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藏拍·人物|左正堯的哲學印象:莊子、老子、女子

左正堯

今天的左正堯在當代水墨、當代陶藝及裝置藝術等諸多當代視覺藝術領域都取得出色的成績, 他跨界嘗試的“新瓷”使具有水墨意味的繪畫和瓷器渾然一體。

而作為大學城美術館的掌門人, 左正堯總是事必躬親, 給美術館帶去了新氛圍。 他是廣東參與過“85藝術新潮”及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藝術家, 卻能將20世紀80年代的理想主義與今天的務實精神結合在一起, 理想的“田園”與重複務實的“日常”因此也成為左正堯藝術的兩個側面。

| 藝術的探索者與哲學家

左正堯是中國當代藝術整個歷史過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作為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投身美術新潮的藝術家, 一直以來, 左正堯的藝術創作方向相對集中在當代水墨和當代陶瓷藝術這兩個領域, 而且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當人們檢索當代藝術在這兩個領域歷史進展的時候,

左正堯是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

《回歸》

紙本彩墨 83cm x 83cm

1985年

左正堯1960年7月生於湖北, 1984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 曾任教於華中師範大學美術系。 左正堯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 但卻是廣東藝術家中參與“85 美術新潮”的親歷者。 這麼多年過去了, 對於那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左正堯依然有感而發。

“‘85 美術新潮’, 是中國當代藝術得以萌發的歷史拐點, 全社會都有發自內心深處的覺醒, 一種對知識和未知的渴望, 藝術家也各自表達著個人壓抑已久的文化思考。 那時大家除了專業創作, 主要愛好就是讀書, 以哲學為主, 達到瘋狂的程度。 大家享受集體讀書熱潮帶來的激情與興奮, 將讀書心得進行交流與討論, 有時甚至爭論。 ”1988 年在中央美院的課室裡, 左正堯還和時任《美術》雜誌編輯的王小箭有過一次三天三夜讀書經歷的長談。 從東方哲學、西方哲學、太平經、金剛經, 到黃帝內經、神農本草……在剛畢業分配到華中師範大學工作的三年多時間裡, 左正堯都在研究數學的拓撲學、物理的流體力學、天象等。

可以說, 那段扎實的閱讀經歷對他後來的藝術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左正堯創作的第一個階段發生在新潮美術初期, 主要以哲學思維來思考問題, 作品帶有哲學命題的取向和觀念先行的趨勢。 1988年曾在《美術》12月期封面和1990年《美術》5月期封底發表作品, 這在當時是非常不容易的。 說到這, 左正堯激動地起身去翻出當年刊登這些作品的畫冊給我們看。

《生蘋果.熟蘋果—莊子.老子.妻子》

紙本彩墨 113x89cm

1985年

《莊子、老子、妻子》

莊子說:蘋果熟了會自己掉下來。

老子說:讓我準備好刀子和盤子。

妻子什麼也沒說, 隨手從蘋果樹上摘下一隻蘋果正在送入口中。

《中國美術報》畫家談畫——左正堯, 1986 年的52 期

《生蘋果、熟蘋果——莊子· 老子· 妻子》所涉及的是等待、準備, 以及對現實主義的哲學想像, 現實主義是以“需要”“我”“摘取”為出發點, 這是基於對“生”和“熟”辨證邏輯的深入提問, 這是左正堯25歲時的創作思路。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對當代藝術總結的階段, 回過頭來再看這些作品反而更具有當代性, 這樣多層次的哲學表達和重疊的符號學,已然是東西方的對話。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藝術家的創作應有一條主線並在此範圍內不斷推進。今天,許多藝術家都在做跨學科、多媒介嘗試。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左正堯就開始運用綜合媒材,嘗試接觸陶藝及軟雕塑和綜合媒介。那個時候他計畫著在中國美術館做個展,但卻缺少經費,於是他上門求助恩師陳永鏘。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1990年在廣州雕塑院,他做了人生第一個個展《左正堯陶藝展· 左正堯國畫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影響,也填補了廣東乃至全國陶藝板塊的空白。也因此他被當作特殊人才調回了廣州,才有了後來策劃廣東當代陶藝各項大展的出現。

近些年來,左正堯似乎有一種“回歸”的傾向,他嘗試將水墨藝術的筆意和瓷藝的釉彩結合在一起,即在泥胎上用釉料揮寫,經過燒制,使具有水墨意味的繪畫和瓷器渾然一體,同時兼有水暈墨章和晶瑩剔透這兩種效果。這是一種新的結合,也是一種跨界融合。從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感受到中國傳統技藝的精妙和博大之處,又能深切感受作者良好的駕馭能力,他如何借古開今,推陳出新,在古老瓷藝的當代拓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閱讀左正堯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不難看出“女性”這一象徵性圖式在創作中佔據著絕對的地位。從早期創作的《生蘋果、熟蘋果——莊子· 老子· 妻子》中對女性實用主義觀念的表達,到《二元統一的圖像表達》系列中女性形象風格化與符號化的表現,到《深挖洞》《通往城市的路》《一畝三》中女性圖式的凸顯,再到《西蒙· 波娃的精神家園》中對女性介乎於神經質式的描寫,藝術家一步步地詮釋了女性在不同社會空間中的存在狀態,其中對女性的個人關懷是不言而喻的。“其實每個階段的女性符號是在畫我心中所寄語的女性形象。也許是經歷過社會太多的不安定,比起男性,女性更能給到我安全、穩定、溫暖的感覺,這也是我永遠解讀不了的符號。”對女性的追尋與記憶,造就了他最細膩敏感的感知與符號表達,不論是出現在水墨中還是裝置裡,是陶藝還是鍍鋅鐵,那些眉眼溫婉卻面目特徵不可辨別的女子們都是他的標誌性的藝術符號。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 大學藝術聖地的管理者

今天的左正堯,除了是個藝術家,還是事必親躬的管理者。他掌管的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場地比中國美術館還大。從展覽構思到標籤張貼,從廣告設計到畫冊編輯,竟然都要親自動手。

自大學城美術館開館,左正堯便擔任該館的館長。十餘年過去了,在他的領導下,大學城美術館在學術定位、展覽、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

“大學城美術館是整個廣州大學城興建的一部分,當時十所高校進入大學城,為了配合整個美院的發展建立了大學城美術館,並在2005 年開始進行第一次展覽的安排。這個館的定位有三塊。首先是立足於國際範圍內美術教育的資訊和作品的展覽;第二塊是關注國內外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態;第三塊是廣美自身學術成果的展覽和研究。基本上歷年來大學城美術館的學術研究、展覽策劃、文本梳理等都是基於這三個方面來展開的。”在左正堯看來,作為一個高校的美術館,就要在學院的整體思路下共同為科研和教學服務,給老師學生提供第一手的當代藝術資訊、國外高校教育的資訊、本校各個專業之間的資訊,把校內的優秀人才和作品推出去。所以在他的帶領下,大學城美術館做了很多有力量的展覽,還和國內很多美術館、高校美術館都有良好的合作。

《流水帳》

(意派:世紀思維中國當代藝術展展覽現場)陶

2009年

採訪的時候恰逢廣州美術學院64周年校慶,左正堯也專門為此策劃了《廣美· 北美——廣州美術學院北美校友作品展》,展覽彙聚了來自北美地區的54位元校友215件藝術作品。為什麼會策這樣一個展覽?“一個學校真正的文脈厚度一定是靠傳承,它的聲名遠播主要是靠人脈,而學校的最大人脈就是校友。我校建校64年,64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分佈在世界各地,他們以扎實的基本功和銳意求新的作品在國際藝壇上繼續發揮光芒,既將中國的藝術精粹帶向世界,也在全球範圍內吸收新的源泉,融匯貫通,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梳理校友們的藝術創作和生活狀態,加強校友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廣美大學城美術館特別策劃了海外校友展項目,發出了64年來第一封校友展的邀請函,今年舉行的是北美校友作品展,合適的時候我們還將策劃歐洲、亞洲等地區的校友作品展。”左正堯希望這個校友展可以成為構架美術館與校友之間的一個情感紐帶,一個學術的紐帶,一個有溫暖記憶新的起點。

每次策劃各種大型展覽都會很辛苦,也往往會在開幕式前感到莫名其妙的緊張,但是左正堯總是戲謔地說:“這都是我自找的,身在這個位置,就希望我能夠做一點填補空白的事情,帶給每個人一段溫暖的回憶。”

《含情》

50x21cm 釉裡紅

2011年

作為美術館,重點應該放在學術的梳理上,做出展覽的學術高度,通過展覽的推進擴大影響力。事實證明,左正堯做到了,從各種文獻整理到每年廣美的畢業展,總是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很大關注。這裡也逐漸變成了整個大學城的文藝聖地。

| 個人世界的思考者

左正堯是個閒不住的人。除了藝術創作、美術館管理,他還開辦陶藝學校,邀請各地陶藝家舉辦聯展,影響遠播海外。同時還擔任亞洲藝術家聯盟中國委員會主席,每年參與策劃跨國展覽。這類創作之外的繁忙事業,涵養了他的視野和境界,也勾起了他對簡單生活的嚮往與回歸。

《昌南長調》

52x23cm 釉裡紅

2014年

他最近總是在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身心回歸到家庭。因為這是他自己年輕時候忽略最大的地方,但對於現在的他而言,家才是最重要的。他會為了家裡人推掉一切外面的應酬,每天會花上一個小時陪著父母聊天,陪著父母在菜園子裡面走走……

不知從何時起,他的朋友圈記錄的都是生活的小細節,比如《做菜》——“做菜,一點也不比繪畫輕鬆,有時甚至更複雜辛苦,長期高壓下的鴕鳥精神,辛苦工作當快樂事幹,做菜當創作對待,心隨筆走,筆隨墨行,墨隨紙性,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口感和視覺效果,處於創作的亢奮中,充滿激情和靈感。”再如《發呆》——“時不時看著後花園發呆,花園中有不同品種的花,靜靜的立著,花不動葉也不動,有蝴蝶會不經意飛來飛去,在太陽的光照下,蜥蜴從草叢中擺著尾巴爬往木欄的另一邊。院子後牆外,學校的大樹在微風中整體擺動,猶如催眠術中的鐘擺,搖曳引神出竅。當然,幾隻野兔偶爾會出現在花園中,將發呆的思緒拉回到現實,在蝴蝶和野兔不出現的時候,發呆,有時會達到入定的境界。”在左正堯看來,人生到了這個階段寫別的東西都顯得有點“無病呻吟”了,反而真正刻骨銘心的在不經意間的,我們生活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而又往往都是被我們所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因此他一直在尋找自我和本我。“能夠觸動人內心深處最隱秘情感的,是溫暖的回憶。我現在的年齡,過濾掉了熱鬧、浮華這些表像的東西,留下來的才是最珍貴的,才是有意義值得去做的事情。”

《九條腰》

91x33cmx2 氧化鐵

2013年

從創作上他也逐漸回歸最本質的自我,開始草本題材的創作。在《感恩有草》一文中,他寫道:“是年夏,鋪宣紙畫草,還二十年前心願,不以常規花鳥畫法,直面草本,滿字文,見墨性。草,平常之物,或隨地可見,或百度難尋;人,是草的後代,故離不開草。”在他看來,從神農本草、黃帝內經、諸子百家、老莊列道,從唐詩宋詞、戲劇名曲、宗教哲學藝術,到地形學、天象論,草根觀無處不在。草,成為了物象心靈的本文關照。

身處喧囂的當下,心儀遙遠的太古,這是許多藝術家身心二元的特徵,左正堯亦如此。由湖北到廣東,由相對沉靜的、宜於哲思和幻想的環境改入充滿競爭喧鬧的地帶,並身體力行,加入那生存搏鬥的行列。在具體的生活裡,他附著於縱橫交錯的社會關係網路,有悲有喜,有愛有恨;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這一切又消失得無蹤無影,他活得坦坦蕩蕩,純粹本真。他不屬於典型的理性,也不屬於典型的感性,他一直在理性地思考感性的問題,同時也在感性地思考理性問題。

左正堯說:“人生有時候不需要刻意,隨緣就好,這樣回憶起來才會驚喜。”

作者/雨葭

圖文/本刊資料庫

今日編輯 / 左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scpmmag@163.com 或微信scpm2004

這樣多層次的哲學表達和重疊的符號學,已然是東西方的對話。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藝術家的創作應有一條主線並在此範圍內不斷推進。今天,許多藝術家都在做跨學科、多媒介嘗試。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左正堯就開始運用綜合媒材,嘗試接觸陶藝及軟雕塑和綜合媒介。那個時候他計畫著在中國美術館做個展,但卻缺少經費,於是他上門求助恩師陳永鏘。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1990年在廣州雕塑院,他做了人生第一個個展《左正堯陶藝展· 左正堯國畫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影響,也填補了廣東乃至全國陶藝板塊的空白。也因此他被當作特殊人才調回了廣州,才有了後來策劃廣東當代陶藝各項大展的出現。

近些年來,左正堯似乎有一種“回歸”的傾向,他嘗試將水墨藝術的筆意和瓷藝的釉彩結合在一起,即在泥胎上用釉料揮寫,經過燒制,使具有水墨意味的繪畫和瓷器渾然一體,同時兼有水暈墨章和晶瑩剔透這兩種效果。這是一種新的結合,也是一種跨界融合。從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感受到中國傳統技藝的精妙和博大之處,又能深切感受作者良好的駕馭能力,他如何借古開今,推陳出新,在古老瓷藝的當代拓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閱讀左正堯不同時期的藝術作品,不難看出“女性”這一象徵性圖式在創作中佔據著絕對的地位。從早期創作的《生蘋果、熟蘋果——莊子· 老子· 妻子》中對女性實用主義觀念的表達,到《二元統一的圖像表達》系列中女性形象風格化與符號化的表現,到《深挖洞》《通往城市的路》《一畝三》中女性圖式的凸顯,再到《西蒙· 波娃的精神家園》中對女性介乎於神經質式的描寫,藝術家一步步地詮釋了女性在不同社會空間中的存在狀態,其中對女性的個人關懷是不言而喻的。“其實每個階段的女性符號是在畫我心中所寄語的女性形象。也許是經歷過社會太多的不安定,比起男性,女性更能給到我安全、穩定、溫暖的感覺,這也是我永遠解讀不了的符號。”對女性的追尋與記憶,造就了他最細膩敏感的感知與符號表達,不論是出現在水墨中還是裝置裡,是陶藝還是鍍鋅鐵,那些眉眼溫婉卻面目特徵不可辨別的女子們都是他的標誌性的藝術符號。

《來自昌南的女人》

紙本水墨

2010-2013年

| 大學藝術聖地的管理者

今天的左正堯,除了是個藝術家,還是事必親躬的管理者。他掌管的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場地比中國美術館還大。從展覽構思到標籤張貼,從廣告設計到畫冊編輯,竟然都要親自動手。

自大學城美術館開館,左正堯便擔任該館的館長。十餘年過去了,在他的領導下,大學城美術館在學術定位、展覽、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

“大學城美術館是整個廣州大學城興建的一部分,當時十所高校進入大學城,為了配合整個美院的發展建立了大學城美術館,並在2005 年開始進行第一次展覽的安排。這個館的定位有三塊。首先是立足於國際範圍內美術教育的資訊和作品的展覽;第二塊是關注國內外當代藝術的發展狀態;第三塊是廣美自身學術成果的展覽和研究。基本上歷年來大學城美術館的學術研究、展覽策劃、文本梳理等都是基於這三個方面來展開的。”在左正堯看來,作為一個高校的美術館,就要在學院的整體思路下共同為科研和教學服務,給老師學生提供第一手的當代藝術資訊、國外高校教育的資訊、本校各個專業之間的資訊,把校內的優秀人才和作品推出去。所以在他的帶領下,大學城美術館做了很多有力量的展覽,還和國內很多美術館、高校美術館都有良好的合作。

《流水帳》

(意派:世紀思維中國當代藝術展展覽現場)陶

2009年

採訪的時候恰逢廣州美術學院64周年校慶,左正堯也專門為此策劃了《廣美· 北美——廣州美術學院北美校友作品展》,展覽彙聚了來自北美地區的54位元校友215件藝術作品。為什麼會策這樣一個展覽?“一個學校真正的文脈厚度一定是靠傳承,它的聲名遠播主要是靠人脈,而學校的最大人脈就是校友。我校建校64年,64年來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分佈在世界各地,他們以扎實的基本功和銳意求新的作品在國際藝壇上繼續發揮光芒,既將中國的藝術精粹帶向世界,也在全球範圍內吸收新的源泉,融匯貫通,不斷發展。為了更好地梳理校友們的藝術創作和生活狀態,加強校友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廣美大學城美術館特別策劃了海外校友展項目,發出了64年來第一封校友展的邀請函,今年舉行的是北美校友作品展,合適的時候我們還將策劃歐洲、亞洲等地區的校友作品展。”左正堯希望這個校友展可以成為構架美術館與校友之間的一個情感紐帶,一個學術的紐帶,一個有溫暖記憶新的起點。

每次策劃各種大型展覽都會很辛苦,也往往會在開幕式前感到莫名其妙的緊張,但是左正堯總是戲謔地說:“這都是我自找的,身在這個位置,就希望我能夠做一點填補空白的事情,帶給每個人一段溫暖的回憶。”

《含情》

50x21cm 釉裡紅

2011年

作為美術館,重點應該放在學術的梳理上,做出展覽的學術高度,通過展覽的推進擴大影響力。事實證明,左正堯做到了,從各種文獻整理到每年廣美的畢業展,總是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很大關注。這裡也逐漸變成了整個大學城的文藝聖地。

| 個人世界的思考者

左正堯是個閒不住的人。除了藝術創作、美術館管理,他還開辦陶藝學校,邀請各地陶藝家舉辦聯展,影響遠播海外。同時還擔任亞洲藝術家聯盟中國委員會主席,每年參與策劃跨國展覽。這類創作之外的繁忙事業,涵養了他的視野和境界,也勾起了他對簡單生活的嚮往與回歸。

《昌南長調》

52x23cm 釉裡紅

2014年

他最近總是在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身心回歸到家庭。因為這是他自己年輕時候忽略最大的地方,但對於現在的他而言,家才是最重要的。他會為了家裡人推掉一切外面的應酬,每天會花上一個小時陪著父母聊天,陪著父母在菜園子裡面走走……

不知從何時起,他的朋友圈記錄的都是生活的小細節,比如《做菜》——“做菜,一點也不比繪畫輕鬆,有時甚至更複雜辛苦,長期高壓下的鴕鳥精神,辛苦工作當快樂事幹,做菜當創作對待,心隨筆走,筆隨墨行,墨隨紙性,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口感和視覺效果,處於創作的亢奮中,充滿激情和靈感。”再如《發呆》——“時不時看著後花園發呆,花園中有不同品種的花,靜靜的立著,花不動葉也不動,有蝴蝶會不經意飛來飛去,在太陽的光照下,蜥蜴從草叢中擺著尾巴爬往木欄的另一邊。院子後牆外,學校的大樹在微風中整體擺動,猶如催眠術中的鐘擺,搖曳引神出竅。當然,幾隻野兔偶爾會出現在花園中,將發呆的思緒拉回到現實,在蝴蝶和野兔不出現的時候,發呆,有時會達到入定的境界。”在左正堯看來,人生到了這個階段寫別的東西都顯得有點“無病呻吟”了,反而真正刻骨銘心的在不經意間的,我們生活中隨時可能發生的,而又往往都是被我們所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因此他一直在尋找自我和本我。“能夠觸動人內心深處最隱秘情感的,是溫暖的回憶。我現在的年齡,過濾掉了熱鬧、浮華這些表像的東西,留下來的才是最珍貴的,才是有意義值得去做的事情。”

《九條腰》

91x33cmx2 氧化鐵

2013年

從創作上他也逐漸回歸最本質的自我,開始草本題材的創作。在《感恩有草》一文中,他寫道:“是年夏,鋪宣紙畫草,還二十年前心願,不以常規花鳥畫法,直面草本,滿字文,見墨性。草,平常之物,或隨地可見,或百度難尋;人,是草的後代,故離不開草。”在他看來,從神農本草、黃帝內經、諸子百家、老莊列道,從唐詩宋詞、戲劇名曲、宗教哲學藝術,到地形學、天象論,草根觀無處不在。草,成為了物象心靈的本文關照。

身處喧囂的當下,心儀遙遠的太古,這是許多藝術家身心二元的特徵,左正堯亦如此。由湖北到廣東,由相對沉靜的、宜於哲思和幻想的環境改入充滿競爭喧鬧的地帶,並身體力行,加入那生存搏鬥的行列。在具體的生活裡,他附著於縱橫交錯的社會關係網路,有悲有喜,有愛有恨;但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這一切又消失得無蹤無影,他活得坦坦蕩蕩,純粹本真。他不屬於典型的理性,也不屬於典型的感性,他一直在理性地思考感性的問題,同時也在感性地思考理性問題。

左正堯說:“人生有時候不需要刻意,隨緣就好,這樣回憶起來才會驚喜。”

作者/雨葭

圖文/本刊資料庫

今日編輯 / 左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scpmmag@163.com 或微信scpm200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