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找工作的看過來!鄭州缺口較大的十大崗位公佈!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王磊

去年鄭州就業形勢如何?今天, 鄭州市政府公佈鄭州市人力資源市場2017年職業供求分析報告。 去年, 鄭州市職業介紹中心所屬的兩個人力資源市場共舉辦招聘會160場, 到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的求職者變少了。

根據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對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最新排名, 鄭州晉級新一線城市。 不少專家評論:鄭州是一個聰明的城市, 鄭州市推出的“智匯鄭州”人才工程“1+N”政策體系, 通過住房、創業、落戶、貨幣等方式, 吸引高校畢業生來鄭州工作。

批發零售業、製造業的崗位占半壁江山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2017年, 鄭州市職業介紹中心所屬的兩個人力資源市場共舉辦招聘會160場, 共接待用人單位4784家, 提供崗位289201個, 辦理求職登記61389人。 與2016年相比, 招聘崗位數和求職登記數都有所減少, 到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的求職者變少了。 從2017年各季度供求人數來看, 上半年供求雙方人數呈現增長趨勢, 下半年供求雙方人數呈現下降趨勢。

他介紹, 2017年用人單位在鄭州人力資源市場現場招聘會、網上就業平臺、日常委託招聘發佈的總崗位數和2016年相比相差不大。 從崗位所屬的行業分佈來看, 批發零售業的崗位所占比重為27.23%, 製造業的崗位所占比重為20.12%。

換言之, 2017年鄭州人力資源市場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整體上保持穩定,

第三產業是用工主體, 中小企業是用工主體, 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是用工較多的行業。 但是“招工難”“就業難”兩難並存。

鄭州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總監趙先生說, “招工難”問題首先是招人難, 年齡、性別、學歷等問題和求職者的要求存在差異;其次是留人難, 有些老員工尋求更好的待遇, 有些新員工不適應工作。 當前經濟轉型升級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也加重了“招工難”問題。 “就業難”問題集中體現在一些就業群體上, “4050人員”年齡偏大, 農村失地農民因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導致就業品質不高, 學歷偏低的青年就業競爭壓力大。

為什麼到人力資源市場找工作的人變少了?

“2017年鄭州人力資源市場的求職登記人數和2016年相比有所減少,

求職群體存在一些變化。 ”鄭州市政府一位負責人說, 從求職人員類別來看, 就業轉失業人員占總求職人員的51.83%, 新成長失業青年(含應屆高校畢業生)占總求職人數的28.43%。 25歲-34歲的求職者所占比重為67.27%。

他介紹, 求職群體主要集中在35歲以下, 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高中、大專、本科學歷分佈均勻, 以跳槽找工作為主, 應屆高校畢業生也占相當的比例。 求職群體結構分佈上保持穩定, 但是總體人數有所減少, 原因主要在於互聯網經濟、人工智慧等對就業影響明顯, 就業多樣化趨勢加速。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劉社說, 隨著社會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持續投入,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有所緩解, 很多城市都有人才引入計畫,

各大企業開展的校園招聘也卓有成效, 國家、省直公務員考試和各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也吸引很多高校畢業生。 此外, 互聯網經濟、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也分流了一些求職群體, 他們通過互聯網自主創業、開網店、做直播等等實現就業或成為自由職業者, 不再通過傳統方式進行求職。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互聯網經濟對傳統經濟及依靠傳統經濟的傳統就業衝擊較大, 多樣化的就業方式導致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求職的人數有所減少, 人力資源市場在就業工作中的影響力有所減弱。 ”劉社說。

報告公佈鄭州缺口較大的十大崗位

報告還公佈鄭州缺口較大的十大崗位:體力工人, 推銷展銷人員, 餐廳服務員、廚工, 治安保衛人員,

機動車駕駛員, 營業人員、收銀員, 其他工程技術人員、行政業務人員、飯店工作人員、製版印刷人員。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 實體經濟發展緩慢, 實體經濟對就業的拉動效應有所減弱, 而人力資源市場作為比較傳統的就業市場, 對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經濟的吸引力較小, 互聯網經濟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在人力資源市場體現的不明顯, 因此傳統的人力資源市場需要隨著經濟進行轉型升級。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 互聯網經濟使得一些傳統崗位消失, 一些崗位發生變化, 也催生一批新的崗位, 出現新問題。 例如共用經濟下的“滴滴”司機, 各種外賣員、快遞員, 他們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如何保證他們遵守職業道德, 如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完善他們的勞動保障。

“如何完善這個政策裡的公共就業服務?這些還需要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強化基本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劉社說,民生需要穩定的就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社會就業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就業市場需要保持平穩運行。由於經濟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發展需要對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保持靈敏的嗅覺,及時跟上經濟轉型和就業形勢變化的腳步,維持就業形勢的穩定。

如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完善他們的勞動保障。

“如何完善這個政策裡的公共就業服務?這些還需要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強化基本服務,創新服務模式。”劉社說,民生需要穩定的就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對社會就業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就業市場需要保持平穩運行。由於經濟對就業的拉動效應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發展需要對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保持靈敏的嗅覺,及時跟上經濟轉型和就業形勢變化的腳步,維持就業形勢的穩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