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佛山製造再成全國樣本!底氣何在?市長朱偉、美的董事長方洪波這樣說……

昨日, 2018中國製造論壇在佛山開幕。 國內外製造領域的政產學界代表齊聚一堂, 探討“全球製造業變局下的新產業革命”, 發佈《中國製造2025——佛山樣本》研究報告,

以佛山為座標點為中國製造2025的深化提供有力的探索路徑。

1月13日, 2018中國製造論壇在佛山開幕。

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重塑, 中國如何深化實施《中國製造2025》計畫, 實現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在此背景下, 市政府、佛山市總商會與《財經》雜誌、《財經》智庫聯手舉辦本次論壇。

論壇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嘉賓雲集佛山, 探討全球經濟變局與中國製造、科技革命引領智慧製造、中國製造的品質標準品牌、企業家精神與制度新生態等話題。

在開幕式致辭中, 市長朱偉表示, 佛山是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 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積澱, 佛山製造業呈現“門類齊全, 覆蓋面廣”“配套完善, 產業協作和集聚能力強”“民營經濟發達, 企業根植性強”三大特點。

近年來, 佛山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決策部署, 搶抓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機遇, 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力實施“以質取勝、技術標準、品牌帶動”三大戰略, 不斷提升製造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

堅持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 推動製造業向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 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步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 預計2017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00億元, 增長8.5%;工業增加值5300億元, 增長8.8%。

“佛山不是特區, 也不是省會城市, 也沒有得到明顯於其他城市的優惠政策, 為什麼製造業能有如此的發展?當前佛山也面臨著瓶頸的制約, 尤其是面臨生產要素的瓶頸, 未來如何發展?”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在論壇上拋出“佛山之問”並表示:“我們回答這些問題, 在某種程度上, 就是回答中國未來實體經濟發展的問題。 ”

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

以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 代表課題組發佈歷時10個月才完成的《中國製造2025——佛山樣本》研究報告。 基於深入的調研, 朱森第總結道:“佛山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樣本, 佛山經驗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路標, 佛山提供了先進的經驗, 包括創新驅動、品質革命、結構優化、君商精神、三鏈聯動、產城融合、三位一體。 佛山沒有止步, 佛山還會給人以驚喜。 ”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喜忠, 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郭漢毅, 省金融辦總經濟師余昆明, 省經信委總工程師詹若蘭也參加了論壇。

佛山為何能成全國樣本?

佛山製造作為“中國製造2025”樣本的底氣在哪?佛山經驗又能為中國製造帶來什麼啟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在臺上發表演講。

為何選佛山?

佛山製造是中國製造的縮影

為什麼選佛山作為樣本?“佛山是全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改革試點, 可以說佛山是觀察中國製造業座標點之一,佛山現在的轉型和變革正在進行破曉之旅,通過佛山的破曉就能夠診斷中國製造的癥結,總結中國製造業未來的轉型模式和發展路徑,尋找中國提振實體經濟、民營經濟最優的模式,為‘中國製造2025’的深化提供有力的探索路徑。”朱森第說。

“我們討論佛山案例,討論佛山模式,最重要的一點是,佛山很中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佛山能做到,中國其他地方就能做到,因為我們靠的是市場,靠的是民營經濟,靠的是草根。”

佛山有何經驗?

七大經驗探路“中國製造2025”

報告對佛山製造業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朱森第介紹,佛山製造提供的經驗可以概括為:創新驅動、品質革命、結構優化、君商精神、三鏈聯動、產城融合、三位一體。

朱森第指出,“創新驅動”是產業發展的根本路徑,佛山以“互聯網+”和智慧製造為切入點,一方面引領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走出一條製造業由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蝶變之路,最後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格局。

“佛山製造業之所以有這麼好的發展,關鍵是佛山的企業家精神。”朱森第說,專家組將佛山的企業家精神概括為“君商精神”,其氣質包括:正(正道、正派)、實(實業、實幹)、敏(敏銳、敏捷)、韌(堅韌、堅持)、信(誠信、信用)、融(包容、融合)、謙(謙和、謙虛)。

佛山如何提升?

仍需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張燕生指出,佛山已經進入了創新和高品質發輾轉型期。目前,佛山的研發強度是2.72%,投入研發創新的資金是224億元,超過了國內14個省市自治區研發創新的投入,意味著佛山的研發強度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

但與此同時,佛山的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佛山的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等行業,研發強度均低於1%。佛山未來要實現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怎麼使製造業、工業加大創新投入的強度,怎麼提高創新產出、發明專利申請增長部分的效率,這對佛山未來的轉型很重要。

他建議,佛山要建立起一個跨境的創新體系,用好全國、全球的創新人才、創新資源、創新要素。粵港澳大灣區提出的目標是對標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對於佛山來說怎麼定位也至關重要。

專家大咖熱議:積極“走出去”才能成最大贏家

昨日,專家學者圍繞“全球經濟變局與中國製造”主題發言。

在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重塑之際,中國製造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在2018中國製造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蔡洪平,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巡視員辛仁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員許召元圍繞“全球經濟變局與中國製造”進行了一場腦力激蕩。

●張燕生:“一帶一路”是佛山企業的必經之路

以前佛山製造最大優勢是低成本,未來要成為最大贏家就必須“走出去”,提高企業的全球運營能力。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帶一路”對佛山企業的轉型有重要的意義,這體現了佛山企業從過去主要以複製為主轉向創新,從代工轉向自主,從過去低端製造轉向中高端製造發展,“一帶一路”是佛山企業的必修課、必經之路。這可能是佛山企業從遊擊隊到正規軍轉型的一個選擇。

●蔡洪平:製造業轉型升級、千萬不要趕時髦

製造業要進行轉型升級,千萬不要趕時髦,千萬注意不要以為傳統產業創新就一定要人工智慧,不見得。傳統產業目前的升級大有可為。

還有哪些產業我們可以發展?如我們關注的智慧製造、電動車、環境技術、人工智慧和智慧醫療領域,這些是藍海,我們都能做的。在這個基礎上,企業進行研發的時候,要進行整合。工業對工業的互動是一個靈魂的對接,我們企業要把產品做到盡善盡美。

●辛仁周:加把勁把馳名商標企業轉化為隱形冠軍

目前全球製造業存在三個趨勢,一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開始重新重視製造業發展,二是製造業與新興技術融合成為未來競爭的焦點,三是伴隨經濟全球化,製造業在全球資源配置正在不斷加速。

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要想創新升級,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還要培養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像佛山,擁有大量品牌和馳名商標,要加把勁把這些馳名商標企業轉化為隱形冠軍、世界冠軍,只有這樣製造業才會更好地發展。

●許召元:重塑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

佛山製造業要實現向高附加值環節的升級,最重要的是要堅守實體經濟,堅持在該行業發展,積累知識技術;同時加強研發創新的投入,加強國際交流,廣泛吸收各國的最先進的知識技術,取得更好的發展。

昨日,在論壇現場,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發表演講,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轉型升級有三大方向

傳統模式已經失效,企業可以通過保持成本優勢、建立差異化能力以及產業間轉型升級的三大方向,打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其中,保持成本優勢最根本的是建立效率驅動上的新成本優勢,效率驅動並不是簡單的“機器代人”、“無人工廠”,效率驅動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美的所有轉型都圍繞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這三個方向開展。過去我們推出數位化1.0,面向未來,我們以技術創新打造基於全球化的全價值鏈卓越運營的數字2.0階段。未來,美的正努力轉型為一家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物流)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佛山發佈編輯部

編輯:李慧

可以說佛山是觀察中國製造業座標點之一,佛山現在的轉型和變革正在進行破曉之旅,通過佛山的破曉就能夠診斷中國製造的癥結,總結中國製造業未來的轉型模式和發展路徑,尋找中國提振實體經濟、民營經濟最優的模式,為‘中國製造2025’的深化提供有力的探索路徑。”朱森第說。

“我們討論佛山案例,討論佛山模式,最重要的一點是,佛山很中國。”國家發改委學術委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佛山能做到,中國其他地方就能做到,因為我們靠的是市場,靠的是民營經濟,靠的是草根。”

佛山有何經驗?

七大經驗探路“中國製造2025”

報告對佛山製造業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總結。朱森第介紹,佛山製造提供的經驗可以概括為:創新驅動、品質革命、結構優化、君商精神、三鏈聯動、產城融合、三位一體。

朱森第指出,“創新驅動”是產業發展的根本路徑,佛山以“互聯網+”和智慧製造為切入點,一方面引領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走出一條製造業由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蝶變之路,最後形成“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格局。

“佛山製造業之所以有這麼好的發展,關鍵是佛山的企業家精神。”朱森第說,專家組將佛山的企業家精神概括為“君商精神”,其氣質包括:正(正道、正派)、實(實業、實幹)、敏(敏銳、敏捷)、韌(堅韌、堅持)、信(誠信、信用)、融(包容、融合)、謙(謙和、謙虛)。

佛山如何提升?

仍需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張燕生指出,佛山已經進入了創新和高品質發輾轉型期。目前,佛山的研發強度是2.72%,投入研發創新的資金是224億元,超過了國內14個省市自治區研發創新的投入,意味著佛山的研發強度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

但與此同時,佛山的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佛山的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等行業,研發強度均低於1%。佛山未來要實現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怎麼使製造業、工業加大創新投入的強度,怎麼提高創新產出、發明專利申請增長部分的效率,這對佛山未來的轉型很重要。

他建議,佛山要建立起一個跨境的創新體系,用好全國、全球的創新人才、創新資源、創新要素。粵港澳大灣區提出的目標是對標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對於佛山來說怎麼定位也至關重要。

專家大咖熱議:積極“走出去”才能成最大贏家

昨日,專家學者圍繞“全球經濟變局與中國製造”主題發言。

在全球製造業格局正在重塑之際,中國製造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在2018中國製造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漢德工業4.0基金創始人蔡洪平,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巡視員辛仁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員許召元圍繞“全球經濟變局與中國製造”進行了一場腦力激蕩。

●張燕生:“一帶一路”是佛山企業的必經之路

以前佛山製造最大優勢是低成本,未來要成為最大贏家就必須“走出去”,提高企業的全球運營能力。

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一帶一路”對佛山企業的轉型有重要的意義,這體現了佛山企業從過去主要以複製為主轉向創新,從代工轉向自主,從過去低端製造轉向中高端製造發展,“一帶一路”是佛山企業的必修課、必經之路。這可能是佛山企業從遊擊隊到正規軍轉型的一個選擇。

●蔡洪平:製造業轉型升級、千萬不要趕時髦

製造業要進行轉型升級,千萬不要趕時髦,千萬注意不要以為傳統產業創新就一定要人工智慧,不見得。傳統產業目前的升級大有可為。

還有哪些產業我們可以發展?如我們關注的智慧製造、電動車、環境技術、人工智慧和智慧醫療領域,這些是藍海,我們都能做的。在這個基礎上,企業進行研發的時候,要進行整合。工業對工業的互動是一個靈魂的對接,我們企業要把產品做到盡善盡美。

●辛仁周:加把勁把馳名商標企業轉化為隱形冠軍

目前全球製造業存在三個趨勢,一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開始重新重視製造業發展,二是製造業與新興技術融合成為未來競爭的焦點,三是伴隨經濟全球化,製造業在全球資源配置正在不斷加速。

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要想創新升級,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還要培養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像佛山,擁有大量品牌和馳名商標,要加把勁把這些馳名商標企業轉化為隱形冠軍、世界冠軍,只有這樣製造業才會更好地發展。

●許召元:重塑消費者對國貨的信心

佛山製造業要實現向高附加值環節的升級,最重要的是要堅守實體經濟,堅持在該行業發展,積累知識技術;同時加強研發創新的投入,加強國際交流,廣泛吸收各國的最先進的知識技術,取得更好的發展。

昨日,在論壇現場,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也發表演講,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轉型升級有三大方向

傳統模式已經失效,企業可以通過保持成本優勢、建立差異化能力以及產業間轉型升級的三大方向,打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其中,保持成本優勢最根本的是建立效率驅動上的新成本優勢,效率驅動並不是簡單的“機器代人”、“無人工廠”,效率驅動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

美的所有轉型都圍繞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這三個方向開展。過去我們推出數位化1.0,面向未來,我們以技術創新打造基於全球化的全價值鏈卓越運營的數字2.0階段。未來,美的正努力轉型為一家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慧供應鏈(物流)的全球化科技集團。

佛山發佈編輯部

編輯:李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