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戳這裡|2017中國共用經濟10大熱點事件你知道哪些?

2017年是共用經濟跌宕起伏的一年, 從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市場再到共用單車市場, 到處充滿著激烈的競爭。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資料顯示, 2016中國共用經濟行業交易規模達3.9萬億元。

那麼, 2017年中國共用經濟行業十大熱點事件你可知道?這裡為你羅列如下:

熱點事件一:ofo獲4.5億美元D輪融資

3月1日, 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 此次融資由DST領投, 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 ofo方面表示, 此輪融資之後, ofo成為行業內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點評】站在互聯網的角度, 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 更不能只看C端用戶。 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適的付費方, 幫助付費方創造最大的價值, 然後讓這個價值為自己盈利。

熱點事件二:易到資金斷裂 樂視13億挪用成“羅生門”

4月14日, 有司機集體到易到公司聲討提現問題。 而就在這個聲討事件不斷醞釀擴大的同時, 易到創始人周航突然發佈公開信, 稱易到確實存在資金問題, 而導致這一問題的直接原因竟然是易到最大股東樂視, 挪用了13億資金。 樂視官方也發文稱未挪用包括用戶充值在內的易到任何資金,

而且已投入近40億元資金及大量生態資源, 並稱周航惡意誹謗。

【點評】易到遇到的問題是給網約車行業其他平臺敲了一個警鐘。 網約車是一個資金高投入、高消耗的產業, 充足的資金鏈是企業能正常運營的基本保障。 關於信任危機的問題, 易到遇到的問題會使用戶對於資金的充值多一絲心眼, 但最終還是看用戶對企業的品牌形象的感知。

熱點事件三:十部委共推《共用單車發展的指導意見》

8月2日, 經國務院同意, 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質檢總局、國家旅遊局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 摩拜單車及ofo小黃車也分別對《指導意見》進行了回應, 均表示將積極建立信用體系, 推動政策落地。

【點評】對於共用單車的未來發展, 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利用大資料合理佈局, 提高單車的使用頻率。

2、資金的合理使用, 如何使用資金,

或將成為共用單車邁向成功的關鍵。

3、有效發展迴圈經濟, 緩解社會壓力, 也可以進一步節省資金, 為這場單車大戰蓄力。

4、深耕出行服務, 建立立體、系統化的服務體系, 構建和諧、高效的出行服務環境。

熱點事件四:共用充電寶橫空出世 成為共用經濟領域又一風口

4月5日,自助租借充電寶平臺“來電科技”於近期獲得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在短短20來天內共用充電寶領域已有小電、Hi電、來電科技、街電等創業公司宣佈完成了融資,融資總額近3億元,超20家投資機構入局,其中智能充電寶“小電”除了獲得金沙江創投、王剛、德同資本等的青睞,更是吸引了鼎暉、騰訊等巨頭入局。

【點評】共用充電寶實際上只是披著“共用”外衣的租賃業務,屬於“偽共用”範疇,有借風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國投融資環境的“跟風”特性,才使這一領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場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很可能是“虛火旺盛”的表現。

熱點事件五:“共用單車第一股”永安行上市

4月6日,永安行的IPO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被媒體稱為“共用單車第一股”。不過不到一個月,由於出現媒體質疑和專利訴訟,永安行緊急暫緩IPO發行。7月底,永安行在專利訴訟中終於勝訴,自此掃清了上市障礙。永安行發佈公告,表示專利訴訟事項對公司發行上市不構成重大的不利影響和障礙,並宣佈重新啟動公開發行股票。8月17日,永安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點評】1、迎合政策發展是平臺立身之本。2、拓展盈利,當平臺用戶足夠多,成為巨型流量入口,其廣告價值也不容小覷。3、穩中求進,不需急於擴張或者上市,永安行只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熱點事件六: 共用籃球、共用雨傘等花式共用頻現

5月5日,共用籃球平臺“豬了個球”宣佈完成千萬級Pre-A融資,此外共用雨傘、共用玩具、共用服裝等都進入了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體系。共用經濟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共用經濟平臺並獲得諸多資本投入。

【點評】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共用經濟模式分為B2C和C2C兩種模式,C2C是共用經濟的起點模式,B2C是共用經濟的衍生模式,屬於分時租賃的進階版,相較于傳統的租賃經濟,共用經濟的網路效應非常明顯。剛需、高頻、使用週期短是可以進行共用的三個基本點。而諸如籃球、雨傘、珠寶等租賃服務,由於低頻、非剛需可能難以形成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其實不太適合做共用。

熱點事件七:ofo小黃車出海 共用單車凸顯出海難題

8月9日,ofo小黃車宣佈同軟銀商業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從2016年十二月起,共用單車們頻頻出海,新加坡、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多個國家都有摩拜、ofo等共用單車的身影。但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用單車出海征程也是喜憂參半,遭遇了政策等原因造成的“水土不服”。

【點評】在共用單車全球化的過程中,當地語系化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縱觀共用單車平臺在海外的遭遇,不難發現,對當地政策、風土人情是否瞭解,和政府關係是否友好,車輛和管理是否符合當地政策和法規,是影響共用單車出海後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因素。對於共用單車平臺而言,國內那種粗放式的野蠻生長不適合複製到國外,只有對當地的用戶出行習慣、公共交通情況、交通法規、城市規劃等因素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當地風土人情、法規政策、交通情況積極當地語系化,做好精細耕耘。

熱點事件八:途家獲攜程等3億美元融資估值超15億美元

10月10日,途家網聯合創始人兼CEO羅軍通過內部郵件宣佈,途家網在2017年完成線上、線下拆分以後,線上平臺順利完成E輪融資,此輪投資由攜程與全明星投資基金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Glade Brook Capital資本、高街資本跟投,此次融資後估值超過15億美元,率先成為國內分享住宿領域的“獨角獸”。

【點評】政策向好有助於增強人們對短租行業的發展信心,吸引更多資源進入這一新興行業中來,同時也為短租行業獲得認可提供了依據。近年來,以家庭、朋友、甚至是“驢友”為團隊組合模式的出遊日漸成為新潮流,互聯網助推新型旅遊模式。相較傳統跟團遊、享受標準化的酒店服務,這些自由行的出遊者對住宿也有了更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熱點事件九:小藍單車“不幸掉隊”

11月16日,小藍單車、野獸騎行創始人李剛發表公開信反思創業錯誤,承認了“融資失敗”、“錯失並購”、“財務惡化”等運營現狀。李剛同時披露,小藍單車將全權交給協力廠商拜客出行代理運營,但並未給出“退押金”及拖欠員工工資的解決方案。

【點評】共用單車市場到了真正洗牌期。目前,頭部兩大公司摩拜和ofo還有燒錢的能力,而其他的二三梯隊玩家要麼抱團,要麼被資本無情拋下,因此,近段時期會頻頻曝出共用單車企業退出、倒閉、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

熱點事件十:滴滴獲40億美元股權融資

12月21日,滴滴官方正式宣佈:已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投資方包括阿布達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SoftBank)。

【點評】除了全球化,滴滴出行本次融資的重心還是致力於智慧平臺的打造。滴滴出行通過加大AI、新能源等前沿技術的投入,以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與城市管理者一起建設城市智慧交通網絡,創造社會價值,建設開放、高效、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新生態。這樣才能使滴滴擁有更加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滴滴出行所帶來的價值尚未完整浮現。但長遠看來,滴滴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家簡單的打車公司,所涉及的領域會更加廣闊,盈利空間的上限也還看不到。滴滴出行等平臺的目標是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管是現在的有人還是未來的無人駕駛都有無限可能,或許是資本對於未來的一場押注。

4月5日,自助租借充電寶平臺“來電科技”於近期獲得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在短短20來天內共用充電寶領域已有小電、Hi電、來電科技、街電等創業公司宣佈完成了融資,融資總額近3億元,超20家投資機構入局,其中智能充電寶“小電”除了獲得金沙江創投、王剛、德同資本等的青睞,更是吸引了鼎暉、騰訊等巨頭入局。

【點評】共用充電寶實際上只是披著“共用”外衣的租賃業務,屬於“偽共用”範疇,有借風口炒作的嫌疑,加之中國投融資環境的“跟風”特性,才使這一領域被快速催熟,在市場需求被放大的前提下,很可能是“虛火旺盛”的表現。

熱點事件五:“共用單車第一股”永安行上市

4月6日,永安行的IPO申請正式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被媒體稱為“共用單車第一股”。不過不到一個月,由於出現媒體質疑和專利訴訟,永安行緊急暫緩IPO發行。7月底,永安行在專利訴訟中終於勝訴,自此掃清了上市障礙。永安行發佈公告,表示專利訴訟事項對公司發行上市不構成重大的不利影響和障礙,並宣佈重新啟動公開發行股票。8月17日,永安行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點評】1、迎合政策發展是平臺立身之本。2、拓展盈利,當平臺用戶足夠多,成為巨型流量入口,其廣告價值也不容小覷。3、穩中求進,不需急於擴張或者上市,永安行只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熱點事件六: 共用籃球、共用雨傘等花式共用頻現

5月5日,共用籃球平臺“豬了個球”宣佈完成千萬級Pre-A融資,此外共用雨傘、共用玩具、共用服裝等都進入了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體系。共用經濟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共用經濟平臺並獲得諸多資本投入。

【點評】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共用經濟模式分為B2C和C2C兩種模式,C2C是共用經濟的起點模式,B2C是共用經濟的衍生模式,屬於分時租賃的進階版,相較于傳統的租賃經濟,共用經濟的網路效應非常明顯。剛需、高頻、使用週期短是可以進行共用的三個基本點。而諸如籃球、雨傘、珠寶等租賃服務,由於低頻、非剛需可能難以形成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其實不太適合做共用。

熱點事件七:ofo小黃車出海 共用單車凸顯出海難題

8月9日,ofo小黃車宣佈同軟銀商業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夥伴關係,並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從2016年十二月起,共用單車們頻頻出海,新加坡、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多個國家都有摩拜、ofo等共用單車的身影。但被譽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共用單車出海征程也是喜憂參半,遭遇了政策等原因造成的“水土不服”。

【點評】在共用單車全球化的過程中,當地語系化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縱觀共用單車平臺在海外的遭遇,不難發現,對當地政策、風土人情是否瞭解,和政府關係是否友好,車輛和管理是否符合當地政策和法規,是影響共用單車出海後能否順利運營的關鍵因素。對於共用單車平臺而言,國內那種粗放式的野蠻生長不適合複製到國外,只有對當地的用戶出行習慣、公共交通情況、交通法規、城市規劃等因素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當地風土人情、法規政策、交通情況積極當地語系化,做好精細耕耘。

熱點事件八:途家獲攜程等3億美元融資估值超15億美元

10月10日,途家網聯合創始人兼CEO羅軍通過內部郵件宣佈,途家網在2017年完成線上、線下拆分以後,線上平臺順利完成E輪融資,此輪投資由攜程與全明星投資基金領投,華興新經濟基金、Glade Brook Capital資本、高街資本跟投,此次融資後估值超過15億美元,率先成為國內分享住宿領域的“獨角獸”。

【點評】政策向好有助於增強人們對短租行業的發展信心,吸引更多資源進入這一新興行業中來,同時也為短租行業獲得認可提供了依據。近年來,以家庭、朋友、甚至是“驢友”為團隊組合模式的出遊日漸成為新潮流,互聯網助推新型旅遊模式。相較傳統跟團遊、享受標準化的酒店服務,這些自由行的出遊者對住宿也有了更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熱點事件九:小藍單車“不幸掉隊”

11月16日,小藍單車、野獸騎行創始人李剛發表公開信反思創業錯誤,承認了“融資失敗”、“錯失並購”、“財務惡化”等運營現狀。李剛同時披露,小藍單車將全權交給協力廠商拜客出行代理運營,但並未給出“退押金”及拖欠員工工資的解決方案。

【點評】共用單車市場到了真正洗牌期。目前,頭部兩大公司摩拜和ofo還有燒錢的能力,而其他的二三梯隊玩家要麼抱團,要麼被資本無情拋下,因此,近段時期會頻頻曝出共用單車企業退出、倒閉、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

熱點事件十:滴滴獲40億美元股權融資

12月21日,滴滴官方正式宣佈:已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以進一步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投資方包括阿布達比慕巴達拉公司(Mubadala)和軟銀集團(SoftBank)。

【點評】除了全球化,滴滴出行本次融資的重心還是致力於智慧平臺的打造。滴滴出行通過加大AI、新能源等前沿技術的投入,以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與城市管理者一起建設城市智慧交通網絡,創造社會價值,建設開放、高效、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新生態。這樣才能使滴滴擁有更加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滴滴出行所帶來的價值尚未完整浮現。但長遠看來,滴滴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家簡單的打車公司,所涉及的領域會更加廣闊,盈利空間的上限也還看不到。滴滴出行等平臺的目標是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管是現在的有人還是未來的無人駕駛都有無限可能,或許是資本對於未來的一場押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