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野獸派馬蒂斯:我喜歡你是寂靜的1|張小玉

本文頭圖: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art張小玉讓你愛上有情趣的藝術乾貨,

新視頻節目《名畫中的彩蛋 之 看展》妖嬈上線!

頗受文藝青年愛戴的美國導演伍迪艾倫,

大概是少有的被歐洲電影界認可的“知識份子導演”。 他的一部《午夜巴黎》, 講述的是一個美國編劇來到巴黎度假, 然後意外的穿越到巴黎20世紀20年代那個藝術的黃金時期。 在那裡, 他接觸到了超多在巴黎創作的“小鮮肉時代”的藝術家們。 其中, 有這樣一位畫家, 出場極為倉促——他把自己的畫賣給當時設立巴黎最大文藝沙龍的施坦因兄妹倆, 並為自己的畫作及開出的價格被接受和認可感到格外開心。

這位畫家, 就是野獸派繪畫的代表人馬蒂斯。 當時賣給施坦因兄妹倆的那幅畫, 售價只有500法郎, 他自己卻很高興。

電影《午夜巴黎》中出現的馬蒂斯(圖源版權見浮水印)

時光流轉, 如今馬蒂斯眾多畫作中的一幅非代表作《黑色椅子上的宮女》, 拍賣估價已是那個時候的3萬3千多倍。 而那幅《紅色的和諧》, 已成為典藏在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中, 耀眼的寶物。

馬蒂斯《黑色椅子上的宮女》, 2015年以1582.9萬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1.5億元)。

馬蒂斯《宮女弈棋》, 2010年以以1180.125萬英鎊成交。

這, 也許就是藝術的魅力。 更是馬蒂斯的魅力。

小玉新書——

名畫中的彩蛋(有情趣的藝術枕邊書) ¥51 購買

1/3

“夫人, 那不是女人。 那是一幅畫。 ”

那個下午, 醫院還漂浮著淡淡的來蘇水味道, 21歲的法律書記員馬蒂斯坐在病床上, 思考著他的盲腸炎何時會好。 無聊之時, 他拿起手中母親給他打發時間用的一箱畫具, 開始臨摹蓋子上的簡單圖案。 突然, 在那個時刻, 空氣中的來蘇水味道好像消失了。 馬蒂斯回憶說, 他仿佛被召喚著, 那時的他, 不再是自己的主宰者, 而變成了被繪畫主宰的人。

那一刻“自由、寧靜與悠然”的感受,

被馬蒂斯如珍寶般的長久保留下來。 他開始學習, 學習如何做一個畫家。

馬蒂斯 《穿條紋T恤的自畫像》

1905年, 馬蒂斯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個轉折。 在巴黎秋季沙龍美術展揭幕之時, 一位評論家被一副副油畫驚呆了。 那時的展廳裡, 還有一尊那泰羅的雕塑, 於是他脫口而出:“那泰羅簡直是被一群野獸包圍了!”讓這位評論家如此側目的,是一幅幅用純色肆意塗抹的作品。而這些畫家中的靈魂人物,便是馬蒂斯。一句“野獸(fauves)“戲言,讓西方藝術史上又誕生了一個名垂青史的流派——野獸派。

小玉藝術史get時間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術一直沿著學院派的道路穩步前進,畫家們試圖在用各種逼真的線條、完美的透視法、理想中的色彩和克制的情感表達一副作品。當時光的列車駛入19世紀前後的幾十年時,歐洲藝術開始了驚人快速的轉變。隨著社會的劇變、技術的創新和大眾政治的到來,繪畫也進入了一個全新而複雜的”現代世界“。

印象主義開始注重光影與顏色的變化對繪畫的影響,新印象主義將色彩理論的極致應用於作品中,之後的後印象派以超強的色彩表現力和帶有象徵意味的扭曲形式,在繪畫中釋放著大量勢能。而馬蒂斯開始沿著前輩們的路線,繼續開創著他的全新色彩實驗。

最終,1905年那個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野獸派(Fauvism)也隨即誕生,並給後世藝術家們,帶去了深遠影響。

安格爾《土耳其浴室》,新古典主義繪畫時代表現浴女題材,注重線條。

雷諾瓦《浴女》,印象派時代表現浴女,線條之外開始更注重光線和色彩的引入。

修拉《三個擺姿勢的模特》,新印象派將色彩理論的極致應用於作品。

喬治·魯奧《浴者》,野獸派作品中人物線條已經完全不是重點,全新色彩實驗。

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馬蒂斯的這幅經典作品《紅色的和諧》上吧。事實上,即使不需要特別注意,也許你的眼光也會自然而然的落在它身上,因為它實在太撩人了——

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1.色彩的衝擊力。

畫面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色塊,紅色與藍綠色。而恰是這兩個顏色,給我們的視覺和心理造成了強烈的印象,因為它們是理想色相環上互為180度的補色。補色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你長時間盯著一塊紅布,當把紅布拿走,你的眼前會存在一個顏色的滯後,但它不再是紅色了,而是青綠色。《紅色的和諧》便是運用紅綠補色,讓人瞬間就可以在展廳中注意到它。

馬蒂斯《音樂》,強烈的顏色對比衝擊。

在顏色的使用上,馬蒂斯極有見的:色彩是繪畫的基本手段,真正的畫家,通過色彩的媒介就可以觀察和感受。而色彩的使用,絕非隨意的組合,而是要建立一種平衡的“色調關係”。在這幅《紅色的和諧》中,每使用一個交替的色塊,其實前一筆顏色的性質都會發生改變。比如純粹的紅色給人一種激情和火熱的視覺心理效果,但下一筆那點綴在上面的黃色水果和酒水,就會沖淡單一紅色的濃烈感。同為明度較高的原色,二者就會產生非常明亮的效果,所以麥當勞叔叔的紅黃搭配,會讓人老遠就看得到。再比如紅色和綠色的搭配,讓人一下子區分開了室內和室外。因此,任何色調其實都有相互消減的作用,但是顏色的搭配,會形成一種“觀念”——顏色的使用是一種關係,同時形成了個人風格。

馬蒂斯《紅色房間》,顏色使用非常有個人風格。

2.線條的韻律與優雅。

“對線條的確定,來自藝術家深深的確信。”馬蒂斯是個極為善於運用線條的畫家,而且它對線條的使用,有一種極為克制和優雅的理念——物體的準確描述,並不在於事無巨細的逼真線條,反而過於精確的描繪會破壞作品的表現力。因此,他推崇的是“特徵性畫法”,人體的線條要簡潔而又力度,抽象化的曲線,融匯的是西方的理性和東方的感性。

馬蒂斯 《舞蹈》

因此有一天,一位很高傲的夫人來到了馬蒂斯的畫室,想觀賞一下他的畫作。這時,她看到了那幅《紅色的和諧》,於是,她指著這幅畫對畫家說:“先生,我認為為這幅畫中的女人胳膊太長了!”馬蒂斯彬彬有禮地答道:“夫人,這不是一個女人,這是一幅畫。”

馬蒂斯《戴帽子的夫人》

而這,其實也正是馬蒂斯追求的一種“分享美學”:面對一幅畫,我們要忽視一些細節、深度、人物的心理特徵,相反,我們應當專注在這畫中沒有體現出的部分,並進行豐富的想像,這才是積極參與的畫作欣賞。

我們當代人,管這叫“腦補”,而馬蒂斯,管這叫“留白“。這種”留白“的技法與理念,也不謀而合的出現在我們的中國傳統繪畫中。

有關馬蒂斯和東方藝術的緣分,小玉下次和你繼續聊。

馬蒂斯《懶散的後宮佳麗》,和東方藝術的不解緣份。

於是他脫口而出:“那泰羅簡直是被一群野獸包圍了!”讓這位評論家如此側目的,是一幅幅用純色肆意塗抹的作品。而這些畫家中的靈魂人物,便是馬蒂斯。一句“野獸(fauves)“戲言,讓西方藝術史上又誕生了一個名垂青史的流派——野獸派。

小玉藝術史get時間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術一直沿著學院派的道路穩步前進,畫家們試圖在用各種逼真的線條、完美的透視法、理想中的色彩和克制的情感表達一副作品。當時光的列車駛入19世紀前後的幾十年時,歐洲藝術開始了驚人快速的轉變。隨著社會的劇變、技術的創新和大眾政治的到來,繪畫也進入了一個全新而複雜的”現代世界“。

印象主義開始注重光影與顏色的變化對繪畫的影響,新印象主義將色彩理論的極致應用於作品中,之後的後印象派以超強的色彩表現力和帶有象徵意味的扭曲形式,在繪畫中釋放著大量勢能。而馬蒂斯開始沿著前輩們的路線,繼續開創著他的全新色彩實驗。

最終,1905年那個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野獸派(Fauvism)也隨即誕生,並給後世藝術家們,帶去了深遠影響。

安格爾《土耳其浴室》,新古典主義繪畫時代表現浴女題材,注重線條。

雷諾瓦《浴女》,印象派時代表現浴女,線條之外開始更注重光線和色彩的引入。

修拉《三個擺姿勢的模特》,新印象派將色彩理論的極致應用於作品。

喬治·魯奧《浴者》,野獸派作品中人物線條已經完全不是重點,全新色彩實驗。

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馬蒂斯的這幅經典作品《紅色的和諧》上吧。事實上,即使不需要特別注意,也許你的眼光也會自然而然的落在它身上,因為它實在太撩人了——

馬蒂斯《紅色的和諧》

1.色彩的衝擊力。

畫面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色塊,紅色與藍綠色。而恰是這兩個顏色,給我們的視覺和心理造成了強烈的印象,因為它們是理想色相環上互為180度的補色。補色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比如你長時間盯著一塊紅布,當把紅布拿走,你的眼前會存在一個顏色的滯後,但它不再是紅色了,而是青綠色。《紅色的和諧》便是運用紅綠補色,讓人瞬間就可以在展廳中注意到它。

馬蒂斯《音樂》,強烈的顏色對比衝擊。

在顏色的使用上,馬蒂斯極有見的:色彩是繪畫的基本手段,真正的畫家,通過色彩的媒介就可以觀察和感受。而色彩的使用,絕非隨意的組合,而是要建立一種平衡的“色調關係”。在這幅《紅色的和諧》中,每使用一個交替的色塊,其實前一筆顏色的性質都會發生改變。比如純粹的紅色給人一種激情和火熱的視覺心理效果,但下一筆那點綴在上面的黃色水果和酒水,就會沖淡單一紅色的濃烈感。同為明度較高的原色,二者就會產生非常明亮的效果,所以麥當勞叔叔的紅黃搭配,會讓人老遠就看得到。再比如紅色和綠色的搭配,讓人一下子區分開了室內和室外。因此,任何色調其實都有相互消減的作用,但是顏色的搭配,會形成一種“觀念”——顏色的使用是一種關係,同時形成了個人風格。

馬蒂斯《紅色房間》,顏色使用非常有個人風格。

2.線條的韻律與優雅。

“對線條的確定,來自藝術家深深的確信。”馬蒂斯是個極為善於運用線條的畫家,而且它對線條的使用,有一種極為克制和優雅的理念——物體的準確描述,並不在於事無巨細的逼真線條,反而過於精確的描繪會破壞作品的表現力。因此,他推崇的是“特徵性畫法”,人體的線條要簡潔而又力度,抽象化的曲線,融匯的是西方的理性和東方的感性。

馬蒂斯 《舞蹈》

因此有一天,一位很高傲的夫人來到了馬蒂斯的畫室,想觀賞一下他的畫作。這時,她看到了那幅《紅色的和諧》,於是,她指著這幅畫對畫家說:“先生,我認為為這幅畫中的女人胳膊太長了!”馬蒂斯彬彬有禮地答道:“夫人,這不是一個女人,這是一幅畫。”

馬蒂斯《戴帽子的夫人》

而這,其實也正是馬蒂斯追求的一種“分享美學”:面對一幅畫,我們要忽視一些細節、深度、人物的心理特徵,相反,我們應當專注在這畫中沒有體現出的部分,並進行豐富的想像,這才是積極參與的畫作欣賞。

我們當代人,管這叫“腦補”,而馬蒂斯,管這叫“留白“。這種”留白“的技法與理念,也不謀而合的出現在我們的中國傳統繪畫中。

有關馬蒂斯和東方藝術的緣分,小玉下次和你繼續聊。

馬蒂斯《懶散的後宮佳麗》,和東方藝術的不解緣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