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千萬元罰單僅僅是開始

1月9日, 環保部重拳出擊, 對違反大氣污染防治制度的兩家機動車生產企業開出了罰單——山東凱馬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被處罰3174萬元,

山東唐駿歐鈴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被處罰704萬元。

這是環保部首次處罰機動車生產企業, 數額不小的罰單讓業內人士感歎:環保部動真格的了!

在國內, 機動車特別是柴油車尾氣排放超標、後處理系統造假的新聞屢見不鮮。 甚至有人認為, 這是行業公開的秘密。 由於造假成本低、收益大, 所以部分機動車生產企業抱著僥倖心理, 獲取違法之財。 此前環保行動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 讓企業的僥倖心理更甚。

新年伊始, 環保部的雷霆出擊透露出一個強烈信號:對於污染企業, 環保部絕不手軟。 新大氣法要求省級以上環保部門實施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 改變了過去監管部門不明確、職責劃分不清、處罰依據不足的問題。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直言, 為確保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 環保部將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措施, 持續加大新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監督檢查工作力度, 逐步建立完善機動車環境監管的長效機制。

環保是一項民生工程, 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只有真正把環保落在行動上,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警鐘已經敲響, 紅線切莫逾越。 筆者認為, 機動車生產企業乃至整個汽車行業, 都應該深刻意識到企業必須順應環保趨勢才能謀求長遠發展。 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要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綠色發展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焦點。 縱觀2017年, 和環保相關的產業政策不斷。 種種跡象表明政府在治理環境方面的決心,

對汽車產業而言, 節能減排是道硬杠杠, 車企絕不能為了經濟利益漠視環境保護, 更不能弄虛作假試圖蒙混過關, 否則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筆者認為, 未來還應繼續加大對相關汽車企業的檢查力度, 向高污染車宣戰, 特別是對於重型柴油車污染的治理應該成為環保工作中的重點。 從政府層面來看, 要儘快逐步建立健全機動車監管體系, 包括新車生產監管和召回制度。 此外, 在用車的監管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 如果不能正確、有效地使用後處理系統, 即使新車出廠時是合格的, 在使用過程中仍將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 對此, 可採用多部門聯動的方式進行管理, 建立有效監控網路, 對不同區域車輛採取不同的管控方案,

切實降低道路實際排放。 比如, 建設載貨車污染線上監控平臺, 實現全覆蓋、全天候的排放監控功能。

要實現真正的“綠色汽車”, 必須從源頭抓起。 正因此, 2018年環保的第一槍打向了整車企業。 要打贏藍天保衛戰, 機動車排放污染是攻堅重點, 環保部對違法排汙“零容忍”的表態, 也顯示出這次的千萬元罰單只是開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