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趙立新這個精緻的魅力大叔,趁你們沒發現我先抱走了

芒果台新出的一檔節目《聲臨其境》, 泥萌刷了沒?

節目形式上倒沒什麼花哨, 整個環節有點類似於《我想和你唱》, 通過聲音猜幕後配音的嘉賓, 其實就是在考驗演員“聲台行表”中的“聲”。

不同于《演員的誕生》名不副實, 《聲臨其境》恰如其名, 重點全都放在了嘉賓的聲音展示上。

第一期請了四位嘉賓, 潘粵明、張歆藝、週一圍和趙立新。

潘粵明配《梅花三弄》裡的皓禎, 一改馬景濤式的咆哮選擇劍走偏鋒, 仿佛被人掐著脖子的嗓音讓人迷醉, 卻也意外的好玩;

張歆藝配《甄嬛傳》裡的華妃娘娘被廢時和甄嬛的對話, 沒有聲嘶力竭的大吼, 可連斷音、氣息裡都帶著絕望。

雖然她現在總是被人說臉僵, 但實力依然不容小覷。

週一圍, 之前專門寫過他,

臺詞功力和舞臺表現力讓人吃驚。

這次選的一個是《董存瑞》, 一個是《梅蘭芳》裡王學圻的角色, 一個慷慨激昂, 一個吊著嗓子, 尤其《梅蘭芳》這段, 聲音的模仿難度很大, 週一圍配得不說神還原, 可語調、感情都很到位。

然而這三個實力派, 卻遇到了一個勁敵:趙立新。

當《魂斷藍橋》中羅伊經典的求婚片段一出來, 其他幾位就感受到了壓力, 渾圓有力的嗓音、清晰的咬字讓人起雞皮疙瘩;更厲害的是接下來第二段直接畫風一轉, 從深情的羅伊變成了講著英文的《功夫熊貓》裡調皮的阿寶。

這時候其他人的表情是醬嬸的:還能這樣出招?!

各位一定要看視頻自行感受一下趙老師這兩段配音, 友情提醒, 一定要看他開始前那抹嘴的小動作和配音過程中的pose, 會放電的!

用杜海濤的話講, 這位不是來比賽的, 而是來秀才華的。

說的也沒錯,趙立新不僅中英文切換流暢,連帶著把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一起秀了。

關鍵人家秀就秀了,還特別風輕雲淡地說了一句:你覺得我的才華還用展示嗎?

於是這位傲嬌又讓人充滿好奇的嘉賓,在第一輪就被請到了舞臺上揭面。

當主持人請他再露一手時,他選擇了《父親》。《父親》這個話劇在我之前寫的《表演者言》那篇文章裡有講到過,整個話劇趙立新的臺詞足足有三萬七千多字,這還是改版後的,原版更是高達四萬兩千多字。

周迅問會不會看提詞器,趙立新怎麼講的:看提詞器?那我估計傳出去沒法在江湖上混了,這是對演員的最低要求。

如果僅僅只是看《表演者言》中的話,你會覺得他傲慢,但看完舞臺上的這段表演你就不會這樣講了。

什麼叫實力?一字不落、分毫不差還能情緒飽滿的完整演繹就是實力。

趙立新也不負眾望成了本場的優勝者。

聲音變化多端,多國語言自由切換、開口醉的趙立新,讓人忍不住為他打電話。

很多人知道趙立新是因為《羋月傳》裡的張儀,說實話這劇我很看了兩集就棄了,也就沒能看到趙立新的表演。

我知道他是在《羋月傳》之前的《大明王朝》,趙立新扮演浙江首富沈一石。

《大明王朝》是個群戲,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都是老熟臉,一開始我也是奔著他們看的,趙立新能引起我的注意純屬意外。

而趙立新接演浙江首富沈一石這個角色也是意外,當時已經要《大明王朝》開機了,可這個角色的演員依然沒有敲定。導演張黎因為和趙立新一起合作改編過電視劇《錦衣衛》,所以情急之下便找來趙立新幫忙。而在這之前,趙立新僅僅客串過一部《走向共和》。

但他卻演出了這個狡猾又重義,詩性而又世故的複雜人物。

後來他也陸陸續續有一些作品,不過能讓人記住只有那麼幾個。

比如《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李俠。

09年正值諜戰劇風靡,《潛伏》、《黎明之前》等一大波好劇出現在公眾視野,而趁著這波熱度,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也被拿出來翻拍。

在大家猜測主角可能是孫紅雷、陳寶國等人時,名不見經傳的趙立新卻拿下了李俠。

巧的是原版的扮演者孫道臨老師,正是趙立新的配音偶像,如果仔細看,趙立新跟孫老師還真的有些神似。

李俠是個優秀的電訊高手,在延安時執教電訊班的學員,後來被組織上派往上海完成了一系列的潛伏任務。在隱形的戰場上,李俠辦事風格膽大心細,具有過人的洞察力和決斷力,為了革命事業屢次陷身險境,又一次次的化險為夷。

女主是《瀝川往事》裡小秋大扮演者焦俊豔,他倆之間也是蜜汁有CP感。

比如《於無聲處》中叛國投遞的間諜陳其乾。

陳其乾這個人物很矛盾,外人看來無他很優秀。他是高級技術人員、他飽讀詩書、他外語流利。但是出身的貧寒讓陳其乾很自卑,所以他的前半生永遠活在別人品評裡,別人的眼光裡。

到了後半生,當他遊走黑夜裡,伴隨著時刻被人拋棄的危險以及國安局的步步緊逼時,反而活得更加肆意,他無視規則甚至可以創造規則,他自信自大,在沒有路的地方闖出路來。

與其說是破罐子破摔,不如可以稱之為“浴火”後的“重生”,當然這個重生從大局上來講是個錯誤。

拋卻粗糙的化妝術,趙立新把陳其乾這個角色演得很好,他也因為“陳其乾”拿下了第22屆上海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

到了這兩年,趙立新老師比較吸睛的就是跟馮小剛的兩次合作,《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

《我不是潘金蓮》中他是那個“莫名其妙”丟了烏紗帽的史縣長,其實一開始馮小剛覺得趙立新不適合這個縣長,因為他身上洋味兒太重。

到了真正試戲時,立馬就不一樣了,趙立新整個人的氣場都變了,馮小剛這時候就覺得,眼前的這個人已經不是趙立新,而是一個基層幹部。

有一就有二,在今年打破馮小剛票房紀錄的《芳華》裡,趙立新飾演了文工團大家長。片子裡他的臺詞不多,可是卻用兩句話讓馮小剛落淚。

文工團解散時,他一字一頓、竭力克制地說:“再見了,親愛的戰友。乾杯!”

角色記憶點不高,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臉,歐式的面孔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短板。

先說短板,趙立新這種洋氣的長相往往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對觀眾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演了那麼多年戲,他自己都說往往想要大幹一場,結果總是慘澹收場。往往自己不做準備時,反而事半功倍。

比如白玉蘭獎,大家都以為他是因為《羋月傳》中的張儀拿的這個最佳男配。因為張儀這個角色在當時很火,這也是趙立新沒想到的。

比如拍《芳華》時一切都很順暢,沒什麼過多的設計,成片卻收效甚好。

用曹可凡的話來講,他這個人就是舉輕若重,舉重若輕。

優勢就是這張臉帶著神秘感,一看就覺得有故事,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趙立新確實是個寶藏(褒義)男孩。

1986年18歲的趙立新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那時候他考試的目的並不純粹,僅僅是因為自己數理化奇差,而中戲帶著一流大學的名號說出去好聽。

當時趙立新還同時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廣播學院,最後的選擇也是很隨意,扔鋼鏰國徽朝上就拎著包去了中戲。

出生在軍人家庭,從小就喜歡在舞臺上顯擺,再加上常年接受過各類文學的啟蒙,在真正接觸到表演之後,趙立新從心底裡接受了它。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好像牽引著一個人走下去,趙立新入學那年剛好趕上唯一一屆的中蘇實驗班,各個學科的一起上大課。因為人比較活躍,聲音條件也好,原本是編劇專業的趙立新在大二時就被導演系要了過去。

在導演系修煉一年之後,大三時作為交換生去了蘇聯學習。當時在火車站,幾乎全校學生都出動為他們幾個送行,就這樣他們滿懷著激動和驕傲去了蘇聯。

誰知道去了之後發現情況完全跟他們想像的不一樣,當時蘇聯對留學生是有語言考核的,這讓中戲的天之驕子瞬間有種從雲端跌落的失重感。

趙立新形容俄語語法像是“殺人”一樣,我特能理解那種感覺,一個“我”都能有四種發音和語境誰學誰都會能覺得難。他們幾個完全沒接觸過的人,還不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搞不好就得捲舖蓋走人。

想想出國的時候多風光,如果因為一門語言就要灰溜溜的走,實在不光彩。幸運的是趙立新遇到了一個好老師,當時他經常跑去看這位元語言老師的話劇演出,因為她的發音趙立新才發掘了俄語的魅力,最後以神速般的八個月拿下了它,也開始了他在格拉西莫夫電影學院的本碩連讀生涯。

在地廣人稀俄羅斯,趙立新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山川地貌。而那裡發達文化氛圍,讓他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各種營養。然而歷史的局限性讓它還是有了缺陷,於是需要更多東西充實自己的趙立新隻身前往北歐的瑞典。

在那片誕生了無數藝術家的地方,趙立新被深深地吸引。瑞典雖然沒有歐洲大陸那麼熱鬧,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特色,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自然、真誠。

真正促使他留在瑞典的原因,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當地的一個小劇場看了斯特林堡的經典劇碼《父親》。

“那個劇講一個父親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他的,他一步步被逼瘋的過程。我坐得離舞臺幾米開外,看得汗毛倒豎,整個人粘在椅子上,零度,平了。”他覺得這個國度很奇妙,打定主意要來這裡工作。

這個決定也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成為了第一個考入瑞典國家大劇院的中國人。

在瑞典國家大劇院裡,他這個黃皮膚、黑頭發的“歪果仁”常常不被別人放在眼裡;不會當地語言,趙立新演的第一部話劇連臺詞都沒有,導演也顧不上他,結果呢,趙立新依然把角色演得差點尾巴搖到天上。

演完後的第二天,《每日新聞》的文化版整版都是關於這部戲,先評價女一號,接下來就說到了趙立新演的這個魔鬼。

《每日新聞》是瑞典第一大報,尤其是文化方面特別權威,所有演員演完一齣戲,都要先看這個,這個給你定調,江湖地位就出來了。

裡邊的評論家說得特別生動詳細一個東方之鷹,帶著黑色翅膀的鷹不斷地在整個舞臺的空氣中翱翔,即使它的肉身已經過去,它的影子還留在空氣裡。

因為這個評價,趙立新樂得合不攏嘴,這基本上就奠定了他的地位,於是半年後重排這部話劇,他就拿到男一號,但條件是必須在五個月內學會瑞典話。

學會了當地語言,就意味著成功打入了那個圈子。趙立新就大大地耍起來了,敢做別人不敢做或者想不到的,越敢做就越會被讚賞,越來越順。

事業上順風順水,感情上卻遇到了麻煩,長期的兩地分居讓趙立新婚姻關係破裂,妻子提出離婚,在經歷了持續一年的官司之後,趙立新最終拿到了女兒的撫養權成了一個單親爸爸。

原本趙立新已經打算長期定居瑞典,可是有句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趙立新遇到了現在的妻子。當時國內有一個話劇在瑞典參加比賽,但是舉辦方要求要在當地找一個會講中文的人來演,這時候有人說到了趙立新。

趙立新的妻子是隨行翻譯,兩人一見鍾情就談起了戀愛。

一方面因為女友的執意要求,另一方面在探親的時候,當初招他入校的老師極力邀請他回國,於是一咬牙趙立新還是回國了。

回國以後,趙立新去了母校中央戲劇學院任教。因為他這個人雖然不算多話,但很幽默、風趣,也喜歡把海外的閱歷和實踐都融入教學裡,又不循常規,所以常常有很多別的學生跑來蹭課。

與此同時他也沒放棄自己從事了多年的話劇事業,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國內的話劇發展與國外相去甚遠。

我們以前做的戲劇都是要觸及靈魂的。國內感覺成了足療保健了,撓撓,笑一笑就過了。這不是戲劇,戲劇就是要跟你探討我們的生活怎麼了。

趙立新很沮喪,尤其是每天看著只有半場的觀眾,有時甚至是稀稀拉拉的只有幾個觀眾時,趙立新覺得這樣下去,演戲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而我多次提到的話劇《父親》,在趙立新的演藝生涯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這部話劇他決定留在瑞典,回國之後,自導自演的第一部話劇也是它。

(新版《父親》海報)

儘管當時的國內市場不明朗,但趙立新管不了那麼多,他太愛《父親》了,於是就定了10場演出,結果出乎意料這部話劇大火。

《父親》的成功讓他正式開啟了國內的演藝道路,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朋友。後來又認識了編劇李靜,接到了《大先生》。

《大先生》的主角是魯迅,但是跟我們平常所見到的魯迅不一樣,他不是“橫眉冷對千夫指”,而是穿著靴子、襯衫在舞臺上上躥下跳的“中青年”。

對於這部話劇,很多圈裡人的評價都是極高的,遺憾的是沒能看過現場。

尤其是看了趙立新《聲臨其境》裡《父親》的表演,我對他的話劇更加充滿期待。

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次現場,“很多時候一些戲劇效果只能在劇場發生,在其他地方永遠無法發生。”

這是趙立新的原話,我想也是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離不開話劇舞臺的原因。

說的也沒錯,趙立新不僅中英文切換流暢,連帶著把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一起秀了。

關鍵人家秀就秀了,還特別風輕雲淡地說了一句:你覺得我的才華還用展示嗎?

於是這位傲嬌又讓人充滿好奇的嘉賓,在第一輪就被請到了舞臺上揭面。

當主持人請他再露一手時,他選擇了《父親》。《父親》這個話劇在我之前寫的《表演者言》那篇文章裡有講到過,整個話劇趙立新的臺詞足足有三萬七千多字,這還是改版後的,原版更是高達四萬兩千多字。

周迅問會不會看提詞器,趙立新怎麼講的:看提詞器?那我估計傳出去沒法在江湖上混了,這是對演員的最低要求。

如果僅僅只是看《表演者言》中的話,你會覺得他傲慢,但看完舞臺上的這段表演你就不會這樣講了。

什麼叫實力?一字不落、分毫不差還能情緒飽滿的完整演繹就是實力。

趙立新也不負眾望成了本場的優勝者。

聲音變化多端,多國語言自由切換、開口醉的趙立新,讓人忍不住為他打電話。

很多人知道趙立新是因為《羋月傳》裡的張儀,說實話這劇我很看了兩集就棄了,也就沒能看到趙立新的表演。

我知道他是在《羋月傳》之前的《大明王朝》,趙立新扮演浙江首富沈一石。

《大明王朝》是個群戲,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都是老熟臉,一開始我也是奔著他們看的,趙立新能引起我的注意純屬意外。

而趙立新接演浙江首富沈一石這個角色也是意外,當時已經要《大明王朝》開機了,可這個角色的演員依然沒有敲定。導演張黎因為和趙立新一起合作改編過電視劇《錦衣衛》,所以情急之下便找來趙立新幫忙。而在這之前,趙立新僅僅客串過一部《走向共和》。

但他卻演出了這個狡猾又重義,詩性而又世故的複雜人物。

後來他也陸陸續續有一些作品,不過能讓人記住只有那麼幾個。

比如《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地下工作者李俠。

09年正值諜戰劇風靡,《潛伏》、《黎明之前》等一大波好劇出現在公眾視野,而趁著這波熱度,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也被拿出來翻拍。

在大家猜測主角可能是孫紅雷、陳寶國等人時,名不見經傳的趙立新卻拿下了李俠。

巧的是原版的扮演者孫道臨老師,正是趙立新的配音偶像,如果仔細看,趙立新跟孫老師還真的有些神似。

李俠是個優秀的電訊高手,在延安時執教電訊班的學員,後來被組織上派往上海完成了一系列的潛伏任務。在隱形的戰場上,李俠辦事風格膽大心細,具有過人的洞察力和決斷力,為了革命事業屢次陷身險境,又一次次的化險為夷。

女主是《瀝川往事》裡小秋大扮演者焦俊豔,他倆之間也是蜜汁有CP感。

比如《於無聲處》中叛國投遞的間諜陳其乾。

陳其乾這個人物很矛盾,外人看來無他很優秀。他是高級技術人員、他飽讀詩書、他外語流利。但是出身的貧寒讓陳其乾很自卑,所以他的前半生永遠活在別人品評裡,別人的眼光裡。

到了後半生,當他遊走黑夜裡,伴隨著時刻被人拋棄的危險以及國安局的步步緊逼時,反而活得更加肆意,他無視規則甚至可以創造規則,他自信自大,在沒有路的地方闖出路來。

與其說是破罐子破摔,不如可以稱之為“浴火”後的“重生”,當然這個重生從大局上來講是個錯誤。

拋卻粗糙的化妝術,趙立新把陳其乾這個角色演得很好,他也因為“陳其乾”拿下了第22屆上海白玉蘭獎最佳男配角。

到了這兩年,趙立新老師比較吸睛的就是跟馮小剛的兩次合作,《我不是潘金蓮》和《芳華》。

《我不是潘金蓮》中他是那個“莫名其妙”丟了烏紗帽的史縣長,其實一開始馮小剛覺得趙立新不適合這個縣長,因為他身上洋味兒太重。

到了真正試戲時,立馬就不一樣了,趙立新整個人的氣場都變了,馮小剛這時候就覺得,眼前的這個人已經不是趙立新,而是一個基層幹部。

有一就有二,在今年打破馮小剛票房紀錄的《芳華》裡,趙立新飾演了文工團大家長。片子裡他的臺詞不多,可是卻用兩句話讓馮小剛落淚。

文工團解散時,他一字一頓、竭力克制地說:“再見了,親愛的戰友。乾杯!”

角色記憶點不高,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臉,歐式的面孔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短板。

先說短板,趙立新這種洋氣的長相往往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對觀眾來說是個極大的考驗。

演了那麼多年戲,他自己都說往往想要大幹一場,結果總是慘澹收場。往往自己不做準備時,反而事半功倍。

比如白玉蘭獎,大家都以為他是因為《羋月傳》中的張儀拿的這個最佳男配。因為張儀這個角色在當時很火,這也是趙立新沒想到的。

比如拍《芳華》時一切都很順暢,沒什麼過多的設計,成片卻收效甚好。

用曹可凡的話來講,他這個人就是舉輕若重,舉重若輕。

優勢就是這張臉帶著神秘感,一看就覺得有故事,讓人想要一探究竟。

趙立新確實是個寶藏(褒義)男孩。

1986年18歲的趙立新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那時候他考試的目的並不純粹,僅僅是因為自己數理化奇差,而中戲帶著一流大學的名號說出去好聽。

當時趙立新還同時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和北京廣播學院,最後的選擇也是很隨意,扔鋼鏰國徽朝上就拎著包去了中戲。

出生在軍人家庭,從小就喜歡在舞臺上顯擺,再加上常年接受過各類文學的啟蒙,在真正接觸到表演之後,趙立新從心底裡接受了它。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好像牽引著一個人走下去,趙立新入學那年剛好趕上唯一一屆的中蘇實驗班,各個學科的一起上大課。因為人比較活躍,聲音條件也好,原本是編劇專業的趙立新在大二時就被導演系要了過去。

在導演系修煉一年之後,大三時作為交換生去了蘇聯學習。當時在火車站,幾乎全校學生都出動為他們幾個送行,就這樣他們滿懷著激動和驕傲去了蘇聯。

誰知道去了之後發現情況完全跟他們想像的不一樣,當時蘇聯對留學生是有語言考核的,這讓中戲的天之驕子瞬間有種從雲端跌落的失重感。

趙立新形容俄語語法像是“殺人”一樣,我特能理解那種感覺,一個“我”都能有四種發音和語境誰學誰都會能覺得難。他們幾個完全沒接觸過的人,還不如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搞不好就得捲舖蓋走人。

想想出國的時候多風光,如果因為一門語言就要灰溜溜的走,實在不光彩。幸運的是趙立新遇到了一個好老師,當時他經常跑去看這位元語言老師的話劇演出,因為她的發音趙立新才發掘了俄語的魅力,最後以神速般的八個月拿下了它,也開始了他在格拉西莫夫電影學院的本碩連讀生涯。

在地廣人稀俄羅斯,趙立新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山川地貌。而那裡發達文化氛圍,讓他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各種營養。然而歷史的局限性讓它還是有了缺陷,於是需要更多東西充實自己的趙立新隻身前往北歐的瑞典。

在那片誕生了無數藝術家的地方,趙立新被深深地吸引。瑞典雖然沒有歐洲大陸那麼熱鬧,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特色,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自然、真誠。

真正促使他留在瑞典的原因,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當地的一個小劇場看了斯特林堡的經典劇碼《父親》。

“那個劇講一個父親不知道孩子是不是他的,他一步步被逼瘋的過程。我坐得離舞臺幾米開外,看得汗毛倒豎,整個人粘在椅子上,零度,平了。”他覺得這個國度很奇妙,打定主意要來這裡工作。

這個決定也再次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成為了第一個考入瑞典國家大劇院的中國人。

在瑞典國家大劇院裡,他這個黃皮膚、黑頭發的“歪果仁”常常不被別人放在眼裡;不會當地語言,趙立新演的第一部話劇連臺詞都沒有,導演也顧不上他,結果呢,趙立新依然把角色演得差點尾巴搖到天上。

演完後的第二天,《每日新聞》的文化版整版都是關於這部戲,先評價女一號,接下來就說到了趙立新演的這個魔鬼。

《每日新聞》是瑞典第一大報,尤其是文化方面特別權威,所有演員演完一齣戲,都要先看這個,這個給你定調,江湖地位就出來了。

裡邊的評論家說得特別生動詳細一個東方之鷹,帶著黑色翅膀的鷹不斷地在整個舞臺的空氣中翱翔,即使它的肉身已經過去,它的影子還留在空氣裡。

因為這個評價,趙立新樂得合不攏嘴,這基本上就奠定了他的地位,於是半年後重排這部話劇,他就拿到男一號,但條件是必須在五個月內學會瑞典話。

學會了當地語言,就意味著成功打入了那個圈子。趙立新就大大地耍起來了,敢做別人不敢做或者想不到的,越敢做就越會被讚賞,越來越順。

事業上順風順水,感情上卻遇到了麻煩,長期的兩地分居讓趙立新婚姻關係破裂,妻子提出離婚,在經歷了持續一年的官司之後,趙立新最終拿到了女兒的撫養權成了一個單親爸爸。

原本趙立新已經打算長期定居瑞典,可是有句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趙立新遇到了現在的妻子。當時國內有一個話劇在瑞典參加比賽,但是舉辦方要求要在當地找一個會講中文的人來演,這時候有人說到了趙立新。

趙立新的妻子是隨行翻譯,兩人一見鍾情就談起了戀愛。

一方面因為女友的執意要求,另一方面在探親的時候,當初招他入校的老師極力邀請他回國,於是一咬牙趙立新還是回國了。

回國以後,趙立新去了母校中央戲劇學院任教。因為他這個人雖然不算多話,但很幽默、風趣,也喜歡把海外的閱歷和實踐都融入教學裡,又不循常規,所以常常有很多別的學生跑來蹭課。

與此同時他也沒放棄自己從事了多年的話劇事業,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國內的話劇發展與國外相去甚遠。

我們以前做的戲劇都是要觸及靈魂的。國內感覺成了足療保健了,撓撓,笑一笑就過了。這不是戲劇,戲劇就是要跟你探討我們的生活怎麼了。

趙立新很沮喪,尤其是每天看著只有半場的觀眾,有時甚至是稀稀拉拉的只有幾個觀眾時,趙立新覺得這樣下去,演戲就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而我多次提到的話劇《父親》,在趙立新的演藝生涯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這部話劇他決定留在瑞典,回國之後,自導自演的第一部話劇也是它。

(新版《父親》海報)

儘管當時的國內市場不明朗,但趙立新管不了那麼多,他太愛《父親》了,於是就定了10場演出,結果出乎意料這部話劇大火。

《父親》的成功讓他正式開啟了國內的演藝道路,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朋友。後來又認識了編劇李靜,接到了《大先生》。

《大先生》的主角是魯迅,但是跟我們平常所見到的魯迅不一樣,他不是“橫眉冷對千夫指”,而是穿著靴子、襯衫在舞臺上上躥下跳的“中青年”。

對於這部話劇,很多圈裡人的評價都是極高的,遺憾的是沒能看過現場。

尤其是看了趙立新《聲臨其境》裡《父親》的表演,我對他的話劇更加充滿期待。

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次現場,“很多時候一些戲劇效果只能在劇場發生,在其他地方永遠無法發生。”

這是趙立新的原話,我想也是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離不開話劇舞臺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