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知道“杜撰”為什麼叫“杜撰”嗎?

“杜撰”是漢語中很常見的一個詞, 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見到或者用到。 “杜撰”是指沒有根據出處地編造。 比如, 前一陣很火的“魯迅說......”↓

魯迅:我沒有說過。 。 。

可是, 您知道, 為什麼“杜撰”是“杜撰”, 不是“王撰”、“李撰”或者“張撰”嗎?

為什麼

燕過紫禁城就和您聊聊“杜撰”的來歷。 其實, “杜撰”的來歷不只一個呢!

來歷一:胡謅的“詩人”杜默。

“杜撰”最流行的來歷, 出自宋代的王楙的《野客叢書》, 他提到一個叫做杜默的人。 此人是北宋時期的人, 非常喜歡作詩, 不過對詩的韻律、用字的規矩一竅不通, 總鬧出許多笑話。 於是後來, 人們每次提到他所寫的詩, 就說是“杜默所撰”。 慢慢, 就簡化為“杜撰”了。

來歷二:杜陵的周易大師。

第二種關於“杜撰”的來歷, 是南宋沈作喆的《寓簡》所說,

西漢時有個叫做田何的人, 研習教授《周易》。 後來, 搬家至杜陵(今西安東南), 取號“杜田生”, 給大家傳授易經。 當時的人們認為, 秦始皇焚書坑儒後, 早就沒有《易》了, 田何所講授的易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白撰”。 由於田何號“杜田生”, 他的“白撰”也就稱為“杜撰”了。

這就是比較常見的兩種關於“杜撰”來歷的說法。 至於哪個是真, 哪個是“杜撰”的, 您有何高見?

歡迎關注燕過紫禁城, 一起分享歷史的樂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