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等專家:日本央行“最後的寬鬆”也將結束?

日本央行“小動作”驚動金融市場, “最後的寬鬆”也將結束?

國際金融報記者李曦子

日本央行是超寬鬆貨幣政策最堅定的支持者。

此舉一出, 金融市場震盪不休。

日元在兩天內升值超1%, 而且還在繼續飆漲。 截至1月11日收盤, 美元兌日元觸及111.01, 為近四個月低位。 有機構預測, 日元在2018年很有可能上演“吉拉德”時刻, 走出歐元2017年的牛市行情。

日本央行的小動作為何如此受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 因為日本央行的政策改變將是迄今為止最具象徵意義的舉措, 顯示全球金融危機中採取的極端政策最終將結束, 推動風險資產升值的能量正在慢慢消失。

回顧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過去一年主要的講話, 不難發現, 2016年下半年他對日本經濟的看法謹慎樂觀, 2017年中比較樂觀, 而2017年底則非常樂觀。 目前日本央行正考慮將在1月22日至23日召開的貨幣政策會議上, 將2018年度經濟增長率預期從目前的1.4%上調為1.5%至2%之間。

經濟向好給了政策變化以可能性。

立場動搖?

與上述央行不同, 日本央行是目前全球主要央行中唯一仍“鴿聲”嘹亮的央行。

2017年12月21日, 在日本央行政策會議上, 黑田東彥表示, 日本央行將繼續堅持強有力的貨幣寬鬆政策, 以支持通脹的正面發展趨勢。 他強調, 沒有僅僅因為經濟形勢好轉就加息的打算。 如有必要將調整政策, 以維持實現2%通脹目標。 如果達成2%通脹目標的動能消退, 將考慮進一步加大寬鬆政策。 1月4日, 黑田東彥在新年首次公開演講中稱, 必須繼續執行量化寬鬆政策。 他重申, 儘管經濟已經開始穩步擴張, 但日本央行必須小心謹慎地對待貨幣政策。

雖然日本央行反復強調寬鬆立場不變,

但依然打消不掉市場的疑慮, 甚至有機構稱該行“口是心非”。

而且,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 日本央行的立場或已開始動搖。

Zerohedge之前曾撰文稱, 因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出現2012年以來首次下滑, 日本的“QE派對”已經結束了。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管理學院副教授陳晶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美聯儲加息背景的引導下, 全球央行都有開啟加息週期的趨勢, 2018被市場預期為全球的‘緊縮元年’。 日本減少長期債券的購債規模可以看作是一次試水, 但是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特徵並不明顯, 單純地從減少長期債券的購債規模這個簡單的動作來看, 並不能理解為貨幣政策的扭轉, 還要結合後續日本的貨幣政策。

但從長期來看, 這種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肯定是要回歸正常化的。 ”

日本央行官員表示, 自從2016年採取收益率曲線控制政策以來, 日本央行偶爾會調整購債操作, 任何調整都是為了使公債收益率符合其政策目標, 而非向外界傳遞有關未來政策方向的信號。

條件具備?

除了小動作外, 市場猜測日本央行或改變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還包括日本經濟出現復蘇。

資料顯示, 日本的薪資資料出現上漲, 這被認為是潛在的早期通脹信號。 日本2017年11月基本薪資較上年同期增長0.4%, 10月增長0.3%。 加班費增長2.6%, 獎金增長7.5%。 整體現金收入增長了0.9%, 高於預期並創下2016年7月以來的最好水準。 安倍敦促企業2018年加薪3%或更多, 因為薪資上漲對刺激消費和維持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另外, 日本2017年11月核心CPI較上年同期上升0.9%, 為連續第11個月上漲。 由於在海外經濟形勢良好的背景下, 日本出口增加, 企業對設備投資態度積極, 日本經濟已確保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7個季度保持增長, 企業收益達到最高水準。 所以日本央行考慮在本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將2018年度經濟增長預期從目前的1.4%上調為1.5%至2%之間。

1月11日, 日本央行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的三個月, 日本家庭信心改善, 預期通脹上升的家庭占比升高。

不過, 有更多聲音認為, 日本央行180度轉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很小, 因為通脹仍遠低於日本央行2%的目標水準。

黑田東彥曾表示:“我們最重要的目標是儘早實現2%的通脹目標。 ”

有經濟學家警告稱,日本工資水準不太可能跟得上物價普遍上漲的步伐,這可能會影響消費。隨著固定工資慢慢增加,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短期內不會實現。

對此,宋清輝表示,作為全球為數不多一直保持寬鬆政策的國家,日本經濟溫和擴張需要、支援通脹的正面發展趨勢等因素都會讓日本央行在2018年繼續維持寬鬆。

陳晶萍也認為,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經濟正在溫和擴張,2%的通脹目標在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日本會一直維持低利率,2018寬鬆貨幣政策還會一直維持下去,但是這種貨幣政策效果越來越有限。

“長期執行寬鬆的政策首先會加劇日元貶值壓力,日元套利交易會再次盛行,加劇了全球金融風險。其次會導致日本政府債務上升,加劇債務風險。另外,負利率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銀行的風險。”陳晶萍說。低利率將侵蝕淨息差,進而拖累盈利。從日本情況來看,地區銀行由於非息收入占比低,低利率環境對其盈利造成較大的影響。當銀行盈利進一步下滑,導致淨資產減少時,銀行將逐步收緊信貸,從而不利於經濟增長。

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寬鬆政策應該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算起。但是寬鬆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弱。持續寬鬆令日本貨幣競爭力變弱,並且很難抵禦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

丹麥盛寶銀行也認為,全球範圍內通脹上升,各國開始了緊縮的步伐,利率上升帶來的結果將是日元大幅貶值,如果日本央行一直維持低利率,2018年將是日本央行失去貨幣政策控制的一年。

陳晶萍對此表示:“2018年美國會加息,但也是緩和分次加息,縱使美元日元利差變大,但還不至於失去控制,利差加大使日元有貶值壓力,但日元的避險功能也不容忽視。”

宋清輝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全球範圍內通脹上升將推升利率,或會導致日本央行在2018年失去對貨幣政策的控制。但是在日本央行將持續關注這種風險的背景下,預計整體仍然可控。低利率環境對金融機構穩健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不會傾刻之間突然發生。

鐘越表示,世界上只有極少的國家央行失去對其貨幣政策的控制,比較典型的是辛巴威出現過,日本央行失去對其貨幣政策控制的可能性很小。日本央行在2018年更大的可能性是從前期的寬鬆貨幣政策轉變成削減購債規模,在貨幣政策上會出現轉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失去對其貨幣政策控制。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Albert Edwards表示,日本或將是導致全球創紀錄的股市牛市戛然而止的催化劑。比如,日本突然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是最終導致全球資產持續反彈終結的導火索。

Edwards警告稱,如果通脹回升迫使日本央行停止寬鬆的貨幣政策,那麼,對日元持悲觀情緒的投資者可能會被殺個措手不及。他指出,儘管日本的核心通脹已經觸底,但是,超過60%的日本家庭都預期市場出現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建議投資者不可忽視今年日元大漲引爆市場的風險。

換屆是契機?

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任期將於2018年4月8日結束,副行長岩田規久男和中曾宏也將於3月19日結束任期,這三個人的人事變動將會成為未來幾周討論的焦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問及黑田東彥是否會繼續擔任央行行長這個問題時,安倍給出了委婉的回答。他表示,“現任安倍政府是首個將貨幣政策提上日程的政府,黑田東彥在擔任日本央行行長之時工作非常出色,達到了預期,希望他可以繼續努力。但關於人事變動,我還沒有想好。”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日本經濟在日本央行領導下表現出色,總體上安倍也比較滿意,預計黑田將繼續擔任日本央行行長。

然而,摩根大通認為,自1964年以來從未有一個行長在任超過一個任期,所以不能排除黑田東彥被換的可能性。目前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執行董事雨宮正佳、駐瑞士大使本田悅郎、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藤隆敏、前國際事務部副部長渡邊博史、日本金融廳專員森信親都是新一任行長的候選人。

中曾宏和雨宮正佳都是偏鷹派,認為在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的同時逐步減少寬鬆。渡邊博史、森信親都建議日本央行應該開始考慮退出政策,本田悅郎是安倍經濟學堅定的支持者,仍然堅持需要進一步的寬鬆政策。

野村證券曾表示,儘管日本央行在購債方面的政策出現微調,但在2018年4月日本新央行行長人選確定之前,日本貨幣政策不大可能出現大的變動。另外,截至目前,該行目前的9名政策委員會成員都沒有提出任何削減刺激計畫的提議。有人甚至提出了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原標題:日本央行“小動作”驚動金融市場,“最後的寬鬆”也將結束?

有經濟學家警告稱,日本工資水準不太可能跟得上物價普遍上漲的步伐,這可能會影響消費。隨著固定工資慢慢增加,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短期內不會實現。

對此,宋清輝表示,作為全球為數不多一直保持寬鬆政策的國家,日本經濟溫和擴張需要、支援通脹的正面發展趨勢等因素都會讓日本央行在2018年繼續維持寬鬆。

陳晶萍也認為,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經濟正在溫和擴張,2%的通脹目標在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日本會一直維持低利率,2018寬鬆貨幣政策還會一直維持下去,但是這種貨幣政策效果越來越有限。

“長期執行寬鬆的政策首先會加劇日元貶值壓力,日元套利交易會再次盛行,加劇了全球金融風險。其次會導致日本政府債務上升,加劇債務風險。另外,負利率削弱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增加了銀行的風險。”陳晶萍說。低利率將侵蝕淨息差,進而拖累盈利。從日本情況來看,地區銀行由於非息收入占比低,低利率環境對其盈利造成較大的影響。當銀行盈利進一步下滑,導致淨資產減少時,銀行將逐步收緊信貸,從而不利於經濟增長。

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寬鬆政策應該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算起。但是寬鬆政策的效果越來越弱。持續寬鬆令日本貨幣競爭力變弱,並且很難抵禦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

丹麥盛寶銀行也認為,全球範圍內通脹上升,各國開始了緊縮的步伐,利率上升帶來的結果將是日元大幅貶值,如果日本央行一直維持低利率,2018年將是日本央行失去貨幣政策控制的一年。

陳晶萍對此表示:“2018年美國會加息,但也是緩和分次加息,縱使美元日元利差變大,但還不至於失去控制,利差加大使日元有貶值壓力,但日元的避險功能也不容忽視。”

宋清輝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全球範圍內通脹上升將推升利率,或會導致日本央行在2018年失去對貨幣政策的控制。但是在日本央行將持續關注這種風險的背景下,預計整體仍然可控。低利率環境對金融機構穩健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不會傾刻之間突然發生。

鐘越表示,世界上只有極少的國家央行失去對其貨幣政策的控制,比較典型的是辛巴威出現過,日本央行失去對其貨幣政策控制的可能性很小。日本央行在2018年更大的可能性是從前期的寬鬆貨幣政策轉變成削減購債規模,在貨幣政策上會出現轉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失去對其貨幣政策控制。

法國興業銀行策略師Albert Edwards表示,日本或將是導致全球創紀錄的股市牛市戛然而止的催化劑。比如,日本突然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是最終導致全球資產持續反彈終結的導火索。

Edwards警告稱,如果通脹回升迫使日本央行停止寬鬆的貨幣政策,那麼,對日元持悲觀情緒的投資者可能會被殺個措手不及。他指出,儘管日本的核心通脹已經觸底,但是,超過60%的日本家庭都預期市場出現通貨膨脹,而不是通貨緊縮,建議投資者不可忽視今年日元大漲引爆市場的風險。

換屆是契機?

現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任期將於2018年4月8日結束,副行長岩田規久男和中曾宏也將於3月19日結束任期,這三個人的人事變動將會成為未來幾周討論的焦點。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被問及黑田東彥是否會繼續擔任央行行長這個問題時,安倍給出了委婉的回答。他表示,“現任安倍政府是首個將貨幣政策提上日程的政府,黑田東彥在擔任日本央行行長之時工作非常出色,達到了預期,希望他可以繼續努力。但關於人事變動,我還沒有想好。”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日本經濟在日本央行領導下表現出色,總體上安倍也比較滿意,預計黑田將繼續擔任日本央行行長。

然而,摩根大通認為,自1964年以來從未有一個行長在任超過一個任期,所以不能排除黑田東彥被換的可能性。目前日本央行副行長中曾宏、執行董事雨宮正佳、駐瑞士大使本田悅郎、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藤隆敏、前國際事務部副部長渡邊博史、日本金融廳專員森信親都是新一任行長的候選人。

中曾宏和雨宮正佳都是偏鷹派,認為在貨幣政策逐漸正常化的同時逐步減少寬鬆。渡邊博史、森信親都建議日本央行應該開始考慮退出政策,本田悅郎是安倍經濟學堅定的支持者,仍然堅持需要進一步的寬鬆政策。

野村證券曾表示,儘管日本央行在購債方面的政策出現微調,但在2018年4月日本新央行行長人選確定之前,日本貨幣政策不大可能出現大的變動。另外,截至目前,該行目前的9名政策委員會成員都沒有提出任何削減刺激計畫的提議。有人甚至提出了進一步的寬鬆政策。原標題:日本央行“小動作”驚動金融市場,“最後的寬鬆”也將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