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約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玉鐲”欣賞

玉鐲形器 良渚文化(圖1)

 玉鐲形器(圖1)高2.3釐米, 外徑4.1釐米至4.2釐米, 孔徑2~5釐米至2.7釐米, 1984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東山遺址1號墓出土, 江蘇省吳縣文管會藏。

玉器呈粉白色, 鐲形, 上下兩端平齊, 惟孔徑甚小, 難以穿戴。 孔壁起弧, 外大內小, 外緣壁面內弧, 通體琢磨光滑。

玉鐲 良渚文化(圖2)

玉鐲(圖2)外徑8.2釐米, 內徑6釐米, 寬2.6釐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吉研究所藏。

玉器呈黃色, 鐲體作寬扁的環狀, 內壁平直光滑, 外壁以浮雕加線刻琢出四個相同的龍首形裝飾, 突出於器表, 為良渚文化玉器中難得之精品。

玉鐲 良渚文化(圖3)

玉鐲(圖3左)高0.5釐米至0.9釐米, 直徑10釐米, 孔徑9.3釐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器為白玉, 上隱現黃綠色瑕斑, 鐲身窄細, 整器寬窄不一加工略顯粗糙, 橫斷面呈長方形。 大穿孔為兩面對鑽而成, 內壁中部形成一周脊棱。

玉鐲 (圖3右)外徑6.9釐米, 內徑5.7釐米, 寬2.2釐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器呈白色, 寬頻環形, 內壁略直, 外壁有十三道斜向凸棱紋, 其裝飾效果略如後世之紋絲紋鐲。

玉鐲 良渚文化(圖4)

玉鐲(圖4)直徑6.8釐米, 孔徑5 .6釐米, 高0.9釐米至1.45釐米, 1973年江蘇省吳縣草鞋山198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器呈綠色, 有黛斑。 短圓筒形, 邊沿上端有一切割痕, 磨制光滑。

 玉鐲(圖5)直徑8.1釐米, 孔徑6.1釐米, 厚2.5釐米至2.9釐米, 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4號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玉器呈碧綠色, 有褐斑。 短圓筒形, 孔由兩面對鑽而成, 孔壁磨光, 外壁呈凹弧形, 型致精臻。

玉鐲 良渚文化(圖6)

玉鐲(圖6)高2釐米,直徑8.1釐米,孔徑5.9釐米,1987年浙江省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為白玉,有紅褐色瑕斑,鐲身較寬厚,內壁平直,外壁為凸弧面。橫斷面略呈半圓形,造裡規整,拋光精細。

玉鐲 良渚文化(圖7)

玉鐲(圖7)高3.3釐米,外徑6.6釐米,孔徑5.7釐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為白玉,帶青綠色及紅褐色瑕斑。鐲身寬扁,內壁平直,外璧為凸弧面,整器形如鼓身。兩端為尖口,口沿寬約2釐米,從而使寬大的鐲身顯得輕巧,而外凸的弧面又給人以堅實豐滿之感,雖通體光素,但卻蘊含瑩秀,不失為藝術珍品。

玉鐲 良渚文化(圖8)

 玉鐲(圖8)高3.4釐米,直徑6.5釐米至6.6釐米,孔徑5.8釐米,1982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寺墩3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器呈乳白色,局部有黑斑。矮簡狀,孔系兩面時鑽,內壁弧凸,外璧呈凹弧面,通體琢磨光滑,製作精緻。

玉鐲 良渚文化(圖9)

玉器(圖9)高3.6釐米,直徑7.7釐米,孔徑6.2釐米,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4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鐲為白果青色,圓筒形,對鑽大圓孔,精磨拋光,外壁磨成凹弧形,技術很高,玉質晶瑩滋潤。此件是良渚文化玉鐲中的精品。

玉鐲 良渚文化(圖10)

玉鐲(圖10)高3.2釐米,直徑7.1釐米,孔徑6.1釐米,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4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器呈白果青色,圓筒形,對鑽圓孔,孔壁拋光略存台痕,外壁凹弧,壁厚僅5毫米,反映了嫺熟的琢磨技術,此件玉質品瑩滋潤,創作技術高超,是良渚文化治玉工藝的精品。

玉鐲(圖6)高2釐米,直徑8.1釐米,孔徑5.9釐米,1987年浙江省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為白玉,有紅褐色瑕斑,鐲身較寬厚,內壁平直,外壁為凸弧面。橫斷面略呈半圓形,造裡規整,拋光精細。

玉鐲 良渚文化(圖7)

玉鐲(圖7)高3.3釐米,外徑6.6釐米,孔徑5.7釐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器為白玉,帶青綠色及紅褐色瑕斑。鐲身寬扁,內壁平直,外璧為凸弧面,整器形如鼓身。兩端為尖口,口沿寬約2釐米,從而使寬大的鐲身顯得輕巧,而外凸的弧面又給人以堅實豐滿之感,雖通體光素,但卻蘊含瑩秀,不失為藝術珍品。

玉鐲 良渚文化(圖8)

 玉鐲(圖8)高3.4釐米,直徑6.5釐米至6.6釐米,孔徑5.8釐米,1982年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寺墩3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器呈乳白色,局部有黑斑。矮簡狀,孔系兩面時鑽,內壁弧凸,外璧呈凹弧面,通體琢磨光滑,製作精緻。

玉鐲 良渚文化(圖9)

玉器(圖9)高3.6釐米,直徑7.7釐米,孔徑6.2釐米,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4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鐲為白果青色,圓筒形,對鑽大圓孔,精磨拋光,外壁磨成凹弧形,技術很高,玉質晶瑩滋潤。此件是良渚文化玉鐲中的精品。

玉鐲 良渚文化(圖10)

玉鐲(圖10)高3.2釐米,直徑7.1釐米,孔徑6.1釐米,1977年江蘇省吳縣張陵山4號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玉器呈白果青色,圓筒形,對鑽圓孔,孔壁拋光略存台痕,外壁凹弧,壁厚僅5毫米,反映了嫺熟的琢磨技術,此件玉質品瑩滋潤,創作技術高超,是良渚文化治玉工藝的精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