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黃渤用兩個詞談對“年輕人氣演員”的看法 其實你我都受用

不知何時起, 談起黃渤, 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高情商。

什麼樣的人叫高情商呢?那就是面對大家都覺得尷尬的問題, 能夠迅速圓滿化解, 並且讓旁邊的人能夠會心一笑, 甚至讓本該尷尬的人, 心生寬慰。

說起來簡單, 其實做起來非常難。 首先你得有高智商, 能夠及時想到化解的遣詞造句的方式, 其次你得把這些話傳達出去, 還要讓眾人心甘情願地接受, 就得有高超的說話技巧, 包括表情、語調、動作。

因此, 2018開年接受媒體採訪時, 談起高情商這個詞, 一向詼諧、幽默的黃渤, 做出了看似無奈實則也最為誠懇的解讀:

大家因為一點巧合, 就慢慢給你歸到這上面來了。 等你哪天一下子掉了一下, 人家說, 如此高情商的人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 其實哪有那麼高情商, 只是不願意讓別人尷尬、讓自己尷尬而已。

從中不難看出, 黃渤本人對於“高情商”的標籤, 並不是看得很重要。

在他看來, 無非“不願意讓別人尷尬、讓自己尷尬”, 也正因此, 對於黃渤而言, “高情商”的標籤, 可能不如“暖男”更為貼切。

他的這份“暖”, 談及時下娛樂圈裡年輕人氣演員(小鮮肉)重流量輕演技的現狀時, 也給出了中肯、包容的回答:

很多人剛出道的時候都特別好,

也都特別有禮貌, 特別認真。 但市場的狀況, 慢慢造就了這樣一個狀態:回來以後一天給你接8個活兒, 每個活兒就給20分鐘, 你說你怎麼辦。 趕快, 完了就走, 完了就走。 你讓小朋友有多大的自律自省啊, 慢慢時間長了, 他就會習慣這種狀態。

看到這裡, 真得非常敬佩黃渤了。 他不是把這種現象當成某個後輩的個人修為或者成長問題, 而是從一個行業的整體環境去談, 給予了這些年輕人氣演員們足夠的包容和理解。

其實想來也有道理, 那麼多年輕人爭破了頭去做演員, 有的籍籍無名有的杳無音信, 能夠出人頭地紅極一時的, 自然背後下了功夫, 也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因為打上“小鮮肉”標籤, 就否定其努力, 著實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但小鮮肉們專業技能略遜一籌, 觀眾也是有目共睹, 黃渤這個解讀, 終於為這種“又努力又不那麼完美”的彆扭勁兒, 給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誠然, 年輕人氣演員當中, 也有“德藝雙馨”的佼佼者, 也有人在浮躁、喧囂的大環境當中, 依然選擇了堅持自我固守初心, 而非隨波逐流。 但隨波逐流者, 也不為錯, 只是不合適。 那對於這種不合適, 該怎麼辦呢?黃渤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創作者本身的自律也好, 自我要求也好, 等他們成熟一點, 可能就好了。 在這個階段, 旁邊的人最好能夠給予支持跟幫助。

所以說黃渤了不起, 你以為他就是接受媒體採訪, 聊幾句家常, 他卻上來就給你這麼一句深刻的人生道理:“自律、反省”這種詞,

豈止是針對年輕人氣演員, 大有裨益。 即便是如你我此等尋常之人, 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 又何嘗不是如何?“自律”用以自我約束, “反省”用以在自我約束失效時, 如果一個人能夠時刻用這兩個詞鞭撻自己, 想不進步都難了。

喜歡黃渤, 並不止是流於表面, 為著那些詼諧、幽默的言談舉止, 更應該進一步, 學習他這種寬以待人、嚴以律已的為人處事的原則。

黃渤說高情商是讓別人不尷尬, 自己尷尬, 但其實也不儘然, 至少在談到“年輕人氣演員”們飽受詬病是非不斷的“演技”這個敏感話題時, 他的高情商, 不但讓人不尷尬, 反而更加心生敬重。

昨晚的《國家寶藏》中, 黃渤以國寶守護人的身份, 守護“皿方罍”。 舞臺上的他, 配合張國立的主持時談笑風生應變自如,與王嘉演繹歷史時,低調沉穩厚重大氣。

這樣一個內外兼修的黃渤,怎能讓人不喜歡?

配合張國立的主持時談笑風生應變自如,與王嘉演繹歷史時,低調沉穩厚重大氣。

這樣一個內外兼修的黃渤,怎能讓人不喜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