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瀘州工匠楊尹渝:創新求進 獨見匠心

酒城工匠楊尹渝

作者:官國柱

楊尹渝班組通過推動全員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 促進技術進步, 確保了品質的提升:嚴格按照精細化操作工藝生產,

產品過程品質受控, 沒有廢品、沒有返修, 生產效率高, 成本下降;產品品質和工作品質是安全、進度和成本的保證。 因為對品質事故“零容忍”, 他們創造了品質“零報廢”的“神話”。

科技進步是第一生產力, 全員的做法、全面的效果、自覺的動力、自發的行為, 這是我在工作中堅決貫徹的理念。 對於“工匠精神”的理解, 因人而異, 我的理解便是不斷的創新才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川南機械廠特級鉗工技師楊尹渝之語

中國工業要騰飛, 工匠精神是關鍵。

中國製造業要躋身世界強國, 不能沒有中國工匠的向上精神。

中國工匠, 精益求精工匠心, 精雕細琢匠精神。

中國工匠, 敬業守規終恪守, 精細堅固無懈擊。

他是中國航太集團川南機械廠的特級鉗工技師, 對工作精益求精, 追求完美和極致。 就是中國工匠的楷模。

他是航太集團川南機械廠(簡稱航太科技集團)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他有一顆“匠心”, 對品質問題“零容忍”“零報廢”。

他掌握著高超的專業技能, 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他在產業技術領域裡引領品質創新, 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他為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飛船等200多個型號配套火工品進行裝配加工, 做出了顯著成績。

他, 楊尹渝, 中國航太集團川南機械廠的特級鉗工技師。

他, 楊尹渝, 瀘州市首屆十大“酒城工匠”之一。

他, 楊尹渝, 就是中國大工匠的楷模!

他, 楊尹渝, 就是中國大工匠的脊樑!

創新標準 確保產品品質應從小事做起

鉗工是機械製造中最古老的金屬加工工種。

這是一門全靠操作工匠個人技術悟性和技術掌握的工種。

切削加工、機械裝配和修理作業中的手工作業, 鉗工技術是基礎。

又因常在鉗工臺上用虎鉗夾持工件操作而得名。

鉗工作業主要包括鏨削、銼削、鋸切、畫線、鑽削、鉸削、攻絲和套絲(見螺紋加工)、刮削、研磨、矯正、彎曲和鉚接等。

楊尹渝, 1981年進入川南機械廠, 幹的就是鉗工這古老工種。

操上鉗工這行, 楊尹渝一干就堅持了35年。

老話講的:車工緊, 鉗工松, 吊兒郎當學電工。

機械製造業工廠過去沿襲的是這種現象:車工天天都彎腰緊盯著鑽頭, 對車床工作狀態的運行, 一絲一毫不敢懈怠。 電工背著工具箱,

滿廠串遊檢查電器線路、機床電器等, 十分自由自在。 最悠哉遊哉的工作, 當數鉗工了, 泡上一缸濃茶, 嘴上叼著香煙, 坐等機修車間裡, 有人來叫修機床了才出工, 沒人叫就閑著, 還被廠裡尊奉為“大師傅”, 要好牛氣就有好牛氣。

就這鉗工“守株待兔”等活兒的牛氣, 傳統了上百年, 因稱“大師傅”級別, 其他工種根本不敢得罪, 只得小心翼翼伺候好鉗工“大師傅”, 至於維修品質好與不好, 大家不敢多言語, 怕得罪了, 以後出問題, 難請, 臉色也難看。

於是, 機械行業很多工廠, 就出現了鉗工這“一招鮮吃遍廠”的現象。

為此, 楊尹渝開始琢磨: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 鉗工這種狀況, 技術不分良莠, 幹活沒有好壞, 反而將為其解決其他工種問題,

成了別個工序工段服侍的特殊物件, 這不正常, 問題出在哪兒呢?

提出問題不難, 找出問題才難, 解決問題更難。

楊尹渝, 中等身材, 俊秀斯文的面龐, 兩鬢有著些微的斑白, 身著一身藍色工裝, 神采奕奕, 笑容溫和可親, 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從容不迫, 非常沉穩的氣質, 顯得格外睿智。

正是這種從容, 也是這種沉穩, 楊尹渝對自己的工廠, 身處的車間, 尤其是班組團隊範圍內的鉗加工、黏結、裝配、衝壓等9個工房, 進行了認真勘查, 發現了一個個鉗工工廠普遍存在的現象:亂, 送來維修的大小機器堆放得七零八落, 一片亂糟糟場景;髒, 進入工廠就在蓬頭垢面、油污滿地中, 連行走都不知往哪裡放腳;散, 用於維修的工具到處都是, 常在維修作業時到處找工具。

問到鉗工老師,得到回答:鉗工嘛,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鬆鬆垮垮的。

問同行“為什麼不可以改變呢”,回復是:改什麼?往哪兒改?

問機械工程師,回話道:鉗工特點決定了,無法標準化作業。

“無法標準化作業”——楊尹渝一聽,心有所觸動:是啊,沒有作業標準,又怎麼去規範?圍繞這個問題,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製造業中,其他工種如車工、焊工、磨床工、刨床工、電工等,都有完整的作業標準規範,而鉗工卻沒有詳細的作業標準,有的都比較簡單,三言兩語,有的還不切實際,類似管理制度之類的,根本談不上標準化,也就導致無法規範作業。

楊尹渝找到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這只是往前邁了一步,但如何解決這個“無法標準化作業”,這才是關鍵。

那一段時間,楊尹渝為解決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日思夜想,成天針對這個關鍵進行琢磨,並對班組生產工作進行反復尋探,有時近乎於走火入魔了。

“楊老師,”一要好同事關切問,“你家裡有什麼事啊?”

楊尹渝十分詫愕:“沒有哇,你咋這麼問?”

“我看你這段時間,不管是上班路上,還是下班路上,你都埋頭獨自在想什麼,好像家裡有什麼事,有什麼解不開的疙瘩。”同事說。

楊尹渝“啊”的一聲,醒悟了:“家裡沒事,主要是廠子班組的事。”接著,他講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

“嗨!”同事恍然大笑起來,“你呀你呀,真是楊琢磨。”

回到家,熱飯熱菜已擺桌上了,楊尹渝端起碗欲上口。

“不忙,”女兒阻止道,“爸爸,飯前要洗手……”

“洗啥手哦,老爸餓了。”楊尹渝又端起碗準備吃飯。

女兒拉住楊尹渝,不依不饒:“不行,不行,手都不想洗,不講衛生,你肯定做不好事。”

“哦。”楊尹渝看著非常堅持要自己洗手的女兒那企盼的眼神。

楊尹渝在慢慢洗手時,若有所思:不講衛生,你肯定做不好事;這話有道理!洗手這個事雖小,日常生活中也不起眼,但它關乎一個人的健康。鉗工因長期隨便慣了,形成不良衛生習慣,也就造成操作中隨心所欲,是啊,連起碼的衛生都沒有好習慣,又怎談得上作業上的規範?

“有了!”楊尹渝茅塞頓開。

女兒有些莫名其妙了,瞪圓大眼問:“啥子有啦?”

“有了就是有了。”楊尹渝高興說道,“吃飯吃飯。”

楊尹渝想:如何避免這些安全和品質上的問題?楊尹渝意識到,精細的技術操作不能僅憑個人經驗,必須得拿出一套精細化的操作標準和規範。

很快,楊尹渝制定的《精細化操作50條》出臺了,這個特製的精細化的技術操作標準和規範,在全國企業是首創,解決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

楊尹渝回想起還沒實行《精細化操作50條》以前,總會有一些人出現一些問題。從中分析原因,查找病症,其實也跟制度有關,制度表達不清晰,員工自然對於如何達標理解模糊。《精細化操作50條》,不僅僅包括衛生問題,幾乎涵蓋安全、品質、制度、成本、規範做了一系列的精細化管理要求。

《精細化操作50條》作為一項硬性制度的實施,不是那麼順順當當的。

要解決鉗工們固有的不良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精細化操作50條》從最基本的衛生問題入手,規定衛生問題的驗收標準:不能有肉眼看到的油蹟,包括油蹟的面積都詳細到5mm×5mm。

提及這個《精細化操作50條》的創新到實施,楊尹渝說道:“最開始的工作環境,應該與許多工廠一樣,衛生問題雖然每個人都會做,但總品質是參差不齊。有的就有情緒抱怨,說找不到事做管洗手,洗手哪個不會嘛。工廠哪裡會沒有油蹟,沒有油蹟還是工廠嗎?說什麼的都有。為了解決大家的思想認識問題,我找來日本和德國工廠衛生標準化片子,放給大家看,並反復講現代化企業衛生與生產品質的關係,大家漸漸明白了,久而久之,大家自覺講衛生了,班組工廠乾淨,車間環境整潔了,大家也顯得精神了。”

對於現場工具的擺放,《精細化操作50條》也精細到角度衡量標準。

最初,大家很不習慣,覺得是多此一舉。

楊尹渝耐心向大家講解:“我們作為航太集團的裝配車間,鉗工班組,要求比一般製造工廠更要十分嚴格,精細程度更要十分明確,不容有任何一絲差錯。在原有的粗放型工作環境和工作習慣中,隨意堆放工具,存留著許多的隱患,如工具碰撞的損壞,四下亂找工具對操作帶來的不便,我們就是要通過《精細化操作50條》精細化的管理,説明大家有序規範置放工具,形或養成良好工作習慣,有利於標準化作業。”

《精細化操作50條》從楊尹渝班組滲透向川南機械廠,實施以後,衛生方面:最大的改善就是大掃除消失了,日常的衛生習慣已經形成常態化,大掃除自然而然也不再需要了;安全方面:可以說,實施了《精細化操作50條》以後,再也沒有員工因為手工操作而造成手指斷傷了。從裝配和鉗工這些方面改變著傳統操作,為航太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精細化操作50條》帶來的是產品品質的提升,日常工作習慣的良好養成。嚴格按照精細化操作工藝生產,產品過程品質受到控制,沒有廢品、沒有返修,生產效率達到提高,成本相應下降;產品品質和工作品質是安全、進度和成本的保證。

因此,楊尹渝帶領班組創造了品質“零容忍”“零報廢”的奇跡。

自楊尹渝班組命名以來,班組安全事故為零,成為工廠班組建設中的一面旗幟。

創新管理 “標準”和“非標”皆是有力助推

管理,是指管理主體組織,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

管理,是利用人、財、物、資訊和時空等借助管理手段實現目標過程。

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地滿足客戶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在楊尹渝的班組管理中,有“標準”和“非標”之分。

乍一聽,楊尹渝這個管理有“標準”和“非標”,十分矛盾。

“標準”和“非標”從理論到現實,往往是“標準”苛求於“非標”,而“非標”更大程度又人性於“標準”。

從而,這就形成了楊尹渝班組管理的兩面性和雙重性。

硬性,強制性,“標準”是一方面,在生產操作規範標準上,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鬆動和移位,即鐵面無情,充分體現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標準”的嚴格要求。

楊尹渝這種硬性“標準”的強制性管理,皆是不近人情。

國內外很多實例說明,在當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精細化管理作為企業生命力的起碼保障,作為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逐漸以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浮上了企業管理的水面,而楊尹渝創新《精細化操作50條》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共祝願祖國好”,是楊尹渝班組作業現場的醒目標語。

每次晨會的召開,忙碌工作的進行,都在這六個大字下無聲地進行著。

多年為航太事業工作的使命,讓楊尹渝更加注重班組成員的責任感培養,企業主人翁意識的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自信力的樹立。

每天的晨會上,楊尹渝都會面對牆上的“共祝願祖國好”,向班組成員講道:“我國航太事業發展很快,對於我們為航太事業做工作的,是一種驕傲,更是一種責任。我們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生產產品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日復一日,循規蹈矩,容易使人麻痹,容易使人陷進熟能生巧的誤區。我們的產品特殊性,品質要求很高,要做到零事故、零容忍,沒有因熟而自以為生巧,要不厭其煩,要嚴絲合縫,將班組成員從個人榮譽感提升到團隊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這就是共祝願祖國好深刻含意,這就是共祝願祖國好對我們的警示。”

實施《精細化操作50條》這無情管理,楊尹渝有自己的三部曲。

一是學習曲,定期考核。要讓班組員工認真記住《精細化操作50條》每項條款。這項工作,初初開展,班組全體還十分認真,重複多了,就有生厭情緒,隱藏了一些不良的抵觸情緒,就有了“像天天早晨在工廠食堂吃的稀飯饅頭,索然無味”之私議。

為此,本來在家吃早餐的楊尹渝,專門到食堂吃了一段時間的早餐,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尤其是班組的那些年輕人,更是好奇。

“師傅,”一徒弟問,“跟師娘鬧矛盾,師娘罷工不做早飯啦?”

另一個徒弟笑道:“楊師傅在家裡吃膩了,出來換個口味。”

“嘻嘻嘻……”又一個年輕徒弟說,“老師,這饅頭稀飯天天吃,要不了一個星期,你就會冒酸水的。”

楊尹渝看著同桌吃早餐的徒弟們,慢條斯理地說:“我進廠時,沒安家,同現在的你們一樣,天天早晨在食堂吃饅頭稀飯,說實話,時間久了,同你們說的一樣,冒酸水,產生抵觸。但是,你們大夥想過沒有,稀飯饅頭天天吃,是索然無味,你也可以改吃麵條,吃久了,同樣會索然無味。無論你們怎麼索然無味,卻是人體生命需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我們推行的《精細化操作50條》,是堅持得索然無味,但是我們標準化作業必需的。”

徒弟們一下子醒悟過來,楊師傅同吃“索然無味”早餐的良苦用心。

二是執行曲,嚴格要求。結合工廠的企業管理,全面推行《精細化操作50條》,並配套落實檢查制度,對執行標準化作業好的,獎勵;對執行標準化作業不好的,嚴懲;儘管在執行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糾葛,但大家都知道,一向和善的楊尹渝班長,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方面,都是鐵面無私,從不講情面。正是這樣的堅持和執著,楊尹渝管理的班組、楊尹渝技能大師工作室才能做到連續14年來安全零事故,取得品質零缺陷的好成績。

三是創新曲,與時俱進。楊尹渝班組有一個“創新集”,自實施全面品質管制以來,累積了厚厚一遝。翻開“創新集”,看到裡面詳細記錄著:班組成員通過自製的工裝,把零件固定進行加工,有效避免了加工時的劃傷;班組成員在對接體的黏結過程中容易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氣泡,清除起來非常耗費人工,加工效率很低,班組成員通過多次嘗試,終於確定把配好的膠液加溫到45℃~50℃時保持3分鐘後再使用,這樣就能有效減少氣泡量75%左右,加工的效率也提高一倍以上。諸如此類班組在技術、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集體創新,出了很多成果,已在班組建設中形成了一種風氣。

“標準”化管理,是養成班組員工的“嚴謹、專注、專業、敬業”,作業有章可以量化。

“非標”管理,是無法量化的,卻是一種很重要的人性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是留住人才的首要考量。

“標準”化管理和“非標”管理,看似矛盾,其實是和諧的。

對於新員工來到我們這個集體,楊尹渝肯定會給予額外的關注。

楊尹渝班組常常組織公益活動,引導班組成員的社會責任感。

每到清明節,楊尹渝都會帶領班組成員前往烈士陵園掃墓。

楊尹渝帶領班組成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去溫暖。

助學貧困學生,在楊尹渝班組已是常態化了。

對貧困的敘永苗族鄉,楊尹渝班組十分關注,他帶領全班成員進入苗族鄉,十歲左右的孩童在寒風凜冽的初冬,穿著單薄,有的還光著腳,很是感觸,不僅送去禦寒保暖的衣褲和學習用具,還教育大家要珍惜工作,在工作崗位上更加積極向上,努力進取。

“嘀……”楊尹渝家裡的電話響了,這已是半夜十二點過了。

聽到楊尹渝出門聲響,父母忙起身出門,問接了電話的兒子:“這麼晚了,有啥急事?”

楊尹渝穿著衣服,“班裡一同事小孩生病了,明天請病假,我去看看。”

“明天去不行嗎?”父母關切地說,“這麼晚,外面黑燈瞎火的,天又冷。”

“爸媽,你們睡吧。”楊尹渝扣著衣扣,“這個徒弟,腦子很聰明,技術也好,這段時間,受了外面社會影響,思想有些波動,情緒也不穩定,現在生病了,更該馬上去看看。”

父母知道兒子工作狂的性格,攔是攔不住的,叮囑道:“你去吧,路上小心一點,注意安全。”

夜半三更,寒風刺骨,楊尹渝費心叩開水果店買了水果,來到小孩兒生病的徒弟家探望,徒弟全家大為感動。

徒弟父母拉著楊尹渝雙手,激動地說,楊師傅,楊班長,感謝您感謝您!

徒弟父親轉過頭,嚴厲地對兒子說:“這麼好的師傅,這麼好的人,你要跟著他好好幹工作。楊師傅,兒子交給你,我們放心。以後工作上有不足,你儘管說他,不要考慮我們是廠裡老職工,不好抹開情面。我們支持你的!”

楊尹渝雙手握著徒弟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對於班組的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是真心實意關心的。有困難,就像今天這樣,及時告知,我們會盡力幫助的。但在工作中,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時,要認真,不能打折扣。同社會上的發財事比,我們在廠子裡收入是低,但沒有我們航太人的付出,國家航太事業就不會有發展,航太國防就不會有如此強大,你說呢?”

“今後,我聽你楊班長的,我會安心幹好工作的。”徒弟眼眶裡閃著熱淚。

楊尹渝在不斷的摸索和研究中,實施人性化管理,改善班組成員的個人意識,強化了本職工作與國家、民族強大的整體意識,使整個班組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工作景象。

2004年以前,衝壓操作點傷殘情況十分嚴重。實施《精細化操作50條》之後,傷殘情況基本沒有再發生,但是安全隱患仍然存在。這個操作點事故頻發,有無解決之法,需要集思廣益。

榮譽和成功,對於楊尹渝以及他帶領的班組來說,並非偶然。

“標準”和“非標”的創新管理,有效推動了班組建設。

創新技術 面向未來做創新科技“工匠”

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影響一大批人。

一個企業的發展,其留存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其文化之道和為人理念。

這個“文化之道和為人理念”,充分體現著這個企業的“工匠精神”。

現代企業的“工匠精神”,不是一味地故步自封、因循守舊。

創新“工匠技術”,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創新“工匠精神”的要求。

企業個個“工匠”與企業發展融合為“工匠們”整體,形成獨有的企業“創新工匠精神”,昭示這個企業創新之路上的生機勃勃。

楊尹渝就是企業技術創新之路上的勇闖領航人。

白淨瘦削的楊尹渝,由於自己工作嚴謹的風格,養成了一種愛思考的良好習慣,平時不多言不多語,老是沉穩於一種“琢磨”狀態,由此,所在班組私下裡對他有“楊琢磨”之稱。

他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技術,享受著產品品質在自己雙手中昇華的過程——這已是楊尹渝長期的“工匠精神”養成。

對於“工匠精神”傳承的理解,在班組建設會上,楊尹渝向大家說道:“技術鑽研傳承,需要改變過去的傳統意識。我們主要從事鉗工活的班組,廠裡其他班組都很看重我們,認為我們這是很關鍵技術的活。其實,這只是一種傳統的觀念,而現在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多得很。現代製造業的進步很快,有的完全脫離傳統鉗工修修補補、敲敲打打的範疇了。因此,我們要更新觀念,接受新的挑戰,要有廣闊的胸襟,容納別人的胸懷,能學習更好的工藝技術,彌補自己的短板,你才有技術上的進步,你才有工藝上的創新,你才能做到創新工藝技術的傳承,這才是進步時代的現代工匠。”

楊尹渝如此的切身感受,是從工作中深刻體會出來的。

廠裡的設備設施,陸續做了更新,進入了半自動化發展時期,如今的川南機械廠面臨的是更多人工作業轉換為半自動操作,傳統鉗工手技維修和管理,在一些新技術、新科技的替代下,已開始漸漸退出機械舞臺。

一種技術進步的緊迫感,加快班組每個人和整個團隊的技術進步,在楊尹渝心中成了首要問題。

2015年,楊尹渝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

從一個小小的班組,飛躍升級為國家工作室。楊尹渝深知,技藝的傳承需要學習、積累、提升,在傳授的過程,先進技術只有被更多人所掌握,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工匠的技術再好,人為操作的誤差無可避免。而數控品質化可以彌補這種失誤,走自動化這條道路是最終發展趨勢。”楊尹渝提及今後的發展,在班組技術交流會上說道。

楊尹渝對於工作室的技術進步,有自己的一套設想:找尋集齊各種工種的高尖人才,利用工作室這個平臺召集人才,將各個工種在實際操作中遭遇到的技術難點,進行整合攻關克難,集體創新,開創智慧化導向。

這可觸動了班組一些成員,有了各種議論。

“用得著嗎?我們就真的不行啦?無用啦?”

“這不是自己找自己的短處嗎?”

“過去有難題,我們班組搞技術攻關,不是都可以解決的嗎?”

……

為此,楊尹渝反復與大家溝通交流:“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簡單的數字從1到300,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寫出來,可實驗證明,更多的人會犯一些小錯誤,而我們的生產,也是反反復複裝配幾千件,人工作業,難免會出一點差錯,但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要求我們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這個道理,我們明白啊!”

“人非聖人,我們這些幹活的,哪有不出點小差錯的。”

“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我們心裡曉得,我們認真幹好就行了。”

……

班組員工的認識,或多或少,還有些停留在過去的觀念中。

“如何解決和避免這樣的人為差錯,只有通過高科技,實現全自動化,才有可能保證產品品質。如擰螺帽,要擰這顆螺帽十公斤力,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若人為來擰,多擰一圈、少擰一圈都不好監控。但自動化就不一樣了,完全電腦操作,還有資料顯示,就能充分保障品質。”楊尹渝耐心做大夥的思想工作,強調說,“儘管我們工廠,我們裝配車間,我們班組,還有我們的工作室,目前還沒能完全實現自動化,但思想觀念要轉變過來,認識要提高,要為全面掌握新技術做努力。因為,我們航太產品的特殊性,來不得丁點缺陷。今天你不技術進步,明天就會被先進技術淘汰。”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為加快班組技術進步,楊尹渝組織開展了系列工作:一是加強航太國防教育,使大家有更清晰的“我是航太人,更是國防人”的高度認識;二是打造全新的團隊逆向“不淘汰”觀念,消除那種“我幹不好換工種”的思想,形成班組全員共同技術進步;三是開展爭當好工匠活動,樹立“以當好企業工匠為榮,以出劣質產品為恥”的企業主人翁的“工匠精神”。

自此以後,班組形成了學航太知識、鑽先進技術、解生產難題的好風氣。

楊尹渝班組通過推動全員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促進技術進步,確保了品質的提升:嚴格按照精細化操作工藝生產,產品過程品質受控,沒有廢品、沒有返修,生產效率高,成本下降;產品品質和工作品質是安全、進度和成本的保證。因為對品質事故“零容忍”,他們創造了品質“零報廢”的“神話”。

“楊老師熱愛鉗工這一行,工作是他的興趣不是負擔,他毫不保留,傾囊相授激勵年輕人。”這是同事對楊尹渝的評價。

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雖然“不大”,卻是川南機械廠內的人才孵化器。

近年來,在楊尹渝的建議和宣導下,川南機械廠在工藝技術方面的改造創新,與瀘州職業技 術學院相關專業建立了緊密關係,以請教授進廠上課和組織技工去學校學習商討的方式,解決了理論問題向實踐轉化的技術創新難題。

楊尹渝為鼓勵新人在工匠技術上的進步,可謂嘔心瀝血,全力扶持。

這裡不斷有新人進來,也不斷有熟手派出到別的班組。

王成龍是工作室的一名年輕人,很有頭腦和思想。楊尹渝慧眼發現,此人有技術潛力,有鑽研勁頭,便積極鼓勵他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並通力指導,幫助他研究發明了《點火藥盒蒙布粘貼自動裝配機器人》《火工品電起爆器短路件自動繞線機》等創新成果,成為高級技工,企業裡的能工巧匠。

為了讓班組成員和裝配車間更多人成為企業優秀工匠,楊尹渝在工作室辦“技術夜校”。陳大志、黃祖銀兩名農民工通過夜校學習,技術技能飛躍般地提高,獲得瀘州市農民工鉗工技能大賽第一名、四川省鉗工技能大賽三等獎,獲四川省“明星農民工”稱號。

通過“名師帶徒”“工作創新”等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裝配運載火箭上分離用的小型固體發動機,楊尹渝工作室參加了火箭用點火藥盒成形難關的解決,螺紋攻絲機的設計及應用,火箭用藥盒罩底孔加工難關的解決等100多項技術攻關。

自2006年至今,楊尹渝工作室一直處於創新高峰期,平均每年都有100多項創新,而2011年到現在,工作室每年也有幾十項創新,創新工作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現在,楊尹渝工作室逐步將工作室打造成為集團公司乃至國家軍工行業的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成了川南機械廠內名副其實的人才孵化器。

楊尹渝回想當初,從“神一”飛船開始,他就帶領著團隊承擔了飛船火工品大部分的鉗工作業。當看到“神七”載人飛船順利地把太空人成功送入太空,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研製生產的重要參與者,楊尹渝和班組全體成員倍感驕傲與自豪,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大。

楊尹渝秉承著精益求精的要求,永不言敗的工匠精神,不斷創新的執著匠心,打造卓越的產品品質,呼籲匠心製造在更多人更多企業之中傳承開來,讓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時的熱點,更能在一代代企業中傳承下去,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

楊尹渝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目前,工作室依託工廠現有火工品研製生產平臺,組織開展視覺化裝配工藝、並行式自動化裝配單元、裝配過程資料自動採集技術以及結構件鐳射焊接技術的研究,著力解決制約航太火工品質量可靠性和裝配瓶頸問題和難題。積極發揮火工品技能領軍人才的優勢,通過“名師帶徒”“工作創新”等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火工品領域技能型人才建設的升級,培育技術過硬、作風扎實、具備一定管理理念和能力的複合型中青年技能人才,逐步將工作室打造成為集團公司乃至國家軍工行業的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問到鉗工老師,得到回答:鉗工嘛,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鬆鬆垮垮的。

問同行“為什麼不可以改變呢”,回復是:改什麼?往哪兒改?

問機械工程師,回話道:鉗工特點決定了,無法標準化作業。

“無法標準化作業”——楊尹渝一聽,心有所觸動:是啊,沒有作業標準,又怎麼去規範?圍繞這個問題,他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製造業中,其他工種如車工、焊工、磨床工、刨床工、電工等,都有完整的作業標準規範,而鉗工卻沒有詳細的作業標準,有的都比較簡單,三言兩語,有的還不切實際,類似管理制度之類的,根本談不上標準化,也就導致無法規範作業。

楊尹渝找到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這只是往前邁了一步,但如何解決這個“無法標準化作業”,這才是關鍵。

那一段時間,楊尹渝為解決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日思夜想,成天針對這個關鍵進行琢磨,並對班組生產工作進行反復尋探,有時近乎於走火入魔了。

“楊老師,”一要好同事關切問,“你家裡有什麼事啊?”

楊尹渝十分詫愕:“沒有哇,你咋這麼問?”

“我看你這段時間,不管是上班路上,還是下班路上,你都埋頭獨自在想什麼,好像家裡有什麼事,有什麼解不開的疙瘩。”同事說。

楊尹渝“啊”的一聲,醒悟了:“家裡沒事,主要是廠子班組的事。”接著,他講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

“嗨!”同事恍然大笑起來,“你呀你呀,真是楊琢磨。”

回到家,熱飯熱菜已擺桌上了,楊尹渝端起碗欲上口。

“不忙,”女兒阻止道,“爸爸,飯前要洗手……”

“洗啥手哦,老爸餓了。”楊尹渝又端起碗準備吃飯。

女兒拉住楊尹渝,不依不饒:“不行,不行,手都不想洗,不講衛生,你肯定做不好事。”

“哦。”楊尹渝看著非常堅持要自己洗手的女兒那企盼的眼神。

楊尹渝在慢慢洗手時,若有所思:不講衛生,你肯定做不好事;這話有道理!洗手這個事雖小,日常生活中也不起眼,但它關乎一個人的健康。鉗工因長期隨便慣了,形成不良衛生習慣,也就造成操作中隨心所欲,是啊,連起碼的衛生都沒有好習慣,又怎談得上作業上的規範?

“有了!”楊尹渝茅塞頓開。

女兒有些莫名其妙了,瞪圓大眼問:“啥子有啦?”

“有了就是有了。”楊尹渝高興說道,“吃飯吃飯。”

楊尹渝想:如何避免這些安全和品質上的問題?楊尹渝意識到,精細的技術操作不能僅憑個人經驗,必須得拿出一套精細化的操作標準和規範。

很快,楊尹渝制定的《精細化操作50條》出臺了,這個特製的精細化的技術操作標準和規範,在全國企業是首創,解決了鉗工“無法標準化作業”的問題。

楊尹渝回想起還沒實行《精細化操作50條》以前,總會有一些人出現一些問題。從中分析原因,查找病症,其實也跟制度有關,制度表達不清晰,員工自然對於如何達標理解模糊。《精細化操作50條》,不僅僅包括衛生問題,幾乎涵蓋安全、品質、制度、成本、規範做了一系列的精細化管理要求。

《精細化操作50條》作為一項硬性制度的實施,不是那麼順順當當的。

要解決鉗工們固有的不良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精細化操作50條》從最基本的衛生問題入手,規定衛生問題的驗收標準:不能有肉眼看到的油蹟,包括油蹟的面積都詳細到5mm×5mm。

提及這個《精細化操作50條》的創新到實施,楊尹渝說道:“最開始的工作環境,應該與許多工廠一樣,衛生問題雖然每個人都會做,但總品質是參差不齊。有的就有情緒抱怨,說找不到事做管洗手,洗手哪個不會嘛。工廠哪裡會沒有油蹟,沒有油蹟還是工廠嗎?說什麼的都有。為了解決大家的思想認識問題,我找來日本和德國工廠衛生標準化片子,放給大家看,並反復講現代化企業衛生與生產品質的關係,大家漸漸明白了,久而久之,大家自覺講衛生了,班組工廠乾淨,車間環境整潔了,大家也顯得精神了。”

對於現場工具的擺放,《精細化操作50條》也精細到角度衡量標準。

最初,大家很不習慣,覺得是多此一舉。

楊尹渝耐心向大家講解:“我們作為航太集團的裝配車間,鉗工班組,要求比一般製造工廠更要十分嚴格,精細程度更要十分明確,不容有任何一絲差錯。在原有的粗放型工作環境和工作習慣中,隨意堆放工具,存留著許多的隱患,如工具碰撞的損壞,四下亂找工具對操作帶來的不便,我們就是要通過《精細化操作50條》精細化的管理,説明大家有序規範置放工具,形或養成良好工作習慣,有利於標準化作業。”

《精細化操作50條》從楊尹渝班組滲透向川南機械廠,實施以後,衛生方面:最大的改善就是大掃除消失了,日常的衛生習慣已經形成常態化,大掃除自然而然也不再需要了;安全方面:可以說,實施了《精細化操作50條》以後,再也沒有員工因為手工操作而造成手指斷傷了。從裝配和鉗工這些方面改變著傳統操作,為航太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精細化操作50條》帶來的是產品品質的提升,日常工作習慣的良好養成。嚴格按照精細化操作工藝生產,產品過程品質受到控制,沒有廢品、沒有返修,生產效率達到提高,成本相應下降;產品品質和工作品質是安全、進度和成本的保證。

因此,楊尹渝帶領班組創造了品質“零容忍”“零報廢”的奇跡。

自楊尹渝班組命名以來,班組安全事故為零,成為工廠班組建設中的一面旗幟。

創新管理 “標準”和“非標”皆是有力助推

管理,是指管理主體組織,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

管理,是利用人、財、物、資訊和時空等借助管理手段實現目標過程。

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地滿足客戶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在楊尹渝的班組管理中,有“標準”和“非標”之分。

乍一聽,楊尹渝這個管理有“標準”和“非標”,十分矛盾。

“標準”和“非標”從理論到現實,往往是“標準”苛求於“非標”,而“非標”更大程度又人性於“標準”。

從而,這就形成了楊尹渝班組管理的兩面性和雙重性。

硬性,強制性,“標準”是一方面,在生產操作規範標準上,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鬆動和移位,即鐵面無情,充分體現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標準”的嚴格要求。

楊尹渝這種硬性“標準”的強制性管理,皆是不近人情。

國內外很多實例說明,在當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精細化管理作為企業生命力的起碼保障,作為一種意識、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逐漸以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浮上了企業管理的水面,而楊尹渝創新《精細化操作50條》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支撐。

“共祝願祖國好”,是楊尹渝班組作業現場的醒目標語。

每次晨會的召開,忙碌工作的進行,都在這六個大字下無聲地進行著。

多年為航太事業工作的使命,讓楊尹渝更加注重班組成員的責任感培養,企業主人翁意識的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自信力的樹立。

每天的晨會上,楊尹渝都會面對牆上的“共祝願祖國好”,向班組成員講道:“我國航太事業發展很快,對於我們為航太事業做工作的,是一種驕傲,更是一種責任。我們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生產產品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日復一日,循規蹈矩,容易使人麻痹,容易使人陷進熟能生巧的誤區。我們的產品特殊性,品質要求很高,要做到零事故、零容忍,沒有因熟而自以為生巧,要不厭其煩,要嚴絲合縫,將班組成員從個人榮譽感提升到團隊責任感和國家使命感。這就是共祝願祖國好深刻含意,這就是共祝願祖國好對我們的警示。”

實施《精細化操作50條》這無情管理,楊尹渝有自己的三部曲。

一是學習曲,定期考核。要讓班組員工認真記住《精細化操作50條》每項條款。這項工作,初初開展,班組全體還十分認真,重複多了,就有生厭情緒,隱藏了一些不良的抵觸情緒,就有了“像天天早晨在工廠食堂吃的稀飯饅頭,索然無味”之私議。

為此,本來在家吃早餐的楊尹渝,專門到食堂吃了一段時間的早餐,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尤其是班組的那些年輕人,更是好奇。

“師傅,”一徒弟問,“跟師娘鬧矛盾,師娘罷工不做早飯啦?”

另一個徒弟笑道:“楊師傅在家裡吃膩了,出來換個口味。”

“嘻嘻嘻……”又一個年輕徒弟說,“老師,這饅頭稀飯天天吃,要不了一個星期,你就會冒酸水的。”

楊尹渝看著同桌吃早餐的徒弟們,慢條斯理地說:“我進廠時,沒安家,同現在的你們一樣,天天早晨在食堂吃饅頭稀飯,說實話,時間久了,同你們說的一樣,冒酸水,產生抵觸。但是,你們大夥想過沒有,稀飯饅頭天天吃,是索然無味,你也可以改吃麵條,吃久了,同樣會索然無味。無論你們怎麼索然無味,卻是人體生命需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我們推行的《精細化操作50條》,是堅持得索然無味,但是我們標準化作業必需的。”

徒弟們一下子醒悟過來,楊師傅同吃“索然無味”早餐的良苦用心。

二是執行曲,嚴格要求。結合工廠的企業管理,全面推行《精細化操作50條》,並配套落實檢查制度,對執行標準化作業好的,獎勵;對執行標準化作業不好的,嚴懲;儘管在執行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糾葛,但大家都知道,一向和善的楊尹渝班長,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方面,都是鐵面無私,從不講情面。正是這樣的堅持和執著,楊尹渝管理的班組、楊尹渝技能大師工作室才能做到連續14年來安全零事故,取得品質零缺陷的好成績。

三是創新曲,與時俱進。楊尹渝班組有一個“創新集”,自實施全面品質管制以來,累積了厚厚一遝。翻開“創新集”,看到裡面詳細記錄著:班組成員通過自製的工裝,把零件固定進行加工,有效避免了加工時的劃傷;班組成員在對接體的黏結過程中容易產生許多大小不一的氣泡,清除起來非常耗費人工,加工效率很低,班組成員通過多次嘗試,終於確定把配好的膠液加溫到45℃~50℃時保持3分鐘後再使用,這樣就能有效減少氣泡量75%左右,加工的效率也提高一倍以上。諸如此類班組在技術、管理、安全等方面的集體創新,出了很多成果,已在班組建設中形成了一種風氣。

“標準”化管理,是養成班組員工的“嚴謹、專注、專業、敬業”,作業有章可以量化。

“非標”管理,是無法量化的,卻是一種很重要的人性化管理,這種管理方式是留住人才的首要考量。

“標準”化管理和“非標”管理,看似矛盾,其實是和諧的。

對於新員工來到我們這個集體,楊尹渝肯定會給予額外的關注。

楊尹渝班組常常組織公益活動,引導班組成員的社會責任感。

每到清明節,楊尹渝都會帶領班組成員前往烈士陵園掃墓。

楊尹渝帶領班組成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送去溫暖。

助學貧困學生,在楊尹渝班組已是常態化了。

對貧困的敘永苗族鄉,楊尹渝班組十分關注,他帶領全班成員進入苗族鄉,十歲左右的孩童在寒風凜冽的初冬,穿著單薄,有的還光著腳,很是感觸,不僅送去禦寒保暖的衣褲和學習用具,還教育大家要珍惜工作,在工作崗位上更加積極向上,努力進取。

“嘀……”楊尹渝家裡的電話響了,這已是半夜十二點過了。

聽到楊尹渝出門聲響,父母忙起身出門,問接了電話的兒子:“這麼晚了,有啥急事?”

楊尹渝穿著衣服,“班裡一同事小孩生病了,明天請病假,我去看看。”

“明天去不行嗎?”父母關切地說,“這麼晚,外面黑燈瞎火的,天又冷。”

“爸媽,你們睡吧。”楊尹渝扣著衣扣,“這個徒弟,腦子很聰明,技術也好,這段時間,受了外面社會影響,思想有些波動,情緒也不穩定,現在生病了,更該馬上去看看。”

父母知道兒子工作狂的性格,攔是攔不住的,叮囑道:“你去吧,路上小心一點,注意安全。”

夜半三更,寒風刺骨,楊尹渝費心叩開水果店買了水果,來到小孩兒生病的徒弟家探望,徒弟全家大為感動。

徒弟父母拉著楊尹渝雙手,激動地說,楊師傅,楊班長,感謝您感謝您!

徒弟父親轉過頭,嚴厲地對兒子說:“這麼好的師傅,這麼好的人,你要跟著他好好幹工作。楊師傅,兒子交給你,我們放心。以後工作上有不足,你儘管說他,不要考慮我們是廠裡老職工,不好抹開情面。我們支持你的!”

楊尹渝雙手握著徒弟的手,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對於班組的每個人,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是真心實意關心的。有困難,就像今天這樣,及時告知,我們會盡力幫助的。但在工作中,在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時,要認真,不能打折扣。同社會上的發財事比,我們在廠子裡收入是低,但沒有我們航太人的付出,國家航太事業就不會有發展,航太國防就不會有如此強大,你說呢?”

“今後,我聽你楊班長的,我會安心幹好工作的。”徒弟眼眶裡閃著熱淚。

楊尹渝在不斷的摸索和研究中,實施人性化管理,改善班組成員的個人意識,強化了本職工作與國家、民族強大的整體意識,使整個班組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工作景象。

2004年以前,衝壓操作點傷殘情況十分嚴重。實施《精細化操作50條》之後,傷殘情況基本沒有再發生,但是安全隱患仍然存在。這個操作點事故頻發,有無解決之法,需要集思廣益。

榮譽和成功,對於楊尹渝以及他帶領的班組來說,並非偶然。

“標準”和“非標”的創新管理,有效推動了班組建設。

創新技術 面向未來做創新科技“工匠”

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影響一大批人。

一個企業的發展,其留存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其文化之道和為人理念。

這個“文化之道和為人理念”,充分體現著這個企業的“工匠精神”。

現代企業的“工匠精神”,不是一味地故步自封、因循守舊。

創新“工匠技術”,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創新“工匠精神”的要求。

企業個個“工匠”與企業發展融合為“工匠們”整體,形成獨有的企業“創新工匠精神”,昭示這個企業創新之路上的生機勃勃。

楊尹渝就是企業技術創新之路上的勇闖領航人。

白淨瘦削的楊尹渝,由於自己工作嚴謹的風格,養成了一種愛思考的良好習慣,平時不多言不多語,老是沉穩於一種“琢磨”狀態,由此,所在班組私下裡對他有“楊琢磨”之稱。

他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技術,享受著產品品質在自己雙手中昇華的過程——這已是楊尹渝長期的“工匠精神”養成。

對於“工匠精神”傳承的理解,在班組建設會上,楊尹渝向大家說道:“技術鑽研傳承,需要改變過去的傳統意識。我們主要從事鉗工活的班組,廠裡其他班組都很看重我們,認為我們這是很關鍵技術的活。其實,這只是一種傳統的觀念,而現在我們要面臨的挑戰,多得很。現代製造業的進步很快,有的完全脫離傳統鉗工修修補補、敲敲打打的範疇了。因此,我們要更新觀念,接受新的挑戰,要有廣闊的胸襟,容納別人的胸懷,能學習更好的工藝技術,彌補自己的短板,你才有技術上的進步,你才有工藝上的創新,你才能做到創新工藝技術的傳承,這才是進步時代的現代工匠。”

楊尹渝如此的切身感受,是從工作中深刻體會出來的。

廠裡的設備設施,陸續做了更新,進入了半自動化發展時期,如今的川南機械廠面臨的是更多人工作業轉換為半自動操作,傳統鉗工手技維修和管理,在一些新技術、新科技的替代下,已開始漸漸退出機械舞臺。

一種技術進步的緊迫感,加快班組每個人和整個團隊的技術進步,在楊尹渝心中成了首要問題。

2015年,楊尹渝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

從一個小小的班組,飛躍升級為國家工作室。楊尹渝深知,技藝的傳承需要學習、積累、提升,在傳授的過程,先進技術只有被更多人所掌握,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工匠的技術再好,人為操作的誤差無可避免。而數控品質化可以彌補這種失誤,走自動化這條道路是最終發展趨勢。”楊尹渝提及今後的發展,在班組技術交流會上說道。

楊尹渝對於工作室的技術進步,有自己的一套設想:找尋集齊各種工種的高尖人才,利用工作室這個平臺召集人才,將各個工種在實際操作中遭遇到的技術難點,進行整合攻關克難,集體創新,開創智慧化導向。

這可觸動了班組一些成員,有了各種議論。

“用得著嗎?我們就真的不行啦?無用啦?”

“這不是自己找自己的短處嗎?”

“過去有難題,我們班組搞技術攻關,不是都可以解決的嗎?”

……

為此,楊尹渝反復與大家溝通交流:“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簡單的數字從1到300,每個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寫出來,可實驗證明,更多的人會犯一些小錯誤,而我們的生產,也是反反復複裝配幾千件,人工作業,難免會出一點差錯,但是我們的工作性質要求我們絕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

“這個道理,我們明白啊!”

“人非聖人,我們這些幹活的,哪有不出點小差錯的。”

“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我們心裡曉得,我們認真幹好就行了。”

……

班組員工的認識,或多或少,還有些停留在過去的觀念中。

“如何解決和避免這樣的人為差錯,只有通過高科技,實現全自動化,才有可能保證產品品質。如擰螺帽,要擰這顆螺帽十公斤力,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若人為來擰,多擰一圈、少擰一圈都不好監控。但自動化就不一樣了,完全電腦操作,還有資料顯示,就能充分保障品質。”楊尹渝耐心做大夥的思想工作,強調說,“儘管我們工廠,我們裝配車間,我們班組,還有我們的工作室,目前還沒能完全實現自動化,但思想觀念要轉變過來,認識要提高,要為全面掌握新技術做努力。因為,我們航太產品的特殊性,來不得丁點缺陷。今天你不技術進步,明天就會被先進技術淘汰。”

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

為加快班組技術進步,楊尹渝組織開展了系列工作:一是加強航太國防教育,使大家有更清晰的“我是航太人,更是國防人”的高度認識;二是打造全新的團隊逆向“不淘汰”觀念,消除那種“我幹不好換工種”的思想,形成班組全員共同技術進步;三是開展爭當好工匠活動,樹立“以當好企業工匠為榮,以出劣質產品為恥”的企業主人翁的“工匠精神”。

自此以後,班組形成了學航太知識、鑽先進技術、解生產難題的好風氣。

楊尹渝班組通過推動全員執行《精細化操作50條》,促進技術進步,確保了品質的提升:嚴格按照精細化操作工藝生產,產品過程品質受控,沒有廢品、沒有返修,生產效率高,成本下降;產品品質和工作品質是安全、進度和成本的保證。因為對品質事故“零容忍”,他們創造了品質“零報廢”的“神話”。

“楊老師熱愛鉗工這一行,工作是他的興趣不是負擔,他毫不保留,傾囊相授激勵年輕人。”這是同事對楊尹渝的評價。

國家級大師工作室雖然“不大”,卻是川南機械廠內的人才孵化器。

近年來,在楊尹渝的建議和宣導下,川南機械廠在工藝技術方面的改造創新,與瀘州職業技 術學院相關專業建立了緊密關係,以請教授進廠上課和組織技工去學校學習商討的方式,解決了理論問題向實踐轉化的技術創新難題。

楊尹渝為鼓勵新人在工匠技術上的進步,可謂嘔心瀝血,全力扶持。

這裡不斷有新人進來,也不斷有熟手派出到別的班組。

王成龍是工作室的一名年輕人,很有頭腦和思想。楊尹渝慧眼發現,此人有技術潛力,有鑽研勁頭,便積極鼓勵他將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並通力指導,幫助他研究發明了《點火藥盒蒙布粘貼自動裝配機器人》《火工品電起爆器短路件自動繞線機》等創新成果,成為高級技工,企業裡的能工巧匠。

為了讓班組成員和裝配車間更多人成為企業優秀工匠,楊尹渝在工作室辦“技術夜校”。陳大志、黃祖銀兩名農民工通過夜校學習,技術技能飛躍般地提高,獲得瀘州市農民工鉗工技能大賽第一名、四川省鉗工技能大賽三等獎,獲四川省“明星農民工”稱號。

通過“名師帶徒”“工作創新”等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裝配運載火箭上分離用的小型固體發動機,楊尹渝工作室參加了火箭用點火藥盒成形難關的解決,螺紋攻絲機的設計及應用,火箭用藥盒罩底孔加工難關的解決等100多項技術攻關。

自2006年至今,楊尹渝工作室一直處於創新高峰期,平均每年都有100多項創新,而2011年到現在,工作室每年也有幾十項創新,創新工作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現在,楊尹渝工作室逐步將工作室打造成為集團公司乃至國家軍工行業的技能人才培育基地,成了川南機械廠內名副其實的人才孵化器。

楊尹渝回想當初,從“神一”飛船開始,他就帶領著團隊承擔了飛船火工品大部分的鉗工作業。當看到“神七”載人飛船順利地把太空人成功送入太空,作為神舟系列飛船研製生產的重要參與者,楊尹渝和班組全體成員倍感驕傲與自豪,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大。

楊尹渝秉承著精益求精的要求,永不言敗的工匠精神,不斷創新的執著匠心,打造卓越的產品品質,呼籲匠心製造在更多人更多企業之中傳承開來,讓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時的熱點,更能在一代代企業中傳承下去,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

楊尹渝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目前,工作室依託工廠現有火工品研製生產平臺,組織開展視覺化裝配工藝、並行式自動化裝配單元、裝配過程資料自動採集技術以及結構件鐳射焊接技術的研究,著力解決制約航太火工品質量可靠性和裝配瓶頸問題和難題。積極發揮火工品技能領軍人才的優勢,通過“名師帶徒”“工作創新”等平臺,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和高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火工品領域技能型人才建設的升級,培育技術過硬、作風扎實、具備一定管理理念和能力的複合型中青年技能人才,逐步將工作室打造成為集團公司乃至國家軍工行業的技能人才培育基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