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時,這座冰雪之城曾與上海並列“南北雙雄”,堪稱國際大都會

民國時期, 上海是當時的國際大都會。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 1845年英國殖民者首先在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定英租界, 隨後在上海又有了美租界和法租界。 1863年, 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併成立公共租界, 1899年英美租界又改稱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 在當時與法租界並立。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 根據孫中山先前的大上海計畫, 在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上海縣治所在的南市連同寶山縣的共17市鄉劃歸上海特別市, 改17市鄉為17區, 上海縣其他地方仍歸江蘇省), 歸中央直轄, 分出江蘇省。 1928年, 西方各國在上海的租界成為了上海的一個特別區,

這時的上海特別市的面積很小, 也就約500平方公里(不含租界), 而上海市現在的總面積約6340平方公里。

上海特別市

上海市的位置可謂得天獨厚, 位於中國海岸線的中間位置, 同時又處於富饒的長江流域的出海口位置。

民國時期, 上海曾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 當然投機倒把也蔚然成風, 當時的國外資本也是通過上海攫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當時這裡外國人很多, 魚龍混雜, 有夜上海的之稱。

上海租界

然而當時的中國還一個可以與上海相媲美的國際性大都市, 它位於中國的最北端,

它就是現在的冰雪之城哈爾濱。 哈爾濱的發展比上海晚, 但是速度卻很快。 到1890年, 哈爾濱也僅僅是有數十個村屯。 從1891年開始, 俄國舉全國之力開始修築全長約9000多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在1916年全線通車(從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期間每年用於修築鐵路的費用甚至超過了同年的軍費, 但是它卻給俄國帶來了巨大的軍事、經濟以及戰略價值, 從此從波羅的海的聖彼德堡到俄國在遠東的不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暢通無阻。

西伯利亞大鐵路

當俄國決定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時, 就想在當時的清朝東北境內修建一條支線, 西元1896年(清朝光緒二十二年), 清政府特使李鴻章與沙俄簽訂《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 允許俄國修築大清東省鐵路(後稱中國東省鐵路, 簡稱中東鐵路), 該鐵路1897年開工, 1903年全線通車。 這條鐵路在中國東北地區成“丁”字狀, 而哈爾濱則處於丁字的樞紐處, 從哈爾濱分為東線、西線和南線。

中東鐵路

隨著中東鐵路的修築, 歐洲有40多個國家的數十萬的僑民順著鐵路來到了哈爾濱, 到1928年時, 哈爾濱的濱江海關位居全國六大海關之首, 很多國家在這裡設領館, 有30多個外資銀行在這裡設立分支機搆。 在當時哈爾濱成為了與南方的上海並肩的兩個國際大都市之一。

北洋軍閥地圖

但是如果把哈爾濱當時的發展僅僅歸咎於鐵路的修建,未免以偏概全了。清朝時期,清政府把東北視為自留地,實行封禁政策禁止移民,人口稀少。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在邊境戰爭中屢次吃虧,1860年,清政府決定開禁放墾,從此關內移民源源不斷地移民關外,這為後來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持續不斷的人員保障。而北洋軍閥時期,東北局勢相對穩定戰亂較少,東北地區的工商業得到長足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體系逐漸形成,在20世紀20年代末,東北地區的工業水準超過江南。到20世紀30年代初,如果說上海是中國的第一大國際都會,那這個北方的冰雪之城哈爾濱堪稱第二,當時中國的南北雙雄。回顧歷史也能重拾信心。

北洋軍閥地圖

但是如果把哈爾濱當時的發展僅僅歸咎於鐵路的修建,未免以偏概全了。清朝時期,清政府把東北視為自留地,實行封禁政策禁止移民,人口稀少。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在邊境戰爭中屢次吃虧,1860年,清政府決定開禁放墾,從此關內移民源源不斷地移民關外,這為後來東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持續不斷的人員保障。而北洋軍閥時期,東北局勢相對穩定戰亂較少,東北地區的工商業得到長足發展,重工業和輕工業體系逐漸形成,在20世紀20年代末,東北地區的工業水準超過江南。到20世紀30年代初,如果說上海是中國的第一大國際都會,那這個北方的冰雪之城哈爾濱堪稱第二,當時中國的南北雙雄。回顧歷史也能重拾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