行業和國家限制領域成為監管的重點之一。

一直以來, 銀行業存在將理財和自營資金通過繞道委託貸款、信託、各類資管計畫、有限合夥基金進行表外貸款,

或者以“假股真債”的形式投向違反宏觀調控政策領域的現象。 業內人士認為, 無論是此前有關統一資管的意見徵求稿, 抑或是此次的《辦法》下發, 目的都是為了嚴查銀行表外資金規模。 從監管的方向來看, 縮表降杠杆的監管思路未來將持續進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