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危機十年後,比特幣,是新一輪繁榮的終結者嗎?

作者:黃凡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762篇原創首發文章

踏入了2018年, 不知不覺地, 席捲全球的、由美國次級債危機而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已經過去十年了。

新成長起來的一代投資者、投資管理人多只是在教科書中瞭解這一場“海嘯”的。 閱讀起其中的故事, 如看小說一樣精彩紛呈, 卻並不感同身受。

確實, 美國經濟繼續走強、歐洲經濟穩步復蘇、我國經濟增速也見底回穩。 全球流動性非常充裕, 通脹壓力還沒到來, 歐美股市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國內樓市歡歌仍不斷高奏。 大家似乎能盡享長期繁榮……

期間, 儘管也有善於“占卜”的學者們間或用“逢8必有難過的坎(1998, 2008)”等牽強附會的“理論”來潑一下冷水, 但也沒有多少人真正放在心上。 在海外投資的國內高淨值人士紛紛再度架起了“杠杆”投資債券、股票、結構化產品, 留在國內的投資人也不甘示弱, 幾倍的杠杆(首付之外的按揭貸款)在不同地方買N套房子幾乎是標配。

買不起房子的、又或因限購而買不了的, 就到了股票市場玩起了融資交易, 不知不覺中, 大家也在承受了與自己能力不符的風險。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著名的《蕭條經濟學的回歸》一書中曾指出:為化解一次危機, 勢必造就一個新的熱點、帶來新一輪的繁榮, 又釀成新的泡沫, 最終, 又要面對泡沫的破滅。

後次貸危機的一輪繁榮持續至今, 全球範圍內已經普遍難以找到估值低的投資標的了。 被“民意投票”認為全球三大泡沫的“美國股市”、“日本債務”、“中國樓市”均被相對固化。 近期並沒有任何可以破滅的跡象。

那麼, 這一輪靠全球央行齊印鈔票而驅動起來的繁榮就將持續下去而沒有終極的一天麼?顯然這是不符合歷史規律的。

任何的一場盛宴總有結束之時。 究竟誰更有可能成為這輪全球繁榮的終結者?

我想到了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 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 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用經濟規律解釋, 那就是, 一個微小的泡沫的膨脹, 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 破滅時或許會因多米諾骨牌效應而最終醞釀成一場對經濟金融體系造成很大危害的“龍捲風”。

這個小小的蝴蝶是什麼?我想起了“比特幣”。 比特幣儘管目前在全球的經濟體量中無足輕重,

近期的“耀眼”表現卻開始引起了不少投資人的注意。 “耀眼”之處就在於其超常暴漲:2011年4月才初次踏上1美元的“高價”, 兩個月後就漲到了30美元, 2012年2月跌至2美元, 之後幾經反復, 近年來連續大漲, 今年更是連漲幾倍把價格推至令人瞠目結舌的2萬美元高水準。

2013年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

比特幣是什麼?得從上一輪金融海嘯說起了……

2008年9月, 以雷曼兄弟的倒閉為開端, 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並向全世界蔓延。 為應對危機, 各國央行採取了量化寬鬆等措施, 並由政府動用天量的納稅人的金錢, 救助由於自身過失而陷入危機的大型金融機構。 於是大眾對金融機構與金融行業高管的不滿達到了頂點;也對央行與政府的這些大慷納稅人之慨的措施廣泛質疑, 並一度引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

就在此時, 2009年, 一個自稱是“中本聰”的日本數學教授提出“比特幣”的概念, 並設計發佈了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 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位貨幣。 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總數量根據設定的演算法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首礦”獎勵——50個比特幣。於是,一種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就正式誕生了。

為什麼說比特幣是美麗的泡沫?

比特幣本身並不是一項能創造新價值的技術。傳說中的所謂的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區塊鏈”技術,目前只是停留在探索的階段。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因去中心化的分散式互聯網資料庫技術方案而設計出來的比特幣,本身也不等於區塊鏈,只算是在底層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範例而已。創造改變人類生活的價值更無從談起。

在貪婪的人性驅動下,比特幣已經脫離了其基本初衷。比特幣的起步,是理想主義者們希望用區塊鏈的理念,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在應對金融產業無限膨脹以及膨脹過度而引發危機上表現的無能,以及反抗面對央行無制約印鈔而付出通貨膨脹稅、鑄幣稅時的無奈的產物。

當理想主義的理念逐步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比特幣在短短八年間,創造了無數造富神話。人們發現比特幣不僅在區塊鏈上有用,而且價格可以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後,逐漸就演變成了能讓人一夜之間改變命運的“神器”,最終蛻變成參與者豪賭未來的“籌碼”。

“偉大而不可實現”的終極目標,使比特幣及其膨脹註定就是美麗的泡沫。比特幣的產生,就被定義成“一場貨幣革命”,很多信仰比特幣的人堅信比特幣終有一天會取代現有的貨幣體系。

然而,要成為真正意義上可以被長期接受的貨幣,充分必要條件就是有國家主權信用的支撐,而以顛覆原有貨幣體系為目的的比特幣,是一定不可能被各國政府以及其央行接受的,讓國家主權為其背書,更無異於“與虎謀皮”。基本不可能實現。

既然是美麗的泡沫,那就坐視其破滅好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為什麼說比特幣的泡沫以及其最終破滅,可能成為此輪已經持續近十年的繁榮的終結者呢?

輕輕的稻草能壓垮駱駝,小小蟻穴能讓大堤崩潰。為應對上一輪危機而開啟的全球貨幣寬鬆模式已經持續了近十年,大水的長期淹泡下,全球範圍內已經很難找到有很好的投資價值的乾貨了。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代表的美股,從底部已經漲了4倍,至今漲勢越來越猛毫無停步的跡象;而國內的房價也較十年前漲價數倍,經歷一輪又一輪的調控,依然不回頭;而日本的總體債務水準,到達了GDP400%的水準,依然只升不降。

全球的投資杠杆越壘越高,其中的任何一環發生問題,整個的體系是有崩塌風險的,況且,以“去中心化”為基本特徵的比特幣,其參與者是全球化的,泡沫一旦破滅,影響也是全球化的。

監管的空白地帶,也是危機的高發地帶。因監管的缺位,各類的泡沫奇葩野蠻生長,直至不可收拾。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因監管在“美國次級債”領域的缺位而引發,而2015年A股的股災因監管對“中國特色配資”的認知不足而萌生…….

監管缺位之下,原本超前的區塊鏈技術被包裝成花式項目到處圈錢,直至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一時間,各式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紛紛上線,甚至衍生出利用虛擬貨幣融資的把戲,乙太幣,萊特幣,各種山寨幣層出不窮,現在已經有上千種類似的虛擬幣,各種類似的龐氏騙局紛紛粉墨登場。

而除了炒作、圈錢之外,因為具備匿名制和跨地域的流動性的特徵,比特幣成為突破一些國家外匯管制的利器,更有甚者成了犯罪組織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綁架勒索的工具。直到有一天各國監管對其亂象無法坐視時,治理過程會讓泡沫破滅的同時也付出很大的代價。

太陽底下無新事,泡沫膨脹得越大,其破滅的危害越大。古今中外,莫有例外。

1637年,荷蘭鬱金香價格飛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準,一年間漲幅高達5900%。據記載,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最終,鬱金香的價格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潰,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蕩產。荷蘭王國的經濟也長期一蹶不振。其後的英國“南海泡沫”……直至近代的“日本地產泡沫”,“美國次級債泡沫”,歷次泡沫的破滅,均以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系統性低迷為結局。

400多年來,一個又一個金融大泡沫在升騰之時,都有各種美麗的包裝,“這次不一樣了”是參與追捧者們的標準口號,然而,每次的結局都毫不例外,那就是最終破滅。

事實上,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的泡沫已經釀成,無論其創始人以及參與者的初衷是多麼的正義與美好,泡沫的破滅是必然的結局。這就應驗了西方一句非常睿智的諺語:“在通往地獄的路上,擠滿了以天堂為目的地的人們”。

作為投資人,建議與此類的泡沫保持距離,儘管泡沫在破滅以前總是魅力無限的,到了破滅之際,那就是毫無價值的了。大眾對財富的追求無可厚非,然而,在貪婪的驅使下,完全脫離常識跟風追逐泡沫,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財富的幻滅。

作為全球各國的監管者,則應該防患於未然,及時協調聯合行動介入對虛擬貨幣監管和控制。否則,任由其膨脹,就很可能到最終破滅之時造成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巨大影響,成為這一輪繁榮的終結者。

作者為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不一樣的觀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總數量根據設定的演算法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首礦”獎勵——50個比特幣。於是,一種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機構控制的比特幣就正式誕生了。

為什麼說比特幣是美麗的泡沫?

比特幣本身並不是一項能創造新價值的技術。傳說中的所謂的能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區塊鏈”技術,目前只是停留在探索的階段。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因去中心化的分散式互聯網資料庫技術方案而設計出來的比特幣,本身也不等於區塊鏈,只算是在底層應用了區塊鏈技術的範例而已。創造改變人類生活的價值更無從談起。

在貪婪的人性驅動下,比特幣已經脫離了其基本初衷。比特幣的起步,是理想主義者們希望用區塊鏈的理念,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在應對金融產業無限膨脹以及膨脹過度而引發危機上表現的無能,以及反抗面對央行無制約印鈔而付出通貨膨脹稅、鑄幣稅時的無奈的產物。

當理想主義的理念逐步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比特幣在短短八年間,創造了無數造富神話。人們發現比特幣不僅在區塊鏈上有用,而且價格可以在短期內大幅上漲後,逐漸就演變成了能讓人一夜之間改變命運的“神器”,最終蛻變成參與者豪賭未來的“籌碼”。

“偉大而不可實現”的終極目標,使比特幣及其膨脹註定就是美麗的泡沫。比特幣的產生,就被定義成“一場貨幣革命”,很多信仰比特幣的人堅信比特幣終有一天會取代現有的貨幣體系。

然而,要成為真正意義上可以被長期接受的貨幣,充分必要條件就是有國家主權信用的支撐,而以顛覆原有貨幣體系為目的的比特幣,是一定不可能被各國政府以及其央行接受的,讓國家主權為其背書,更無異於“與虎謀皮”。基本不可能實現。

既然是美麗的泡沫,那就坐視其破滅好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為什麼說比特幣的泡沫以及其最終破滅,可能成為此輪已經持續近十年的繁榮的終結者呢?

輕輕的稻草能壓垮駱駝,小小蟻穴能讓大堤崩潰。為應對上一輪危機而開啟的全球貨幣寬鬆模式已經持續了近十年,大水的長期淹泡下,全球範圍內已經很難找到有很好的投資價值的乾貨了。以納斯達克指數為代表的美股,從底部已經漲了4倍,至今漲勢越來越猛毫無停步的跡象;而國內的房價也較十年前漲價數倍,經歷一輪又一輪的調控,依然不回頭;而日本的總體債務水準,到達了GDP400%的水準,依然只升不降。

全球的投資杠杆越壘越高,其中的任何一環發生問題,整個的體系是有崩塌風險的,況且,以“去中心化”為基本特徵的比特幣,其參與者是全球化的,泡沫一旦破滅,影響也是全球化的。

監管的空白地帶,也是危機的高發地帶。因監管的缺位,各類的泡沫奇葩野蠻生長,直至不可收拾。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因監管在“美國次級債”領域的缺位而引發,而2015年A股的股災因監管對“中國特色配資”的認知不足而萌生…….

監管缺位之下,原本超前的區塊鏈技術被包裝成花式項目到處圈錢,直至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一時間,各式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紛紛上線,甚至衍生出利用虛擬貨幣融資的把戲,乙太幣,萊特幣,各種山寨幣層出不窮,現在已經有上千種類似的虛擬幣,各種類似的龐氏騙局紛紛粉墨登場。

而除了炒作、圈錢之外,因為具備匿名制和跨地域的流動性的特徵,比特幣成為突破一些國家外匯管制的利器,更有甚者成了犯罪組織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綁架勒索的工具。直到有一天各國監管對其亂象無法坐視時,治理過程會讓泡沫破滅的同時也付出很大的代價。

太陽底下無新事,泡沫膨脹得越大,其破滅的危害越大。古今中外,莫有例外。

1637年,荷蘭鬱金香價格飛漲到了駭人聽聞的水準,一年間漲幅高達5900%。據記載,1637年2月,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最終,鬱金香的價格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潰,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蕩產。荷蘭王國的經濟也長期一蹶不振。其後的英國“南海泡沫”……直至近代的“日本地產泡沫”,“美國次級債泡沫”,歷次泡沫的破滅,均以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系統性低迷為結局。

400多年來,一個又一個金融大泡沫在升騰之時,都有各種美麗的包裝,“這次不一樣了”是參與追捧者們的標準口號,然而,每次的結局都毫不例外,那就是最終破滅。

事實上,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的泡沫已經釀成,無論其創始人以及參與者的初衷是多麼的正義與美好,泡沫的破滅是必然的結局。這就應驗了西方一句非常睿智的諺語:“在通往地獄的路上,擠滿了以天堂為目的地的人們”。

作為投資人,建議與此類的泡沫保持距離,儘管泡沫在破滅以前總是魅力無限的,到了破滅之際,那就是毫無價值的了。大眾對財富的追求無可厚非,然而,在貪婪的驅使下,完全脫離常識跟風追逐泡沫,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財富的幻滅。

作為全球各國的監管者,則應該防患於未然,及時協調聯合行動介入對虛擬貨幣監管和控制。否則,任由其膨脹,就很可能到最終破滅之時造成對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巨大影響,成為這一輪繁榮的終結者。

作者為寧波銀行私人銀行總經理。

不一樣的觀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