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規發佈|混改的三大航可以熱情招手:股份還有,帶錢速來!

今天, 交通運輸部網站公佈《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 並宣佈自2018年1月19日起施行。 與現行辦法相比, 新規將進一步鬆綁對航空公司、機場的國有資本股比限制, 有可能將引發國內民航業新一輪以資本驅動為特徵的增長。 具體來說, 新規有三個鬆綁。

一、鬆綁國內三大航的資本限制

過去三大航只能由國有資本絕對控股, 以後將允許國有資本相對控股。 我們知道, 去年3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2017年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七大重點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而民航正是其中之一。

各大航空公司也積極落實國家政策。

2016年7月, 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東航宣佈, 引入全球第二大航空公司達美航空(Delta)資本, 達美航斥資27.5億元, 占東航總資本的3.55%, 成為東航最大的外部股東。 【回顧:東航達美正式“領證” 除了27億“嫁妝”還得到了啥?】

去年3月, 全球第四大航空公司南航也成功引入全球最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作為外資股東, 美航以人民幣13.73億元入股, 最終持股南航2.68%。 國航也是傳言不斷, 不過至今沒有發佈實質性消息。 【回顧:獨家丨揭秘南航美航聯姻始末 全球航空競合格局將如何變】

單看這兩個混改案例, 似乎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 貴為全球最大的兩家航空公司, 入股中國最大兩家航司, 宣傳得轟轟烈烈, 但實際上分別只占股3%左右,

掏出來人民幣也就將將夠買一架A380客機。

為什麼這些航空公司都這麼“扣”呢?其實還真不是。 據2016年年報資料, 目前中國航空集團共計持有國航53.46%的股份, 東航集團共計持有東航56.38%的股份;南航集團共計持有南方航空51.99%的股份。 三大航受限於國有絕對控股的“緊箍咒”, 紅線外的股份就這麼點, 外資再想掏錢也沒用啊。

新規實施後, 三大航的國有股比可進一步下降至40%左右, 有更大的空間開展公司層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 我們仿佛已經看到三大航紛紛熱情地招手:股份還有, 帶錢速來!!

二、鬆綁國內主要機場的國有股比限制

非主要機場可由民營獨資。 除了航空公司受惠新政之外, 機場行業此次利好可能更大。 新規規定“納入國家規劃的國際樞紐和區域樞紐,

以及包括新疆、西藏在內具有戰略意義的運輸機場應保持國有、國有控股或國有相對控股”。 換句人話, 各省省會, 深圳、廈門、大連、桂林、青島、溫州、寧波、三亞等八個城市, 外加新疆、西藏的民用運輸機場, 過去要求國有資本絕對控股, 今後也只需國有資本相對控股。

這裡補充一下, 汕頭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的機場此前也必須國有控股, 此次被清除出“重要機場名單”, 需要好好反省哈。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其他民用機場的國有股比將不做限制。 也就是廣大中小型機場可允許民營獨資運營。

然而, 新政的利好可能在短期內還無法釋放, 近幾年內我們可能還無法看到民營運輸機場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冒出來。 為什麼呢?

首先是中小機場普遍不賺錢。 大家知道, 國家對機場的定位是公共基礎設施, 這也意味著機場的公益性強於盈利性。 特別是整個機場行業虧損面達到75%左右, 200萬輸送量以下機場基本家家虧損, 這對天生逐利的民營資本來說可能是無法承受之重。

其次, 儘管不賺錢, 但機場普遍也並不缺錢。 近年來地方政府紛紛認識到“要想富、上民航”, “機場如果發展好, 政績、經濟都挺好”。 因此, 在地方機場改擴建投資, 航線補貼投入時也都不遺餘力。 近幾年重慶機場集團、貴州機場集團紛紛由首都機場集團中獨立, 回歸省政府的懷抱, 也正是為此。

三、鬆綁行業主體之間的投資限制

產業鏈“一條龍”空間更大。 新規全面放開了通用機場的投資限制, 航空公司、民用運輸機場、保障企業均可以無限制地投資興建通用機場, 這將有利於通用航空業的進一步發展。

同時, 新規一定程度放開了運輸機場及保障企業對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的投資限制, 將投資比例控制在5% ;此外一定程度放開運輸機場及保障企業投資全貨運航空公司的限制, 保留不得相對控股要求,刪除投資比例不超25%的股比限制。

大家知道,為了保持運營公平性,原來航空公司是禁止收購大中型機場的,此次這一政策也有所鬆動。新規後,張家界、西雙版納、晉江、煙臺、九寨溝、麗江、珠海、汕頭等八個機場股權可向航空公司、民航保障企業開放。這意味著航空公司等民航企業可以控股這些旅遊機場,並整合原有酒店、用車、旅行社等資源,打造旅遊產業鏈“一條龍”。讓遊客從送機、出發機場、航班、目的地機場、酒店、旅遊大巴、景點到回程到家,全天侯“白+黑”的都在自己的產業鏈裡消費。

近幾年航空公司收購機場相對少見,但順豐航空將在湖北鄂州自建貨運樞紐機場已如火如荼,計畫於2020年投用。但下圖的機場仍然不允許航空公司(及關聯企業,比如集團公司)股權比例超過25%,也不允許相對控股。至於名單上為什麼會有海航集團旗下的三亞機場,我只能說:三亞機場一直就在限制名單上,至於為什麼會是海航的,就真的不知道了~

總體來看,新規進一步掃清了航空公司等民航企業向通航拓展、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的政策障礙,特別是為國有三大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挖掘出了新的空間,未來行業資本市場又會有什麼新動作,值得期待。

保留不得相對控股要求,刪除投資比例不超25%的股比限制。

大家知道,為了保持運營公平性,原來航空公司是禁止收購大中型機場的,此次這一政策也有所鬆動。新規後,張家界、西雙版納、晉江、煙臺、九寨溝、麗江、珠海、汕頭等八個機場股權可向航空公司、民航保障企業開放。這意味著航空公司等民航企業可以控股這些旅遊機場,並整合原有酒店、用車、旅行社等資源,打造旅遊產業鏈“一條龍”。讓遊客從送機、出發機場、航班、目的地機場、酒店、旅遊大巴、景點到回程到家,全天侯“白+黑”的都在自己的產業鏈裡消費。

近幾年航空公司收購機場相對少見,但順豐航空將在湖北鄂州自建貨運樞紐機場已如火如荼,計畫於2020年投用。但下圖的機場仍然不允許航空公司(及關聯企業,比如集團公司)股權比例超過25%,也不允許相對控股。至於名單上為什麼會有海航集團旗下的三亞機場,我只能說:三亞機場一直就在限制名單上,至於為什麼會是海航的,就真的不知道了~

總體來看,新規進一步掃清了航空公司等民航企業向通航拓展、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張的政策障礙,特別是為國有三大航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挖掘出了新的空間,未來行業資本市場又會有什麼新動作,值得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