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莫非員工和消費者一樣好忽悠?東風標緻強搬三問

今天上午, 收到東風標緻員工致神龍汽車決策層的一封聯名信, 內容如下:

關於東風標緻要搬家的事情, 之前就有所耳聞, 只是不知道, 所謂的「搬家」搬得這麼簡單粗暴。 要麼五天內趕到1000多公里以外的上海/武漢去辦公, 要麼不幹。 面對這樣的處置決定, 我想任誰都會義憤填膺, 站出來, 問一問神龍汽車的決策層:

•1.這麼急切地要求員工搬離北京, 是真的出於工作需要還是出於其他考慮?

汽車公司集體搬遷的事兒並非頭一遭, 早在東風標緻之前, 一汽奧迪事業部市場部就已經完成了從長春到北京的部門搬遷工作。 所不同的是, 從公佈搬遷消息到正式搬遷, 一汽奧迪的搬遷工作持續了一年左右, 對於不願意趕赴北京工作的員工, 還提供調任其他部門的選擇。 而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從兩年前就有了搬遷的想法, 之所以至今還未完成搬遷工作, 主要還是出於對員工實際生活狀況和搬遷意願的考慮。

不管是為了加強品牌號召力, 還是為了提高集團間的溝通效率, 汽車公司部門搬遷都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任性做事兒, 獨斷專行, 枉顧員工利益, 還用企業利益的大帽子堵住所有人的嘴, 放在哪裡都說不過去。

如果實在是覺得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所需要支付的金額太過龐大, 完全可以給員工另謀出路。 之前把神龍汽車的千余名工人遣派到東風本田去「支援」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何必在年關將至, 提出這種無理的要求, 寒了員工的心, 把自己妖魔化呢?

•2.北京的員工這些年難道真的一無是處, 以至於要這麼粗暴處置麼?

公司效益不好, 裁員是一個有效的降低成本的辦法。 但是, 如果只是遇到問題就盲目裁員, 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還容易因為誤裁幹將, 不小心適得其反。

去年東風標緻的銷量確實有些不盡如人意, 但是, 自7月開始, 公司銷量連續6個月環比正增長, 9、10月單月銷量超過4萬輛, 11、12月單月銷量超過5萬輛,

全年交付434,027輛, 實現銷售收入506億元, 降庫存超過5.4萬輛, 並非全然不作為。

如果說, 高層對於效益真的那麼重視, 為什麼在去年年頭, 銷量暴跌的時候不馬上找出癥結, 力挽狂瀾呢?年終算總帳時才發現問題太大, 粗暴地用一張最後通牒, 把所有北京員工劃為替罪羔羊, 恐怕只能暴露出領導的無能和怯懦。

•3.如果產品本身無法讓消費者買帳, 搬個家真的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事實上, 對於法系車的浪漫, 業內有一種通俗的解釋——浪得沒變、自由散漫。

別的車都是在開了萬把公里之後出現問題, 但根據部分東風標緻車友群的消息, 標誌的車最喜歡在剛提回家的時候出簍子。 且不說各種各樣異響、輪胎鼓包的小問題, 發動機和變速器也這樣。

據悉, 從2016年2月到5月生產的東風標緻3008車2.0排量發動機全部存在問題, 全都是新車, 里程不到1000公里, 還有剛提車沒上牌發動機就出故障了, 修了四次還是無休無止。

當然, 從3008到4008, 再到現在的5008, 車在更新換代, 品質和做工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 對於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這個來自浪漫大國的品牌似乎始終處於無視的狀態。 價格虛高, 定位浮誇, 配置20萬的7座SUV還用扭力梁後懸, 要是沒有一點情懷和足夠的物質基礎, 是斷然不會買帳的。

現在的汽車消費者早已不是當年的「傻白甜」, 如果還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有錢賺就一臉諂媚, 賺完錢就翻臉不認人, 結局可想而知。

搬家也好, 裁員也罷, 不改變頤指氣使的毛病, 便是真的神龍也只能繼續盤著。

本文刊發時,事件仍在發酵,小編會繼續跟進,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消息。

便是真的神龍也只能繼續盤著。

本文刊發時,事件仍在發酵,小編會繼續跟進,給大家帶來最新的消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