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發現泉州”城市形象全媒體推廣採訪活動走進晉江、石獅

1月11日, “發現泉州”城市形象全媒體推廣採訪團一行來到泉州晉江、石獅。

歷久彌新, 探尋晉江元素

晉江市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市, 因西晉永嘉年間, 中原百姓避戰亂南遷, 據江居住而得名。 在泉州晉江市, 採訪團先後走進五店市、草庵、洪山創業園與安平橋, 圍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歷史脈絡和文化遺跡, 結合產業、城市融合的新興實踐, 深入探尋晉江元素。

五店市傳統街區

五店市里的古街古建築

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街內文物、歷史建築眾多, 遍佈著宗祠、寺廟、民居、商鋪等多樣性建築。 漫步老街區, 不僅能夠領略原有傳統建築的獨特風情, 還可以切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帶來的豐富性、包容性、多元性。

五店市里的南音表演

2011年9月, 晉江市成立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建設管理領導組, 全面管理街區開發建設工作。 以“閩南文化新街口, 晉江城市會客廳”的發展定位, 通過保存傳統街巷肌裡格局、特色古建築等載體, 傳承高甲戲、木偶戲、南音及其他民俗遺風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 引進現代產業經營模式, 重點吸引地方小吃特產類、民俗非遺展示類、保健養生類、現代都市時尚類、文化創意類、影視攝影類等相關產業入駐, 打造集傳統文化展示、民俗體驗、商務旅遊、休閒娛樂、美食品嘗等為一體的街區博物館、文化產業聚集帶、城市新名片。 2017年, 五店市傳統街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街”。

草庵

草庵座落于晉江華表山麓, 據傳初建于宋代, 以結草為庵而得名。 元至元五年(西元1339年)改為石構歇山寺建築。 這是中國僅存完整的摩尼教寺廟遺址。 摩尼教源自西元3世紀的波斯, 在中國也被稱作“明教”。 草庵中有一尊著名的摩尼光佛石像,

巧妙利用草庵正廳後壁的花崗岩浮雕而成。 石像面部呈淡青色, 雙手顯粉紅色, 服飾為灰白色, 這是利用了岩石中天然的三種顏色進行了精巧構設。 據瞭解, 這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 1987年8月在瑞典召開的國際研究摩尼教的會議將這尊石像選為會徽。

在草庵遺址前的古井中, 曾經出土一個元代黑釉碗和60多件殘瓷片。 這件黑釉碗的碗內底部在燒制時便刻有“明教會”三字, 字徑6.5釐米左右, 其他殘瓷片同樣分別刻有“明”“教”“會”三個字樣, 這是當時泉州明教會活動情況的重要發現。

“發現泉州”採訪團參觀洪山創意文化產業園

晉江市洪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利用“三舊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城市更新,推動產城融合的探索實踐。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94年的洪山綜合區,用地面積305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涉及皮革、鞋服、織造、食品等企業23家。

據瞭解,園區於2012年5月啟動,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所有、專業運作、滾動發展”的原則,規劃5年時間,通過“三舊”改造,分步推進園區建設,重點發展“工業設計”、“文創研發”、“互聯網+”和“創新創業”等4大主導產業,致力打造設計外包基地、創新人才高地、青年創業聖地。截至2017年底,園區引進各類企業、機構超240家,聚集各類人才逾2300名,其中包括中橋傳媒、紙匠文化、咭咭動漫等文化創意企業100多家。

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西元1138年),歷時十四年建成。因橋長約5華里,所以俗稱“五裡橋”。宋代倡建“安平橋”的當地富商黃護,就是以經營海外貿易發跡致富的。

安平橋景區總用地面積1028.8畝,以安平橋為核心,以“長橋為軸、環路串珠、三區體驗、安平八景”,力求打造以“安海文化”為特色,集文化體驗、生態體驗、旅遊觀光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在文物保護之餘,景區還從環境整治、生態恢復等方面入手,注重歷史風貌的恢復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極大地改善了安平橋周邊的環境。開拓湖面,整治水系,淨化水源,並進行大面積綠化,綠化面積近400畝,喬木近萬株,以本地品種為主,綠化品種近200種。

古往今來,在石獅共赴海絲之約

石獅市隸屬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環泉州灣核心區南端。在石獅市,採訪團分別參觀訪問了石湖港與六勝塔。

石湖港貨物集裝箱

石湖港是蚶江港外港,位於石獅市蚶江港東突出部。有3公里長的深水港道延伸入蚶江港。港道從石湖外嶼至北線,灘寬2000米,長7200米,可供萬噸級船舶停靠,是良好的深水錨地。石湖古碼頭位於泉州市石湖半島,宋元時期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今日的石湖港已經成為一個主營集裝箱業務、兼營散裝石材靠泊卸載的國家一類口岸。目前,國內外知名集裝箱班輪公司已在石湖港區開闢20多條內貿集裝箱航線,輻射國內各大重要港口。放眼泉州港,在全港130余條已開通航線中,有30餘條外貿航線連接著泉州與28個國家和地區的商貿往來。

六勝塔

六勝塔位於古泉州港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金釵山上,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 (西元1111 年),元至正二年至五年(西元1336—1339 年)重建。這座典型的元代建築在歷史上曾經發揮著燈塔的作用,如今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六勝塔塔身為花崗石構築,樓閣式,八角五層空心,占地面積425 平方米,通高 36.06 米。塔基周長 47.50 米,作須彌座。六勝塔雕飾圖案粗獷古樸,每層各開設四個券形門,設四個方形龕,龕內置佛像,龕外兩旁浮雕“金剛”、“力神”等佛教人物,共 40 尊,形態逼真,技法精湛。塔體由塔心,回廊和外壁組成,每層設四門、四龕,門、龕的位置逐層轉換,上下交錯,不但增強了建築的藝術性,而且使得牆體重量分佈均勻,建築結構更為牢固。各層轉角石柱上的櫨鬥作圓形蓮花狀,上三層作鴛鴦交首拱,有皿鬥、飛椽,雀替雕刻細膩。

六勝塔的修建源於泉州海外貿易對航標的需求。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發達,六勝塔下的石湖港是中外商船寄泊、來往之處。據說當時石湖一帶曾圍築城牆,且有渡口十幾個,所泊通商船隻數量驚人。

我們今天看到的六勝塔是元順帝至元二年至五年(1336—1339年),蚶江鉅賈淩恢甫資助重建的。他在宋代基礎上歷時四年獨資修建,反映了 14 世紀泉州海外交通和貿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經濟實力的雄厚。

據悉,“發現泉州”城市形象全媒體推廣聯合採訪活動將持續四天。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來自全國四十多家媒體70多名記者還將繼續深入走訪泉州多個區縣,進行泉州城市形象的推廣宣傳。

本次採訪團主要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全景中國》為平臺的國內合作媒體組成。據瞭解,《全景中國》自1995年開播至今,累計播出9000多期節目,是中國唯一全球覆蓋、國內與海外同步播出的廣播節目,不僅全方位、多角度、客觀真實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文明和發展,更成為海外受眾瞭解中國的一個重要視窗。它也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母語對外傳播的重點項目和知名品牌。

“發現泉州”採訪團參觀洪山創意文化產業園

晉江市洪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是晉江市委、市政府利用“三舊改造”,加快產業轉型、城市更新,推動產城融合的探索實踐。園區前身為創建於1994年的洪山綜合區,用地面積305畝,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涉及皮革、鞋服、織造、食品等企業23家。

據瞭解,園區於2012年5月啟動,按照“政府主導、企業所有、專業運作、滾動發展”的原則,規劃5年時間,通過“三舊”改造,分步推進園區建設,重點發展“工業設計”、“文創研發”、“互聯網+”和“創新創業”等4大主導產業,致力打造設計外包基地、創新人才高地、青年創業聖地。截至2017年底,園區引進各類企業、機構超240家,聚集各類人才逾2300名,其中包括中橋傳媒、紙匠文化、咭咭動漫等文化創意企業100多家。

安平橋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西元1138年),歷時十四年建成。因橋長約5華里,所以俗稱“五裡橋”。宋代倡建“安平橋”的當地富商黃護,就是以經營海外貿易發跡致富的。

安平橋景區總用地面積1028.8畝,以安平橋為核心,以“長橋為軸、環路串珠、三區體驗、安平八景”,力求打造以“安海文化”為特色,集文化體驗、生態體驗、旅遊觀光等多元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在文物保護之餘,景區還從環境整治、生態恢復等方面入手,注重歷史風貌的恢復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極大地改善了安平橋周邊的環境。開拓湖面,整治水系,淨化水源,並進行大面積綠化,綠化面積近400畝,喬木近萬株,以本地品種為主,綠化品種近200種。

古往今來,在石獅共赴海絲之約

石獅市隸屬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環泉州灣核心區南端。在石獅市,採訪團分別參觀訪問了石湖港與六勝塔。

石湖港貨物集裝箱

石湖港是蚶江港外港,位於石獅市蚶江港東突出部。有3公里長的深水港道延伸入蚶江港。港道從石湖外嶼至北線,灘寬2000米,長7200米,可供萬噸級船舶停靠,是良好的深水錨地。石湖古碼頭位於泉州市石湖半島,宋元時期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

今日的石湖港已經成為一個主營集裝箱業務、兼營散裝石材靠泊卸載的國家一類口岸。目前,國內外知名集裝箱班輪公司已在石湖港區開闢20多條內貿集裝箱航線,輻射國內各大重要港口。放眼泉州港,在全港130余條已開通航線中,有30餘條外貿航線連接著泉州與28個國家和地區的商貿往來。

六勝塔

六勝塔位於古泉州港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金釵山上,始建於北宋政和元年 (西元1111 年),元至正二年至五年(西元1336—1339 年)重建。這座典型的元代建築在歷史上曾經發揮著燈塔的作用,如今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六勝塔塔身為花崗石構築,樓閣式,八角五層空心,占地面積425 平方米,通高 36.06 米。塔基周長 47.50 米,作須彌座。六勝塔雕飾圖案粗獷古樸,每層各開設四個券形門,設四個方形龕,龕內置佛像,龕外兩旁浮雕“金剛”、“力神”等佛教人物,共 40 尊,形態逼真,技法精湛。塔體由塔心,回廊和外壁組成,每層設四門、四龕,門、龕的位置逐層轉換,上下交錯,不但增強了建築的藝術性,而且使得牆體重量分佈均勻,建築結構更為牢固。各層轉角石柱上的櫨鬥作圓形蓮花狀,上三層作鴛鴦交首拱,有皿鬥、飛椽,雀替雕刻細膩。

六勝塔的修建源於泉州海外貿易對航標的需求。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發達,六勝塔下的石湖港是中外商船寄泊、來往之處。據說當時石湖一帶曾圍築城牆,且有渡口十幾個,所泊通商船隻數量驚人。

我們今天看到的六勝塔是元順帝至元二年至五年(1336—1339年),蚶江鉅賈淩恢甫資助重建的。他在宋代基礎上歷時四年獨資修建,反映了 14 世紀泉州海外交通和貿易的繁盛,以及海商經濟實力的雄厚。

據悉,“發現泉州”城市形象全媒體推廣聯合採訪活動將持續四天。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來自全國四十多家媒體70多名記者還將繼續深入走訪泉州多個區縣,進行泉州城市形象的推廣宣傳。

本次採訪團主要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全景中國》為平臺的國內合作媒體組成。據瞭解,《全景中國》自1995年開播至今,累計播出9000多期節目,是中國唯一全球覆蓋、國內與海外同步播出的廣播節目,不僅全方位、多角度、客觀真實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文明和發展,更成為海外受眾瞭解中國的一個重要視窗。它也正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母語對外傳播的重點項目和知名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