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熱點|吳彥祖在草原上建造的蒙古包入圍建築設計界的奧斯卡!

吳彥祖參加綜藝建造的房子,

入圍了建築設計界的奧斯卡——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獎!

圖片來源於吳彥祖ins

木蘭坊

1月5日吳彥祖在ins宣佈這則“重磅消息”後,

各新聞網站相繼報導, 在朋友圈更是掀起點贊與轉發的“狂潮”!而獲獎建築, 正是吳彥祖參加的真人秀節目《漂亮的房子》收官之作——木蘭坊。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始于顏值, 終於才華”, “才華”才是偶像應該具有的最美好的品質!我們的港式電影男神吳彥祖, 戲裡戲外都沒有離開過建築。 在電影《單身男女》中扮演建築師, 在生活中為姐姐和媽媽設計房子, 也確確實實擁有建築師的身份。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而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的他, 又是怎樣與蒙古族建築碰撞出火花的呢?這裡就要提到《漂亮的房子》2017最後的目的地——木蘭圍場了。

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是古代帝王們的狩獵之地, 地處內蒙古草原, 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動物繁衍的草原。 基於此, 此次的建築, 以蒙古包作為設計形象, 融合了蒙古族傳統文化與極具現代感的設計主題, 建成的共用空間, 既不突兀, 又和諧而自然地凸顯了民族特色。

俯瞰建築, 兩個圓形相交, 頂部設有天窗並以蒙古族傳統的花紋裝飾屋頂的錐形部分。 畫線構圖、墾地牽馬,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建一座房子;蒙古花紋、木梁藤條, 透過繁複的圖騰與交疊的木條向我們展現蒙古族的豪邁與蒼涼, 令人心生嚮往。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傳統的蒙古包,由於拆搭方便、易於搬運,又可抵禦北方高原寒冷的氣候,為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人所青睞。有蒙古包的草原,才是完整的草原。那麼你知道蒙古族的住所——蒙古包的具體結構和風俗禁忌嗎?在草原上的房子到底有多美多神秘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這具有濃濃草原文化的獨特建築——蒙古包。

蒙古包

源頭

蒙古包(Mongolianyurts)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外形結構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設施更加完善的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以白色調為主調,以木、氈為基本材料。基本框架是由哈那、烏尼、陶腦、烏德組成,頂部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哈那”是蒙古包的主體框架,是用柳條交叉編成約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可伸縮的內壁。將若干哈那連接,就是蒙古包的牆壁。

“陶腦”是蒙古包的天窗,圓拱形陶腦,猶如一把撐開的傘,傘的骨架就是這些相連木杆了,它的大小決定了它下面烏尼的長短與數量。

“烏尼”是連接陶腦和哈那的木杆,長度約為陶腦直徑的1.5倍,木杆上細下粗。

“烏德”是蒙古包的門框、門檻、門楣等,高度與哈那相同。烏德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框架搭好以後,蒙上氈布用繩子捆牢後,蒙古包就建成了。

攝影/王鏡涵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包內的物品擺設要遵循蒙古族尚右、尚西的習俗,西北側是供奉神像、祖先的地方,依次往西南主要擺放狩獵、放牧用具,北面放置床桌,東面放置繪有圖案的豎櫃,東南側放置炊具、奶具等,中央部位擺放著爐灶,也叫“火撐”,正上方對著陶腦。

攝影/王鏡涵

風俗與禁忌

包內右側為家中主要成員的座位和宿處,左側一般為次要成員的座位和宿處。蒙古人有尚右尚西的習俗,因此一般情況下,自西向東為長者、男人、女人、孩子,自北向南為客人、主人等。通常情況下,蒙古包後面立有一根木杆,人們十分敬重它,平常不准外人走進。

攝影/王鏡涵

在蒙古包內安放火撐和鍋灶時要放的端正,可以向西偏斜,不能向東南偏。鍋蓋的梁要對著陶腦的橫木,不能與它交叉。熬茶、喝茶時壺嘴應朝向灶火,不能對著客人。凡是馬鞍具,都怕人從上面經過。蒙古包內刀或槍要掛在蒙古包西側的哈那上,刀尖或槍口要衝著門,這是古代習慣的延續。

來內蒙古,一定要去蒙古包內體驗一番,才稱得上是不虛此行!

圖/博樂歌

圖片來源於《漂亮的房子》綜藝截圖

傳統的蒙古包,由於拆搭方便、易於搬運,又可抵禦北方高原寒冷的氣候,為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人所青睞。有蒙古包的草原,才是完整的草原。那麼你知道蒙古族的住所——蒙古包的具體結構和風俗禁忌嗎?在草原上的房子到底有多美多神秘呢?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瞭解這具有濃濃草原文化的獨特建築——蒙古包。

蒙古包

源頭

蒙古包(Mongolianyurts)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為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

外形結構

隨著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設施更加完善的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以白色調為主調,以木、氈為基本材料。基本框架是由哈那、烏尼、陶腦、烏德組成,頂部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

“哈那”是蒙古包的主體框架,是用柳條交叉編成約五尺高、七尺長的菱形可伸縮的內壁。將若干哈那連接,就是蒙古包的牆壁。

“陶腦”是蒙古包的天窗,圓拱形陶腦,猶如一把撐開的傘,傘的骨架就是這些相連木杆了,它的大小決定了它下面烏尼的長短與數量。

“烏尼”是連接陶腦和哈那的木杆,長度約為陶腦直徑的1.5倍,木杆上細下粗。

“烏德”是蒙古包的門框、門檻、門楣等,高度與哈那相同。烏德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框架搭好以後,蒙上氈布用繩子捆牢後,蒙古包就建成了。

攝影/王鏡涵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包內的物品擺設要遵循蒙古族尚右、尚西的習俗,西北側是供奉神像、祖先的地方,依次往西南主要擺放狩獵、放牧用具,北面放置床桌,東面放置繪有圖案的豎櫃,東南側放置炊具、奶具等,中央部位擺放著爐灶,也叫“火撐”,正上方對著陶腦。

攝影/王鏡涵

風俗與禁忌

包內右側為家中主要成員的座位和宿處,左側一般為次要成員的座位和宿處。蒙古人有尚右尚西的習俗,因此一般情況下,自西向東為長者、男人、女人、孩子,自北向南為客人、主人等。通常情況下,蒙古包後面立有一根木杆,人們十分敬重它,平常不准外人走進。

攝影/王鏡涵

在蒙古包內安放火撐和鍋灶時要放的端正,可以向西偏斜,不能向東南偏。鍋蓋的梁要對著陶腦的橫木,不能與它交叉。熬茶、喝茶時壺嘴應朝向灶火,不能對著客人。凡是馬鞍具,都怕人從上面經過。蒙古包內刀或槍要掛在蒙古包西側的哈那上,刀尖或槍口要衝著門,這是古代習慣的延續。

來內蒙古,一定要去蒙古包內體驗一番,才稱得上是不虛此行!

圖/博樂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