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創新」|田海穌:用輪滑繪畫讓世界領略中國水墨之美

【薦語】

“把本民族最好的東西呈現出來, 不代表一定要原封不動地照搬過去, 水墨畫作為一種傳統文化, 它本身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生於1988年的青年藝術家田海穌用輪滑繪製中國水墨畫是她藝術探索的方式之一, 今後她還會繼續探索中國傳統水墨的國際化表達方式。

從《峨眉金頂》《夢縈三峽》《長水遠山》, 到高16米、寬5米的巨幅水墨《血脈山河》, 再到12米長的《長水遠山》手卷, 田海穌創作的輪滑水墨作品已在紐約、三藩市、北京、成都等地展出。 她也被英國《每日郵報》、法國《綜合資訊報》、美國《洛杉磯時報》等國際主流媒體稱為“世界輪滑繪畫第一人”。

《血脈山河》的現場創作視頻被傳到互聯網後, 點擊量超過了1000萬次, 在國內外引發不小轟動。

視頻中, 田海穌穿著飽蘸水墨的輪滑鞋在宣紙上滑動創作, 隨著輕盈的步履, 一副創作形式新穎、不失中國傳統水墨精髓的畫卷慢慢成形。

“現在是一個文化創意的年代, 沒有新的創意很難切近當代人的審美需求。 當然, 所有的創新都必須符合藝術發展規律, 都必須建立在傳承的基礎上。 ”她如是說。 從小學習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她在美國讀書期間開始對傳統水墨畫進行探索和實驗, 如用抽象圖案與漢字結合, 或者是在不同媒介的碰撞中探索水墨語境的可能性。

耗時一年完成的巨型水墨《血脈山河》是田海穌對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創新探索之一。 “輪滑是美國人發明的, 水墨畫是中國的, 我想用這種方式來向西方詮釋中國的水墨之美。

”田海穌說。

輪滑作畫最大的優勢是線條堅實遒勁, 輪滑與宣紙的摩擦會讓水墨的線條遒勁有力, 墨色也隨著輪滑速度的變化濃淡有致。 這需要創作者從構思與實際滑行中實現對速度與線條的精准控制。 為此田海穌設計了打點、重壓、旋轉等各種技法, 把深邃的傳統水墨技法通過自己的分析詮釋成了一種新穎易懂的方式。

2018年春季, 已在成都大學擔任特聘副研究員的田海穌將應邀赴紐約佩斯大學做學術交流和展覽, 緊接著她還將出席在夏威夷舉辦的世界女畫家邀請展。

“中國前輩藝術大家們, 曾經竭盡全力追求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 我的輪滑水墨創作才剛剛起步。 ”田海穌表示, 讓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都看到中國的大山大水、領略中國水墨之美, 是她最高興的事。

傳承、融通、創新

傳承、融通、創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