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史上最暴利的行業,只因賺的錢太多,結果個個下場無比淒慘

前些年有非常火的一部劇叫做《大清鹽商》, 裡面所描述的揚州鹽商, 個個身家富可敵國, 過著極其奢華的生活。 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的人, 一定對這些揚州鹽商充滿了好奇。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 這些揚州鹽商的發家史, 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

眾所周知, 鹽和鐵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誰也離不開這兩樣東西。 因此在古代, 為了防止有人操縱市場, 從中牟取暴利, 以及增加國家財政的需要, 所以歷朝歷代都將鹽鐵的經營收歸官府, 實行專賣, 這也是歷朝歷代的重要財政來源。

然而, 隨著人口的增多, 以及貿易往來日益頻繁, 對鹽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但憑官府的力量已經很難對鹽買賣經營進行有效的管理了。 因此, 朝廷只好將銷售鹽的經營權分給一些鹽商。

在古代想要做好鹽的生意, 那必須要和負責管理鹽業的官員搞好關係, 只有這樣才能夠拿到銷售鹽的經營權, 甚至還能夠得到更多的鹽。 但由於這些鹽商都是由官府任命的, 所以他們所賣的官鹽, 其利潤並不是很高。 久而久之, 這些鹽商為追求更加高的利潤, 開始低價收購私鹽, 然後以官鹽的價格賣出去。 這樣一來二去,

他們從中獲取了巨額的暴利。

雖然在古代走私私鹽是要掉腦袋的, 但是這些鹽商仗著自己有官府撐腰, 不僅走私私鹽, 而且還些無良的鹽商為了謀取高額利潤, 甚至不惜往官鹽中添加雜質, 以此魚目混珠。 這樣一來, 就大大的降低了官鹽的品質。 因此,

私鹽就比官鹽更受歡迎。 但由於這些鹽商早已壟斷私鹽、官鹽的經營, 所以他們賺了個盆滿缽滿, 個個身家富可敵國。

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這些黑暗交易終究有一天還是會暴露的。 1768年, 由於揚州鹽商們“孝敬”的錢未能達到掌管官鹽的官員要求,

結果一紙奏摺遞到乾隆的手中, 狀告這些鹽商官商勾結, 牟取暴利。 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 龍顏大怒, 立即下旨徹查此事, 結果查出了上千萬兩的虧空。

這時, 這些揚州鹽商開始感到大事不妙, 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紛紛變賣家產來彌補這上千萬兩的虧空。 自從這件事之後, 就形成了一個慣例, 那就是:每逢國家發生戰亂或者鬧災時, 賑災的錢財都要由這些鹽商承擔。 但是這些都不算什麼, 最慘的是在太平天國的時候。

由於當時盛產鹽的江淮地區被太平軍所佔領,所以這些富得流油的鹽商被太平軍洗劫得一乾二淨,甚至殺害。雖然有些鹽商提前逃走,躲過了此劫,但還是被朝廷逼迫繳納銀兩,充當軍費。經過了太平軍的洗劫和朝廷的逼迫,這些鹽商多年的財富積累被洗劫了一空。因此,這些鹽商也漸漸走向了衰落。

由於當時盛產鹽的江淮地區被太平軍所佔領,所以這些富得流油的鹽商被太平軍洗劫得一乾二淨,甚至殺害。雖然有些鹽商提前逃走,躲過了此劫,但還是被朝廷逼迫繳納銀兩,充當軍費。經過了太平軍的洗劫和朝廷的逼迫,這些鹽商多年的財富積累被洗劫了一空。因此,這些鹽商也漸漸走向了衰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