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集集團多元化業務復蘇 海洋產業將成為支柱

作為全球集裝箱龍頭,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集團)為了抵禦行業週期寒冬,在製造+服務+金融戰略定位下,形成9個板塊格局,並進一步升級多元化戰略,調整內部結構,加強與資本市場結合。

2017年, 中集集團A股股價累計上漲約57%,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同比扭虧,盈利約13億元。 隨著天然氣市場價格走高,中集集團也成為氣荒的受益方,旗下設備運輸公司中集安瑞科全年漲幅超過80%,上漲幅度超過恒生指數。

近期, 中集集團宣稱擬將所持有的德利國際以及中集天達相應股權,分別作價約38億元和6億元注入到中國消防。

交易完成後,中國消防將成為中集集團持股50%以上的港股融資平臺,進而強化登機橋、地勤支援設備、自動化物流等業務運營。

中集集團董秘辦主任吳三強表示, 重組的空港業務,無論是登機橋還是物流自動化,都不具備任何週期性,且全球增長穩定。 中集空港毛利率可以高達30%以上,中集登機橋產品已佔有全球40%以上的份額,並包攬國內所有新訂單,2018年考慮在美國投資建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份,中集集團子公司中集產城以增資擴股方式引進碧桂園作為戰略投資者。 今年1月初,中集產城競拍下上海寶山區地塊,打破此前租賃用地由上海本地國企包攬的局面。

另外, 作為前海的大股東之一,中集集團去年10月公佈與深圳國土資源委員會、前海管理局簽署了土地整備框架協議,涉及前海三宗地塊面積約合52萬平方米。

為此, 中集集團一度被行業解讀要加強地產業務的信號。

吳三強表示,對於地產業務定位,中集集團一貫保持低調。 雖然地產業務將來發展起來肯定是有好處的, 但對中集集團來講只是一個業務,還不是一個核心戰略, 中集集團現階段核心還是高端裝備製造。

據天天證券網資料顯示, 隨著國際經濟的不斷復蘇, 中集集團的多元化戰略也迎來大爆發。 而作為中集集團的核心集裝箱業務, 其產品數量和價格集體上升,僅去年前三季度業務銷售收入實現180.29 億元,同比增長1.3倍。

相對于集裝箱、道路運輸等業務的大幅上漲,中集集團的海工業務卻低迷已久。 去年前三季度業務營業收入16億元,同比下降約一半。 但去年與海工業務密切相關的石油市場成交十分活躍, NYMEX原油價格累計上漲約37%,並在2018年衝破60美元每桶的關口。

另外, 中集海工與大股東招商系資產整合的傳聞也一直受資本市場關注。 去年4月招商局集團內部股權置換,協調重整了海工業務,市場猜測下一步有望整合中集海工業務。

業內人士分析, 中集集團多元化戰略發展神速, 但從總體發展規劃來看,未來海洋產業必將成為公司戰略性主要產業支柱。 不出意外的話, 深圳市政府將設立500億元海洋產業並購基金,欲把深圳打造為全球海洋經濟中心,

而作為國內航運產業巨頭的中集集團, 也有望參與其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