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市場出現積極變化 改革舉措釋放尚需時日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部分, 過去5年間, 制度的重塑、市場的適應、投資者的構成, 讓新三板成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發展的主要市場。 雖然當前新三板一些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有所減弱, 但市場運營方面正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市場人士表示, 新三板已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量的擴容階段, 隨著市場對近期一系列改革的適應, 以及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從嚴監管, 新三板將迎來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

“必須看到新三板過去5年間取得的成績。 ”中信建投證券(港股06066)執行委員會委員劉乃生表示,

新三板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 已迅速成為全國掛牌公司數量最多的證券市場。

一組資料顯示, 截至2017年末, 掛牌公司數量與總市值分別為11630家和4.94萬億元, 分別是市場初建時的33倍和90倍;新三板目前已成為全球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證券交易場所。 行業覆蓋從初期的12個行業大類發展至覆蓋全部89個行業大類;地域覆蓋從四個高新園區擴大至境內所有省域;地級市覆蓋也超過了90%, 部分掛牌公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企業, 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援。

基於服務於中小微企業、創新經濟的定位, 新三板的市場結構也表現出較為突出的特色, 中小微企業占比為95%;掛牌公司研發創新驅動、高成長特徵顯著,

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在60%以上, 戰略新興產業占比為25%。 掛牌公司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9828.36億元, 淨利潤558.89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22%和24%, 盈利面71%, 2016年掛牌公司研發投入合計622.30億元, 同比增長10.78%, 其中研發強度在5%以上的公司達5266家。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表示, 新三板已經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量的擴容階段, 下一步的關鍵是探索如何轉型, 提升公司品質、防範金融風險, 吸引更多的企業、券商等市場主體合法合規的參與到市場中來。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 新三板普通股股票融資金額逐年增長, 從2013年的10.02億元增至2017年的1336.25億元, 5年以來共有5540家掛牌公司完成8620次股票發行, 實現普通股融資4087.42億元。 與此同時, 新三板還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支援,

創新投資基金(VC)、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持股的掛牌公司數量占比超過60%, 據清科統計, 2016年以來, 大多數VC/PE投資的項目通過新三板實現退出。 此外, 企業掛牌後不斷提升規範治理水準、提高資訊披露品質,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銀行審貸和監督成本。 截至目前, 已有5800餘家掛牌公司通過銀行推出的專項金融產品, 獲得貸款逾5000億元。

支持創新創業企業、包括尚未盈利的企業開展直接融資, 是新三板的亮點。 過去, 創新創業型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尚未盈利的企業缺乏直接融資管道, 新三板通過以資訊披露為核心的股票發行制度改變了這一現狀。 中小微企業融資占71%, 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占66%, 戰略新興產業融資占37%;有1109家尚未盈利的企業也通過新三板實現了股票融資,

占融資企業家數的20%以上。

從募資投向來看, 企業融資主要用於生產經營, 掛牌公司資產結構與經營業績顯著改善。 從明確披露融資目的的公告資料來看, 融資用於生產經營的占93%, 用於收購資產、股權激勵、做市等目的合計占7%。 2017年以來非金融業掛牌公司資產負債率連續3年整體下降, 2016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1%, 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 掛牌以來融資超過1億元的公司2016年營收和利潤增幅分別較無融資公司高21.22%和14.98%, 平均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是無融資公司的4.58和5.63倍。

在促進並購重組方面, 截至2017年末, 掛牌公司累計披露重大資產重組和收購1002次, 交易總額1526億元, 其中七成以上屬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公司進行產業整合或傳統製造業公司謀求轉型升級實施。

此外, 上市公司收購掛牌公司日益頻繁。 新三板使得科技、人才等創新要素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流通、重整, 有助於相關行業的創新發展。

劉乃生指出, 新三板是創新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 是企業創新的試驗場, 類註冊制的設定, 不僅給所有創新企業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而且還讓公司便於監督, 交易成本相應降低。

劉乃生堅定看好新三板,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中國正在成為創新大國, 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會源源不斷湧現, 持續為新三板市場提供掛牌資源;二是國民財富的增長與投資者的成長使投資需求越來越大;三是新三板堅持不懈地完善制度, 通過創新形成制度優勢。

市場趨於規範

改革舉措待發力

目前,新三板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有所減弱,但市場運營方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一是投資者投資新三板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如經營模式、成長性和發展空間,更加著眼于企業未來的業績成長,而不僅僅關注市場流動性給予的溢價;二是圍繞新三板,一批新的市場服務機構成長起來,進一步完善了市場運行;三是現在新三板股票定價比較“好定”。與2015年相比,企業對於股票定價的預期更趨理性。

與此同時,股權結構更加優化。來自權威部門的資料顯示,2013年市場初建時,掛牌公司平均股東人數僅為22人,僅有2家掛牌公司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經過5年來的發展,目前掛牌公司平均股東人數為39人,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掛牌公司有401家。萬餘家股份公司在新三板平臺上按照公眾公司的要求,逐步規範會計資訊、健全公司治理、提高運作透明度,在全社會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也促進了股權文化、誠信文化、契約精神的深入發展。2016年年報顯示,有725家公司設立獨立董事,665家公司管理層引入職業經理人;2350家掛牌公司公佈分紅預案。

不少掛牌公司還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提高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累計激勵8100多人次,實現了個人貢獻與企業發展的利益共用。目前有核心員工持股的掛牌公司約有1500家。2014年至2016年,掛牌公司整體營收增長分別達11%、17%、17%,淨利潤增長分別為24%、42%、7%,832家公司掛牌後實現規模升級,由小微型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掛牌公司員工人數2016年末達276.19萬人,同比增長14.99%,較同期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增長率高11.74個百分點。

劉乃生指出,新三板的建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的樣板可以複製,只能逐步摸索,近期陸續推出的市場分層、交易和資訊披露制度的差異化安排,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全新探索,既突出了在競價交易制度上與A股的差異,又強化了新三板內部創新層與基礎層在制度安排上的差異,這是新三板向獨立交易所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步。

“政策的釋放還需要時間,以集合競價為例,目前不少掛牌公司還處在觀望狀態”。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場短期沒有新增資金,集合競價並沒有新的對手盤,一些優質企業大多採用做市交易方式,對於新政策理解不夠透,或有自身考慮,但不可否認的是,集合競價交易可以改善協定轉讓時帶來的定價不公允、市場不認可、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排除掉協議轉讓的釣魚單、一毛單等情況,有利於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通過創新形成制度優勢。

市場趨於規範

改革舉措待發力

目前,新三板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有所減弱,但市場運營方面正在發生積極變化。一是投資者投資新三板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如經營模式、成長性和發展空間,更加著眼于企業未來的業績成長,而不僅僅關注市場流動性給予的溢價;二是圍繞新三板,一批新的市場服務機構成長起來,進一步完善了市場運行;三是現在新三板股票定價比較“好定”。與2015年相比,企業對於股票定價的預期更趨理性。

與此同時,股權結構更加優化。來自權威部門的資料顯示,2013年市場初建時,掛牌公司平均股東人數僅為22人,僅有2家掛牌公司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經過5年來的發展,目前掛牌公司平均股東人數為39人,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掛牌公司有401家。萬餘家股份公司在新三板平臺上按照公眾公司的要求,逐步規範會計資訊、健全公司治理、提高運作透明度,在全社會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也促進了股權文化、誠信文化、契約精神的深入發展。2016年年報顯示,有725家公司設立獨立董事,665家公司管理層引入職業經理人;2350家掛牌公司公佈分紅預案。

不少掛牌公司還通過實施股權激勵提高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吸引力,累計激勵8100多人次,實現了個人貢獻與企業發展的利益共用。目前有核心員工持股的掛牌公司約有1500家。2014年至2016年,掛牌公司整體營收增長分別達11%、17%、17%,淨利潤增長分別為24%、42%、7%,832家公司掛牌後實現規模升級,由小微型企業成長為大中型企業。掛牌公司員工人數2016年末達276.19萬人,同比增長14.99%,較同期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增長率高11.74個百分點。

劉乃生指出,新三板的建設,既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也沒有固定的樣板可以複製,只能逐步摸索,近期陸續推出的市場分層、交易和資訊披露制度的差異化安排,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全新探索,既突出了在競價交易制度上與A股的差異,又強化了新三板內部創新層與基礎層在制度安排上的差異,這是新三板向獨立交易所市場發展的重要一步。

“政策的釋放還需要時間,以集合競價為例,目前不少掛牌公司還處在觀望狀態”。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市場短期沒有新增資金,集合競價並沒有新的對手盤,一些優質企業大多採用做市交易方式,對於新政策理解不夠透,或有自身考慮,但不可否認的是,集合競價交易可以改善協定轉讓時帶來的定價不公允、市場不認可、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排除掉協議轉讓的釣魚單、一毛單等情況,有利於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