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關於智慧電動汽車的大潮,最應該緊張的真是特斯拉嗎?

雖然2018年已經到來, 但對於擁有春節這個重要節氣的中國人來說, 沒過完大年三十, 也許2018就還不算真正到來。 就這一點來說, 各家車企目前的工作也轉向了年度收尾, 各種資料、榜單、對未來趨勢的捕捉都成為了汽車製造商們比拼的主戰場。

關於2018年汽車圈, 我們已經可以預知事情大致可以歸結為兩件:其一, 隨著明年各家車企的重點走量車型紛紛換代或上市, 2018年各細分市場的競爭必定比往年都更加激烈, 就這一點來說2017年很多小型自主車企逐漸被邊緣化的根本原因也源於這個變化。

其二, 新能源的大潮將在新的一年來得更加猛烈, 隨著更多汽車製造商進駐混動和純電動汽車領域, 消費者將會在未來一年迎來真正選擇較為豐富的新能源汽車。 並且, 在蔚來帶來ES8後, 今年我們很可能還將迎來例如FF91、拜騰等一大批擁有互聯網背景的純電動車型,

同時大眾、賓士、奧迪、寶馬、豐田等傳統汽車豪強也正在加入這個戰場。

最近, 情報局發現汽車圈大多數報導都在關於第一點展開, 而涉及新能源的相關信息都在離不開一個高熱度的品牌——特斯拉。 實際上, 隨著很多跟新能源汽車有關新興品牌的出現,

人們習慣性的將其與特斯拉的相關車型和技術相比較, 甚至很多人認為:在智慧電動汽車的賽道突然變得擁擠之後, 特斯拉也許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標杆產品, 甚至會被新一輪新能源大潮“拍在沙灘上”。

關於這樣的觀點, 情報局內部也展開了討論,

但結論卻有些不同。 我們認為——智慧電動汽車的賽道突然變得太擁擠, 這說明兩件事:所有人都明白這方向是大勢所趨;這條路大家擠著擠著就會變得越來越寬。

也就是說, 在更多人明白並認可新能源已經成為發展趨勢的情況下, 作為第一個在純電動車領域取得成就的現代企業, 自然是喜聞樂見的。 要知道, 在特斯拉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 困擾特斯拉方面的兩大難點除了充電樁的普及問題, 另一個關鍵點其實就是全球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的認知問題。

在老百姓對智慧電動汽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 在這個領域已經積累了不少口碑和市場的特斯拉勢必擁有拋開價格和產能外的更多優勢。 這也是為什麼特斯拉仍舊是研判智慧電動汽車產業最重要的樣本公司。

就拿之前關注度頗高的蔚來品牌來說,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隨著自主品牌在汽油車領域的積累和進步, 和互聯網公司的崛起, 將會有更多車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機會去挑戰特斯拉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地位, 甚至在技術上和特斯拉一較高下。

問題在於,有多少擁有互聯網背景的新企業已經意識到——他們不斷地想淡化“汽車”這個產品本身,告訴大家製造不重要,汽車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完全不同的,全方位的服務理念,我們有其它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很早期的特斯拉,你別看我的造車工藝怎麼樣,我的自動駕駛是你們沒有的,我的百公里加速你們都趕不上,消費者只能掏錢啦,因為沒別的選擇。

但是現在我們來看國內這些新創企業,有什麼是獨一無二的呢?談智能駕駛,已經晚了,爛大街了;談服務,大家都可以做,那麼它們最可能的優勢就是,可以把服務做到比別人更好,可這又談何容易,首先銷售網路就一定不如傳統車企覆蓋的廣。

此外,續航里程一直是與電動汽車剝離不開的話題。由於電池的製造成本高居不下,大部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都無法在有限的成本裡獲得大的提高,使得它的應用範圍大大受限,相比傳統的燃油車競爭力也大打折扣,各國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氣補貼新能源車。

我們都知道,政府正在試圖減少或取消該領域的補貼政策,也就是說自主品牌將不再擁有如之前一般的相對樂觀環境。無法解決續航問題,即使在其他領域不斷進步,也終究不能成為讓廣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即使各家傳統車企正在和電池製造商共同研製並解決電池問題,但短期內又有誰一定能超過甚至領先特斯拉呢?

情報總結:

在這裡,情報局只是圍繞新能源的大潮談談我們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為特斯拉開脫或站隊,只是想很單純的思考一下智慧電動汽車或者說新能源汽車的現狀。畢竟在特斯拉解決Model 3的產能問題之前,我們也並不看好其繼續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總的來說,無論是新創互聯網車企或者自主品牌正在研發或製造的廠商,它們目前所處的環境並非大家所看到的那般樂觀。要想真正意義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如破,甚至做到領先,各家汽車製造商都還需要更加清醒並付出更多的努力。國民也無需過多期待或渴求,我們相信在智慧電動汽車這條路被大家擠著擠著就越來越寬後,我們終將成為受益者。

甚至在技術上和特斯拉一較高下。

問題在於,有多少擁有互聯網背景的新企業已經意識到——他們不斷地想淡化“汽車”這個產品本身,告訴大家製造不重要,汽車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有完全不同的,全方位的服務理念,我們有其它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很早期的特斯拉,你別看我的造車工藝怎麼樣,我的自動駕駛是你們沒有的,我的百公里加速你們都趕不上,消費者只能掏錢啦,因為沒別的選擇。

但是現在我們來看國內這些新創企業,有什麼是獨一無二的呢?談智能駕駛,已經晚了,爛大街了;談服務,大家都可以做,那麼它們最可能的優勢就是,可以把服務做到比別人更好,可這又談何容易,首先銷售網路就一定不如傳統車企覆蓋的廣。

此外,續航里程一直是與電動汽車剝離不開的話題。由於電池的製造成本高居不下,大部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都無法在有限的成本裡獲得大的提高,使得它的應用範圍大大受限,相比傳統的燃油車競爭力也大打折扣,各國政府不得不花大力氣補貼新能源車。

我們都知道,政府正在試圖減少或取消該領域的補貼政策,也就是說自主品牌將不再擁有如之前一般的相對樂觀環境。無法解決續航問題,即使在其他領域不斷進步,也終究不能成為讓廣大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即使各家傳統車企正在和電池製造商共同研製並解決電池問題,但短期內又有誰一定能超過甚至領先特斯拉呢?

情報總結:

在這裡,情報局只是圍繞新能源的大潮談談我們自己的想法,並不是為特斯拉開脫或站隊,只是想很單純的思考一下智慧電動汽車或者說新能源汽車的現狀。畢竟在特斯拉解決Model 3的產能問題之前,我們也並不看好其繼續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

總的來說,無論是新創互聯網車企或者自主品牌正在研發或製造的廠商,它們目前所處的環境並非大家所看到的那般樂觀。要想真正意義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所如破,甚至做到領先,各家汽車製造商都還需要更加清醒並付出更多的努力。國民也無需過多期待或渴求,我們相信在智慧電動汽車這條路被大家擠著擠著就越來越寬後,我們終將成為受益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