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女兒被殘忍奸殺,母親選擇這樣復仇

在前些日子的“全黑”金球獎上, 大家為了抗議好萊塢行業內的男女不平等而紛紛衣著黑色。

初衷沒毛病, 但聚眾之後就或多或少變了味, 搞出的噱頭讓名利場更像是附庸風雅的秀場。

不管男女影星的黑色禮服再多麼個性有型上檔次, 獎項花落誰家才是重點。

領跑本屆金球獎的贏家無疑是《三塊看板》, 攬獲了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劇本四項大獎。

看完電影之後,

叔覺得它所得的每一個獎都實至名歸。

它是愛爾蘭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自編自導的作品。

他不是一個高產的電影人, 麥克唐納出品, 必屬精品。

他的上一部作品還停留在2012年的《七個神經病》。

都說愛爾蘭人骨子裡就帶著瘋狂, 麥克唐納就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七個神經病》將男主角設定為編劇引入其中, 用一個個變態與犯罪事件串聯起了整台戲。

電影剛開場, 兩個殺手正在討論專業技能, 裝起逼來誰也不讓誰。

然而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

後面來了個紅色蒙面的1號變態, 沒有廢話, 直接雙槍爆頭。

黑手黨老大的狗落到拐狗團夥手裡, 其中深藏不露的比利幾次要跟偷來的狗子握手都沒成功。

他在臨死的時候還不忘嘗試, 狗子終於發了善心賞了光。

而且老大的女人也恰好是比利的小蜜, 自然誘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一切就是這麼巧, 難怪會有人因此聯想到了《低俗小說》。

血腥、荒誕與黑色幽默都是麥克唐納的顯著標識, 更有人一度把他跟昆汀•塔倫蒂諾相提並論。

08年的《殺手沒有假期》是他執導的第一部長片, 也是他優質的代表作。

兩個殺手在充滿了歐洲風情的比利時古城布魯日度假, 等待的不只是上司的新指示,還是一場審判。

殺手不殺小孩,違反了就得償命。

影片通過這一信條,不斷敲打著人性的善與惡。

後來,懲戒下級時的上司射中了一名侏儒卻以為自己誤殺了孩子,隨即毫不猶豫地扣下了扳機,自我了結。

“你得恪守你自己的原則。”

就是這樣耐人尋味又穩准狠,你幾乎沒法用類型片程式化的套路來定義麥克唐納的劇本。

新作《三塊看板》保留麥克唐納長年以來的創作精髓。

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艾賓鎮,蜜德莉的女兒在7個月前被人奸殺。

手段殘忍不堪,屍體最後都被燒得面目全非。

女兒遭受了這等劫難,當媽的得是何等的心痛。

但是全片呈現出來的母親不是傷心欲絕的可憐人,而是堅強又倔強的鬥士。

她不惜重金買下了高速公路旁的三塊廢棄看板,儘管這一帶少有車輛經過,她也要以此示眾。

三塊牌子,三句話,紅底黑字,極具拷問靈魂的衝擊力。

強姦致死

仍無一人被抓

怎麼會這樣,威洛比警長

看到這兒,依照人們的慣性思維,肯定會認定威洛比警長是個不作為的小人。

實則不然。

他恰恰是當地最受人愛戴的員警,除了有真才實幹,在員警堆裡他的為人也是有目共睹的善良和仗義。

所以正因如此,蜜德莉的看板才更激起民憤。

連她的親兒子都覺得母親做得太過了,這樣鬧只會給自己和他人徒增痛苦。

可是不這樣做,無權無勢的她最終就會被世人漸漸遺忘,也再沒機會為女兒討回公道。

大家在我國也見識過這樣的母親,一定能理解這個人物的動機。

輿論呼聲都不站在蜜德莉這邊,她也甘願踏上與之決裂的路途。

飾演母親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不愧是影后,在片中她強悍到令人難以靠近,脆弱時又顯得那麼值得同情。

威洛比表示所有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把鎮上所有嫌犯的DNA都比對過了一遍,就是找不到罪魁禍首。

她的態度則是:你們做的還不夠多。

至於為什麼非要掛上威洛比的名字,她覺得這件事總得要怪在一個人頭上才會引起相應的重視。

威洛比又向她坦白自己身患癌症已經時日不多,她卻說自己早就知道,可是等他死了再貼廣告,還有什麼用。

把矛頭指向將死之人還理直氣壯,確實是有些不近人情。

她的回答,讓威洛比沉默良久。

難道蜜德莉真的就這麼冷血?

她敢破口大駡新聞記者,敢直接在蔑視她的牙醫的拇指上鑽個孔,兒子的同學朝她的車窗扔飲料罐,她就直接上腳踢,絕不忍氣吞聲。

然而,當威洛比後來不小心把血咳在了她臉上時,她瞬間流露出的詫異與憐憫和之前的神情截然不同。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癌症病人的抱恙,而她現在才意識到他到底病得有多重。

雖然她忙於鬥爭,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女兒。

一次,她坐在看板下偶然發現一頭孤零零的小鹿跑到了附近。

見到了這個美麗的生靈,她不禁跟它說起了話來,聲稱自己不信它是女兒的轉世。

四下無人的那一刻,她卸下了防備,也真情實感地顯露出了母愛。

《三塊看板》是麥克唐納為科恩嫂量身定制的,科恩嫂因年齡不符而拒絕,好在她對這個角色念念不忘,最後還是決定出演女主。

要論90屆奧斯卡影后的角逐,隔壁“伯德小姐”最大的對手就是科恩嫂。

麥克唐納的御用男配山姆·洛克威爾在片中的表現同樣出彩。

《七個神經病》裡的變態比利這回搖身變成員警迪克森。幼稚、暴力、頭腦簡單,可能還有點同性戀傾向。

他像個未成年的男孩,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各種流氓執法。

為了削弱他的混蛋氣質,電影裡在他身上加了許多幽默點。

比如女主氣衝衝地找到警局大喊傻缺,他第一個就應了,智商也是捉急得好笑。

內心帶有輕微種族歧視的他,還要執拗地糾正女主的用詞,拿“政治正確”開了個諷刺的玩笑。

儘管他和女主一直衝突不斷,但角色之間沒有正反之分,只有矛盾的激化和解決。

每個人都十分立體,這是影片的精妙之處。

猶如惡棍的迪克森也不乏閃光點,他在逃離火海的時候還不忘把米爾德爾德女兒的檔搶救出來。

而米爾德爾德死去的女兒生前也不是省油的燈,而像是個小太妹,和媽媽吵架時出口成髒。

兩人互相說了無心的氣話。沒想到竟然一語成讖。

你看,人性這東西就是有善也有惡。

麥克唐納沒有過度渲染任何一端,他在善惡之間找尋著平衡,還是在陰影之上留有了足夠的光亮。

不僅如此,他還從各個方面呼應著影片的主題。

一開始,破敗的看板聳立在茫茫霧靄之中,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隨之響起。

歌詞與畫面共同奠定了一種的情感基調。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ed,

當忠誠的友人遠去,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所愛的人飛走,

Oh! who would inhabit

啊!誰還願留在

This bleak world alone?

這荒冷的世上獨自淒涼?

如果看過電影,你會發現此情此景和猜不到的結局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廣告商小哥接待女主角時手裡拿的書,是美國女作家弗蘭納裡·奧康納短篇集的《好人難尋》。

這本書就是對惡的一種影射,用一個個悲劇展現著道德的淪喪以及人性的黑暗。

麥克唐納在掌控復仇的時候,一向願意加入一言以蔽之的名句。

《七個神經病》中,老頭贊同甘地所說的“如果以眼還眼的話,這世上就只剩下盲人了。”

《三塊看板》中,借女主前夫的19歲小女友之口,點明“憤怒會招致更大的憤怒。”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釋懷,不是所有的傷都能被治癒,可至少未來的人生還有改變的餘地。

哪怕是美好的希望,也願你可以選擇重新擁抱溫暖。

等待的不只是上司的新指示,還是一場審判。

殺手不殺小孩,違反了就得償命。

影片通過這一信條,不斷敲打著人性的善與惡。

後來,懲戒下級時的上司射中了一名侏儒卻以為自己誤殺了孩子,隨即毫不猶豫地扣下了扳機,自我了結。

“你得恪守你自己的原則。”

就是這樣耐人尋味又穩准狠,你幾乎沒法用類型片程式化的套路來定義麥克唐納的劇本。

新作《三塊看板》保留麥克唐納長年以來的創作精髓。

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艾賓鎮,蜜德莉的女兒在7個月前被人奸殺。

手段殘忍不堪,屍體最後都被燒得面目全非。

女兒遭受了這等劫難,當媽的得是何等的心痛。

但是全片呈現出來的母親不是傷心欲絕的可憐人,而是堅強又倔強的鬥士。

她不惜重金買下了高速公路旁的三塊廢棄看板,儘管這一帶少有車輛經過,她也要以此示眾。

三塊牌子,三句話,紅底黑字,極具拷問靈魂的衝擊力。

強姦致死

仍無一人被抓

怎麼會這樣,威洛比警長

看到這兒,依照人們的慣性思維,肯定會認定威洛比警長是個不作為的小人。

實則不然。

他恰恰是當地最受人愛戴的員警,除了有真才實幹,在員警堆裡他的為人也是有目共睹的善良和仗義。

所以正因如此,蜜德莉的看板才更激起民憤。

連她的親兒子都覺得母親做得太過了,這樣鬧只會給自己和他人徒增痛苦。

可是不這樣做,無權無勢的她最終就會被世人漸漸遺忘,也再沒機會為女兒討回公道。

大家在我國也見識過這樣的母親,一定能理解這個人物的動機。

輿論呼聲都不站在蜜德莉這邊,她也甘願踏上與之決裂的路途。

飾演母親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不愧是影后,在片中她強悍到令人難以靠近,脆弱時又顯得那麼值得同情。

威洛比表示所有他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把鎮上所有嫌犯的DNA都比對過了一遍,就是找不到罪魁禍首。

她的態度則是:你們做的還不夠多。

至於為什麼非要掛上威洛比的名字,她覺得這件事總得要怪在一個人頭上才會引起相應的重視。

威洛比又向她坦白自己身患癌症已經時日不多,她卻說自己早就知道,可是等他死了再貼廣告,還有什麼用。

把矛頭指向將死之人還理直氣壯,確實是有些不近人情。

她的回答,讓威洛比沉默良久。

難道蜜德莉真的就這麼冷血?

她敢破口大駡新聞記者,敢直接在蔑視她的牙醫的拇指上鑽個孔,兒子的同學朝她的車窗扔飲料罐,她就直接上腳踢,絕不忍氣吞聲。

然而,當威洛比後來不小心把血咳在了她臉上時,她瞬間流露出的詫異與憐憫和之前的神情截然不同。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癌症病人的抱恙,而她現在才意識到他到底病得有多重。

雖然她忙於鬥爭,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女兒。

一次,她坐在看板下偶然發現一頭孤零零的小鹿跑到了附近。

見到了這個美麗的生靈,她不禁跟它說起了話來,聲稱自己不信它是女兒的轉世。

四下無人的那一刻,她卸下了防備,也真情實感地顯露出了母愛。

《三塊看板》是麥克唐納為科恩嫂量身定制的,科恩嫂因年齡不符而拒絕,好在她對這個角色念念不忘,最後還是決定出演女主。

要論90屆奧斯卡影后的角逐,隔壁“伯德小姐”最大的對手就是科恩嫂。

麥克唐納的御用男配山姆·洛克威爾在片中的表現同樣出彩。

《七個神經病》裡的變態比利這回搖身變成員警迪克森。幼稚、暴力、頭腦簡單,可能還有點同性戀傾向。

他像個未成年的男孩,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各種流氓執法。

為了削弱他的混蛋氣質,電影裡在他身上加了許多幽默點。

比如女主氣衝衝地找到警局大喊傻缺,他第一個就應了,智商也是捉急得好笑。

內心帶有輕微種族歧視的他,還要執拗地糾正女主的用詞,拿“政治正確”開了個諷刺的玩笑。

儘管他和女主一直衝突不斷,但角色之間沒有正反之分,只有矛盾的激化和解決。

每個人都十分立體,這是影片的精妙之處。

猶如惡棍的迪克森也不乏閃光點,他在逃離火海的時候還不忘把米爾德爾德女兒的檔搶救出來。

而米爾德爾德死去的女兒生前也不是省油的燈,而像是個小太妹,和媽媽吵架時出口成髒。

兩人互相說了無心的氣話。沒想到竟然一語成讖。

你看,人性這東西就是有善也有惡。

麥克唐納沒有過度渲染任何一端,他在善惡之間找尋著平衡,還是在陰影之上留有了足夠的光亮。

不僅如此,他還從各個方面呼應著影片的主題。

一開始,破敗的看板聳立在茫茫霧靄之中,愛爾蘭民謠《夏日最後的玫瑰》隨之響起。

歌詞與畫面共同奠定了一種的情感基調。

When true hearts lie withered,

當忠誠的友人遠去,

And fond ones are flown,

所愛的人飛走,

Oh! who would inhabit

啊!誰還願留在

This bleak world alone?

這荒冷的世上獨自淒涼?

如果看過電影,你會發現此情此景和猜不到的結局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廣告商小哥接待女主角時手裡拿的書,是美國女作家弗蘭納裡·奧康納短篇集的《好人難尋》。

這本書就是對惡的一種影射,用一個個悲劇展現著道德的淪喪以及人性的黑暗。

麥克唐納在掌控復仇的時候,一向願意加入一言以蔽之的名句。

《七個神經病》中,老頭贊同甘地所說的“如果以眼還眼的話,這世上就只剩下盲人了。”

《三塊看板》中,借女主前夫的19歲小女友之口,點明“憤怒會招致更大的憤怒。”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釋懷,不是所有的傷都能被治癒,可至少未來的人生還有改變的餘地。

哪怕是美好的希望,也願你可以選擇重新擁抱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