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正非30年前對著十幾名員工喊出世界級夢想,難道不像一場妄想?

朋友的朋友, 29歲, 初中肄業, 做機票生意起家, 一輛長安車, 兩年跑至報廢。 機票生意做到月純利潤7萬元之後, 果斷轉型, 做工地上的活動板房,

三年內殺入重慶市場前三。 他不懂太多的商業大道理, 總結出的經驗是, 一門生意有40%的毛利, 就往死裡整!

——中國幾千萬家民營企業, 站在今天媒體聚光燈下的, 僅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那些能夠“印刷”出來的商業智慧其本身帶有局限性, 因為對於真正在市場中摸爬滾打的“非主流”商人而言, 支撐他們打贏一場場戰鬥的深層邏輯, 其實是活下去的本能, 而非教科書上的刻板方法。

今天的中國商業世界, 其本身就是一個另存于世界商業文明體系之外的特殊“野外”。

如《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所述, 幾千年來, 農業是這個國家的經濟主脈;商人作為一種職業, 幾乎沒什麼地位, 成功如呂不韋、胡雪岩之流也不過是政治的依附者。

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革命, 也不過是這三十多年的事。

亂世出英雄。 在變革年代誰能成為優秀的商業領袖?往往是那些似乎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商業野戰家”們。 在華為最艱難的時期, 任正非患過抑鬱症和焦慮症, 當他在30年前對著有限的十幾名員工喊出世界級夢想的口號時, 這難道不像是一場妄想?

與任患有同樣妄想症的, 還有當年的柳傳志, 他心中的癔症是挑戰IBM;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那位幻想炸開喜馬拉雅山引雅魯藏布江水到黃河的牟其中, 你可以否認他的商業判斷, 卻否認不了他身上那種激情狂想對於推動商業文明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現象使人相信, 像劉強東和周鴻禕那種強牛似的戰鬥精神更是一家創業公司的活力來源。

即便有一整套的道德規範和輿論評價來制衡這種偏執, 但看看今天民營企業所面臨的特殊競爭環境, 再動聽的道理, 都比不過一句“活下去, 抄傢伙, 跟老子宰人去。 ”

而那些對於企業戰略、商業模式、行業前景半天談不出一個道道的草根商人們, 一旦面對市場, 卻表現出野戰的本能——為了生存“夠貪婪, 夠冷酷”。

你能說這些人身上那種未曾“付印”的商業智慧, 不是今天中國商業世界中最鮮活最接地氣的價值財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