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奮身做個英雄,不枉那青春勇!

​​

文 | 衷曲無聞

昨晚, 我一個人去電影院看完了《無問西東》, 原本從上午就開始約人, 到了下午還是沒人能陪我看。

像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讓我能在這樣一個正值迷茫的冬日, 獨自赴這樣一場跨越世紀的約會。

作為清華大學建校100年的獻禮片, 《無問西東》早就於2012年拍攝完成, 並舉行了發佈會。 但最後因為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被冷藏, 足足消失了五年才終於上映。

電影採用多時空交叉敘事, 身處時代潮流中的每個人, 理想信念遭到傾軋, 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大學求知為何, 是學文好還是學理好?這一生該怎麼過, 是盡孝還是報國?為一個人付出一切值得嗎, 是堅守愛情還是明哲保身?眼前的利益要不要, 是賣主求榮還是助人討苦?

電影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也袒露了人性的光芒, 當你與主角們達到共鳴時, 能引發諸多思考。 但它真正要探討的, 只有三個問題——

如果提前瞭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 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

如果你已經明白事情的結果, 那麼你是否還會去做?

如果你已經知曉會讓你痛苦, 那麼你是否應該選擇放棄?



1923年, 北平。

陳楚生飾演的吳嶺瀾, 是清華的學生, 理科不及格, 卻在文科上天賦卓絕。

那時清華剛建校不久, 多數人都選擇理科, 因為當時社會普遍的觀念是, 唯有實業方可救國。

吳嶺瀾終日躲在大學宿舍裡, 鮮與同學們溝通交流, 一個人“羞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

時任清華校長的梅貽琦告訴他:“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 有一種麻木的踏實, 但喪失了真實, 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

泰戈爾訪華, 群賢畢至。 室外大雪蒼茫, 江山如畫, 室內人聲切切, 恬淡如菊。 每個人的眼神都清澈, 每個人的臉上都安靜。

站在泰戈爾身邊的, 是那個時代中國最優秀的一群人, 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他們自由、堅定, 生命是沉甸甸的。

吳嶺瀾站在人群裡, 聽到偉大如泰戈爾一樣的詩人, 竟然也會對“生命的意義”進行無止境的思索, 讓他那股對生命探索的羞恥感逐漸消失, 灑脫地放下完全不適合自己的理科, 轉而學文。

再後來, 他跟隨學校搬遷去到昆明, 在西南聯大當一名文學教授。

1938年, 昆明。

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 是不愁吃穿的世家子弟, 也是西南聯大的一名普通學生。


他的祖上三代人出了五位將軍, 父母對他的期望僅僅是, 不要被功名利祿迷了心智, 只需擁有簡單平靜的人生。

彼時的西南聯大, 集合了最好的老師和學生, 但在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 偌大的中國, 卻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無數學者和大學生, 以他們自己的另一種方式報效祖國。

風雨大作的教室裡,正在講課的教授被雨聲淹沒聲音被迫中止,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四個大字,他的淡定與從容,無愧於“行為世范,學為人師”八個大字。

那些在山洞裡躲避空襲,仍慢條斯理念詩、聊黑格爾、介紹恐龍化石的教授們,頭上戴一頂草圈,身上卻看不出半點慌亂與恐懼。

最讓我感動的,是沈光耀的母親千里尋子說的那番話:“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

可是最後,沈光耀還是毅然投筆從戎,留給母親“對不起”三個字。因為他的信念是,這個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內心發出的真誠、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背著父母當了空軍,選擇投身到最殘酷的戰爭中。


1962年,北京。

黃曉明演的陳鵬,是清華的學霸,暗戀章子怡演的王敏佳。

陳鵬和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年一樣,喜歡一個女生不敢表白,只會默默對她好,察言觀色、旁敲側擊,猜測她喜歡什麼。

陳鵬無意中發現王敏佳的印章損壞了,就偷偷做了一個新的,印章掉在地上,差點上演一齣杜飛在人群中找傻瓜的戲碼。為了向王敏佳解釋什麼是核,拉著她跑遍整個清華園。


原本一切都那麼美好,一個巴掌打過來,王敏佳的臉上多了五個手指印。

那一場不准提及的十年浩劫,是人性的扭曲,也是道德的淪喪。昨日還是鄰居、老師、父母,今天卻要劃清界限,揭發、批鬥、毆打。

其實王敏佳並沒有做錯什麼,她只是因為虛榮心撒謊說小時候和偉人合過影,為了保護自己的語文老師和最好的朋友,選擇隱瞞真相,背了所有的鍋。

被人舉報後,曾經嫉妒過她的人,都站出來誣陷她,激憤的群眾沖上臺將她打致瀕死。她一直保護的那個男人,為了得到支邊的名額,也選擇不說話。只有陳鵬肯為她刨墳立碑,表白心意,讓人感動。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


2012年,北京。

張震飾演的張果果,是一家廣告公司的總監,為了拿下奶粉商業訂單,挑選了新聞事件中的四胞胎作為推廣計畫,提案卻因為公司內部鬥爭而失敗。

四胞胎一家也從新聞熱點,變成無人理睬。

離職後,張果果陷入了躲避和茫然中,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四胞胎父母每天都打電話要求見他,更讓他覺得緊張和焦慮。

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好像大多都是防備和猜疑。真心越來越沒用,多的是套路和懷疑。

一開始他無奈又掙扎,退縮又壓抑,最終他在輸贏的競賽中主動選擇“輸”,選擇和別人不一樣,讓內心值得珍惜的東西,從粗糲的沙子變成溫潤的珍珠,閃閃發光。


我們都渴望偉大,但偉大需要苦難。整個現代社會,在資本的加持之下,走向了行業細分,每個人都不過是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我們身陷其中,變得越來越茫然,笑容也越來越少。只有一小部分人,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始終聽從內心的聲音。

《無問西東》的四個故事之間,看似毫無關聯,卻像蝴蝶效應一樣,在時空的交疊裡,產生了羈絆。

如果沒有吳嶺瀾的開悟,他就成不了清華的老師。他成不了老師,就不會告訴沈光耀要關注真實的東西,讓他堅定當兵的信念。如果沈光耀沒有投筆從戎,就不會有空投食物,救濟生在平民窟的孤兒陳鵬。

後來,陳鵬又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傳遞下去,使得李想因為拋棄王敏佳而懺悔。李想終生背負著罪惡,最後選擇犧牲自我救下了張果果的父母。張果果的父母生下他,他又選擇救助四胞胎。

就這樣,時間跨度近百年,生命得以延續,精神也得到傳承。

正如魯迅所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

吳嶺瀾和世界發生衝撞,羞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經歷懵懂、迷茫、掙扎後存活下來,不斷尋找自己願意從事一生的事業,在蒼莽局勢中,用知識啟迪學生。

沈光耀感受自己內心的召喚,忠孝難以兩全,雖然活著可以給人生帶來各種可能,但為了家國去死,也是少年意氣,男兒所為。

陳鵬愛己所愛,在失去理性的年代,不做落井下石之人,也沒有因為別人的言辭動搖自己相信的感情。他把青春獻給國家,少年脫髮,見到小女孩如王敏佳般的燦爛一笑,也會心起暖意。

張果果拒絕向老闆曝光自己上司的把柄,“因為我和你們不一樣”。他不再自我壓抑,但行好事,不問前程,摒棄身邊圈子對弱勢群體的偏見,去幫助自己想幫助的人。

還有一大批在片尾彩蛋中出現的人,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發出吼聲,揮灑熱血,明明是奔赴一場災難,卻像奔赴一場盛宴,都是中國的脊樑。


電影的英文譯名叫《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也意味著永遠熱淚盈眶。連接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橋樑,是對正直和善良的選擇,是正在進行中、一生一次的奮不顧身。

抗戰時期,要不要為國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改革開放,能不能接納西方的知識,同時堅守傳承?和平年代,面對金錢的誘惑,可不可丟掉善良?

你做的這些事情,看似只是為了你自己。但如果你堅守住了,一點點傳遞下去,最終慢慢地影響整個社會。你的善良,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本該如此。

​​

我們無法在出生證上改寫任何資訊,但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墓誌銘寫上,因為這個傢伙的堅持,這個世界變得有一點點不一樣。

最後,以影片的一段獨白作為結尾: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它能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它能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信你所信,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風雨大作的教室裡,正在講課的教授被雨聲淹沒聲音被迫中止,轉身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四個大字,他的淡定與從容,無愧於“行為世范,學為人師”八個大字。

那些在山洞裡躲避空襲,仍慢條斯理念詩、聊黑格爾、介紹恐龍化石的教授們,頭上戴一頂草圈,身上卻看不出半點慌亂與恐懼。

最讓我感動的,是沈光耀的母親千里尋子說的那番話:“當初你離家千里,來到這個地方讀書,你父親和我都沒有反對過,因為,是我們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如同你喜歡的女孩子結婚生子。注意不是給我增添子孫,而是你自己,能夠享受為人父母的樂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麼是你的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你的命就沒了。"

可是最後,沈光耀還是毅然投筆從戎,留給母親“對不起”三個字。因為他的信念是,這個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內心發出的真誠、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背著父母當了空軍,選擇投身到最殘酷的戰爭中。


1962年,北京。

黃曉明演的陳鵬,是清華的學霸,暗戀章子怡演的王敏佳。

陳鵬和所有情竇初開的少年一樣,喜歡一個女生不敢表白,只會默默對她好,察言觀色、旁敲側擊,猜測她喜歡什麼。

陳鵬無意中發現王敏佳的印章損壞了,就偷偷做了一個新的,印章掉在地上,差點上演一齣杜飛在人群中找傻瓜的戲碼。為了向王敏佳解釋什麼是核,拉著她跑遍整個清華園。


原本一切都那麼美好,一個巴掌打過來,王敏佳的臉上多了五個手指印。

那一場不准提及的十年浩劫,是人性的扭曲,也是道德的淪喪。昨日還是鄰居、老師、父母,今天卻要劃清界限,揭發、批鬥、毆打。

其實王敏佳並沒有做錯什麼,她只是因為虛榮心撒謊說小時候和偉人合過影,為了保護自己的語文老師和最好的朋友,選擇隱瞞真相,背了所有的鍋。

被人舉報後,曾經嫉妒過她的人,都站出來誣陷她,激憤的群眾沖上臺將她打致瀕死。她一直保護的那個男人,為了得到支邊的名額,也選擇不說話。只有陳鵬肯為她刨墳立碑,表白心意,讓人感動。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掉得有多深,我都會在下面給你托著,我最怕的是,掉的時候你把我推開,不讓我給你托著。”


2012年,北京。

張震飾演的張果果,是一家廣告公司的總監,為了拿下奶粉商業訂單,挑選了新聞事件中的四胞胎作為推廣計畫,提案卻因為公司內部鬥爭而失敗。

四胞胎一家也從新聞熱點,變成無人理睬。

離職後,張果果陷入了躲避和茫然中,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四胞胎父母每天都打電話要求見他,更讓他覺得緊張和焦慮。

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好像大多都是防備和猜疑。真心越來越沒用,多的是套路和懷疑。

一開始他無奈又掙扎,退縮又壓抑,最終他在輸贏的競賽中主動選擇“輸”,選擇和別人不一樣,讓內心值得珍惜的東西,從粗糲的沙子變成溫潤的珍珠,閃閃發光。


我們都渴望偉大,但偉大需要苦難。整個現代社會,在資本的加持之下,走向了行業細分,每個人都不過是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我們身陷其中,變得越來越茫然,笑容也越來越少。只有一小部分人,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始終聽從內心的聲音。

《無問西東》的四個故事之間,看似毫無關聯,卻像蝴蝶效應一樣,在時空的交疊裡,產生了羈絆。

如果沒有吳嶺瀾的開悟,他就成不了清華的老師。他成不了老師,就不會告訴沈光耀要關注真實的東西,讓他堅定當兵的信念。如果沈光耀沒有投筆從戎,就不會有空投食物,救濟生在平民窟的孤兒陳鵬。

後來,陳鵬又將“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傳遞下去,使得李想因為拋棄王敏佳而懺悔。李想終生背負著罪惡,最後選擇犧牲自我救下了張果果的父母。張果果的父母生下他,他又選擇救助四胞胎。

就這樣,時間跨度近百年,生命得以延續,精神也得到傳承。

正如魯迅所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

吳嶺瀾和世界發生衝撞,羞恥地思考人生的意義,經歷懵懂、迷茫、掙扎後存活下來,不斷尋找自己願意從事一生的事業,在蒼莽局勢中,用知識啟迪學生。

沈光耀感受自己內心的召喚,忠孝難以兩全,雖然活著可以給人生帶來各種可能,但為了家國去死,也是少年意氣,男兒所為。

陳鵬愛己所愛,在失去理性的年代,不做落井下石之人,也沒有因為別人的言辭動搖自己相信的感情。他把青春獻給國家,少年脫髮,見到小女孩如王敏佳般的燦爛一笑,也會心起暖意。

張果果拒絕向老闆曝光自己上司的把柄,“因為我和你們不一樣”。他不再自我壓抑,但行好事,不問前程,摒棄身邊圈子對弱勢群體的偏見,去幫助自己想幫助的人。

還有一大批在片尾彩蛋中出現的人,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發出吼聲,揮灑熱血,明明是奔赴一場災難,卻像奔赴一場盛宴,都是中國的脊樑。


電影的英文譯名叫《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也意味著永遠熱淚盈眶。連接不同時代年輕人的橋樑,是對正直和善良的選擇,是正在進行中、一生一次的奮不顧身。

抗戰時期,要不要為國奮戰拋頭顱灑熱血?改革開放,能不能接納西方的知識,同時堅守傳承?和平年代,面對金錢的誘惑,可不可丟掉善良?

你做的這些事情,看似只是為了你自己。但如果你堅守住了,一點點傳遞下去,最終慢慢地影響整個社會。你的善良,不是一個人的,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本該如此。

​​

我們無法在出生證上改寫任何資訊,但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墓誌銘寫上,因為這個傢伙的堅持,這個世界變得有一點點不一樣。

最後,以影片的一段獨白作為結尾: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了自己的珍貴。

願你在被打擊時,它能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它能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信你所信,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