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讓普通勞動者通過股票債券增強“獲得感”

近日, 就“建設資本市場強國”問題, 《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

《證券日報》記者:您如何理解“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內涵和外延?

王文:建設資本市場強國的內涵就是要立足我國實際, 儘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扎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從而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再分配管道的作用, 引導資金流向效益更好、效率更高、更有長遠發展潛力和競爭力的企業, 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 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增加了人們的投資管道, 讓更多人共用我國經濟的發展成果, 儘快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其外延, 強大的資本市場要有更豐富的金融產品, 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我國, 這有利於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金融話語權;同時,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金融話語權的提高, 也帶動我國在國際上整體地位的提高, 並為我國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增強我國的整體軟實力。

《證券日報》記者:“建設資本市場強國”可以從幾個維度理解?

王文:建設資本市場強國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理解:一是強大的基礎設施, 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規、豐富的金融產品和具有影響力的資本市場等, 能夠為投資者和企業提供完備的基礎設施服務。

二是理性的投資者, 資本市場離不開投機者, 更離不開理性的投資者, 同時投資者的敏銳觀察, 可以發現有價值的投資機會, 從而引導資金進入有競爭力的領域。

三是強大的仲介結構, 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級機構等發佈的金融資訊, 對資本市場的活躍和運行具有重大影響力,

也是資本市場運轉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公平公正的監管執法機構, 促進資訊透明, 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 並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懲罰, 從而維護良好的資本市場秩序。

《證券日報》記者:建設資本市場強國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哪些促進作用?

王文:首先, 資本市場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作用便是資金融通功能, 讓資金流入最需要它的地方, 讓最高效的行業、企業獲得足夠的長期發展資本。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 我國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本, 現在必須有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來把這些資本用對、用好, 我們國家才能保持長期、穩定的經濟增長。

其次, 與間接融資方式比較, 資本市場所提供的直接融資模式能更有力地促進創新。

眾所周知, 創新往往也意味著未知、不確定性, 伴隨而來的便是高風險。 間接融資模式中, 金融仲介為了保證存款資金的安全性, 在投資時往往比較保守, 傾向於投資盈利能力已經被充分驗證的傳統行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也充滿潛力, 但由於仍然面對較大的失敗風險, 常常被銀行拒之門外。 相比之下, 直接融資模式下, 資本市場中的投資者會投資于與自己的風險和收益偏好相符的行業和企業, 高風險的創新企業也能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探索其無限的潛力。

第三, 資本市場還能貫徹“開放”、“共用”的理念, 進而促進社會整體的福利。 在對投資者有充分保護的資本市場中, 普通勞動者也能夠通過持有股票、債券等資產管理工具來分享企業成長與經濟增長的收益,

增強“獲得感”, 從而實現儲蓄增值、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平等。

《證券日報》記者:建設資本市場強國還需要完善哪些機制和制度?

王文:建設資本市場強國, 應該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一是完善我國的上市發行制度。 我國上市發行制度經過多年的發展, 相對比較完善, 但是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尤其是新經濟的發展, 發行制度應該也隨之發展完善。 比如我國對於上市公司, 比較強調企業的盈利情況, 但是在互聯網經濟下, 判斷企業是否有發展潛力的標準也在變化, 我國應該儘快完善這方面的制度, 讓更多優秀企業能夠在我國境內上市發行。

二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2017年,證監會加大了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打擊力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場仲介機構應建立健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將合適的產品向合適的投資者銷售。仲介機構有義務向客戶充分揭示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的風險,不得隱瞞或誇大正面宣傳。提供服務的市場仲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應保持獨立性,公允、客觀地發表意見,積極履行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角色。我國應該從法律的角度,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

三是完善退市制度。優化資源配置是資本市場重要的作用,及時淘汰那些發展動能弱的公司、企業,為更為優質的公司、企業提供市場資源,才能真正有效的支援經濟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無法退市的現象,沒有退市的約束,上市公司無論是欺詐、造假,都可以隨意為之。退市機制作為證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淘汰劣質公司,施加壓力,對上市公司提高績效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極為顯著的約束效應。

四是加快修訂《證券法》。修訂並完善《證券法》將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朝向更加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儘快制定新的證券法以適應這個變化,也變得更加迫切。

王文 | 感恩這個時代與國度

2017年10月10日,“講好中國故事 看好中國未來”學術研討會暨《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的全球演講》新書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大廈舉行。吳曉球、賈康、曹和平、畢吉耀、房甯、楊光斌、趙磊、鐘新等專家、媒體人及相關領域學者共百余位參加了會議。新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做了致辭,以下為致辭內容。

感謝今天那麼多學者與媒體朋友來參加學術研討會並給拙作《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在全球演講》捧場。

在那麼多著名專家前致辭,誠惶誠恐。請允許我先從一張照片講起。

這是2015年5月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照片,是全球氣候金融大會的現場,法國總統、外長剛剛演講完。台下10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全是歐美人。我是唯一一位中國發言嘉賓,與OECD副秘書長等國際要人同台演講。可惜,沒人給我拍照,我就在臺上時,悄悄拍了一場全景照,以示留念。

說實在的,看著那個場面,我當時心跳加速,於是,被迫和主持人(一位法國電視臺名主播)說,英文不是我母語,且我現在有點緊張,一會問我問題時,請一定講慢一些,且交替著問,多給我一些時間思考。他笑著答應,各自主旨發言後,他第一個就向我提問,且語速很快。

幸好,我還算鎮定,演講與回答得不錯,下面有數次掌聲與笑聲。一位參會者說,一看你上臺,還以為是哪個中國大學的博士生,沒想到是一位資深學者。這篇演講稿與互動情況收集在拙作《看好中國》的第二章中。

我為何講這段親歷故事,實際上是想說明,許多時候,我們智庫學者在海外的孤獨與不易。

有人會問,沒錢沒權沒利的智庫學者,為什麼這麼拼命?我當然有許多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家國情懷、士大夫情結,但最直接的動力是,某種必須要去做的心理衝動與生理上的條件反射。誠如這本書許多篇演講中所述,很多時候的國際會議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在場,若不去,中國就失聲了。於是,不得不前往。

研討會現場

這個過程是艱難不易的,是對體力與智力的雙重挑戰。尤其是近兩年,平均每年得飛20多個國家數十萬公里(且多是經濟艙),最短促的旅程是30小時來回北京莫斯科、北京巴黎。像我院王義桅教授、陳曉晨研究員等都是每年做上百場演講、主旨發言。我想,支撐我們做下去的,是對大世界的好奇和對愛戀者的感恩。

我們的確很感恩這個時代與國度,讓我有機會被時代與國家抓了“壯丁”,能有機會為時代與國家服務。

我是天資很一般的人,小時候學什麼都比別人慢不少,只能悄悄地花更多的時間。踏上工作崗位後,這種差距更明顯。在北京,高手雲集,讓我自慚形穢。唯一擅長的就是,以勤補拙。在出差的路上、等高鐵的候車室、國際航班的經濟艙座位上,我盡可能地去記錄、思考,於是有了前三部專著《大國的幻象》、《美國的焦慮》和《伐謀》,雖都不是經典之作,卻記錄了我青年逐漸進入中年的所思所想所行。

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2013年初,參與創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我更加希望能夠在行走中研究這個國度與這個世界,尋找可供對解決社會問題與決策諮詢有用的答案。這些年,我抓住一切機會去往外走,走了數百個縣市,走了數十個國家,逐漸得出了一些與他人不同的見識與結論,並向聽眾解釋我所理解的中國,有效地提供了一些令決策者用得上的建議與思考。我將其視為“腳底板下的學問”。

“忠孝難以兩全”,出差多,最對不起的給家人。無數個週末、假期都在路上,但家人對我是無限的支持。一次問犬子,“爸爸常出差,你會想爸爸嗎?”

“當然會!”

“想爸爸時,你會做什麼?”

“會去睡覺。”

“哦!為什麼?”

“因為那樣就能夢見您了!”

彼刻,作為父親的遺憾與虧欠,無語凝噎。所以,這本書首先要感謝家人,向家人說聲對不起。

要感謝人大重陽的所有同事,個別演講稿的素材是一些研究助理幫助整理的,出差簽報與簽證辦理也是行政助手幫忙,擁有這些好同事,是工作的一種幸福。更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諸位領導的鼓勵,為我頻繁出國講學創造了制度條件。

感謝人民出版社不嫌棄,連續出版三本“王文看世界”。任何書都是作者階段性的積累。這本書肯定不是完美的,權當是我成長的印記吧!

再次感謝!

二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2017年,證監會加大了對損害投資者利益的打擊力度,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場仲介機構應建立健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將合適的產品向合適的投資者銷售。仲介機構有義務向客戶充分揭示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的風險,不得隱瞞或誇大正面宣傳。提供服務的市場仲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應保持獨立性,公允、客觀地發表意見,積極履行資本市場“守門人”的角色。我國應該從法律的角度,加大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

三是完善退市制度。優化資源配置是資本市場重要的作用,及時淘汰那些發展動能弱的公司、企業,為更為優質的公司、企業提供市場資源,才能真正有效的支援經濟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無法退市的現象,沒有退市的約束,上市公司無論是欺詐、造假,都可以隨意為之。退市機制作為證券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淘汰劣質公司,施加壓力,對上市公司提高績效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極為顯著的約束效應。

四是加快修訂《證券法》。修訂並完善《證券法》將使得我國資本市場朝向更加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發展和變化,儘快制定新的證券法以適應這個變化,也變得更加迫切。

王文 | 感恩這個時代與國度

2017年10月10日,“講好中國故事 看好中國未來”學術研討會暨《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的全球演講》新書發佈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大廈舉行。吳曉球、賈康、曹和平、畢吉耀、房甯、楊光斌、趙磊、鐘新等專家、媒體人及相關領域學者共百余位參加了會議。新書作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做了致辭,以下為致辭內容。

感謝今天那麼多學者與媒體朋友來參加學術研討會並給拙作《看好中國:一位智庫學者在全球演講》捧場。

在那麼多著名專家前致辭,誠惶誠恐。請允許我先從一張照片講起。

這是2015年5月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照片,是全球氣候金融大會的現場,法國總統、外長剛剛演講完。台下10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全是歐美人。我是唯一一位中國發言嘉賓,與OECD副秘書長等國際要人同台演講。可惜,沒人給我拍照,我就在臺上時,悄悄拍了一場全景照,以示留念。

說實在的,看著那個場面,我當時心跳加速,於是,被迫和主持人(一位法國電視臺名主播)說,英文不是我母語,且我現在有點緊張,一會問我問題時,請一定講慢一些,且交替著問,多給我一些時間思考。他笑著答應,各自主旨發言後,他第一個就向我提問,且語速很快。

幸好,我還算鎮定,演講與回答得不錯,下面有數次掌聲與笑聲。一位參會者說,一看你上臺,還以為是哪個中國大學的博士生,沒想到是一位資深學者。這篇演講稿與互動情況收集在拙作《看好中國》的第二章中。

我為何講這段親歷故事,實際上是想說明,許多時候,我們智庫學者在海外的孤獨與不易。

有人會問,沒錢沒權沒利的智庫學者,為什麼這麼拼命?我當然有許多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如家國情懷、士大夫情結,但最直接的動力是,某種必須要去做的心理衝動與生理上的條件反射。誠如這本書許多篇演講中所述,很多時候的國際會議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在場,若不去,中國就失聲了。於是,不得不前往。

研討會現場

這個過程是艱難不易的,是對體力與智力的雙重挑戰。尤其是近兩年,平均每年得飛20多個國家數十萬公里(且多是經濟艙),最短促的旅程是30小時來回北京莫斯科、北京巴黎。像我院王義桅教授、陳曉晨研究員等都是每年做上百場演講、主旨發言。我想,支撐我們做下去的,是對大世界的好奇和對愛戀者的感恩。

我們的確很感恩這個時代與國度,讓我有機會被時代與國家抓了“壯丁”,能有機會為時代與國家服務。

我是天資很一般的人,小時候學什麼都比別人慢不少,只能悄悄地花更多的時間。踏上工作崗位後,這種差距更明顯。在北京,高手雲集,讓我自慚形穢。唯一擅長的就是,以勤補拙。在出差的路上、等高鐵的候車室、國際航班的經濟艙座位上,我盡可能地去記錄、思考,於是有了前三部專著《大國的幻象》、《美國的焦慮》和《伐謀》,雖都不是經典之作,卻記錄了我青年逐漸進入中年的所思所想所行。

走得越多,就越感受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2013年初,參與創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我更加希望能夠在行走中研究這個國度與這個世界,尋找可供對解決社會問題與決策諮詢有用的答案。這些年,我抓住一切機會去往外走,走了數百個縣市,走了數十個國家,逐漸得出了一些與他人不同的見識與結論,並向聽眾解釋我所理解的中國,有效地提供了一些令決策者用得上的建議與思考。我將其視為“腳底板下的學問”。

“忠孝難以兩全”,出差多,最對不起的給家人。無數個週末、假期都在路上,但家人對我是無限的支持。一次問犬子,“爸爸常出差,你會想爸爸嗎?”

“當然會!”

“想爸爸時,你會做什麼?”

“會去睡覺。”

“哦!為什麼?”

“因為那樣就能夢見您了!”

彼刻,作為父親的遺憾與虧欠,無語凝噎。所以,這本書首先要感謝家人,向家人說聲對不起。

要感謝人大重陽的所有同事,個別演講稿的素材是一些研究助理幫助整理的,出差簽報與簽證辦理也是行政助手幫忙,擁有這些好同事,是工作的一種幸福。更要感謝中國人民大學諸位領導的鼓勵,為我頻繁出國講學創造了制度條件。

感謝人民出版社不嫌棄,連續出版三本“王文看世界”。任何書都是作者階段性的積累。這本書肯定不是完美的,權當是我成長的印記吧!

再次感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