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既然雷克薩斯們無力挑戰,那就讓領克來終結ABB吧

雖然奧迪和賓士都早已宣佈自己奪得了中國市場2017年的銷量冠軍, 但直到寶馬銷量公佈那一刻才知道了最終的結果。 1月12日晚, 寶馬公佈了2017年全年銷量資料, 而奧迪、賓士、寶馬三者在華的年終大戲也終於落下帷幕。

倘若剔除smart, 賓士2017年在華銷量則為58.79萬輛, 毫無疑問, 59.5萬輛的奧迪, 守住了這一榮耀, 有驚無險得連續第30年成為中國市場最暢銷的豪華品牌。 而寶馬則被賓士斬于馬下, 加上MINI品牌, BMW在華銷售了594,388輛(MINI品牌在華銷量超過賓士品牌與寶馬品牌的差額), 超過賓士, 但倘若剔除MINI, 寶馬單一品牌在ABB中僅屈居第三。

除了銷量上區分和座次排名體現出來的“你儂我儂”, ABB在華的明爭暗鬥若拍成一部電視劇, 恐怕要讓甄嬛傳都自愧不如。 中國豪華車市場被ABB三分天下的格局依舊無人撼動, 但是局內的戰爭永遠在“超越”和“被超越”之間不斷騷動。

讓“甄嬛”都自愧的“宮鬥”

2017年作為奧迪品牌入華的第30年, 無論如何也不希望在這一年將中國銷量最高豪華品牌的桂冠拱手相讓。 不過在2015年奧迪領跑中國豪華車市場“一枝獨秀”的地位戛然而止, 繼2015年奧迪在華銷量下滑1.4%之後, 2016年也難言樂觀, 70萬輛的銷量目標又成為一紙空談。 如何繼續領跑中國豪華品牌市場成為奧迪最關心的事情, 思量之下上汽奧迪幾乎橫空出世, 不過這一奧迪認為可以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策略卻差些毀了奧迪。

一汽奧迪經銷商以停止提車為理由以自己的行動告訴奧迪, 要麼選我, 要麼你就別賣車了。 一季度, 無論是零售還是批發資料, 賓士和寶馬都開始全面壓制奧迪, 原以為奧迪在和經銷商達成協議之後4月份開始反攻,

但從結果來看, 並非如此。 奧迪在中國市場銷售受阻, 除了上汽奧迪事件糾葛的外因外, 也有自身內部的原因, 從Q7到A4L再到Q2的這類外形的毫無創意, 奧迪在最引以為豪的產品力上出現了問題。

ABB之間的座次爭奪戰就像是一場高手過招, 勝負往往在一招一式間,

哪怕一款新車型的更新換代, 也對格局生變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更何況是旗下全新車型的集體發力。 在奧迪增長受阻時, 賓士和寶馬並沒有手軟, 上半年, 寶馬5系在換代末期繼續保持對奧迪A6L的優勢, 而Q3在上半年也被X1和GLA雙雙擊敗, 同時寶馬還推出了三廂版本的1系來狙擊奧迪A3, 同時換代後的奧迪A4L一度被賓士C級以及寶馬3系超越, 奧迪上半年面臨的內憂外困, 壓力也變得更大。

不過隨著6月奧迪全新一代A8在西班牙巴賽隆納全球首發, 正式拉開了賓士S級、寶馬7系等豪華D級車新一輪的鏖戰。 當月, 波折重重的奧迪, 在寶馬5系換代的間隙間, 用奧迪A6L奪得細分市場第一, 並且隨著上汽奧迪事件影響的逐漸消散,

以及新A8的光環下, 奧迪重啟了在華的快速增長。 最終, 奧迪憑藉A6L和A4L火力全開, 以月銷5萬+的成績, 奮不顧身捍衛住了奧迪在華30年的榮耀。

ABB之間的戰爭, 更多的決定因素是在中國市場, “誰更懂中國市場”, 誰就有更多的可能拿到全球老大入場券的資格。 如今看來,理順產業鏈之後的賓士是開始越來越懂中國市場。

2017年乘用車市場表現低於預期,全年批發和零售增長皆不足2%,開啟了微增長新時代。然而對於2017年的賓士來說,微增長?不存在的。加上Smart品牌,2017年賓士在華銷量同比增長25%。這一表現甚至超過了最為熱門的SUV細分市場的總體增幅。

2017年,賓士在華展現出了強大的勝負心,作為沉寂了多年的豪華品牌,賓士一旦手裡有了好牌就會讓寶馬和奧迪招架不住。隨著趁著採用全新設計語言的賓士C級以及熱得發紫的賓士GLC以及賓士GLA,賓士一出牌就是轎車+SUV的連環追擊。

賓士的來勢洶洶不光體現在賓士C級踩下寶馬3系以及奧迪A4L,上半年領先豪華B級車市場,也不光體現在全新賓士E級一上市就以182.7%的殘暴同比增速,發動對寶馬5系和奧迪A6L的乘勝追擊,更體現在了賓士GLC對奧迪Q5的虎視眈眈。在2017年1-7月,賓士一度超越了寶馬和奧迪成為了中國市場最暢銷的豪華品牌。

但是隨著寶馬全新5系的換代以及奧迪的回暖,賓士這一桂冠也並沒有保持太久,在第四季度,賓士的強力增長勢頭有所回暖,不過不能否認的是,2017年的賓士和以往幾年的賓士都不一樣了,在蔡澈微笑的面容下,奪得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第一的野心也已經人人皆知。

相對於奧迪和賓士的“加戲”,寶馬在2017年則顯得有些“佛系”,沒有像奧迪一樣,突然遭受下滑,也沒有像賓士一樣咄咄逼人,寶馬在華這一年的表現顯得更加穩健。2017年寶馬7系在中國市場銷量有所回升,同比勁增45.3%。3系依舊是BMW在乎全年銷量最多的車型,同比增長24.3%,銷量超14.3萬輛。而去年換代的5系車型也逐漸跟上了節奏,雖然在E級以及A6L的攻勢下略顯吃力,不過在11月、12月已連續單月銷量超過1.1萬輛。

值得一提的雖然在上一代寶馬5系的生命週期大幅度降價,但是卻並沒有影響到新寶馬5系的售價,在2017年,全新寶馬5系換代之後,價格體系依舊相對堅挺,這對於寶馬來說是一件值得慶倖的事。不過原以為寶馬1系三廂版本會對奧迪A3產生巨大的衝擊,但奧迪A3憑藉更高的性價比以及中期改款使得寶馬1系三廂並沒有給其帶來太大的壓力。

但是好在全新換代的X1確實讓奧迪Q3以及賓士GLA帶來了不小的衝擊,這也幫助了BMW X家族在華銷量同比增長28.5%。今年,寶馬X3即將國產,而其也有望成為BMW在中國市場能否改變目前局面的關鍵車型。

德國人的勝利

雖然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但是德系豪華車壟斷中國豪華車市場多年的局面絲毫沒有改觀,反而越來越深入。顯然上汽奧迪的合資,長城寶馬的合作,不僅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也為豪華品牌在華探索出了新的發展道路。從上汽奧迪、長城寶馬可以看出,對於ABB們來說,中國市場實在太重要了。

2017年處於二線豪華品牌的凱迪拉克銷量猛增51%,不過以價換輛的苦或許也只有凱迪拉克的經銷商能懂。ABB之間的價格戰在2017年無幾分消停。二線豪華品牌指望可以躲過ABB價格血戰的陰影,但最終,從凱迪拉克到英菲尼迪,無不被ABB依舊殘酷的價格戰,無情碾壓。

不過捷豹路虎也好,凱迪拉克也好,安安靜靜的雷克薩斯和富豪也好,儘管每年都在進步,但是較低的基數,使得其相比ABB三家明裡暗裡鬥得昏天黑地,他們短期內仍然無法動搖ABB多達70%以上的壟斷地位。

從市場來看,中國豪華品牌已經是完全屬於ABB之間相互的競爭,從國家來看,更是德國製造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其實無論賓士什麼時候超過寶馬,ABB之間的故事,我們其實一點都不懂他們之間的默契。無論誰多誰少,勝利的永遠都是德國人。

讓領克和WEY終結ABB

那既然,雷克薩斯們無力挑戰ABB,那為什麼不能讓WEY和領克來接過大棒?

2017年,中國自主品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同時也誕生了兩個屬於中國自主品牌的高端品牌:領克和WEY。在2017年WEY僅僅依靠兩款車型,銷量便突破8萬輛,而領克在上市當月銷量就突破6000輛,市場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預期。

確實,自主高端品牌的價格和外資豪華品牌不可比擬,但是不要忘記,隨著ABB的價格下探,在一些出門車型上,兩者的價格已經逐漸開始重疊。不僅是賓士A級、奧迪A3還是寶馬1系,甚至未來將要上市的奧迪Q2等車型,都將和自主高端品牌展開正面的競爭。

“終結豪華品牌的暴利時代!”,當WEY創始人魏建軍說出這話時,中國自主品牌已經與豪華品牌開戰了。從目前來看,在WEY以及領克的價格區間,選擇車身尺寸更大,配置更加豐富的自主品牌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在這一市場級別,豪華品牌的光環已經顯得並不那麼耀眼。

其次,無論是WEY還是領克,成長在中國的自主新高端,會更加瞭解並且迎合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成為ABB二次三次購車的潛客。

同時,中國自主新高端品牌因為歷史積澱少,所以使得其並沒有太大的“包袱”,現在中國市場正處於一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交叉路口,對於他們來說船小好調頭,對新能源和自動駕駛以及出行移動的轉型適應動作會更快,更容易顛覆消費者傳統的汽車認知與定位。

從品牌上來看,中國自主新高端品牌的推出提振了國人對自主的印象,乃至對高端與豪華品牌的認知,打破之前對自主品牌的偏見,與陳舊的豪華品牌理念的藩籬,使得中國民族汽車產業在高端部分實現突破和崛起,雖然現在還只是剛開始,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許未來某一天他們將能挑戰乃至終結ABB的統治。

雖然,“搖擺的未來”將是中國車市的中期態勢,但豪華品牌在中國的“新時代”既然已開啟,除了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以外,千萬不能小看了中國的自主高端品牌,萬一有一天,他們就將成為市場的主宰者。

如今看來,理順產業鏈之後的賓士是開始越來越懂中國市場。

2017年乘用車市場表現低於預期,全年批發和零售增長皆不足2%,開啟了微增長新時代。然而對於2017年的賓士來說,微增長?不存在的。加上Smart品牌,2017年賓士在華銷量同比增長25%。這一表現甚至超過了最為熱門的SUV細分市場的總體增幅。

2017年,賓士在華展現出了強大的勝負心,作為沉寂了多年的豪華品牌,賓士一旦手裡有了好牌就會讓寶馬和奧迪招架不住。隨著趁著採用全新設計語言的賓士C級以及熱得發紫的賓士GLC以及賓士GLA,賓士一出牌就是轎車+SUV的連環追擊。

賓士的來勢洶洶不光體現在賓士C級踩下寶馬3系以及奧迪A4L,上半年領先豪華B級車市場,也不光體現在全新賓士E級一上市就以182.7%的殘暴同比增速,發動對寶馬5系和奧迪A6L的乘勝追擊,更體現在了賓士GLC對奧迪Q5的虎視眈眈。在2017年1-7月,賓士一度超越了寶馬和奧迪成為了中國市場最暢銷的豪華品牌。

但是隨著寶馬全新5系的換代以及奧迪的回暖,賓士這一桂冠也並沒有保持太久,在第四季度,賓士的強力增長勢頭有所回暖,不過不能否認的是,2017年的賓士和以往幾年的賓士都不一樣了,在蔡澈微笑的面容下,奪得中國豪華品牌市場第一的野心也已經人人皆知。

相對於奧迪和賓士的“加戲”,寶馬在2017年則顯得有些“佛系”,沒有像奧迪一樣,突然遭受下滑,也沒有像賓士一樣咄咄逼人,寶馬在華這一年的表現顯得更加穩健。2017年寶馬7系在中國市場銷量有所回升,同比勁增45.3%。3系依舊是BMW在乎全年銷量最多的車型,同比增長24.3%,銷量超14.3萬輛。而去年換代的5系車型也逐漸跟上了節奏,雖然在E級以及A6L的攻勢下略顯吃力,不過在11月、12月已連續單月銷量超過1.1萬輛。

值得一提的雖然在上一代寶馬5系的生命週期大幅度降價,但是卻並沒有影響到新寶馬5系的售價,在2017年,全新寶馬5系換代之後,價格體系依舊相對堅挺,這對於寶馬來說是一件值得慶倖的事。不過原以為寶馬1系三廂版本會對奧迪A3產生巨大的衝擊,但奧迪A3憑藉更高的性價比以及中期改款使得寶馬1系三廂並沒有給其帶來太大的壓力。

但是好在全新換代的X1確實讓奧迪Q3以及賓士GLA帶來了不小的衝擊,這也幫助了BMW X家族在華銷量同比增長28.5%。今年,寶馬X3即將國產,而其也有望成為BMW在中國市場能否改變目前局面的關鍵車型。

德國人的勝利

雖然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但是德系豪華車壟斷中國豪華車市場多年的局面絲毫沒有改觀,反而越來越深入。顯然上汽奧迪的合資,長城寶馬的合作,不僅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也為豪華品牌在華探索出了新的發展道路。從上汽奧迪、長城寶馬可以看出,對於ABB們來說,中國市場實在太重要了。

2017年處於二線豪華品牌的凱迪拉克銷量猛增51%,不過以價換輛的苦或許也只有凱迪拉克的經銷商能懂。ABB之間的價格戰在2017年無幾分消停。二線豪華品牌指望可以躲過ABB價格血戰的陰影,但最終,從凱迪拉克到英菲尼迪,無不被ABB依舊殘酷的價格戰,無情碾壓。

不過捷豹路虎也好,凱迪拉克也好,安安靜靜的雷克薩斯和富豪也好,儘管每年都在進步,但是較低的基數,使得其相比ABB三家明裡暗裡鬥得昏天黑地,他們短期內仍然無法動搖ABB多達70%以上的壟斷地位。

從市場來看,中國豪華品牌已經是完全屬於ABB之間相互的競爭,從國家來看,更是德國製造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其實無論賓士什麼時候超過寶馬,ABB之間的故事,我們其實一點都不懂他們之間的默契。無論誰多誰少,勝利的永遠都是德國人。

讓領克和WEY終結ABB

那既然,雷克薩斯們無力挑戰ABB,那為什麼不能讓WEY和領克來接過大棒?

2017年,中國自主品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同時也誕生了兩個屬於中國自主品牌的高端品牌:領克和WEY。在2017年WEY僅僅依靠兩款車型,銷量便突破8萬輛,而領克在上市當月銷量就突破6000輛,市場受歡迎程度遠遠超過預期。

確實,自主高端品牌的價格和外資豪華品牌不可比擬,但是不要忘記,隨著ABB的價格下探,在一些出門車型上,兩者的價格已經逐漸開始重疊。不僅是賓士A級、奧迪A3還是寶馬1系,甚至未來將要上市的奧迪Q2等車型,都將和自主高端品牌展開正面的競爭。

“終結豪華品牌的暴利時代!”,當WEY創始人魏建軍說出這話時,中國自主品牌已經與豪華品牌開戰了。從目前來看,在WEY以及領克的價格區間,選擇車身尺寸更大,配置更加豐富的自主品牌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在這一市場級別,豪華品牌的光環已經顯得並不那麼耀眼。

其次,無論是WEY還是領克,成長在中國的自主新高端,會更加瞭解並且迎合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成為ABB二次三次購車的潛客。

同時,中國自主新高端品牌因為歷史積澱少,所以使得其並沒有太大的“包袱”,現在中國市場正處於一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的交叉路口,對於他們來說船小好調頭,對新能源和自動駕駛以及出行移動的轉型適應動作會更快,更容易顛覆消費者傳統的汽車認知與定位。

從品牌上來看,中國自主新高端品牌的推出提振了國人對自主的印象,乃至對高端與豪華品牌的認知,打破之前對自主品牌的偏見,與陳舊的豪華品牌理念的藩籬,使得中國民族汽車產業在高端部分實現突破和崛起,雖然現在還只是剛開始,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或許未來某一天他們將能挑戰乃至終結ABB的統治。

雖然,“搖擺的未來”將是中國車市的中期態勢,但豪華品牌在中國的“新時代”既然已開啟,除了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以外,千萬不能小看了中國的自主高端品牌,萬一有一天,他們就將成為市場的主宰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