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共用經濟還是“風口”上被吹起的那頭豬嗎?

時鐘指標撥回2017年年初, 彼時共用經濟在中國正如火如荼, 被稱為投資創業的新“風口”。

一年時間, 共用經濟似乎就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畫出了一條抛物線。

以共用單車為例, 2017年6月起, 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小藍單車等相繼倒閉, 即使巨頭摩拜和ofo也被用戶押金、無法盈利等問題纏身, 運營舉步維艱。 共用汽車、共用充電寶等更是迎來倒閉潮。

共用經濟為什麼能在中國蓬勃發展?潮起潮落間, 風口是否已過?未來, 共用經濟又將在中國面臨何種考驗與機會?

中新社發 陳 彬 攝

風口之上

近兩年, 巨量投機資本湧入中國共用經濟領域, 創業者似乎只要和“共用經濟”這一概念掛上鉤, 就能輕鬆融到資金。 從共用單車, 到共用汽車, 再到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 甚至共用馬紮, 花樣百出。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 2016年中國6億人參與分享經濟,

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人民幣, 2016年分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約為1710億元, 提供服務者約為6000萬人。

放眼全球, 共用經濟雖非源於中國, 但卻在中國得到最好實踐。

美國彭博新聞社發表評論指出, 在中國發展共用經濟比在任何國家有前途, 未來世界共用經濟的創新可能始於中國, 而不是矽谷。

在由“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青年共同評選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共用單車在列。

中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發佈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稱, 《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6月, 中國共用單車使用者規模已達1.06億, 占線民總體的14.1%, 其業務覆蓋範圍已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並開始涉足海外市場。

《報告》將共用單車蓬勃發展的原因歸為三點:一是移動上網設備和網路環境改善為共用單車業務大範圍鋪開奠定了基礎;二是城市用戶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尚未解決;三是中國良好的融資和鼓勵創新的環境。

共用單車的確解決了用戶“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但借助風口而起的“共用馬紮”“共用籃球”“共用廚房”等可能就變了味兒。

共用經濟初衷是通過對物品所有權的弱化和使用權的強化, 將自己擁有的資源有償分享給別人使用。

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 共用經濟的核心是盤活存量, 充分利用閒置資源, 但現在卻“成為了一個筐, 什麼都往裡裝”。

中新社發 樊甲山 攝

風口已過?

現實是, 無論共用單車、共用汽車, 還是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 參與這場共用經濟競賽的中國企業, 多數都倒在了沖往終點的賽道上。

“這很正常。 共用經濟倒閉潮符合商業邏輯。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魏武揮認為, 互聯網企業自帶“馬太效應”, 最終就會剩一兩家寡頭企業成為市場領袖, 其他都會成為“炮灰”,

這是互聯網經濟的特點。

魏武揮認為, 衡量“共用經濟”風口是否已過, 一是看市場是否被一兩家企業瓜分, 二是看風險投資人是否還願意去投。

他認為, 網約車市場已經被寡頭瓜分, 共用單車目前兩家獨大, 且有可能合併, “而剩餘的共用充電寶、雨傘等可能都沖不到終點”。

共用經濟在中國已然面臨嚴峻考驗。 中國互聯網企業發現一個商機, 往往是一擁而上跑馬圈地。 缺乏基本的商業和盈利模式, 競爭方式也簡單粗暴, 往往是價格戰和流量戰, 其實最終是幕後資本的對決, 魏武輝說。

但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看來, 2018年, 中國共用經濟將進入洗牌期, 市場回歸理性, 但“風口”還會持續。 “共用經濟消費主力軍多是95後, 他們的理念就是開放共用,共用還是一種趨勢。”

中新社發 鐘鑫旺 攝

未來何在?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國共用經濟主要面臨四方面問題:

一是中國國家信用體系不夠完善,失信成本低,阻礙了共用經濟的發展。共用經濟是將物品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如果信用體系不完善,民眾之間不互信,共用就很難。“共用經濟企業應該共用信用黑名單,助力完善信用體系,這對整個生態都有好處”,58集團CEO姚勁波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呼籲。

二是共用經濟用戶素質有待提高。共用馬紮投入市場一天丟失一半,共用單車損耗率超過5%,共用雨傘最終變成“藏傘於民”。

三是尚無有效的商業盈利模式。目前共用經濟企業主要靠融資支撐,以共用單車為例,小藍單車倒閉後拖欠供應商和用戶押金多達10餘億元,圍繞著共用單車企業用戶押金問題,各方也已爭執了一年多時間。

四是監管滯後。《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指出,高速發展的分享經濟面臨政策制定強調規範的多、鼓勵發展的少,法律法規不適應新業態,公共資料獲取管道少、成本高,統計監測體系亟待完善等。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認為,中國政府應該為共用經濟發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建設公共大資料平臺,發展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對不規範的共用經濟行為通過法律及政策加以約束。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馬忠玉曾表示,2016年中國線民達到7.3億,意味著任何一個網路應用上線以後,在短時間內都會積累大量的使用者,“這將成為共用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最大優勢。”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將中國共用經濟現狀概括為5個關鍵字:發展迅速、拉動就業、“獨角獸的戰場”、競爭“殘酷”、發展潛力巨大。

馬忠玉表示,中國7億多線民是共用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最大優勢,預計到2020年,共用經濟規模占GDP比重的10%,未來10年有望出現5家-10家巨無霸型共用經濟企業。

專家認為,從發展趨勢看,中國共用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競爭正不斷加快,尤其是在智慧製造領域,共用經濟將會有一個增長的爆發期。

作者:王慶凱

編輯:楊佳欣

他們的理念就是開放共用,共用還是一種趨勢。”

中新社發 鐘鑫旺 攝

未來何在?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中國共用經濟主要面臨四方面問題:

一是中國國家信用體系不夠完善,失信成本低,阻礙了共用經濟的發展。共用經濟是將物品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如果信用體系不完善,民眾之間不互信,共用就很難。“共用經濟企業應該共用信用黑名單,助力完善信用體系,這對整個生態都有好處”,58集團CEO姚勁波在今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呼籲。

二是共用經濟用戶素質有待提高。共用馬紮投入市場一天丟失一半,共用單車損耗率超過5%,共用雨傘最終變成“藏傘於民”。

三是尚無有效的商業盈利模式。目前共用經濟企業主要靠融資支撐,以共用單車為例,小藍單車倒閉後拖欠供應商和用戶押金多達10餘億元,圍繞著共用單車企業用戶押金問題,各方也已爭執了一年多時間。

四是監管滯後。《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指出,高速發展的分享經濟面臨政策制定強調規範的多、鼓勵發展的少,法律法規不適應新業態,公共資料獲取管道少、成本高,統計監測體系亟待完善等。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認為,中國政府應該為共用經濟發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金建設公共大資料平臺,發展智慧城市和物聯網,對不規範的共用經濟行為通過法律及政策加以約束。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馬忠玉曾表示,2016年中國線民達到7.3億,意味著任何一個網路應用上線以後,在短時間內都會積累大量的使用者,“這將成為共用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最大優勢。”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副主任馬忠玉將中國共用經濟現狀概括為5個關鍵字:發展迅速、拉動就業、“獨角獸的戰場”、競爭“殘酷”、發展潛力巨大。

馬忠玉表示,中國7億多線民是共用經濟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最大優勢,預計到2020年,共用經濟規模占GDP比重的10%,未來10年有望出現5家-10家巨無霸型共用經濟企業。

專家認為,從發展趨勢看,中國共用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競爭正不斷加快,尤其是在智慧製造領域,共用經濟將會有一個增長的爆發期。

作者:王慶凱

編輯:楊佳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