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清一色的自動駕駛,哪家腳踏實地,哪家畫餅充饑?

如同車展上有越來越多的電子解決方案服務商參展一樣, 在CES消費電子展上, 與汽車相關企業的參展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甚至走入展廳, 都會有一種去看車展的錯覺。

汽車這種傳統工業的產物正在和電子技術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而自動駕駛無疑是最好的載體。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屆CES上展出的有關自動駕駛的車型, 究竟誰才是靠譜的, 誰還只是在畫餅?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辰巳

▎采埃孚與百度的深度合作:已可看到量產希望

在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中, 相關零部件廠以及電子、互聯網技術大廠往往走在整車廠的前面。

顯然, 不管是雷射雷達、控制器開發、軟體核心演算法等層面, 並不是整車廠最為擅長的事情。 而在未來的自動駕駛時代, 極有可能湧現出類似現在博世這樣地位的供應商巨頭。

回到我們的CES展中, 采埃孚(ZF)與英偉達(NVIDIA)聯合開發的人工系統ProAI已經達到量產水準, 並且也已經與一家中國製造商簽訂了協定。

ProAI事實上就是一台CPU, 每秒可以計算30萬次, 而且功耗僅為30W, 用於實現自動駕駛中龐大的資料交互和處理運算。 而采埃孚也與百度達成了協定, 將ProAI應用在百度的Apollo架構上, 目前可以實現L3級的自動駕駛技術。

如果將百度Apollo比作安卓系統, 那麼ProAI就是其中的驍龍處理器, 而首個搭載這套系統的“手機”將是奇瑞。 在本屆CES展, 奇瑞就把這輛艾瑞澤5自動駕駛汽車帶到了展廳中。 全車裝配有9個攝像頭、4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 能夠實現平穩跟車、加塞處理、車輛躲避擁堵、自動通過匝道、自動通過ETC等多種動作, 在2020年可以量產具備L3級自動駕駛汽車的能力。

▎傳統車廠仍在遮遮掩掩:福特與雷克薩斯的“改裝車”

相比由百度、采埃孚這種系統供應商主導的自動駕駛, 由傳統整車廠主導的自動駕駛在產品層面則顯得不那麼透明了。

福特此前曾宣佈自己將在2021年實現全自動駕駛, 但是這一計畫在新任CEO韓愷特上任後不再變得那麼堅決, 至少目前福特的管理層對於自動駕駛的期望並沒有那麼高, 而更加覺得這是一件循序漸進之事。

這種態度也反映在了福特在CES的展車上。 一輛基於蒙迪歐混合版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 在A柱加裝了雷射雷達, 而頂部則加了行李架融入6個攝像頭, 這顯然仍是一輛沒有基於真正自動駕駛上路考慮而帶有濃郁試驗性質的產品。 而至於福特宣佈與美國O2O送貨公司Postmates的合作, 用無人駕駛車送披薩, 目前來看更多是出於測試目的。

相比而言, 豐田的態度則更多是一種等待接受。 本屆CES上,豐田展示出一輛搭載豐田3.0版本自動駕駛平臺的雷克薩斯LS 600hL,同樣是在現有車型上增加外置攝像頭和感測器。

早在2005年,豐田就開始了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研究,2006年在相關技術和設備方面申請專利。在2013年的CES上,豐田推出了基於雷克薩斯的第一代自動駕駛平臺。然而起步並不晚的豐田卻一直只是維持現狀,對於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甚至比競爭對手花費了更長時間在等待接受。

當豐田想要在自動駕駛領域加速發展時,最終的選擇還是“外包”。其斥資10億美元在矽谷設立了豐田研究所,進行自動駕駛的相關研究,這是獨立于豐田原有本土自動駕駛研發的存在,其性質類似於福特收購Argo AI和通用收購的Cruise Automation。

不過,豐田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它所做出的轉變,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這個我們待會兒再說。

▎新興車企的奔放:智慧電動車怎可不談自動駕駛?

作為造車新勢力,以打造智慧電動車為名號,自動駕駛幾乎成為他們的標配。

小鵬汽車拿出了他們的2.0版量產車型,預計將於今年春季上市。在自動駕駛層面,小鵬宣稱他們的自動駕駛方案是“適配亞洲駕駛環境”的首創解決方案,這一自動駕駛方案是由包括雙目前向攝像頭、雙目側向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感測器和2個艙內智慧攝像頭共25個智慧感應設備支撐的,能夠達到L3級自動駕駛。

事實上,自從原特斯拉人工智慧夢之隊核心專家、Autopilot自動駕駛領軍人物穀俊麗加盟小鵬汽車後,小鵬汽車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期望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認為會是小鵬汽車的核心命脈。

但既然是針對亞洲駕駛問題的獨家創新,勢必要經過海量的真實道路資料收集,並經過科學分析計算後,在軟體演算法層面予以針對性優化。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之所以能夠行業領先,靠的正是每一個特斯拉車主每天“義務”地説明其積累實際駕駛資料。但在小鵬身上,這樣的資料來源,我們是要打上問號的。

相比小鵬,首次展出概念車的拜騰,在自動駕駛層面就更加像是在“畫餅”了。其宣稱的2019年量產實現L3級自動駕駛,2020年後實現L4級駕駛,並沒有更多可以支撐的東西。其實,考慮到拜騰此前歸屬于和諧富騰,而和諧富騰拆分後僅有和諧在支持拜騰,因此拜騰的這次亮相更像是為了融資而做準備。畢竟,造車所需要的大筆資金,並非和諧一家可以解決的。

▎那些腦洞大開的“概念”:未來當然還是需要想像的

未來當然需要想像力,然後才是將想像一點一點變成現實。於是,在本屆CES上,我們也看到了車企對於未來交通的暢想。而頗令人意外的是,一個本以為不會出現在這裡的名字,卻完成了一次大轉身。

這家企業就是剛剛提到的豐田,一個我們通常認為是保守的企業。之前說它在自動駕駛層面的進度並不快,不過從今年開始,豐田的一系列動作就是試圖在打破這種保守。本屆CES展前,豐田宣佈自己將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讓很多人大吃了一驚。豐田章男甚至稱自己因蘋果和穀歌等科技巨頭在汽車領域中的努力而失眠,而他也將這些科技巨頭視作自己新的競爭對手。

當然,口號不能夠白喊。在本屆CES上,豐田發佈了全新移動出行平臺——e-Palette。這是一輛純電動自動駕駛汽車,而且通過不同底盤和不同車體的組合,e-Palette能夠實現不同的功能性,包括共用出行、移動販賣車、貨運車,甚至可以當作餐車,它能夠實現更加廣泛的商業用途。目前,e-Palette 已經和必勝客、Uber、亞馬遜以及滴滴在產品規劃、應用、驗證方面達成合作,開拓移動出行業務。

豐田的巨大轉變,讓我們意識到大象也能起舞,然而這還不是腦洞最大的。日產在本屆CES上,日產以intelligent mobility(智慧移動)為主題,推出人工智慧系統Brain-to-Vehicle。這是一個高度智慧化的人機交互系統,可以直接用大腦來與車輛進行溝通,車就像朋友一樣進行各種交流。配合宣傳語“這是你想像中的未來駕駛嗎”,彰顯日產在智慧化上的成果。

當然,所謂的“腦控車輛”目前而言,可能連概念車都還談不上。但不可否認,人工智慧介入車輛,與車輛行駛的融合,一定是各大廠家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前,我們總覺得與真正的消費類電子相比,汽車作為傳統大工業時代的產物仍然是相對保守、更新速度偏慢的產品,汽車在智慧化上的發展也要遠遠落後於消費類電子的速度。但是,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巨頭投入汽車領域,越來越多新產品的推出,過去車企秉承的“Nothing is new”觀念正在逐漸被顛覆。

車輛智慧化的潮流已不可被逆轉,任何一家車企都希望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然而退潮之後方知誰在裸泳,從各家拿出的產品,已經依稀可見誰是在真正推動技術進步,而誰又只是在打著自動駕駛的幌子為自己增加含金量。

畢竟,不是在車上裝幾個攝像頭、雷達和感測器,再喊喊口號,就能實現自動駕駛了。

想要瞭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本屆CES上,豐田展示出一輛搭載豐田3.0版本自動駕駛平臺的雷克薩斯LS 600hL,同樣是在現有車型上增加外置攝像頭和感測器。

早在2005年,豐田就開始了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研究,2006年在相關技術和設備方面申請專利。在2013年的CES上,豐田推出了基於雷克薩斯的第一代自動駕駛平臺。然而起步並不晚的豐田卻一直只是維持現狀,對於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甚至比競爭對手花費了更長時間在等待接受。

當豐田想要在自動駕駛領域加速發展時,最終的選擇還是“外包”。其斥資10億美元在矽谷設立了豐田研究所,進行自動駕駛的相關研究,這是獨立于豐田原有本土自動駕駛研發的存在,其性質類似於福特收購Argo AI和通用收購的Cruise Automation。

不過,豐田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它所做出的轉變,速度之快、力度之大,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這個我們待會兒再說。

▎新興車企的奔放:智慧電動車怎可不談自動駕駛?

作為造車新勢力,以打造智慧電動車為名號,自動駕駛幾乎成為他們的標配。

小鵬汽車拿出了他們的2.0版量產車型,預計將於今年春季上市。在自動駕駛層面,小鵬宣稱他們的自動駕駛方案是“適配亞洲駕駛環境”的首創解決方案,這一自動駕駛方案是由包括雙目前向攝像頭、雙目側向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感測器和2個艙內智慧攝像頭共25個智慧感應設備支撐的,能夠達到L3級自動駕駛。

事實上,自從原特斯拉人工智慧夢之隊核心專家、Autopilot自動駕駛領軍人物穀俊麗加盟小鵬汽車後,小鵬汽車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期望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認為會是小鵬汽車的核心命脈。

但既然是針對亞洲駕駛問題的獨家創新,勢必要經過海量的真實道路資料收集,並經過科學分析計算後,在軟體演算法層面予以針對性優化。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之所以能夠行業領先,靠的正是每一個特斯拉車主每天“義務”地説明其積累實際駕駛資料。但在小鵬身上,這樣的資料來源,我們是要打上問號的。

相比小鵬,首次展出概念車的拜騰,在自動駕駛層面就更加像是在“畫餅”了。其宣稱的2019年量產實現L3級自動駕駛,2020年後實現L4級駕駛,並沒有更多可以支撐的東西。其實,考慮到拜騰此前歸屬于和諧富騰,而和諧富騰拆分後僅有和諧在支持拜騰,因此拜騰的這次亮相更像是為了融資而做準備。畢竟,造車所需要的大筆資金,並非和諧一家可以解決的。

▎那些腦洞大開的“概念”:未來當然還是需要想像的

未來當然需要想像力,然後才是將想像一點一點變成現實。於是,在本屆CES上,我們也看到了車企對於未來交通的暢想。而頗令人意外的是,一個本以為不會出現在這裡的名字,卻完成了一次大轉身。

這家企業就是剛剛提到的豐田,一個我們通常認為是保守的企業。之前說它在自動駕駛層面的進度並不快,不過從今年開始,豐田的一系列動作就是試圖在打破這種保守。本屆CES展前,豐田宣佈自己將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讓很多人大吃了一驚。豐田章男甚至稱自己因蘋果和穀歌等科技巨頭在汽車領域中的努力而失眠,而他也將這些科技巨頭視作自己新的競爭對手。

當然,口號不能夠白喊。在本屆CES上,豐田發佈了全新移動出行平臺——e-Palette。這是一輛純電動自動駕駛汽車,而且通過不同底盤和不同車體的組合,e-Palette能夠實現不同的功能性,包括共用出行、移動販賣車、貨運車,甚至可以當作餐車,它能夠實現更加廣泛的商業用途。目前,e-Palette 已經和必勝客、Uber、亞馬遜以及滴滴在產品規劃、應用、驗證方面達成合作,開拓移動出行業務。

豐田的巨大轉變,讓我們意識到大象也能起舞,然而這還不是腦洞最大的。日產在本屆CES上,日產以intelligent mobility(智慧移動)為主題,推出人工智慧系統Brain-to-Vehicle。這是一個高度智慧化的人機交互系統,可以直接用大腦來與車輛進行溝通,車就像朋友一樣進行各種交流。配合宣傳語“這是你想像中的未來駕駛嗎”,彰顯日產在智慧化上的成果。

當然,所謂的“腦控車輛”目前而言,可能連概念車都還談不上。但不可否認,人工智慧介入車輛,與車輛行駛的融合,一定是各大廠家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前,我們總覺得與真正的消費類電子相比,汽車作為傳統大工業時代的產物仍然是相對保守、更新速度偏慢的產品,汽車在智慧化上的發展也要遠遠落後於消費類電子的速度。但是,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科技巨頭投入汽車領域,越來越多新產品的推出,過去車企秉承的“Nothing is new”觀念正在逐漸被顛覆。

車輛智慧化的潮流已不可被逆轉,任何一家車企都希望在這個領域取得突破。然而退潮之後方知誰在裸泳,從各家拿出的產品,已經依稀可見誰是在真正推動技術進步,而誰又只是在打著自動駕駛的幌子為自己增加含金量。

畢竟,不是在車上裝幾個攝像頭、雷達和感測器,再喊喊口號,就能實現自動駕駛了。

想要瞭解更及時、更全面的車市消息,立刻關注微信公眾號:AutoTo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